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后感范文

(作者:。17721时间:2023-12-19 10:17:16)

教育更有人情味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知识,辉煌的成就之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同样存在弊病。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人们往往只在乎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考出了多少分数,在学校的排名如何,能否考进一所理想的大学,却往往容易忽视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情调”的人。正如《教育的情调》里所写的那样,我们不光要关注教之“学”,更要关注教之“育”。教育所要培养的并非做题之机器,而是一个身心健康,富有技能与学问且有正确价值导向的孩子。

教育并非冰冷的,机械的,它是有温度,有情调的。

《教育的情调》注重实际。不同于很多有关教育的著作,它饱含哲理的同时却也通俗易懂,在每一章的开头往往是一个贴近生活的实例,从孩子在面对家长或老师时遇到的问题中进行理性的分析,揭露其背后的教育本质。教育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不是空中楼阁。一个优秀的教育学家总是深入到课堂之中,走到孩子中去,在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显然《教育的情调》将教育的实践贯彻的淋漓尽致。它没有一个字是脱离实际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它描述的教育现象在我十几载的求学生涯中,很多我都经历过。我们既要关注课堂内的情况,更要关注课堂之外学生的生活状况,关注孩子所有的生活体验。

《教育的情调》真正做到了从孩子视角考虑问题,它对孩子几乎不作要求,转而批判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并从中改正。孩子如同一块不事雕琢的美玉,如若它落在能工巧匠之手,必将成为一件出色的玉器,相反的,它也很可能毁在庸人之手。本书所在论述的正是那琢玉之术。我从中概括出来的一条道理便是:要想真正教育好一个孩子,得先成为一个孩子。如果无法明白孩子心之所想,那就永远无法做到对孩子的理解,让孩子敞开心扉。

成年人往往有些高傲自大,总认为小孩子的世界非常的简单。大人将自己视为一个高位者,居高临下的俯视着孩子,试图用成年人的思维方法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而在这种“自视甚高”的想法恰恰成为了阻碍大人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条鸿沟。他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作为一个小孩,你应该干什么”,而没有想到“如果我是个孩子,我会怎么做”。每个人都曾是小孩,却只有少数人记得。很多老师同孩子,家长同孩子之间的很多矛盾,如果代入孩子的视角来看,都能迎刃而解了。

在本书中有很多的案例,如孩子渴望被看到,青春期的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这都指向了一个词——尊重。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看见,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如同我前文提到的,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高位者对地位者的俯视,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等的关系,谁也不是谁的附庸,与其说是父母,更像是挚友。有时父母与孩子间缺少的不是一次严厉的谩骂,而是一段平等的对话。

如同书中所说的,“让成年人生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书中的教育方法不可能同等的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像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那样,在面对不同的教育场景,不同的孩子时,我们要运用成年人的智慧,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灵活机动的进行教育。我想,也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创造出教育的智慧。

我们现有的教育似乎有些“冰冷”了,让教育多些“人情味”吧!让教育多些理解与尊重。

word该篇《教育的情调》读后感范文,全文共有133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doc》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