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与孩子如何有效沟通范文
朋友推荐了一本书给我,书的名字叫《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据说这本书介绍了如何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抽空细细研读了这本书。书中的很多观点与解决问题的方式都给了我很多启发。
有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之所以不顺畅是因为父母没有掌握交流的密码。首先需要看到孩子的需求,能够看到孩子问题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要接纳、理解、聆听孩子,与孩子共情,让孩子说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如同书中举出的示例,在孩子满心欢喜的准备参加班级的野餐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随之孩子开始变得暴躁。这个时候不应该跟孩子说外面大雨了也没有办法,你也不能让大雨立刻停下,你暴躁有什么用呢。虽然说出了事实,但是并不能缓解孩子的焦虑,不如顺着孩子的思维,附和他的话,慢慢缓解他的情绪,等焦虑情绪稍微好些的时候可以给出其他解决方案,与孩子共同商量,让孩子参与其中获得满足感。
书中介绍说与孩子的沟通所有的目的都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一个能承担责任并关心他人的人。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应该把孩子当做“客人”对待,这是孩子教育的一个基本的基调和态度前提。我们需要给他一个基本的尊重,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物品,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同时,这也是为其将来在社会生活中独当一面的前提准备。所以在与孩子沟通中要掌握技巧,第一是了解,了解的第一要素是聆听。第二是对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一些基本的态度。对于孩子的想法要学会接纳。对于孩子应对事情的方式方法,父母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的表现,我们的赞许、批评也要有恰当的方法。要学会正确的称赞方法,避免判断和评价性的赞誉,夸奖孩子的努力与成就,不要针对品性和人格。给予指导而不是批评,避免批评与评定。因为否定或贬损会伤害孩子。第三是合作与拒绝。拒绝要明确,把伤害降到最小。合作要孩子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培养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第四是给孩子传输自我价值观,孩子不是机器,与其要求孩子服从父母的意志,不如传输价值观。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扛起自己的责任感,有自己的发言权和选择。
总之,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和信心。与之相反,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反抗,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影响孩子一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怀着爱孩子的心,运用沟通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放心的把手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