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录
读书的目的可以分为娱乐和提高自己。这里针对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阅读,因此最关键的精神因素是读者的:
主动性,也即主动阅读。
1、粗度,略读,读书的标题,副标题,书的索引,书的最后几页,书的致谢等,大致了解书的主题
2、阅读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最要紧的是适应不同内容不同目标的阅读速度
3、放置眼珠的停顿和回跳(方法就是用引导物,引导物流畅的在行间行走)
4、阅读时尝试提出问题,你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列出4主要的问题:
* 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作者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这个主题的
* 作者在细部说了什么?如何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主要的论点
* 在读了这本书大部分后思考:这本书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与读者自己有何关系?如果这本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讯,那么这些资讯于你是有意义的么?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资讯是重要的?
如果这本书不近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那么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者建议
5、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4中的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追求的阅读者
6、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措施:要去写下来----在书上做笔记。做笔记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者重要力量的句子下划线
*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条线
*在空白处做星号
*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顺序做编号
*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有过同样的论点或者相关的要点。可以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者参照的意思
* 在空白处做笔记---可以记下你自己的问题和思考出来的答案,或者对复杂的论点进行简化过后的所得;或者全书所有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的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记下来
* 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在此书的第一页的空白页写下你自己的思想,写下全书的大纲
7、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者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够一招规则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和任何领域的工匠的不同之处。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
第二篇: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
阅读应该是主动的阅读。其目标有两种:
第一种是获得资讯,通常是阅读读得懂的东西(比如报纸,杂志等)。
第二种是求得理解,读一些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比如学术著作),从中获得的理解超越了原有的理解。
阅读其实就是学习:辅助型学习(老师教)与非辅助型学习(阅读)的差异。
阅读的层次
共四层
1、基础阅读: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摆脱文盲
2、检视阅读:系统化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值不值得深入读下去?
3、分析阅读:追求阅读,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的为止。
4、主题阅读:就某一主题,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并列举出书中的关键之处,挖掘出主题,有可能所有书都没提到,但是通过总结能够挖掘出来。
基础阅读
有四个阶段:
一、阅读准备阶段:出生至小学前。听力、视力、心智(保持注意力)
二、看图识字、基本词汇量:小学,能阅读简单的书,并喜欢阅读
三、快速建立字汇:从上下文中“揭发”并猜测不熟悉的字眼
四、精炼与增进:从一本书提出的一个观点转移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
检视阅读
有两种
a有系统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继续读,或找出与目标相关的东西。目标是对书有个整体认识,从而可以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在这本书上花时间,也可以将此书分类以备日后查找。
具体实现:1、看书名、副标题、序;研究目录;检视索引;看书的开头和结尾;找几个看来和书的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嘟嘟;连续读几页
b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遇到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从头到尾读一遍的了解,即使只有50%不到也能帮你在重读时增进理解。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一种,重点在于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略读可以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本书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决定下一步行动。
===============================================================================
分析阅读
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结构),解决一个基本问题:这本书谈的是什么?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
如何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可以利用书名、副标、目录、序等内容对书的类别有个大体的判断。另一方面,书可以分为小说类(虚构的)和论说类(传达知识)。而论说类的书可以分为实用型(怎样去做)和理论型(这是什么,为什么)。其中理论型的书可以分为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过去的事)、科学(可能发生在任意时间地点的事。以科学家的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为例证)、哲学(追求的是一般真理,以人类的共通做为例证)
规则二:使用一个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即列出各部分的纲要)。
不是一定要跟着书上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纲要,按自己的理解拟纲要就好。更发散的讲,不是每本书都需要/值得拟纲要。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你应该能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主要问题很复杂,分成很多部分,你应该能说出次要问题是什么,能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哪个主要,哪个次要,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第二阶段(阐释意图),解决第二个基本问题: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叙述的?
规则五:找出共通的语义。即找出重要的单字通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这条规则的目标不是列出书的架构纲要,而是全是内容与讯息。
实现起来有两个步骤:1、处理语言。2、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具体的说:1、找出关键字,比如专门词汇及特殊字汇,比如作者反复强调的字汇;斜体、粗体的字汇;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等2、找出字义,用上下文来推敲不能理解的字的含义。
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个意义。有多个意义的要看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再辅以上下文线索,可以明白不同的意义,以及意义交换的理由。
这里作者用拼图来比喻读书:拼图时,已经确定位置的碎块越多,越容易判断未确定位置的碎块的位置。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有错误需要反复,但这是必须经过的过程。读书也是如此。
规则六:找出书中重要的句子,并找出它们的主旨。
找句子:从作者的观点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人们阅读时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暂停而不是为了感到困惑的句子暂停。而实际上,重要的是理解整本书而不是满足自己新鲜、猎奇的感觉。
找主旨:判断是够已经找出主旨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主旨描述出来。如果不能,那么表示作者传递给你的,只是他使用的“字汇”,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如果没有,那就需要读者自己架构出来,从这一段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前后顺序,组成概述。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我们已经找出了作者关注的问题,那么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需要得出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已经回答了哪些部分,没回答的还有哪些部分。
第三阶段(像沟通,辩论一样评判一本书)解决阅读时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基本问题: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受教或能学习是一种主动地没得。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不可能学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到训练,但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
最能批评的读者。
要记住,阅读的目标是学到东西,而不是抬杠
a 评价礼节
规则九:一定要对全书内容有充分了解之后在进行评论。评论有三种“我同意”、“我不同意”、“我暂缓评论”。
规则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无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地争论
规则十一:区分并尊重客观知识与作者个人观点的不同。在评断之前要找出理论基础。
b 批评观点的标准
规则十二: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规则十三: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规则十四: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规则十五: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以上十五条规则,是阅读论说性书籍时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而并不适合阅读小说、诗集类作品
===============================================================================
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
论说性作品通常可以分为实用型与理论型两种。实用型的书讲的是有关行动的问题。
关于实用型的书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实用型的书都不能解决概述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为实际问题只有靠行动解决。实用型的书可以提供给一些可以应用在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但实际行动时,还需要人加入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
任何包含了规则(原理、准则或任何一种一般的指导)的书都是实用型的书。实用型的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说明规则,比如烹饪指南;另一种是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比如很多经济、政治作品。一本谈使用原理的书乍看之下会以为是理论性的书,它所讨论的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一本实用型的书,它所谈论的总是人类行为领域中,怎样可能做得更好或更糟。一个经验丰富的读者可以看出那些虽然没有明说,但却总可以由原理衍生出来的规则,并进一步找出这些规则应该如何实际应用。
实用型书籍的特点在于作者多少都是个雄辩家。一个人必须要被说服以采取特定的思想与行动。实际的思考与行动除了需要理智以外,情感也是重要的因素,没有人可以没有受到感动,却认真采取实际评论或行动。因为所有实用型书籍都混杂了雄辩,作者的“性格”在实用型书籍中就比理论书中还要来的重要。
当阅读实用型书时,要问的四个基本问题与理论型书籍稍稍有些变化: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要做什么?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三、作者的最终目标加上实现方法你能接受么?四、你能否采取实际的行动,对你的行动是否有影响?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而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有借助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
阅读想象文学时的三个不要:
1、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
2、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3、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阅读想象文学也有架构性、诠释性和评论性三组规则,但与论说性作品不同。
架构性规则
1、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小说、戏剧、抒情诗等。
2、抓住整本书的大意。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
3、不仅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诠释性规则
1、小说的要素是插曲、时间、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以及行动。
2、共识与主旨有关。
3、要融入作者创造的世界。
批评性规则
在你衷心感谢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文学作品。一个好读者不会质疑作者所创造出来,然后在他自己心中又重新再构造一遍的世界。
阅读故事书:1、全心全意地快读,尽量一口气读完
阅读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神曲》《失乐园》
阅读戏剧:1、假装看得见实景演出。2、把剧本大声的读出来
阅读抒情诗:1、不管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2、重读一遍——大声地读出来。3、背景知识确实对理解抒情诗有帮助但不是必需的。要理解一首诗,重要的是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它。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学家一定要编纂一些事情。他不是在许多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个模式。他一定要假设他知道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会做出这些事。他可能有一套理论或哲学,从而编纂出适合他理论的历史。或者,他会放弃任何置身事外或置身其上的模式,强调他知识在如实报导所发生过的事件。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总不免要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行为的动机。
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而历史学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所以如果真的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
我们阅读一个历史学家的书,不是因为他多么精准地描述出他写书之前的那个世界,而是因为他对后代发生的事有一定影响力。总之,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
1、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要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2、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中,尤其是现在,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般行动的原因。
读历史书时要提出的问题:
1、这本书关心的主题是什么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
3、这与我何干。历史会建议一些可行性,因为那是以前人们做过的事
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
历史是描述过去事件的,很多现代新闻作品则是关于当前事件的。在阅读这一类作品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2、他想要说服谁
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4、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总之,就是要明白,作者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读者要擦亮眼睛,小心翼翼。
现象与观点一:一些演说家或宣传家最常做的诡计是留下一些未说的话,这些话与他的论述极为相关,但说清楚又容易受到挑战。
现象与观点二:除非已经读完全书,不要去读这本书的导读或摘要类书籍。
现象与观点三:两种不同的哲学领域。第一组,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这类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属于理论或思辨型问题。第二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我们称这是隶属于哲学中的使用部分,更正确的来说是规范的哲学。
第三篇:如何阅读一本书摘录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完成了分析阅读的举证与讨论。我们现在要把所有的规则按适当的次序,用合宜的标题写出来:
一、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
所谓主动的阅读,也就是能提出问题来。我们也指出在阅读任何一本书时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不同种类的书必须怎样以不同的方式回答这些问题。
在开始之前,必须再提一下前面已经提过的阅读一本书的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是主动又有要求的读者一定会对一本书提出来的问题,在阅读想像文学作品时也要提出这些问题来。
你还记得前三个问题是:第一,这整本书的内容是在谈些什么?第二,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是真实的吗?全部真实或部分真实?前一章已经谈过这三个规则运用在想像文学中的方法了。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能说出关于一个故事、戏剧或诗的情节大意,并要能广泛地包括故事或抒情诗中的动作与变化。要回答第二个问题,你就要能辨识剧中所有不同的角色,并用你自己的话重新叙述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关键事件。要回答第三个问题,就是你能合理地评断一本书的真实性。这像一个故事吗?这本书能满足你的心灵与理智吗?你欣赏这本书带来的美吗?不管是哪一种观点,你能说出理由吗?第四个问题是,这本书与我何关?在论说性作品中,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采取一些行动。在这里,“行动”并不是说走出去做些什么。我们说过,在阅读实用性书时,读者同意作者的观点—也就是同意最后的结论—就有义务采取行动,并接受作者所提议的方法。如果论说性的作品是理论性的书时,所谓的行动就不是一种义务的行为,而是精神上的行动。如果你同意那样的书是真实的,不论全部或部分,你就一定要同意作者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暗示你对事物的观点要作一些调整,那么你多少都要调整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四篇:读书笔记 摘录
一、从爱生入手,感悟“教育的真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当代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始终以“爱生”为主线,来诠释教育的真谛。教师只有自发成为播撒爱的使者,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爱造句,用爱生活,才能“奏响爱的旋律”和教育最强音。当一名好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这五个方面诠释教师的的标准——就是爱,进而达到师生心灵共呼应,奏响教育主旋律。“学会关心,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尊重每一个学生”“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等紧紧围绕一个“爱”字,从每一个细节中洞悉教育之事,感悟教育之真,在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塑造孩子。让教师们都知道,拥有一可爱学生的心是当一个好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不在做陶行知笔下的“糊涂先生”,希望大家领悟爱的真谛,感悟教育的真义。
二、从课堂切入,挖掘“教育的智慧”
课堂是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是教师成长的生命绿洲,更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的平台。教育是艺术,是追求,需要教师智慧来表现,它正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技巧和艺术所在。德育专家王晓春的《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一书,给出了详尽的答案。作为教师,应该时刻研究课堂,梳理课堂,精心打磨每一课,醉心锤炼每一句语言,让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让教育的智慧尽情构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温馨课堂。大量读书,深入实践,及时总结,积极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向名师学习,学他们的奉献,学他们的敬业,学他们的创业精神,不断完善自己,让课堂扮演好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展示挖掘课堂中教育的智慧。
三、从成长入手,培养“教师的精神”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教师的成长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激情与理想并存,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感悟,突出教师专业的自主成长,让教师有意愿和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探究,实现自我发展的成长。这样教师应做好“读书、反思、写作”三件事,坚守自己的个性,“不跪着教书”,坚持求真与求实,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在逐渐反思中成长,书写精彩的人生。学校的发展,学生主体的凸现,依靠教师来推动和实现,因此,“办好学校,教师第一”。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超越,一次次用心点燃校园里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渴望知识的火焰。
没有付出,哪来成功,没有积累,哪来精彩!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在反思写作中引领成长,执着的培养教师的精神。
四、从行为入手,提高“教师的素养”
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教师的素养包含三个层面: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笔者理解为教师的素养包含的范畴很广泛,素质、人格、礼仪、健康和习惯等等,而这些都涉及教师的行为艺术。但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知识缺少、文化底蕴不足,艺术修养肤浅”三大问题是困扰着教师的人文素养,学校必须下大力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书中提出的“读名著、拜名师、游名胜”“三名”策略,不失为好方法,从中汲取经验,品尝教育的力量,提升教育的智慧。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作为教师我们耳熟能详,就在于陶老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善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站在学生的立场多想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与信任。教师要有学习的习惯,从书中学,从网络中学,在工作中学,在反思中学,在写作中学,做一个学习型、反思型教师,遨游书海、冲浪网络,架构教师成长的“立交桥”,让博客为教师成长“添翼”,让写作为教师成长“催化”、“助推”,让教师的一切行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
五、从校园切入,散发“书籍的芳香”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没有书,不能称其为校园”。让师生多读书、读好书,书香定会绽放在校园,散落在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校园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们可以想象,师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通过多种途径,补充精神元素,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师生时时,处处充满着阅读的喜悦,一个个故事让我们醍醐灌顶,一则则哲理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
学生都把捧读书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见证师生读书的热情,我想我们的校园定会..书香满园,处处散发书籍的芳香。
六、从成果切入,展示“读书的收获
“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了教师读书是“金科玉律”。读书让我们聆听大师们的教诲,饱餐大师们的智慧,它犹如指路明灯,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点亮了心中的希望,领略从大地深部涌出却向着理想的天空升腾的“行知合一”的教育著作,享受着千姿百态、营养丰厚的“教育大餐”,伴随着一部部追寻新理念,探求新实验的教育大作,走进一个个智慧的世界,让精神食粮滋润我们的心田。
让读书成为可能,让读书成为习惯。当一名读书校长、教师,感悟人生,捕获理想,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阅读它,走进它,让我们放飞理想,走向辉煌!用阅读滋养心灵,用读书丰厚底蕴,使我们内心开放、鲜活、细腻和温和,从云中漫步到日常教育中的润物无声,从理论延伸到实践,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读书给我们的不只是启迪,更是一种享受。书籍是无价之宝,让我们用心领略、触摸教育的风景,展示读书的收获。
从张刘祥局长的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张局长的成长过程,他用心书写的那些真实的、求真的、创新的激扬文字,不仅是写给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更是写给他自己的,这不仅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殷切期望,更是他自己工作的真实写照。读着他,品着他,我们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这位读书局长——张刘祥!
第五篇:大学读书笔记摘录一
1.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钱却可以把人送进坟墓。
2.当每个人都有相同想法的时候,每个人都错了。
3.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4.所有少年时期经历过的一草一木,在任何时候都非常亲切的保留
在一个人的记忆中,并且一想起就叫人甜蜜的鼻子发酸!
5.如果人类想在地上有一座乐园,必定得用自己的手来建造;如果
人类曾经失掉了一座乐园,必定是用自己的手捣毁的。
6.任何学问都是从人那里得来的。人们教训你要比看书更痛苦些,
他们教训你时是很粗暴的,然而他们的教训让你记得更牢,深深的印在心里。
7.向过去这样一些视为神圣的东西告别,总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
也如同我们希望成为大人,但却又眷恋着自己的童年。
8.凡是崇高的东西,都会引起人一种敬畏的情感,以致在背叛它的
的时候,使你自己都能感受到一种灵魂的颤栗。
9.学着把痛苦自己一个人承担,要知道大家都已经是成年人,要学
会面对一切的不如意;把快乐和父母一起分享,因为他们在渐渐的老去,该是你疼爱和保护的是时候了。
10.致父亲:烈日的影子将您拉得老长,其实您很矮,在稻子成熟的
季节,镰刀就似您的驼背,凸凹不平的机耕道,是您脸上刀刻的皱纹,您用并不宽厚的肩膀,扛起了谷袋,扛起了全家人的希望! 11.奥林匹克之人生:
人生有时如百米跨栏,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超越别人,同时超越
自己,才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人生有时如举重,明明知道沉重,还要不断的给自己加码,因为承受的越多,离成功就越近。
人生有时如走平衡木,保持协调平稳还不够,非得跳跃、腾空和翻转身姿,才能赢得喝彩。
人生有时如在射击场,举枪既要稳又准。目标在眼中,更在心中,心手如一,枪法高超,才能命中靶心。
人生有时像拳击,对手势均力敌,勇猛的出击与跌倒了顽强的站起来一样令人尊重。
人生有时如同打篮球,不仅自己要做得好,更要懂得团队的力量,知晓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人生的赛场上,谁都无法只做观众,每个人都是参赛选手,面对各种层面的挑战,懦弱和逃避无济于事,唯有奋力拼搏才能铸就辉煌!
12.通过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可以判断其为人:智者永远不会与愚者真
正相伴为伍,乐于与某人为伍,并不表示他就是自己的知己,有时我们看重他的幽默,但并不欣赏他的才智。
13.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
14.一定要警惕那种使你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习惯——我指的是拖延
磨蹭的习惯。要做的工作马上就去做,干完工作再去消遣,千万不要在完成工作之前先去玩乐。
15.你可以在某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某
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16.一个具备雄心的民族,一个渴望富强的民族,一个正在加速奔跑
的民族,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延续发展的支撑,其精神内涵就是超越自我。
17.如果我们办不到,尽可以选择不对别人承诺。而一旦你做出来承
诺,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18.人生是需要随时面临选择和放弃的,不放下过去的伤痛,你就永
远无法尝试新的快乐;不埋葬旧的记忆,就无法面对新的开始。 19.人在少壮时掌握的知识能抵御暮年时的贫穷,如果你想在暮年时
享受智慧的好处,少壮时就需努力,老年生活才不匮乏。
20.世上什么事情都能发生。未必一定好人运气好,坏人运气坏;反
过来也一样,未必坏人运气好,好人运气坏。人人都会死的,迟死的人也未必一定运气好些。
21.沉溺于享受的人是不可能有高尚的生活的!
22.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用你的欲望提升自己的热忱,
用你的毅力磨平高山,同时还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23.驾驭自己,使自己表现的好像无所畏惧。起初,每到行动时,人
人都会害怕,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原先的假装就会变成事实,而他只不过是通过练习一种无畏的精神而不知不觉的变成了无惧的勇士。
24.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
己的一生过得充实和精彩。
25.勇气不是没有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 26.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很强大,而是相信自己会变强。
27.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
趣,努力不懈的追求,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28.那些敢于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
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
29.心情好的人最能发挥潜能,快乐能提高效率、创造力和正确决策
的概率,快乐的人有开明的思想,愿意帮助别人。当你开始为自己而生活,接受并喜欢你自己,接受并接近你的父母,接受环境中不能改变的事情,你就会发现你开始快乐了。
30.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来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
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31.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
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能,甚至为它废寝忘食。 32.即使受到失败的挫折,也要勇敢的向困难挑战,去赢得辉煌的胜
利,这远比生活在既无快乐也无痛苦、精神贫乏的人中间更强。 33.产生混乱的任何事情往往使我们的努力白费。要想有功效,我们
必须有和谐平静的心境,我们的思想必须自由。
34.不能专心做事的人,就像没有思想的人一样,非傻即疯。专心致
志,培养一种快捷的注意力,一瞥之间就能观察到所有在场的人,他们的手势、他们的外表和他们的言辞,还不能像观察什么似的
直愣愣的盯着别人看。
35.要把事情做好,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做
的事情上,这样你就可以事半功倍。
36.漫不经心是一个人心智衰弱的最明显的标志。凡是值得我们去做
的,就值得我们把它做好,而漫不经心就将一事无成。
37.年轻人就应该雄心勃勃,总想着出人头地、超过别人,在追求理
想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灵活敏捷,并且坚忍不拔。
38.只有无知的人才会要么鄙视知识,要么认为他们的知识已足够,
那些拥有最多知识的人却还一直想学更多,而且他们明白自己所拥有的最大的知识就是知道自己懂得太少了。
39.不要装作比同伴更有头脑或更有学识。你的学识就像你所佩戴的
表一样,是放在你的私人口袋里的,不要拿出来炫耀,只要让别人知道你有就行了。
40.如果你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被人看得起,你必须自己学会关心
别人。
41.体面优雅的举止,不仅能使你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有可能让其他
人接受你的观点。
42.人可以原谅错误,但绝不会原谅他人对自己的轻蔑。一个人因为
自尊,会将所受到的轻视永记在心。
43.一个男人,要想在这个伟大的世界立足,必须勇敢,有气度,用
心去取悦女人。
44.一个人在谈话时可以有所保留,有所删减,尽管没有人命令他保
守秘密。
45.你的目标永远是最好,进最好的公司,在那里做到最好。 46.对一个人来说,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目标,对不同的目标如何分配
时间和精力,这样的判断对他的发展至关重要。 47.人性最完美的结合是思维敏捷而处事冷静的人。 48.千万不要因为省钱而去买你不需要的东西,也不要仅图那东西便
宜,更不要因为愚蠢的虚荣心而去买很贵的东西。 49.游手好闲只是弱者的避风港,是傻瓜的节假日。 50.没有一件事比走神和心不在焉更令他人恼火,对他们来说,这意
味着最大的轻视,人们从不愿谅别人轻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