《荷马史诗》读后感作文(精彩多篇)范文
【摘要】《荷马史诗》读后感作文(精彩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一
荷马史诗是对人性的描述,写得很华美,也很真实。能够看作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作深刻的写实。
史诗第一部《伊利亚特》,从写神的争斗开始,写的是神的欲望和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与东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截然不一样。之后,史诗从神正式写到人的欲望和贪婪。人对情欲、对权力、对荣誉的贪婪。然而,男人和女人的欲望和贪婪却有不一样,也许男人的欲望要纯粹得多——能够为了女人,放弃王位;为了权力放弃女人;也能够为了荣誉放弃一切。而女人们似乎是情欲的贪婪者,但事实上,她们什么都不想放弃。她们不会和流亡的王子浪迹天涯,即使他风姿依旧;更不会与战败的国王床第之欢,即使他腰缠万贯。
从这个角度上讲,女人比起男人来,似乎更加贪婪。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门农,男人们的`英雄,因为女人而死;女人们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人杀死。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自杀的,死在自我的欲望和贪婪之中。
史诗第二部《奥德赛》,也描述了人类相同的贪婪。但这部后期作品,谢天谢地,也展现了人类完美的品质——女人对感情的忠贞,男人对家庭的依恋和职责。俄底修斯是特洛伊之战的智者。也许,仅有真正的智者才能明白,仅有完美的品质才能帮忙自我找到幸福之源,欲望和贪婪只会毁掉自我。正如赫克托尔所说:“幸福的日子其实很简单,辛勤的劳动;爱自我的妻子,爱自我的丈夫;同情弱者。”
《荷马史诗》,一本蕴含哲理的书。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二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主要围绕英雄阿基琉斯的两次疯怒展开,全篇一开始交待残暴、贪婪的阿伽门农王在一次议会中引发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愤怒,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事件又催发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尔杀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发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愤怒,最终以阿基琉斯为同伴报仇,愤怒平息而收尾。
如此看来统领全篇的是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可是从荷马所叙述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左右了阿基琉斯愤怒的却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宙斯和赫拉的的内斗引发了神与神,神与人,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战争。这是受那个时代神化传说的局限,并非出自荷马的意愿。
从目前的观点来看,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是海伦,一个貌美如天神的女人引发的。但从《伊利亚特》的情节来看,荷马似乎否定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是海伦引发的,相反,他认为引发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至高无上的神明蒙惑了阿伽门农王的头脑,从而触发了阿基琉斯的愤怒,使得特洛伊人有机可趁。其实,那根本就不是神明的意旨,而是残暴的统治者,是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纷争不断,这点我们能够从史诗中找到。当然,那个时代的人通常把统治者视若神明,以至于到了今日都有很多学者认为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而爆发的,其实大错特错,也是荒唐可笑的,甚至一些学派,如精神分析法也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说来更是让大家啼笑皆非了。
事实上,特洛伊战争之所以会爆发,无非就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满足自我的私欲,为了统治更辽阔的疆土,联合各方的首领,而他们又各怀鬼胎,且都想从战争中捞到好处,或者说是得到战利品。攻城略地,洗劫一空,占为己有,同样,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如此,抢夺肥沃的土地,俘虏他国的人民,让他们成为自我的奴隶。往往把战争美化的是那个时代的文人。然而,荷马却没有,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英雄战死沙场,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杯具。他以悲天悯人的叙述力,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这就是荷马史诗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对后世的一种警告,他恸哭着一次次告诉后人,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荷马史诗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复杂的,这是几经转手、改编造成的,《伊利亚特》并非出自荷马一人,所以根据书中的某些资料,很难断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但我们不难发现荷马在歌颂英雄无畏的同时,也提出了鲜明的反战立场。
荷马史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包罗万象的比喻了。其中,用真实的生活作形象的比喻,让人耳目一新。比喻中,诗人为读者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习俗等各式历史图景,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第十八卷写匠神赫菲斯托斯为阿喀琉斯制造铠甲的经过,诗人用了长达150行的诗句来描述阿喀琉斯盾牌上的图画,那上头反映了那个时代日常生产劳动的情景及诸多细节,其中包括大自然的景色,农村和城市的风光,战争、婚礼和宴会的情景,竞技场上的表演,等等。
荷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栩栩如生的,常常把战场上英雄之间的搏斗比作狮子、野猪同猎人、猎犬之间的搏斗。诗人善于描述战争,场景宏大,尤其是特洛伊人放火烧阿开亚人的战船,两位埃阿斯力战赫克托尔及众特洛伊将士登船那一幕,让人惊心动魄,如临其境。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在以后的'史诗中都能感受到,如《埃涅阿斯纪》、《失乐园》等。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三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关键在于获得世界各国人的肯定与推崇。《荷马史诗》作为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无数的读者欣赏品味鉴评过了,如此一来,我的这篇读后感未免显得沧海一粟,其力也细,其功亦微;即便如此;读过此书后的感情冲动还是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读后感。
首先,《荷马史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么一点:表现战争,动人心魄。读《荷马史诗》的人,如果对它里面的战争场面描写和英雄战斗描写无动于衷的话,只能证明读者的心不在焉已达到了如同白读的程度。写战争场面的史诗或史书,各国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战争场面描写得如此富有震撼力、如此摄人心魄的,恐怕也只有这一本古希腊人的诗篇了。在《荷马史诗》尤其是《伊利亚特》中,战争已经完全现出了它的原形——血腥与野蛮。就这一点来说,连现在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摄出来的好莱坞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都无法与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纽斯却被对手先投出的枪刺中,喉咙被穿了一个大洞。他就像一棵耸立于山间的橡树或白杨树,或是挺拔的松树被木工挥舞的利斧砍倒、运到海边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枪还扎在心脏处,枪杆随着还在跳动的心脏颤抖……”
“莫诺提奥尔特不甘示弱,砍中了他的脑门,脑壳劈为两半,两颗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脚下的尘埃里,身体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知道连看到太阳西沉就忍不装氨的一声叫出来的金圣叹看到这些描写会做出如何反应。像这样的血腥场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呕的恐怖读物中或许能找得到,甚或有甚于此,然而把这些用诗句来表现出来,却达到了无可比及的艺术效果,即外俗内雅,当诗人贯注了他的真挚感情于这些吓人的诗句中时,他就已经摆脱低级趣味的写作,而进入艺术的创作了。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四
欧洲文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它启迪着后世诗人丰富的灵感,促成了无数杰作的诞生。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又译《奥德赛》),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左右由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但诗人的生平已不可考。
荷马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20世纪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在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由荷马整理加工成演唱本史诗形式,在公元前6世纪被正式写成文学。到了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经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后便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
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堪称人类社会童年的“百科全书”。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占据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就被公认为文学作品的楷模。2000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马克思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荷马史诗的成就是巨大的。掩卷之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骄横傲慢的阿伽门农,轻薄无能的帕里斯,水性杨花的海伦,钟情痴心的卡吕普索。当然,最让读者难以忘却的还是三位英雄人物,阿喀琉斯血气方刚,单纯执著,是力量的化身;赫克托耳是一个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为保卫家园,战死沙场;俄底修斯则是个大智大勇,百折不挠的英雄。在描写这些人物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写俄底修斯假扮成乞丐回家,众人都认不出他,只有一只老狗摇尾欢迎他,这种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令人拍案叫绝。史诗结构精美,剪裁巧妙,布局完整。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诗人只截取了几十天发生的事,而又重点写了某几天,都是一个情节,一个主要人物,一个中心。这种以点带面的结构,使得史诗繁而不乱。史诗的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把我们带入到一个神奇、悠远的古希腊时代。朴实、流畅的语言,有如一股清新的海风,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原始时代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特别是那些新鲜、奇特而又不失贴切生动的比喻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总之,荷马史诗以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气势雄伟的高昂基调,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在欧洲文学史上竖起了第一座光辉灿烂的纪念碑。
荷马史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两部史诗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这些神话成为后世文学家们创作的题材。“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说自己的作品是“荷马盛宴的残渣”。维吉尔、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学家们都从史诗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到了20世纪,人们痛感现代文明的堕落,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悠远纯真的神话时代,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就直接借用了《奥德修记》的故事。而今,“特洛亚的木马”,“不和的金苹果”,“阿喀琉斯的脚后跟”,“阿波罗计划”这些史诗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在艺术上达到了几乎难以企及的高峰。同时,史诗具备某种超越个别文化,超越个别时代地域的普遍意义,使任何读者都更容易产生共鸣,发生兴趣,它的永恒的艺术魅力永远让人迷醉。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五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 9 世纪至 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 9―8 世纪 ) 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 6 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 3 世纪至 2 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 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 10 年,但前者只描写了 4 天的战斗、21 天的埋葬仪式和 26 天的空闲时间共计 51 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写了 41 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 , 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大量“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六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
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2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
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20--年,但前者只描写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间共计51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写了41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大量“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
荷马史诗读后感1600字 篇七
一位教授说:“追溯西方经济思想,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他的代表作是《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但是西方最早的经济思想应该是出自荷马史诗。”所以我怀着追寻人类之和最原始经济思想的目的,拜读了荷马史诗,本以为荷马史诗就是一本诗集呢,可是找到它是才知道,原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叙事诗,据传是由盲人荷马根据人们的口头传说整理,润色而成。
由于时代久远,资料不足,所以关于诗人本身我们所知甚少,但要在世界文学史中提起《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巨著,却几乎是无人不晓。它们不仅生动地对我们描绘了当时氏族社会最繁荣时期的情况,而且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部书都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特洛伊战争,不过不是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而是以战争为背景,各取其中一小部分来叙述。
《伊利亚特》描述的是战争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希腊国王斯巴达的妻子海伦,引起双方酣战10年。天上诸神各助一方,或从旁观看。一直到第十年的时候,因为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的首领阿基里斯为争夺战俘发生争执,于是阿基里斯一怒之下拒绝出战——这就是著名的“阿基里斯的愤怒”——并请求天上的神惩罚阿基门农。护佑阿基里斯的神让希腊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而让特洛伊军队连连获胜。
看到这种情况,阿基里斯的密友帕特洛克斯力劝阿基里斯出战,但结果不遂人意。于是他便穿上阿基里斯的盔甲亲自上阵,企图借助阿基里斯的威名吓退特洛伊人,结果却被特洛伊著名战将赫克托尔识破。赫克托尔立即将帕特克罗斯杀死。阿基里斯闻讯悲痛万分,下定决心要重返战场,为好友报仇。
英勇的阿基里斯在战场上杀死了赫克托尔,并把他的尸体绑在战车后面绕城而行,惨败的特洛伊城哭声震天。赫克托尔的老父前来哀求,要赎回儿子的尸体,阿基里斯不准。但在神的帮助下,阿基里斯还是终于醒悟,把尸体归还给了老人。
《伊利亚特》的故事写到这里为止。以后的故事在另一部史诗《奥德赛》中得以描述。按照神意的安排,阿基里斯亦战死,再后来,阿凯亚人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洗劫了这座昔日富裕繁华的城池。阿凯亚的战士们班师回朝,回到自己的家园,开始了新的生活。《奥德赛》就以这种返乡行成为背景,描写了希腊联军将领,伊达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海上因得罪了神,而经历了种种风险和磨难,后又得到神助,最后终于靠着非凡的才华与英勇,平安返家,与妻儿团聚过上了美满生活。
<荷马史诗>是最早反应古希腊奴隶主阶级经济思想意识的著作,古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属于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占有制转化时所出现的初期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意识。从《史诗》中可以看出,古希腊人认为财富就是土地、牲畜、谷物等等具体的使用物品,这是从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角度得出的财富概念。
从《史记》还可以看出,当时的奴隶主还不鄙视体力劳动,甚至以自己有高超的生产技能而骄傲。这是因为当时还处在家长奴隶制阶段,奴隶的数量还不多,劳动生产率又很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没分离,剩余产品还不足以使奴隶主摆脱体力劳动。但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已经开始,《史记》中就曾提到对奴隶必须勤加督促,还经常使用“高贵的主人”和“卑贱的奴隶”这样的词句。
古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占有制转化的完成是以梭伦改革为标志的。梭伦改革是公元前594年由雅典执政官梭伦所发动的一次经济和政治的改革。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消除了所有制关系上的氏族残余,在政治方面原则上废除了氏族贵族的特权。这次改革调整了自由民内部各阶层的经济政治关系,确立和巩固了奴隶制国家,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的基础。
此后,雅典出现了一些奴隶主思想家,其中,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经济学说方面的代表。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八
在西方文学史上,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现存最早的的精品。一般认为,这两部史诗的作者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位有作品传世的天才,饮誉全球的希腊诗人荷马。荷马史诗的历史背景是旷世十年,规模雄伟,给交战双方造成重大创伤的特洛伊战争。像许多重大事件一样,这场战争用它的血与火给文学和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英雄们的业绩触发了诗人的灵魂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他们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找到一片文学的沃土,在史实和传闻上之上架起五光十色的桥梁,用才华的犁头耕耘在刀枪碰响的田野,指点战争的风云,催发诗的芳草,歌的香花。
的确,它的地位不容抹煞,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却对荷马史诗有点不同的看法。
《荷马史诗》宣扬神的威力无比,对人任意杀戮,神完全控制着凡人的生活,甚至是生命。神与神的矛盾往往通过战争来解决,而这些战争有是以牺牲众多凡人为代价的,什么为所欲为,不受节制。他们的残忍程度令我吃惊。
宙斯的蛮横,对妻子,儿女毫无亲情可言,对妻子赫拉更是怒极而骂,毫无丈夫对妻子应有的关爱,对子女更是铁石心肠,毫无父爱,一幅庄严不可侵犯状。
用现在的观点看,宙斯就是独裁,就是专制。现在的人们已经无法忍受专制压迫的痛苦了。既然我们对希特勒法西斯恨之入骨,那又为什么向往宙斯呢,无非是人们变了态的对权力的向往,对利益的追逐。
史诗还创造了众多的英雄,描写英雄必然描写战争,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英姿的天地,英雄们把血腥的战争当作展现其英雄品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以最大规模杀死对方来展示自己超人的武艺,胆魄与智慧,这种疯狂鲁莽的性格却也是是当今作战的大忌,你越是想大规模杀死对方,就越容易中人圈套。这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特点。要放现在,这种人只配去扛木头,抬钢材,或许人家也不要他,现在人家都机械化了呀。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失去了生命就什么都不要提了,而那些所谓“英雄”视人的生命如草芥,实在令人忿恨。我们这些凡人凭什么去崇拜他们呢?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既然不能实现民主自由,我们凭什么景仰他们。
如果说有人特别聪明,那是因为神给了他智慧,倘若有人干了傻事,那多半是因为神袛走了他的睿智。既然都神了,那还要人干什么?在一个受到神力控制的世界里没有不能解释的事情,就象今天的社会里封建迷信可以解释一切一样。封建社会已不复存在,但封建思想残余犹存,相信就是从荷马那里传下来的吧!
总之,荷马史诗卓越的结构某篇艺术的确值得赞扬,它的开山鼻祖地位不可撼动,但读起来,去总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便写了出来。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九
今天的西方文明的摇篮是希腊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是爱琴海文明。一说起希腊文化,我们总会想到美轮美奂的希腊神话。可是,希腊神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往回追溯,追溯至爱琴海文明。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史诗。当然,大部分已经流失了。不过,两部非常重要的史诗流传了下来,一部是赫西俄德的《神谱》,一部是荷马的《荷马史诗》。至于说荷马是一个盲人,或者荷马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甚至亦或没有其人,这已经不重要了。
《神谱》简单来说,就是讲了神的谱系。最先有了大地之神盖亚,创造了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又和母亲大地之神盖亚结为连理,创造和平之神克洛诺斯以及一系列泰坦诸神。而和平之神克洛诺斯又和自己的姐姐瑞亚相结合,生下了一些列神,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雷电之神宙斯了。而后来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希腊神话—奥林匹斯诸神了,这些神都是宙斯的孩子,包括阿波罗、雅典娜、阿佛洛狄忒……这批神就已经和我们人类非常相似了,神人同形同性,和人有一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宙斯和诸神到处沾花染草,和凡人生下的孩子就叫英雄,血液里流着一半神的血。用丹纳的话来概括希腊诸神以及英雄,就是“在天上颂之为神明,在地上颂之为楷模”。
我们在《神谱》中尤其要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在背后笼罩。我们来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先是乌拉诺斯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儿子夺权,但是最后还是不能避免;接着是克洛诺斯避免儿子夺权,但是最后还是狡猾的宙斯骗过了;接着是宙斯为了避免被夺权,审问普罗米修斯,据说普罗米修斯最后还是泄露了这个秘密,把提修斯嫁给凡人。我们中国人常说“有个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但是我们看到希腊诸神之王往往摆脱不了这个被推翻的结局,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命运”。而命运这也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按照吴国盛的说法,也是成就了西方科技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后话了。
《荷马史诗》分为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伊利亚特》主要讲了特洛伊战争的十年中的最后一年的一个小故事。《伊利亚特》开宗明义,阿克琉斯的愤怒。特洛伊战争足足打了九年了,而战争仍然没有结束。在这个当头,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抢走了阿克琉斯的战利品—女人。阿克琉斯一怒之下就退出了战场,于是,特洛伊的赫克托耳就占据了上风。在这时,阿克琉斯的一个朋友就穿上阿克琉斯的铠甲代替阿克琉斯出战,最后被赫克托耳杀死了。这一下,阿克琉斯愤怒了,再次回到了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故事到此结束。《伊利亚特》对整个过程的描述,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跌宕起伏。
但是,我要在这里特别夸赞特洛伊的英雄,赫克托耳。其实《伊利亚特》更像是一部《特洛伊记》,是为特洛伊而写,为海伦而写,为赫克托耳而写,为特洛伊的英雄而写。赫克托耳是特洛伊联军一位非常睿智的领袖,不但英勇杀敌,而且很有人性,更是敬重神灵。
他不同于阿克琉斯,阿克琉斯会耍小脾气,会让母亲去向父亲乞求更多的神佑,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是报复,但是赫克托耳不会。赫克托耳对特洛伊始终如一,对妻子、海伦、父亲、弟弟、战友始终如一,不曾抛弃过,责任在他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面对着希腊联军,面对着战场颓势,也不曾动摇过。借用谌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赫克托耳是一位非常具有德性的英雄,于公于私于神,都是如此。
《奥德赛》讲述的是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胜利后的返乡历程。这个返乡过程是非常动魄惊心的,有兴趣不妨可以去看这部电影《奥德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么两个想法,一个是关于探查,一个是关于家乡。我们看到,奥德修斯在返乡历程中,自己犯了错误,也因为同伴的犯错而跟着出了差错。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这么一种游戏规则,第一要公平,第二要针对所有人,第三,要共同遵守,很有些今日宪政的味道。我们注意到,奥德修斯以及妻子、父亲、儿子、仆人都有详细的探查的举动,求证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到底是不是事实。这里反映出人类认知的跨越,由以前的神秘主义到求证到罗格斯的阶段。
关于家乡,奥德修斯的家乡能回去的了吗?哪怕就是回去了是他要找的家乡吗?事实上,奥德修斯回去了以后,很快又出去了。因为这里不是他要找的家乡,他的家乡是流浪。我们就很奇怪了,回了家乡,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不很好吗?希腊人不是这么想的。希腊人倒是希望英雄能够,像中国人说的一样,四海为家,去过一种不断探求的生活,尤其是英雄,不像中国这边的一些故事,王子和公主在这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少是希腊英雄大多数不是这么想的,而是想去追求命运,哪怕是必死的结局,也在所不惜。
读过这部史诗,发现里面有好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从宪政的角度可以,比如说权力制衡,宙斯尽管力量无穷,但是仍然受到制约,奥德修斯的回乡之旅中宪政原理的凸显,这些我们学到了多少?从德性的角度可以,我们如何像赫克托耳一样,靠着自己的德性,在双方看来都是英雄,而不是如我们身边一般陷入无谓的立场之争。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那些描述真的是太美妙了,把一个人描述栩栩如生,如此真实,而不是像我们的描述充满了那种革命味道。从人性的角度讲,海伦的美丽,在双方看来,没有别的,就高贵的美丽,不会有“祸国殃民”的道德审判,对照妲己,两个几乎同时代的美女的命运真是天壤之别。从命运的角度可以,那所有的英雄都诠释了命运,就是积极进取的生活,向命运不低头,勇敢的面对命运,把命运抓回到自己的手中。从亲情的角度可以,从友谊的角度可以,从爱情的角度可以……这些以及那些都需要我们通过阅读《荷马史诗》中来获得。
阅读《荷马史诗》,就仿佛跟着英雄们进行一场旅程,尽管险象环生,终于波澜不惊。可是,英雄之后,留给我们的话题和思考,我们又该如何考量,期待我们的回应。
荷马史诗读后感 篇十
之前对《荷马史诗》史诗的印象是它的作者是个盲人,学习之后明白它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氏族社会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属于战争的哪一方,都在歌颂之列。《伊利亚特》的基调是把战争看成正当、合理、伟大的事业,但同时又描写了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人民的厌战反战情绪,并通过英雄们的凄惨结局,隐约地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奥德赛》是歌颂英雄们在与大自然和社会作斗争中,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坚强乐观的精神。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荷马,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的爱奥尼亚,是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他是《荷马史诗》(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的作者。
《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这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
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在古希腊各地广为传诵。许许多多游荡于希腊世界的说唱艺人、游咏诗人都乐此不疲,从而使之代代相传,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的两部光辉诗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便取材于此。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荷马史诗》读后感作文(精彩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