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红楼 读红楼梦有感范文
梦断红楼
红楼一梦南柯里,醒时泪痕犹未干。曹公著书曾言痴,谁解人生苦辣酸?
——题记
读红楼,读的是儿女情长;品红楼,品的是人生百态。字字句句都含情,篇篇章章皆人生。自古云“红颜祸水”,殊不知巾帼不曾让须眉,红楼女儿各个娇态百生,自有一段风流所在。
相信每一个品读红楼之人都会深深地作以感慨,每一个红楼女儿都是世间的一个缩影。在拜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书中女子的名字称呼异常感兴趣,曹公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暗藏妙笔,如书中最早登场的女性是小英莲,也就是后面的香菱,后又改名秋菱。小英莲名字的改变其实也意味着她一波三折的人生变故,英莲者,英姿勃发出水芙蓉也,亭亭玉立,可远观但却不可亵玩,高高在上,何其尊贵!诚如前言,小英莲被父亲甄士隐视若掌上明珠,极其溺爱娇宠,真个是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口里怕化了,真可谓乐极生悲,没想到赖头和尚一语成鑑,花灯节不慎被家人丢失,英莲的人生命运就此发生转变,后经人命官司被薛蟠强占改名香菱,香菱再怎样也无法与芙蓉争艳,这也揭示了英莲人生的一个跌宕,从一个世族大家闺秀沦为一个普通的妻妾丫鬟,不过好在无论人生命运境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英莲曾作为大家闺秀的遗风还在,所以终究还占得一个“香”字,虽然普通但却不凡,君不见后文大观园中香菱学诗的痴态,岂是一个普通丫头所能比拟的。有时命运偏偏捉弄人,屋漏又逢连夜雨,在香菱给薛蟠做妾不久,薛蟠又娶夏金桂为正室,夏金桂为商人之女,为人刻薄,心胸狭小不能容人,所以夏金桂枉为人妇,实是“瞎金贵”,徒有其名耳。香菱作为小妾,为人和善容忍,夏金桂自然是嫉妒生恨,将香菱之名改为秋菱,言说粗鄙之人不配带“香”之名。若说香菱已然不复再有芙蓉之形,但仍有淡荷之香,但此时被迫改名秋菱,秋菱花者将碉逝之意,此处则预示着香菱悲惨命运的结局,同时与关于香菱的判词“一缕香魂归故乡”的结局遥相呼应,如脂砚斋评红楼,甄英莲暗含“真应怜”之意,足见曹公对于封建社会制度下受到压迫和迫害的女性的一种同情、愤懑之情和批判之意,在封建思想禁锢如铁的社会中,曹公有如此见识,不得不令人叹服。
在众多红楼女子中,作为核心人物的黛玉是最不能忽略的一位女子,黛玉出自书香世家,虽是柔弱女子但却自幼熟读诗书,其兼具外在的娇弱美和内在的气质美。在大多人的认知里,认为黛玉是一名弱不禁风娇滴滴的女子,黛玉之所以看起来柔弱,其一和黛玉自幼生病有关,其二生于书香官宦之家,自幼接受封建正统的妇德教育,自然不能失了大家的规范。但在我看来黛玉表面柔弱,内心实则是倔强好强的。我们对黛玉的认知可以用“三多”来概括: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处事多心。黛玉美貌自不必说,书中说了她“自有一种天生的风流之态”但其多情则表现在对于和宝玉那朦胧但却纯洁甚至痴情的爱情里,明明对于宝玉很在意却故作姿态,常常有意疏远甚至排斥宝玉的关心,只是把一段情深深地埋在心底,独自一人苦闷彷徨,忍受苦恋之痛,这是她倔强偏执的一面;再有,宁荣二府皆是大府第,从黛玉初进贾府起,她就处处留意,事事体察,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她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和贾府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黛玉处处留意,生怕弄出差错,惹人笑话,如听到王熙凤人还未到笑声先闻,就在心里疑惑这是谁,怎么敢这么放诞无礼,又见丫鬟下人个个屏声凝气就知来者不善,因此黛玉在贾府期间少说话,多留心,行事小心谨慎,生怕落下话柄,这还是表现出她要强的一面。再至最后,那边宝玉和宝钗的笙箫唢呐喜庆声,这边黛玉泣血连连油灯枯,终不济,一缕玉魂到幻清,因此如若众人都说黛玉因病死,我言黛玉似玉刚而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柔弱女子,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能够坚定爱情信念,执着地守护着内心深处那段最纯真、最美好的爱情,不能不说这是一位奇女子!
曹公十年血泪书,此中女子个个奇,欲探群芳任人妒,劝君多读《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我自荒唐读。一把辛酸泪,把酒话衷肠。都云作者痴,我痴我且狂。谁解其中味?诸君慢品尝。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