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适宜的栖居读后感范文

(作者:wawade2007时间:2022-02-04 10:08:45)

第一篇:教育适宜的栖居读后感

教育适宜的栖居读后感

《教育,适宜的栖居》——单单从这本书的书名看,就很吸引人:诗意,一个多么浪漫的词语啊,静静的体会书中所说,感觉书的题目与书的内容特别贴切。朱国华,江苏金坛人,作品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垂钓乡村》远方出版社出版的《与心灵一起舞蹈》,工作18年来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百余篇。

《教育,诗意地栖居》全书文字质朴,语言真挚,内容都是作者在教学一线经历的一些故事,其中不乏教育智慧和教学技巧。书中国共产党有6个部分:第一辑“课堂,快乐的源泉”,体现了作者对愉悦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第二辑“教,需要机智”,作者探讨了教师应该如何教,如何适应新课程,如何应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预设之外的事件等问题。第三辑“教学反思,前进的动力”,论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第四辑“教育的‘储蓄罐’”,作者认为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储蓄”并提炼生活的细节,从中得出有益于职业和人生的智慧。第五辑“师者父母心”,主要论述教师如何育人的问题,在引导、帮助和鼓励学生方面,作者有着发人深思的实践经验。第六辑谈了教师如何正确地看待自我,如何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教师,作为培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艰巨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强烈个性,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空间,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所以,这样的教育应该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教育,诗意的栖居》》让人却充分的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教育,应该是快乐的。这样的快乐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也针对教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享受教育带给我们的快乐:孩子们每天带着甜甜笑脸的问候;家长们对我们工作认可的一声真诚的“谢谢老师”;孩子们用心做的贺卡送给你的时候;有什么悄悄话说给你听的时候;做游戏时抱住你的时候……这一切的点点滴滴,都像是一个个幸福的小浪花串联在我们的心上。

所以,让我们享受教育中的幸福和快乐吧!

第二篇:教育中的诗意栖居

教育中的诗意栖居——谈教师的幸福之道

【摘要】幸福是一门学问。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的幸福对学生、学校乃至社会都有其非常重要的价值所在。若能诗意的栖居在教育的本土上,历经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过程,那即是迈向了教师的幸福之道。教师的幸福之道是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话题,最终必须回归到自己的教育幸福上来。正如儒家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教师只有在修得自身幸福的这一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学校乃至社会享受到幸福。

【关键词】教师教育幸福之道诗意的栖居

【正文】

一、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体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幸福。它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当教师诗意的栖居在教育的土地上,忘情地融入教育之中,融入教学当中,此时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在精神上享受到了一场莫大而又深刻的盛宴。

1、读书——教师的幸福之一

“我们牢牢地坚守学校读书净土,因为书中自有浓缩的文化。”[1]正因为书中自有浓缩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身为教师必须要读书。试想,若教师没有读书,拿什么建立自己的幸福,拿什么教育学生让其幸福,拿什么面对社会使其幸福?

原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的第32个建议——学校里的三个世界这样写,首先要“构造一个求真的知识世界”。他倡导主动积极地阅读,他要求每位教职工都要有学习计划,每天都要阅读一小时以上。他鼓励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兼顾,鼓励自主学习,认为被动地学习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确实,如果身为教师却不读书,该尽的责任都无法承担,那还有何幸福可言。

读书是教师的一种幸福。幸福的教师都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使其渗透骨髓,融入身心。他们永远不会等进入学校、书房等才阅读,因为他们知道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他们也永远不会等到要用时才阅读,因为他们清楚“书到用时方恨少”所蕴含的哲理。他们深知,只要行动,必有收获。他们相信,读书会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会让工作永葆活力,只有多读书方能重新认识自己。读书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2、梦想——教师的幸福之二

梦想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有梦的人生才称的上是幸福快乐的人生。从成功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人活着,就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香港首富李嘉诚在年仅14岁的时候,便默默记住了父亲临终时“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嘱托,在年幼的心灵里澎湃着“立志发达,建立一番事业”的鸿鹄之愿。若干年后,带着 “不报父恩,誓不罢休”的决心,他果敢地迎接一浪又一浪的挑战,攀过一个又一个高峰,成为了实业界的巨子,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幸福充斥在心里,热血沸腾。[2]

那么,同样地,对于教师而言,怀抱梦想该是一件怎样幸福的事。 在幸福的教师眼里,教育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牺牲;教育是一种创造,而并非重复;教育是生活的本身,而不是纯粹的谋生手段。作为教师,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怀抱梦想,在那三尺讲台上,和学生一起放飞梦想,茁壮成长,不会是奢谈,也不会是妄想,只要心中有梦想。

3、用心——教师的幸福之三

每一位教师在他教过的诸多学生当中,或多或少地都曾经给学生指引出一条道路。 用心,是教师值得崇尚的资本,也是教师难得易失的幸福。

用心体现在热爱教育,热爱奉献,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乐于从教,尽心尽责等方面。教师如果能够以严谨科学的教学态度,以清晰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艺术,以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把自身的幸福与自己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用心自是无可非议。

身为教师,在教育事业上播撒的是希望的种子。每一位教师付出多少心血在耕耘的途中,当他的学生走向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之际,当他的学生以出色的表现回报社会之际,他体验到的幸福必将与之成正比,甚至更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每一位用心奉献的教师的希望,也是他所享受到的幸福最大值。

幸福是一门学问,教人幸福更是一门学问。教师的幸福不仅在于自己的幸福,它还在于传递与扩大幸福,这对社会以及个人的贡献并不亚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心灵的交涉、文明的创造。教师的幸福应该是一个不断地被学生超越,又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在竞争中享受了幸福,而学生也同样在超越中走向优秀,甚至卓越。

二、教师的幸福源自何方

在当今的教育信息时代下,教师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如此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教师的幸福归宿要源自何方,这让教师日渐迷茫。尤其是在过度功利带来的紧张教育环境下,

日益增加的负荷以及由此导致的身心疲惫,使教师在工作上缺少了一种心灵的自由、情感的舒展、行动的睿智,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精神的焦虑、情感的压抑、工作的盲从。[3]在高分赚来的笑脸背后,隐藏的是丝尽泪干的悲凉与辛酸。自然,教师的幸福感便成了一种镜花水月的奢望与空谈。

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源于教育的正确方向。一旦教育所实施的方向产生偏差,偏离了既定的轨道,比如逐渐地趋向于功利,而忽视了教育最原始的目标与目的,一切就不再具备任何意义。那么,在这种追逐念头下,教师的幸福便无处可寻觅。因此,必须首先做好正确的教育,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教育才能得以实施,教师的幸福也才有其归宿。

其次,教师的幸福源自于学生。学生的进步,学生的积极进取,学生获得的荣誉,让教师享受到了身为教师特有的幸福。孩子的点滴成长和真情回报是老师幸福感的源泉。当你在工作上感到内心疲惫不堪的时候,也许家人、朋友、同事的言语都抵不上孩子简单的一句关心一句问候。这种幸福,是除教师以外的其他人体会不到的,它鼓舞着教师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创辉煌,也激励着教师秉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精神,努力地不断地进行自我的促进与反思。

最后,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自己。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做到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这样的境界[2],能够以平常心淡看名利和得失,淡看人生,踏实奉献,能够努力追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我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充实奔放快乐,那么他无疑是幸福的。在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或许会遇到风霜,经受艰难,但是能够诗意的栖居在教育的大地上,过完整真实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极其幸福的生活过程吗?

三、怎样拥有属于教师的幸福

幸福不只是仅有开头、结尾,拥有幸福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那么该怎么做才可以拥有属于教师的幸福之道呢?

首先,做一个爱孩子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从事别的职业吧。因为有爱,教师就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既肯定他们的优点,又能接受他们的缺点。因为有心,教师就会懂得学生需要引导,成长需要时间。[4]也因为爱孩子,教师会懂得走进孩子的心灵,聆听孩子心灵深处最真的话语。爱需要智慧,需要表达,而这些都体现着教育的技巧,也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

其次,要以足够的职业精神对待平凡的工作。职业精神是一种价值观,是每个行业都必须具备的,有什么样的职业观,就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4]它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教师的职业精神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自己的激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

及对教改未来的坚信[4]。这是许多年轻教师所缺乏的品质。时代会向前发展,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奉献却是永远不变的。

最后,教师的成长与幸福人生的营造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才有可能以更加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成长,才能为学生,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杰.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2-94.

[2]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o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5-01[2014].

[3]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胡珊.《教师幸福与教师成长》报告会随想. [ol].

第三篇:中国梦征文:诗意栖居的教育梦需要追寻

诗意栖居的教育梦需要追寻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 马得清
2014 年 03 月 28 日 16:2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教育有了梦想, 孩子们的世界才会明媚灿烂,千万颗成长的心灵才会花开出 民族的自由和未来,我们才会诗意地栖居于世界东方。 我们的民族教育无疑要汲取人类全部的文明, 并传播民族教育文明与发展的 火种,也要传承我们民族美好的心灵和全面复兴伟大梦想的魅力。如今,当中国 梦成为一个时代继往开来的澎湃热情的具有感召力的热词时, 我们的中国教育梦 又在哪里? 教育的梦想是民族的富裕。 经济发展才有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才会不断给 经济社会给力,以人才给力,以技术给力,以创新给力,以伟大的复兴中华的梦 想给力。当教育真的起到这种巨大社会作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教育 梦想原来是如此丰富多彩——因为人的解放、自强和发展,因为人的创新、创造 和想象,因为人的幸福、健康和热爱,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会有现实的富强和未 来的灿烂。 教育的梦想是诗意地栖居。因为梦想,我们才变得神奇灵动,我们才变得富 于生机,我们才变得生生不息,我们才会不断放下沉重的担忧和疑虑,我们的思 绪才会昂起头来,让视线轻捷地直冲万里云霄,感触布满星光的无垠苍穹。 教育的梦想是心灵无形的翅膀,是我们展翅翱翔蔚蓝天空的灵魂基地。我们 带着梦想起航,在山山水水之间,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勾画激动人心的宏伟蓝 图。而这样的宏伟蓝图,实在需要孩子们从小灵动的想象驱使手中五彩的画笔, 一年年慢慢成就为最终的杰作。 教育的梦想是心灵的发动机。教育要有梦想,就需心灵的解放,就需要让一 个时代焕发充足的想象力,而这,的确需要宝贵的自由。没有自由,就难以有自 主, 没有自主就难以有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创新和创造也就会因思想萎缩而 无情地凋谢。

教育的梦想是新春的种子。 花开的春天, 让我们好好看看, 孩子们的眼光里, 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少精彩逶迤而来。春风初起的和煦里,让我们认真想想,孩 子们的感觉里, 天空的云朵是否洁白而圣洁; 放开春天的雨丝, 让我们蹲下身体, 抚摸孩子们的笑脸, 告诉孩子江河湖海的水,它们飞向天空的力量其实就是自然 和热爱。 教育的梦想是雨露。注目夏天的草尖,那一缕晨光里的晶莹剔透,会让孩子 们的幻想透明清澈, 会让他们突然就联想到生命的奥秘,联想到那满目青山苍翠 的美丽。也许他们要问,大地之上,母亲的安详,是不是就是炎黄子孙的福祉。 当我们和美好的自然同在时,灵魂的底片上,

教育的梦想是新春的种子。花开的春天,让我们好好看看,孩子们的眼光里,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少精彩逶迤而来。春风初起的和煦里,让我们认真想想,孩子们的感觉里,天空的云朵是否洁白而圣洁;放开春天的雨丝,让我们蹲下身体,抚摸孩子们的笑脸,告诉孩子江河湖海的水,它们飞向天空的力量其实就是自然和热爱。

教育的梦想是雨露。注目夏天的草尖,那一缕晨光里的晶莹剔透,会让孩子们的幻想透明清澈,会让他们突然就联想到生命的奥秘,联想到那满目青山苍翠的美丽。也许他们要问,大地之上,母亲的安详,是不是就是炎黄子孙的福祉。当我们和美好的自然同在时,灵魂的底片上,该不该出现雾霾的阴影。

教育的梦想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张幸福的笑脸。给成长一条平等的通道,让人不如人的等级意识隐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应该平铺理想的画卷,让教育的魅力毫无阻遏地展示我们村庄的宁静和城市的繁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和睦幸福家园的温暖。

教育的梦想就是把玩耍的自由还给孩子。一块泥巴,一行文字,一套玩具,几根树枝,一张折叠成纸鹞的纸片,一分钟的奔跑,一场游戏,都可能是孩子们的最爱。让他们自由地感知伙伴存在的价值,让他们自由感知家门与家门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自由呼吸我们社会进步的时代气息。

教育的梦想是快乐。装满知识的书本站在书架上,堆积起来的是书店,让孩子们主动伸出双手,打开一本书,再打开一本书,去自觉发现人类文明旅途上的精神风景画。不要强迫,不要灌输,孩子们绝对不是书橱。不要用草绳子捆绑孩子的稚嫩思维,要放飞他们心中的理想。

教育的梦想就是未来,就是从现在开始要用百年大计的目光,审慎丈量我们民族的心灵历史,审慎丈量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距离。我们的标尺有多高,我们的梦想才会有多高。

教育的梦想就是自由。教育有了梦想,孩子们的世界才会明媚灿烂,千万颗成长的心灵才会花开出民族的自由和未来,中国才会诗意地栖居于世界东方。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适宜人格特质初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适宜人格特质初探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本身若具备一些适宜的人格特质,如真诚性、亲和性、理解性、稳定性,将会对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格

在现代的中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根据中小学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保障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研究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外,教师本身若具备一些适宜的人格特质,将会对培养学生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

在中小学的授课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并不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需要进行考核检验的知识,也不需要学生额外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课程本身往往是以轻松愉悦的形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的适宜人格特质也会与其他教师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真诚性、亲和性、理解性、稳定性。

一、真诚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具备真诚的人格特质是指教师以“真正的自我”面对所有的学生,没有伪装,不带面具,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学生之中。只有教师真诚的面对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信任、自由、舒适,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心理健康课程中释放自己的心灵,敞开自己的困惑;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课程更多的是一种心灵层面的交流,是一种深层的感悟,这要远远比知识的传授深刻的多。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我,学生才可能有所触动,甚至受到鼓励,在课程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并和教师交流,坦然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宣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并在教师的帮助下,促进其发展以及改变。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对学生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真诚应是心理教师的基本特质,这种特质是潜心修养、不断实践的结果。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在课程中讲授专业的理论,缺乏和学生情感方面真诚的交流,就只能使课程流于形式,或成为其炫耀自己知识的手段。如果教师过分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永远保持权威和完美,以致失去了很多的真诚,就会在自己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进而为沟通增加困难。因此,教师应了解自己,真诚的开放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接受。

二、亲和性

亲和性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拥有亲和力,并在身教、言教过程中体现出来并让学生感

- 1 -

受到,是教育技能的扩展和延伸。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通常都是心理现象,将其具体与每一位学生相联系,都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对与错的概念;教师所讲所授,也更多是给予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因此,要想使教师的导向被学生接受,教师的情感与学生融和,教师的亲和力必不可少。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亲和性,主要来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自由,而不是将自己的情感、意愿强加给学生。这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想要恰当的表现自己的亲和性,就要经常给予学生微笑、赞扬、以及关怀。微笑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能表现教师的友好态度,教师的微笑能给予学生鼓励,展示教师的宽容;赞扬会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教师给予的期望,经常被人赞扬的学生往往会有更多的自信,更高的目标,更优秀的表现;关怀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体贴,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学生才能真正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三、理解性

中小学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个体社会化初步形成,一切人格表现、人生观、世界观都正在形成;初中阶段,个体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动荡,同一性慢慢形成。在人生发展的这些重要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极不稳定。学生无论是从行为,还是心理都将经历一些不同寻常的考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帮助学生解读事件、平稳过渡、顺利发展,接受学生、理解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想要理解学生,一定要学会积极的倾听。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当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焦虑,还是身体变化带来的困惑,以及同学相处时存在的误解,甚至与家庭父母中存在了冲突。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寻求帮助时,作为心理教师,不同于他人的重要表现就是理解学生,接纳学生,即使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学生本身存在着问题。只有心理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外界,才能对学生的问题感同身受,对学生的心情产生共鸣。真正的理解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而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在学生叙述的每一个心理事件中,无论学生事实上对错与否,他都在不同层面受到了心理的伤害,每一个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的理解,才能让学生完全的敞开内心的情结,宣泄心中的委屈和不满,才能使学生受伤的心灵获得抚慰,进而重新理性的审视问题的原委,最终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展示着自己具有理解性人格特质的同时,不仅使自己成为了学生的良师,更是让自己变成了学生的益友。

四、稳定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格的稳定性更多表现在:教师情绪稳定而成熟,平和,自我调试良好、更少出现情绪失控;能面对现实,以沉着的态度应付各种问题;自律、做事严谨;有条理、有计划,并能持之以恒,行为充满魄力。具有人格稳定性的教师能通过自己成熟的表现,感染周围的学生、朋友以及同事。人格的稳定性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是长期实践磨练的结果。

想要拥有稳定的人格,教师首先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具备这一条件的老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从而获得自己的认同,学生的认可。其次,心理教师应该善良而博爱。有教无类,平等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教育成

熟的重要体现。在教育与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心理教师拥有一种稳定的心态,教师会使自己更加平和、从容,也能对学生更加信任、宽容。当教师总是表现出理解和鼓励,学生就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心灵的自由度。最后,教师想保障自身的稳定与成熟,就应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只有紧紧围绕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不骄不躁,才能在自身的教育生涯中保持鲜活的教育生命力,才能自信、成熟、稳定。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若能拥有一些适宜的人格特质:真诚性、亲和性、理解性、稳定性,就更可能获得学生的喜欢,成为一位称职的心理教师。这不仅需要工作实践中积累学识和修养,更需要教师全心全意对学生的喜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参考文献

[1]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社,2014.3.

[2]高明书.全国部分骨干教师个性特征的初步调查[j].教育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4,(3):67-71.

[3]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与素质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第五篇:栖居5

《教育,诗意的栖居》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认识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朱华忠。朱老师本是一名乡村教师,且是一名副科教师。但他没有悲观,而是凭着一股钻劲,从课堂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入手,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她以“诗意栖居”的心态,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竭尽全力营造了一个快乐的教育殿堂,不仅让学生充分享受了自己带给他们的这份珍贵礼物,他自己也在这样的教育心态下获得了巨大的快乐和收获。

《教育,诗意的栖居》这本书以“教书育人”为主线,从课堂教学、从教学机智,从教学反思,从思想教育,从管理艺术,从个人素质等六个方面,以生动的案例,敏捷的思考来诠释了“教育,是一种诗意的生活”的视角。文字亲切,语言真挚,思维敏捷,观点独特,都是作者在一线教学课堂上发生的一些故事,一些教育机智、一些思考,以及和学生发生的一些故事。作者用心地把这些片段记录下来,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字,用精彩独特的视角,诗意地诠释了“教书育人”四个大字,带给我们教育的新思考,新启示,新发现。

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往好的方面“变”,就是教人更好的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教育就在于学会用心灵去赢得心灵,以宽容信任、尊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切准孩子的思想脉搏,用爱和宽容去激起孩子心灵深处的自我反思、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潜意识。这是朱华忠的教育实践感言,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魅力,他以自己独特的育人实践征服了学生们,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困惑”,以及那些“问题”学生,他能以宽广的胸怀、热情公正的态度去用心灵化解,从而实现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例如:面对在课堂上满口脏话的王中同学,一个被所有老师认为是难教育的“主顾”,朱老师认为不能用唯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而要从心理上认可接受他,努力发现并放大他的优点。在他的心灵的“方寸之地”种下“庄稼”,而不应是“除草剂”。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有反复的过程,教师不应急于求成,要真正给孩子一个转变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下,王中最终没了脏话,生活变得灿烂,学习不断进步。

面对在课堂上故意“打岔”扰乱老师教学计划,课后跑网吧,和小混混扯在一起的,总是声称要做“领导”的小a,朱华忠没有放弃,他知道应该关心孩子的内心,应该正视孩子的幼稚。在他多次的家访、交流,并且针对“领导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的话题进行讨论,使小a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老师在尊重孩子个性张扬的同时,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热心的帮助,对孩子进行了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教育,终于使孩子做到了健康的成长。

面对学生,朱华忠用“师者父母心”来践行自己的教育,他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的不足与笨拙。不断的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他用自己宽容和博大的爱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理想之火”,从而使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

在《让孩子不再害怕家访》中,朱老师提出老师家访要对学生公平,各类学生都要考虑到,应该把知识辅导、心理疏导、家教艺术的传送和师生情感交流当做家

访的内容和目的。它应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手段,应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访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帮助、爱护、关心学生的思想来指导。而不应是“告状”性质的,让孩子们一听到老师家访心理上就焦虑。

在《老师不妨做个报喜鸟》中,朱老师谈到“纵观中外名人对自己教师的回忆录,多是谈自己的老师带有鼓励和表扬的一句话或一件小事促使他们不懈努力并最终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喜欢老师“报喜”性的鼓励和表扬,从而孜孜不倦的努力行动,结果成功了。所以他从学生喜欢的心理去设计课堂,设计自己的教育艺术和技巧,点燃学社个的热情,让学生心灵的“内驱力”不断壮大,并在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张扬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老师的“报喜”中创造美好的人生! 可以看出朱老师把学生们都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处处以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以“天下父母心”去育人,用他博大的爱心去浇灌他花园中的每一朵花,我认为他有着一个信念:“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他接纳、宽容、正视了学生们,让他们的心里都充满了“爱”的阳光。 无独有偶,最近我班出现了一件事。刚接班没几天,小组长邓婷找过我几回,说:不愿意让程文生呆在她们组,因为程文生每天的各科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而且让他补上,他总是不听,作业还很潦草。如果让他呆在组里,他们这组的作业成绩肯定是最后。而且他经常忘带红领巾,全小组的人要受他连累!邓婷义愤填膺,说这是他们组成员的意见。我说:你认为把他放哪组?邓婷说:田老师,我相信,没有一个小组愿意要他!确实是这样,各科老师都反应程文生学习习惯不好。 难道要像大家说的让他自己一组?这不毁了他吗?我想到了朱华忠老师,“师者父母心”。王中那么难教育的“主顾”,不也“改造”好了吗?不能总是批评,空洞的说教相信也无济于事。“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别人尊重。”我不会、也不允许集体放弃他!通过观察,发现程文生这孩子其实工作责任心挺强的,他很热爱劳动,即使不是他的值日,他也主动的去打扫教室;平时让他去干什么,他也总是乐呵呵的去干,从没有怨言。语文课上他也总是积极回答问题,有时还会冒出创新的小火花,这说明课堂上他的脑子并没有懒惰。就在前几天,科学老师还因为他吃小饭桌时遵守纪律而表扬了他。同学们何以那么讨厌、排斥他?是因为大家只看到了他不好的一面。因为从一年级至今,他大多是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埋怨、批评中度过的,可能他自己都没有真正的认识过自己。记得李希贵说过: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我想不能再伤害他的心了!我没有答应邓婷的要求,而是希望小组的同学多看他好的地方,不足的帮助他改正,使他不要掉队。今后希望我也能用“为人之师”的雅量,用博大的爱去赢得孩子的“心灵”,为他的将来铺好奠基的路石。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朱老师让我重新思考这句几乎淡忘了的话的含义。几本著作仅仅是他幸福和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则是充分地享受课堂、创造课堂、创造教育,带给学生愉悦的课堂感受以及和学生一起在教育的殿堂自由舞蹈。让教育和心灵一起舞蹈,把教育作为诗意的栖居,这样的教育心态足以感动一个世界,足以创造教育的奇迹。

走进朱华忠,让我真正懂得他的那句话:“如果教师要选择一种生存姿态,那么我认为应该是诗意地栖居。” 正因为朱华忠把教书育人的生活,当作一种享受,看作一种快乐,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育中去,完全释放自己的激情,用自己的心灵去工作,激起了生命的一个个精彩浪花,才成就了他精彩而活力四射的课堂,成就了他精彩的人生,也换来了教育诗意的栖居。朱华忠老师的育人实践,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教师的魅力,如何以教师的魅力去“征服”那些孩子们,他让我懂得并体验到诗意地享受教育、享受生活所带来的美好前景。

word该篇教育适宜的栖居读后感范文,全文共有1184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教育适宜的栖居读后感.doc》
教育适宜的栖居读后感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