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精彩多篇】范文
[编辑]《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精彩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一
本人19xx年参加工作,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了xx年。真正开始有意义的读书还是从20xx年学校申报市级科研课题开始。从那时候以后,我便对读书有了自己的体悟,从中汲取营养。像学校征订的各种杂志:《辽宁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学政史地》、《班主任》、《现代教育管理》、《课堂内外教师》等;本地刊物像《清原教育研究》、《抚顺教育》等;自己订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再有就是阅读各类书籍,包括本学科的和通识性的。
20xx年1月,我从一位朋友手中借到了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个假期,没读多少,把建议的前20条勉强读完了。结合每条建议写下了2万余字的读书笔记。
春季开学,根据学校调整,我又有了新的工作岗位――德育主任。可以说20xx年的上半年基本上没读什么书,我花了大量精力去适应自己新的角色。只写下了一些德育手记和案例,但总感觉时间紧张。读书少了很多。10月份以后,我终于不再为自己没有时间而开托。坚持每天清晨3点起来阅读、思考和写作。我要尽快完成我的读书计划。到今天,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阅读已读完近一半。在这里节选我的一部分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一起共同成长。
作为班主任,感觉最头疼的就是后进生的转化和教育工作。我建议您读读第六条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我把我的一点感悟与大家分享。对于智力问题造成的后进生,我看不是补课所能解决的!我认为补课是“有钱人的游戏”和“造就有钱人的游戏”。苏老认为“补课”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教材。”眼下的“补课”无外乎两种:一是特长生,各种特长班;二是知识性,以升学为目的,通过补课,提升应试本领,拿到高层象牙塔的入场券。于是“阔佬们”开始为孩子们打造理想,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开始了疯狂的有钱人的竞技活动。以知识性为主的补课,好在是认识到了读书还是有用的。但被那些“被造就的有钱人”找到了致富门路,他们在课堂上轻描淡写,为课后的“补课”埋下伏笔。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后进生一旦被唤醒,他们是很有可能变成“后劲生”的。他们的潜力一旦被开发出来,是难以想象的!让我们用良知去唤醒可爱的学生吧!
苏老关于做好后进生工作的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做赘述。就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句话:读书有三种结果‘一是为你戴上近视镜;二是为你戴上望远镜;三是为你戴上显微镜’。
接下来,我谈谈对第八条建议“关于获取知识”的理解。首先一定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思考活动。就是我们先人说的“学贵有疑”。用我的话来理解就是备课时,多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而给学生的留白处,恰恰是教师精确备课所产生的。
如何让学生产生疑问?“苏老”的。建议主要是从“讲”与“不讲”谈起的。那就是要根据学情的不同,“该细讲时就细讲啊,准确把握我的课堂啊!啊哈伊儿、伊儿哟喂,该不讲时就不讲啊,不把学生放一旁啊!”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替代学生思考和疑问,而是帮助他们做好思考和疑问的短板,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更多的知识。这才是学习,用知识获取知识!
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始终是每位教育人的永恒追求。建议大家看看第十一条“思考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这里我还是谈谈课堂教学效率吧。新课改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追求。一时间出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10+35”等模式;循环大课堂等等;以探究有效教学模式为主的有效课堂、或是探究以高效教学模式为主的高效课堂的文章屡见各种杂志、报刊。究其实质无外乎本着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做出的有益尝试。
有效也罢、高效也罢,要我看,就是在时间上下功夫。只要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大,就是有效的、甚至是效率高的。就像“苏老”所说的:“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当我们的课堂45分钟发挥了最大的效益,这种补偿不是补多长时间的课所能换来的!让有偿补课能走多远走多远吧!
最近几年,经常感叹:我国的教育始终是以前苏联的教育为蓝本的,但是为什么没有走出模仿的阴影,甚至是模仿的也不像呢!之所以这么说,通过《给教师的建议》的第20条: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就有了清晰的答案。按照“苏老”的建议,他认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快点掌握,别偷懒!”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二
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曾几次水开了又凉了,凉了,又开了,也不记得去倒;曾几次小鸟停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也不能唤醒我;曾几次音乐停了也没有感觉到……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阅读的机会。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觉得自己几十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蕴”。“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我完全赞成这句话,并深有同感,因为我就属于这种类型。因为我老是想:“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早上要带学生训练,晚上还要训练……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这几天翻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他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教师只有懂得一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才能使自己的。视野变得宽广,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而不是光全情于自己所备课的教材内容上,因为那样会使课堂变得缺乏情感,学生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
教师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捷发展的今天,教师为适应社会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挑战,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等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针对社会的变化来调整自己,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读了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师应享受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效率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快速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竞争,无形的压力,使我们忘记了自己,每日象是一根绷紧的弦,整天脚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视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防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二、“把困难当作机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不能适应变化,或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三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建议》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诛求的目标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间。’……面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是因为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大量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间。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间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所以,可以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非常诙谐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确实,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选择,我想说:“克隆永远到达不了艺术的高峰。”别人好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是高山,我们爬一辈子、几辈子也不一定能到达顶峰,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四
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困惑。由于经验的缺乏,使我在开展教育工作中经常碰壁。前不久,我阅读了学校发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觉得受益匪浅,调解开了我心中很多的困惑。对于我这个个新教师来说,犹如是我在前进道路中的指明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个新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最担心出乱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以及怎么样应付后进生的问题。由于班级差异比较大,所以在课堂上如何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大问题。同时,如何应对后进生,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我所教学科是生物,在学生眼中是门“次科”,所以在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重视的情况下,后进生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两个困惑一直都缠绕着,使我在教学中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当我读完《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年来深深困惑着我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方向。
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我在第一个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和第六个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两个建议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而且要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最初的小成功中满足他的虚荣心自豪感,从而培养他的兴趣。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几倍;但绝大部分“后进生”都是由于好动,无心向学,课堂非常不认真所造成。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我们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看法了,对“后进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学生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那么该如何做呢?
对于学生我们应采更多的是要发现他们的的优点,哪怕是肯定平常学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也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教师的肯定是对他们一种莫大的鼓舞。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欢被肯定,更何况是未成年的中学生。例如,在一次的公开课的课堂中,我发现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平时课堂好动的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励下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当场我就让全班同学表扬了他,课后,我又单独以进步奖奖励了他。从此,他上课的积极性高涨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其次,借助集体的力感染后进生 ,因为学生生活在班级群体当中,环境的感染力是最大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后进生在环境中获得进步呢。首先要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小组,要以好带差;让学生养成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自然他们就愿意交了。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大家庭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整个班级的学期氛围也会越来越高涨,后进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帮助。
在第十六个建议——学科教学中地学生积极活动地内容和第六十四个建议——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地脑力劳动中,使我明白如何更好地控制好每一个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当课堂教学只以教师为主体,许多学生似乎在下面认真听讲,不停的做笔记,似乎课堂效果不错。但当教师让学生复述刚讲述的内容的时候,他们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气愤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他们只能先听,先抄。在讲课之初,我们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当它的目的十分明确,也就是说,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时候,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且更应该吸取别人宝贵的经验。让我们能够在经验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率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不可能一种方法用到老。我们在善于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更应该阅读和借鉴其它老师好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堂课效率高。教无定法,让我们在总结和借鉴中不断提升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五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
假期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多。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知道你的价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
一、在听课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工龄工龄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而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所以听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丰富经验的重要学习方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风格,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促进专业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它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作用。”这也在提醒我们,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师日记。他说:“教师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看到这里让我想到了许多年前学校要求我们手写个人自修笔记,倡议老师们写写自己的随笔,一直到现在的电子博客,我们学校的教师大多都在坚持写随笔,这和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的教师日记可以说异曲同工。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其用意在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作为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将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而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所以听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丰富经验的重要学习方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风格,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促进专业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它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作用。”这也在提醒我们,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本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明灯。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六
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女生有书法方面的特长,曾经在班级的书法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老师和同学都夸奖她,她也以此为荣。但是,她生来胆小,没有张扬的个性,只有脸上淡淡的微笑才让人记得她是班级里的书法冠军。平时,她并不爱说话,当然上课时也不常举手,只有在自己确定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会举起那只难得举起的手。
两年级时的一次语文课,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去书写新教的生字,这项任务太简单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得到这次机会,这个任务对于那位女生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因此,她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选中的正是她。我们都能猜到老师的用意。女生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走上了讲台,微微颤抖的小手握住了那支短短的粉笔,老师微笑地期待着她能够快速而漂亮地完成这项任务。可不知因为紧张还是害怕,女生怎么也找不准写字的位置,平时天天接触的田字格一跑到黑板上就开始和她捉迷藏,四个小格子把她的眼睛都看花了,而且头越来越晕,写了半天,也没能把字写进格子里,这时的同学们已经开始有了不耐烦的议论声,女生多么希望老师能制止同学的议论,同时给她指点一下写字的正确位置,可是这时却传来老师不耐烦的埋怨声:“哦哟,写了半天怎么还写不好,算了算了,回去吧,时间都来不及了……”女生默默无语,低着头红着脸,全班同学的目光像利剑直刺她的心窝。
从此,本来不爱说话的她更沉默了。当然,课堂上要看到她举起的手就更难了。
朋友,那位女生就是小学时候的我呀!现在,我自己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学生时代的这件事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多么想对那位老师说:“老师,请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小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吧!”最近认真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在《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一篇中写道: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当了整整六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进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老师的任何一句不经意的责备都在渐渐扼杀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每个班级中难免会有几个问题生,对待问题生,我想很多老师都会和我一样,一开始倾注十分的耐心,久而久之,耐心耗尽,取而代之的将是厌弃,感觉无能为力。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生,从来都没觉得自己那样对待他有什么过错,不过,自从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我才知道是自己泼灭了他对学习的燃烧的热情。
他是三年级转学到我班的,一开始谈到的他的家庭环境就引起了我的重视:父亲在外省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母亲在家照顾他,没有工作,但是每天都混于娱乐场所早出晚归。以至于孩子经常一元钱买早点,方便面结束晚餐。由于没有人监督看管,很快,他的成绩一落千丈,班级倒数第二,给他妈妈打电话,妈妈居然会因为在搓麻将而拒绝来学校,没有约束的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发展到每天自己修改家庭作业,甚至不做,根本不背书,每天都拿不出任何作业,面对家长的无动于衷,我终于决定对他采取的特殊的处理手段:不再理会他的作业,放任自流,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本以为这样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根本就不会在乎我的几句批评,本以为给了他这样的教训,从此他就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但是结局并非如我所愿,却很好地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而孩子是要以怨抱怨的,有时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
他非但没有任何想改好的意思,而且渐渐地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每天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毫无怨言,却态度冷淡,准备好耐心地倾听老师的讽刺和训斥,根本无动于衷。依然交不出任何作业,听写几乎全错,而且字写得无法辨认。我的教育方法宣告失败了……
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联系现在所教的这位学生,我终于意识到是我吹灭了他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忘记了儿童是脆弱无助的,错误地认为儿童都是能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没有鼓励,只有同学的冷眼和老师的批评,他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又从何谈起呢?我终于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篇文章的真谛:
“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大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000字【精彩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