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财富》读书笔记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4-11-24 09:41:49)

目录

正文

第一篇:财富法则读书笔记

来而不往非礼也嘿嘿。谨以此读书笔记恭贺英利姐姐加盟读书视野版这可是我第一次如此用心读书并以文字记录笔记的呀!!!

该书是作者基于美国国情写的一本关于投资理念方面的书虽然具体情形不一定适合国内投资情形但作为一种投资理念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者拥有铲除一再重演的投资错误的使命感他的投资经验和精辟的见解适合所有愿意“聪明致富”的人。

在正式笔记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本书作者布莱特·麦克蒂格布莱特·麦克蒂格是华尔街成功的基金管理人也是美国广播、电视投资栏目的著名主持人。

作为一个设想布莱特·麦克蒂格一直想给一般客户写一本关于如何获得和积累财富的参考书并把它列为退休后的首要任务。但是在接触了大量投资人以后他发现有太多的人怀抱着错误的理念在与致富相反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不禁自问:为什么投资人总是要用血淋淋的经验来换取教训?为什么那么多一生勤奋的人最终却无法颐养天年?

于是在客户的不断催促下他总结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仔细检视那些在金钱游戏中打滚的经纪人与投资者所犯下的种种错误找出投资老手亦不能幸免的投资盲点:对500多位从一无所有到最终积累了成百上千万美元财富的投资人进行了调查分析他们的致胜之道终于归纳出本书的精髓——10大致富法则。

第一章 法则1 设定目标

行事若有计划一切自有依据;反之则不免流于冲动。

热诚是开创新计划的原动力;设定目标却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故作者很自然将设定目标列为10大致富法则的首要任务!

设定目标并不等于达成目标不是每个目标都能心想事成任何目标的设定必须预留失败的空间以供回旋。失败本身并非一无可取而是让你反求于己、重新思考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请切记设定目标时并没有所谓“失败与否”的问题有的只是结果的不同而已。

设定财务目标的过程正是构造整个“创造财富”观念的重要基石。设定财务目标其实很简单可以理解为以下各种以备未来所需的目标:

1、 设立紧急周转用的基金;2、保障家人的财务安全;3、确保财产的顺利转移等等

财务目标应该有短、中、长期之别设定财务目标的最终目的在于财务独立。那么何种财务计划才成功可行?它应该是一种可以提供给你基本生活保障的计划这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每月房贷或租金、水电费、食物费、保险费、交通费与各种财产税款。经年累月、持之以恒的储蓄将使你日后品尝到甜美的果实。此时你投资组合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已足以支付基本开销而你只需要10年的时间就可达成此目标。但前提是你必须每年储蓄你收入的15%再将每年加薪部分储蓄下来。当你持续不断地实行该储蓄计划最终将实现财务独立的目标。

致富之道:

相信10年内必可达成财务独立的目标。

停止无谓浪费设定财务目标并进行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内应包含你所有的目标与你的投资组合(或资产)的规模大小。

每年需将15%的收入与加薪部分一并储蓄下来。

马上开始。

请教良师益友以便尽速完成你的目标。

忠告:从零开始不论你是位老师、销售员或高级主管都可以在10年后存够足以应付基本开销的金额。它不是天方夜谭前提是你必须持之以恒地储蓄:每年储蓄收入的15%并且将加薪部分再存起来。不要犹豫!赶快开始未雨绸缪储备晚年基本生活所需。它或许很难但坚持下去最后的结果绝对是值得的。

第二章 法则2 俭朴生活

俭如穷人的富者愈富;奢如富者的穷人愈穷。

所谓的“俭朴”是力行中庸之道——知所节制、朴实无华、省吃俭用与量入为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卑贱乞怜或是吝啬寒酸。这一法则看似浅显却是10大致富法则中最容易被人滥用与误解的法则之一。简而言之俭朴意味着必须“赚多花少”以便达成财务独立的目标。

“俭朴”之道的成功关键在于你的牺牲应该也有所得。也就是说若你有意放弃追求某些事物就必须保证自己有这种定力可把省下的钱转为投资。否则一味的俭朴只是留下可供挥霍的钱罢了。

你必须明了花费的金额与去处方能达成“赚多花少”的要求。明确知道自己如何花钱看起来再平常不过但它是左右你是否变得富有的重要关键。切记一个人富有的程度取决于你的支出而非你的收入。

请仔细想想你的消费习性你将发现有数以百计的方法可以省去你不少的“金钱”而非你的“生活品质”。请相信我对你每笔支出而言一定还有效用相同却更为便宜的代用品(或其他选择)惟一不同的只有品牌名称与不易察觉的小小差异而已。如果这样的改变会使你怅然若失请再一次想想你的目标——财务独立。

致富之道:

赚多花少。

记录至少三个月的消费情况。

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善用每一分买车、旅游与购物的钱。

有计划地降低负债。

找出可以省钱之处并将省下的钱加以投资不要随意挥霍才有机会跻身富人之列。

忠告:省吃俭用与未雨绸缪相当重要如果我不能为自己未来的财务负责谁会愿意为我挺身而出?

第三章 法则3 应急基金

储备“应急基金”的重要考虑就是握有变现性高的投资以避免陷入周转不灵的财务泥潭。

准备一份“应急基金”的目的在于避免因紧急状况而动用到长期投资的资金。

至于应该准备多少应急基金才够用?这也正是“不时之需”法则的第一重点。原则上不论你是否已退休都必须准备相当于个人6个月平均支出的金额。

理论上应急基金不适合做长期投资所以应以赚取高额利息为优先考虑同时请千万记住进行任何以赚取利息为主的投资时务必货比三家、斤斤计较。另外绝对不要将应急基金存入支票帐户内免得被挪作他用。

“不时之需”法则的第二重点在于必须备有流动性高(或变现性高)的投资。一旦个人、市场或税制的状况改变可以迅速变现该投资作为对策。因此成功的投资人非常了解流动性投资与非流动性投资的差异。

“不时之需”法则的第三重点在于防止周转不灵;保险在这方面的功能尤显突出。建议你在投保前务必多多比较找位经验丰富的经纪人;详细研究你所需的各种险种包括住宅火险、车险、寿险、健康险、意外险与长期医疗险等;以找出最适合你的保额、保费与节税等各种需求。同时建议每人都应再加保一份意外附加险。

审慎评估个人的寿险需求正是防止陷入财务困境的关键所在。问题是何种寿险与多少保额才符合所需?有一种简单的算法可供参考:这份保额应相当于年收入的7~10倍再加上其他应付贷款(包括房贷)的合计如此你的家人只要善加运用这笔理赔金一定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一般人都注意到寿险保单的必需性但往往忽略意外险的投保。那么如何规划意外险的保额?它应该相当于你每年税前收入的70%左右。绝对有必要买份和你目前工作相称的意外险保单。

致富之道:

建立一份应急基金。

投资流动性证券。

投保住宅火险、车险、意外附加险、定期寿险与长期医疗险以保障财务安全。

忠告:决定你财富多寡的因素在于你的支出而非收入!建议每个人都应准备一份金额相当于6个月平均支出的应急基金。这份基金不应包含在你的投资组合内而是投资在相对保守的货币市场基金中。

第四章 法则4 时间与复利

耐心再加上复利的观念是通往致富之门的两把钥匙。

长期投资的吸引力究竟何在?仅仅两个字——复利即可说明一切!大资本家罗斯柴尔德曾经说过:“我不清楚什么是所谓的世界七大奇迹但我却真正知道第八大奇迹那就是——复利!”因此成功的投资者可以说无人不识这一奇迹并将它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善用复利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尽早开始储蓄!一旦下定储蓄的决心后你可用“72法则”来计算不同利率下你的财富加倍增长所需的时间。该公式很简单就是:72除以年报酬率。

持有时间与风险降低的关系:持有时间愈长相对获得正报酬率的机会愈大。纵使持有的是小型股其年报酬率亦颇为惊人:因为长期的时间效应已降低了这些小型股原本就高的风险并使其年报酬率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时间认知上的四大敌人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预期”有时其实就是“固执”的代名词。一般散户都有这种毛病:“赔钱时紧紧抱牢赚钱时急急卖出。”必须指出“固执”在股市中是绝对行不通的。一个卖出的决定必须建立在翔实的信息与深思熟虑之上才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一旦该股的基本面转坏时就是卖出的时机。

“厌烦”正是第二位敌人。面对厌烦的正确之道就是坚持你那经过全盘考虑且风险确定的投资策略。

第三位敌人则是“贪婪”。贪婪有时起源于厌烦的延伸。为了克服这种贪得无厌的心态建议这些投资人采用这种策略:股票上涨至某一程度时卖掉部分持股以收回当初投入的所有成本。

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敌人则非“恐惧”莫属。“恐惧”较其他情绪更能让投资人为此而付出惨重代价。所谓的“预测”带给投资人的只是错失各种购买股票的良机而已。市场中“时间”的价值远远胜过“时机”的掌握。

有关时间认知的正确认识在于你必须将你各种不同目的的财务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投资期限配合得恰到好处。

至于投资标的与持有时间的关联究竟应如何安排一般来说股票或与其相关投资(如基金)的持有时间最少应在3~5年之间。另外债券、定期存款与其他到期还本的投资若非不得已请务必持有至期满为止。

致富之道:

从事长期投资。

适当配置短、中、长期的各种投资。

任何期望必须合乎实际。

随时检视时间认知上的四大敌人——预期、厌烦、贪婪、恐惧是否破坏了你的投资纪律。

忠告:一旦你开始为之绝对不要半途而废。持续增加你的投资金额并不简单;坚定不移地长期投资则更加困难。这段时间若逢市场崩盘千万不要惊慌市场度过危机必将逐步恢复生机并再创新高。若你买股票为的是它们长期的发展潜力你根本大可放心它们最终还是会回复到应有的价值的。

第五章 法则5 谨慎投资

生命中充满了晦暗难明的事物但你的投资必须除外。

小心谨慎的投资人总是尽量避免从事高风险的投资尽量避免采取扩张信用以及所谓的一夕致富的无聊策略。

风险与报酬:某些投资工具的风险经常高过其提供的报酬请尽量避开它们;若真想投资也请把它们限制在占你投资组合的5%以下。当风险升高、但报酬却降低之时请勿投资。

请牢牢记住千万不要让市场的涨跌左右你买卖股票的决策。

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的投资人向来充满耐心他要的不过是细水长流的投资。富兰克林曾经说过:“金钱本身具有大量繁殖的天性它能一代接一代地繁衍出更多的金钱。”如果你天性喜欢追逐高风险可能因此而获利(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匪浅;但更可能的是一文不名只是再三地回到起点、从零开始。

致富之道:

尽量避免那些只会增加风险却不会增加更多或相等报酬的投资。

股票型投资组合中最多只能持有比例在5%以下的高风险投资。

任何听起来好得不象是真的投资机会可能就不是真的请勿轻易尝试。

第二篇:财富的真相——读书笔记

财富的真相

财富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获得财富?我们为什么要赚钱,赚了的钱在我们死后又不能带走?是为了支付大学费用,买房子,买大量消费品,养家糊口,看病,退休?还是为了把它留给自己的孩子还是孙子呢?本周,我阅读了美国顶尖金融计划师里克·埃德尔的经典著作《财富的真相》,让我了解到,财富的真正意义是它能让你过一种真正精彩,美妙,刺激的生活。除了养家糊口,我们还应该去旅游,写小说,开飞机,学潜泳,登高山,玩跳伞,还有很多很多更加好玩的东西可以并且应该果断去做。

现在社会上,只要你多留心,就可以发现,各种财富周刊,日报的商务栏目,都没有披露获得财富的秘密;财经谈话节目里也没有;百万富翁的临终遗言里也没有。实际上,财富的秘密就在你没有正眼见过的地方。你会发现,你能够梦想的所有财富早已在你的掌握之中。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件小事,其实都可以让你快了,有很多东西其实比钱更重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已。

从本书来看,有一部分介绍了人们的项目投资问题。人们预计自己的投资回报与与此类投资在历史上产生的回报相比,差距甚大。人们通常预计自己的每年投资收益为10%,尽管他们拒绝往股市投入一分钱。有更多的人预计自己的投资能够每年赚取20%的收益,而作出这种预测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在90年代末期的一两年期间赚取的是这个比例。事实上,桑德福-伯恩斯坦公司在2014年7月发现,被调查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预计自己的投资组合在今后的10年里每年增值15%~26%。

而在基金挑选方面,很多人并不掌握自己现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他们只是会根据一个条件来挑选共同基金的,就是过去的表现。显然,表现良好的基金能够吸引新的投资人以及老投资人的新资金投入因为大多数人相信,过去表现得好的基金将来的表现也会很好。还有很多人会根据某些经济系统弄出来的基金排行榜去选择自己的基金投资所向。其实不然,那些排行榜,只是反映了过去那段时间的业绩而已,并不能说明以后的业绩会好到哪里去。就算是非常高明的金融专家,也只能对过去的资金走势进行分析而已,并不能对将来的发展做出判断。就算是经过专家介绍对某种资金投资了而使得收益丰富,那也只是意外,只能说运气好,并不能跟那个专家有多强而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资金投资方面,在选择何种资金类型的情况下,必须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才能下定主意。

所以说,财富,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对于财富的追求,其实也是一种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如何让自己幸福,比如何赚更多的财富更加重要。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很多目标,有时候,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有很多夙愿未完成。所以,为了让人生更有价值,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幸福的事。

第三篇:读书笔记《一生的计划》

现在,改变自己

——读《一生的计划》

何烨工商管理2014103300

《一生的计划》是美国人格莱恩·布兰德所著。作为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他对如何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如何鼓励一个人改变自己走向成功拥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书中他用了12章细细等向我们阐述了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个计划的重要性,内容,方法等,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要给自己做一个人生计划,改变现在的自己,给自己一个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这本书在一开始就给了我一个信念,我可以过一种全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拥有目标和计划的人向别人发号施令,而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被别人发号施令。”这句话激发了我的“成功欲望”,一个全新的,充满意义和机会的世界向我敞开了。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在我小时候的时候,我想改变世界,但是到了壮年,我发现我不能改变世界,于是我想改变我的国家。但是到了暮年,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于是我想改变我的家庭。但是但我行将就木,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家庭。当我躺在床上,弥留之际我突然发现如果我最开始改变自己,我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我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国家,再下来谁知道呢,我有可能改变世界。”我们总是想要改变别人,想要世界变得适合自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地球离了谁也会照样转动。“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世界将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毕竟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要容易的多。

《一生的计划》中,作者在第一章告诉我们,想要成功首先要让自己相信自己。“只要你相信,你所信的一切对你来说就是有可能。”你所能够想到的一切,只要你坚信,都能够被你实现。当自信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将拥有无比坚定的坚持,而一个人的信念是一个人走到最后的钥匙。生活中,旅途上有无数的困难,有众多的苦难,信念使我们坚持,让我们继续前行。信心是关键的东西,它是构成快乐并且成功的生活的基本要素。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布兰德给我们对成功提供了一个标准:“成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是一种境界--在这里,生活是平衡的。通过平衡的生活你将获得快乐和成功。”所谓平衡是指成功不仅仅是获得足够多的金钱,不是取得显耀的地位,不是获得多大的权力,而是获得这些的同时要收获快乐,收获爱,收获成就感。“成功就是一个人事先树立的有价值的目标被循序渐进地变为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因平衡得以坚固,因信念而具有意义。”成功者应当有自己的信仰,有一个计划,有一种强烈的实现梦想的欲望,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永不放弃。这是支配着一个人成功的几个原则。

当布兰德完成对成功的定义,告诉我们信念对一个人成功所占的重要位置,他开始帮我们建立自己的成功体系。第一步:获取成功智慧。第二步:让自己以成功为方向。第三步:内心的快乐。第四步:轻松的心理态度。第五步:获得爱的能力。第六步:把握生活的细节。我们成为我们所设想的。当我们坚持自己所想的,成为我们所希望的。成功的智慧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向。当我们拥有方向就拥有了希望,这时的我们将是快乐的,将是轻松的,我们会爱我们周围的人,从而获得别人对我们的爱。细节决定成败,这是谁的话已经不可考了,但是真的是金玉良言,把握生活的细节,让我们离成功更近。

当成功的体系建立,我们也就知道了成功的几个重要原则,接下来就是具体

的关于走向成功的步骤了。布兰德没有让我们失望,在接下来的几章中,他给我们介绍了想要成功的几个具体的步骤。

首先是要给自己“画一幅蓝图”。有明确目标和计划并且把它们写下来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完成的工作量是那些有目标和计划但留在日子里的人的50到100倍。因此,我们必须得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详尽的计划。我们要建立短期,长期和终身计划,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这是必须的。当我们设置我们的计划的时候要敢于把目标设定的高一些。当然这个目标可能对我们来讲太难了,但是只要我们坚信并努力实现,我们即使无法完成,但是也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应该交一些有智慧的,对自己有巨大帮助的朋友,建立一个“成功理事会”,会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他们会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来帮助我们树立目标。

当目标和计划都做出来了,那么付诸行动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了,而且应该是抱有必胜的信心去实现目标和计划。对于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要敢于克服,所谓福祸相依,困境中常常包含着机会。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对计划进行测试和调整。我们的计划应该是平衡的。在精神和理财上平衡,在教育和娱乐上平衡。

想要拥有巨额的财富并不是错的,相反拥有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你为世界创造的财富更多。但是很多人无法让金钱和精神的快乐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平衡点。但是一个不快乐的富翁,他的生活是暗淡无光的,他的事业是充满痛苦的,他的内心是孤独的??对于这样的人来讲,财富是他唯一拥有的,他的精神生活的匮乏会让他终日生活在孤寂之中一直到死。布兰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支付我们每月账单的顺序表:慈善组织——储蓄——保险——食物——住房——其他所有。如果一个人没有帮助别人,他是无法获得富足的。给与者获得更多的回报。掌握精神和理财上的平衡是我们拥有幸福生活的开始。

当精神和理财平衡以后,教育和娱乐平衡成为我们下一个要关注的重点。教育让我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更加容易,娱乐则让我们减少生活的压力,更好地迎接挑战。就知识而言,有两个类型:一般的和专门化的知识。一般化的知识让我们全面的发展但是这些知识不一定在工作中给予我们太多的帮助,而专门化的知识是我们工作中树立目标制定计划的基础知识,是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部分。我们应当将教育作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保持自己的创造力,让我们有效率的工作。而娱乐则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过度的娱乐会让我们迷失方向,但是完全没有娱乐则会让我们陷入工作和生活的眼里漩涡中无法自拔。有计划地娱乐将帮助我们保持身心的健康,使我们的精神保鲜剂的重要部分。我们的计划一定要保证精神和理财的平衡,保持教育和娱乐的平衡,这样的成功才会是持久的有意义的成功。

布兰德在前面的几章中,给我们详细的讲述了树立目标和建立计划的全部内容,接下来他给我们提到了另外几个走向成功的几个重要部分。

“黄金半小时”是作者提到的第一个部分。每天早上起长后,我们要认真的思考,思考自己,思考自己的计划,思考我们的收获和失败。这是一天的准备,是让我们在潜意识里给自己信心,坚定我们走向成功的信念。在这半个小时里,我们要看自己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动力,看我们的计划,这是我们和自己签订的契约,让自己的心至完全放松下来,自由自在的思考。做一个早起的人,和善的人,感谢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潜意识的强大可以让每一个人变成超人。

“做一个人际关系的大师”人际关系大师是无价之宝,机会只会提供给能够

照亮别人心灵的人。“你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布兰德教给我们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黄金律令。当我们变成为他人考虑的人,你周围将会聚集很多的朋友。你将会把别人和自己一起带到顶峰。找出别人想要什么,帮助他们得到它,你就会变的成功。

“时不我待”布兰德这样告诉我们。当我们有梦想就要赶紧行动起来,从改变自己开始,做出自己的计划,做一个自信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可靠的人。明智的使用自己的时间,让时间为我服务。做一个平衡的计划,将时间平衡的分配给精神,财富,教育和娱乐,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完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去。“学会驱策自己,直到工作变成一种比你想休息的欲望更强大的习惯。”让时间去证明我们有无比坚定的信念去取得成功。

《一生的计划》给我一个明确的方向走向成功,我年轻,我有时间改变自己。世界不会为我而发生改变,那么我就改变自己去让世界更加适合我。当我的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谁知道呢,也许我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第四篇:《一生的学习》读书笔记

《一生的学习》读书笔记

读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的学习》,有一种价值观被颠覆的背叛,在我20多年不算长的人生中一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式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读完《一生的学习》,我体会到原来人生、教育、知识、老师甚至是自己的父母都可以用另一种表达来诠释,思想的颠覆让我找到了新的出口,现将自己的一些感悟付之于笔端。

一、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 1895-1986)是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被誉为“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

二、《一生的学习》概述

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第二章 正确的教育,第三章 智力、权威与智慧,第四章 今日世界的危机,

第五章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第六章 父母与教师,第七章 性与婚姻,第八章 艺术、美与创造。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信赖书本、知识和权威,借着它们以获取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是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

目前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由书本聚集见闻、知识,这是任何必懂得阅读的人都办得到的。这种教育提供了一条巧妙的逃避自我之途,如同其他所有的逃避方式一样,它无可避免地制造出有增无减的苦难。冲突和混乱,是由于我们和他人、事物、概念之间差错的关系而产生,除非我们了解此项关系而改变了它,否则,仅仅知识的学习和堆砌,各种技能的获取,都只会将我们导向更深的混乱和毁灭。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我们将子女送入学校,学习一些技能,借此在来日谋生。我们对孩子最急切的渴望,就是将他塑造成一个专家,希望给予他一个安全的经济地位。然而,技术的训练能使我们了解自己吗?

虽然,显而易见的,懂得念书写字、学习土木工程或其他某种职业,是必需的,然而技术能给予我们了解生活的能力吗?技术,无疑地,是次要的;如果技术是我们惟一奋力以求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摒弃了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了。

生活,是痛苦,喜悦、美、丑、爱,一旦我们将它整体地加以了解,那么这项了解在各方面都会创出它应有的技术。不过,相反的说法就是不是真的了:技术永远无法产生创造性的了解。

今日的教育已全盘的失败,因为它过分强调了技术。由于这种技术的过分强调,我们便毁灭了人。磨练技能和效率,然而对生活却不了解,对思想、欲望的行踪不能领悟,只会使我们变得日益残暴无情,以致于触发战争,危害了我们肉体上的安全。由于单单培养技术,已经制造出许多科学家、数学家、造桥工程师、征服太空的人,但这些人了解生活的整体过程吗?一个专家能把生活加以整体地体验吗?惟有当他不是专家时,这才有可能。

三、读后感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在于其他,而是在于自己,在于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真正认识自我。所以教育的真谛并不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育让我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为了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学习。曾看过一个小故事,人们问放牛娃放牛是为了什么,放牛娃说为了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娃,生了娃放羊,就陷入了“放羊—娶亲—生娃—放羊”的恶性循环。我们感慨放牛娃的鼠目寸光,殊不知我们也已经走入了“考大学—工作—结婚—生孩—考大学”的怪圈。这难道就是现代教育赐予我们的礼物?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更多的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灵魂。什么是教育的意义?教育应该让我们发现恒久不变的价值,使我们不至于只依附公式或重复口号;教育应该帮助我们拆除在国籍和社会上所竖立的栅栏。不幸的是,现行的教育制度正促使我们变得卑屈,变得机械化,变得毫不思考,虽然教育唤醒我们的智力,然而,它使我们的内心残缺不全、矛盾、没有创造力。

正确的教育使我们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现在社会的发展突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但是要使一个人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我们更多需要的是“爱”,通过爱的传递,帮助他人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有了爱,才会和别人在同一层次、同一时间有即时的沟通。珍视现在,珍爱身边的人,学会理解和信任,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别人身上,尤其是父母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于自己的孩子,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他们的人生不是任何人能掌控的,家长应给以孩子更多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神圣的字眼,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教师已经把教育当做一个扩张自我、满足自我的方法,即使是一群小学生也会成为他私人野心的工具。教育一个孩子不

仅仅是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帮助他们了解何谓自由和完整,教导他们学会怜悯、同情、知足,寻求至高无上的真实。因为,惟有如此,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拯救。真正的教育,要唤醒智慧,培育一种完整的生活,惟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

如果一个人被评价为独立自主,我会觉得这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因为内心没有依赖,就没有束缚,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这样的人善于剔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现新的事物。这样的人生永远不会平庸,永远充满活力。

一生的学习,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多少有些哗众取宠了,远不如原来的英文名字-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来的贴切,教育和生命的意义,或许在众多的书籍里面显的太过普通,确实是,关于教育和生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关于它的书也是汗牛充栋,可是这个名字切切实实的告诉你这本书是讲的什么。生命的意义,这个才是一切的根本,我们的教育如果不是从这里出发,不是为了生命的意义,势必为功利所引导,结果就是培养出一批批工蚁一般的工作机器。人,是有思想的,没有了思想的人,要么是麻木,要么是痛苦。

教育从心开始。了解生命的意义,让智慧充满我们的心灵,这个才是教育的根本,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之后,生命才会充满宁静快乐,才有继续学习其他知识的能量。

作者的故事大家可以自己去读传记。我读了传记之后第一个深刻的印象是克里希那穆提对于自身自由和独立的追求,这也成为他思想的重要基石。克里希那穆提14 岁就被神通学会认定为弥勒尊者的化身,可是在后来他坚决的解散了专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他相信真理是无限的,纯属个人的了悟,一旦落入某种组织或上师的崇拜,人的心智就开始僵化、定型、软弱和残缺。如克里希那穆提一样,让我们和大师一起,去追寻我们心灵的自由,寻找自己的智慧吧。

第五篇:《一生的学习》读书笔记

《一生的学习》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

《一生的学习》(《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life》)----------------------------二十世纪最纯洁心灵,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

克里希那穆提:印度著名哲学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在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目录

教育与生活的意义

正确的教育

智力、权威和智慧

今日世界的危机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

父母与教师

性与婚姻

艺术、美与创造

文摘

1、我们配做父母吗?想想我们曾经历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的变得平庸。如果教育只是想用模具来塑造各种标准样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的人物,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只会助长这个世界的不幸与毁灭;如果教育只是一个职业,一项赚钱的方法而已,那么老师怎么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2、传统的教育,使得独立思考成了一件极端困难的事。附和随从导致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是反抗环境绝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外在的安全感、寻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了“不满之情”遏制了自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生活加以明智的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灵便冷漠迟滞了。

3、当我们寻求舒服时,通常会在生活里找到一处最没有冲突的安静角落。于是,我们便惧于跨出这块隐蔽的地方。这种对生活、对奋斗、对新经验的恐惧,扼杀了我们心中的冒险精神。我们一切的环境教养与教育都促使我们不要异于他人,唯恐自己的思想和社会上的模式相左,使我们对权威和传统给予错误的尊敬。

幸好,有些认真的人们,愿意摒除左派或右派的偏见,而探究有关人类的问题。然而,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真正的“不满之情”,真正的反抗之心。当我们对于环境不加了解便屈服于其中,则我们可能具有的任何反抗之心便逐渐熄灭了。不久,我们的种种责任则使它完全死绝。

4、反抗有两种。一种是暴力的反抗。这仅是对于既存的秩序不加了解的一种反作用而已。另一种是深入的、充满了智慧的心理反抗。有许多人反抗既存的正统规范,却又落入新的正统规范,落入了更进一步的迷惘和巧加隐饰的自溺自满之中。一般来说,我们总是脱离某一人群或某一组理=理想,而加入另一群人,背着另外的理想,如此地制造新的思想模式;而对于这项思想模式,我们则必须再起而反抗。反作用只会产生对立,而改革则需要再度的改革。

5、然而有一种明智的反抗,它并非反作用,而是由于一个对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加以察觉,因而随着自我认识而产生。唯有当一种经验来临时,我们面对它,而不避开它所带来的骚扰,如此我们才能使智慧保持高度的觉醒;而高度觉醒的智慧是直觉,他是生活中惟一的向导。

6、如果教育仅是为了出名,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变得更能支配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肤浅而空洞的。如果受教育只是为了成为科学家,成为死守书本的学者,或成为沉迷于某种知识的专家,那么,我们将助长世界上的毁灭与不幸。

教育,并非只是用来训练心智。训练提升了效率,然而却无法造就一个圆满的人。一个只知接受训练的心智,只是过去的延续,这样的心智永远无法发现新的事物。所以,为了要寻出何为正确的教育,我们必须探寻生活的全部意义。

7、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附和社会,或与社会消极地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它是经由公正不偏的探讨和自我觉悟而来。如果没有自我认识,则自我表现便成为自我肯定,以及其所含的种种因野心和侵略性而造成的冲突。教育,应该唤醒一个人自觉的能力,而非只耽溺于满足自己的自我表现。

8、要建设正确的教育,显然地,我们必须把生活当做一个整体来了解它的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能够思考,不是指顽固不变、死守理论的思考,而是直接的、真实的思考。一个顽固不变、死守理论的思考者,是一个不假思索的人,因为他遵循着一种模式,他重复着说过的话,循着一个窠臼去思考。我们无法抽象地或根据理论来了解生活。了解生活,就是了解我们自己。而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在于此。

1、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依赖书本、知识和权威,借着它们以获得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是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的。

2、今日的教育已全盘失败,因为它过分强调技术。由于对这项技术的过分强调,我们便毁灭了人。磨炼技能和效率,然而对生活不了解,对思想、欲望的行踪不能领悟,只会使我们变得日益残暴无情,以至于触发战争,危害了我们肉体上的安全。由于单单培养技术,已经制造出许多科学家、数学家、造桥工程师、征服太空的人,但这些人了解生活的整体过程吗?一个专家能把生活加以整体地体验吗?唯有当他不是专家时,这才有可能。

3、注重技术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它给予我们一种安全感,不仅是经济上的安全感,而且是心理上的安全感。知道自己有能力,有效率,足以使我们心安。知道自己会弹琴,或会造房子,使我们有一种活力感,一种逼人的独立感。然而,由于渴望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强调了能力,这是摒弃了充实的生活。生活的整个内容,我们无法预知,它必须在每一时刻加以重新体验;我们对未知的事物有所恐惧,所以,我们以体系学说、技术、信仰,为自己建立了心理上的安全地带。只要我们寻求着内心的安全,则生活的整体过程,将无法被我们所了解。

4、目前我们所谓的教育,只是由书本聚集见闻、知识,这是任何懂得阅读的人都办得到的。这种教育提供了一条巧妙的逃避自我之途,如同其他所有的逃避方式一样,它无可避免地制造出有增无减的苦难。冲突和混乱,是由于我们和他人、事物、概念之间差错的关系而产生的,除非我们了解此项关系而改变了它,否则,仅仅知识的学习和堆砌,各种技能的获取,都只会将我们导向更深的混乱和毁灭。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我们将子女送入学校,学习一些技能,借此在来日谋生。我们对孩子最急切的渴望,就是将他塑造成一个专家,希望给予他一个安全的经济地位。然而,技术的训练能使我们了解自己吗?

5、技术上的进步,在某种层面上,确实为某些人解决了某些问题,然而,它也带来了更深

更广的问题。生活在某种层面里,而忽略了生活的整体过程,必然会招致不幸与毁灭。每一个人最大的需要和最迫切的问题,乃是对生活要有整体的了解,才足以使他面临生活上日益增加、错综复杂的问题。

6、正确的教育,一方面鼓励技术的学习,同时也应该完成某种更为重要的事;它应该帮助人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这种体验才能将能力和技术至于它们应有的地位。如果一个人真正有话说,那么在他说话时,便会创造了他自己的格式。然而,学习一种格式而没有内心的体验,则只会导致肤浅。

7、正确的教育,与任何意识形态都不相关-------不论这意识形态保证能在未来产生何种乌托邦;正确的教育,不是以任何学说为基础-------不论它是多么精心构想得来的;正确的教育也不是一直手段,借以把个人加以某种特定的限制。真正的教育,乃是帮助个人,使其成熟、自由,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事,而非按照理想的模式来塑造孩子。理想或者未来乌托邦的蓝图,都永远无法产生内心的彻底改变----而内心的彻底改变却是必要的。如果,我们要终止战争以及全世界的毁灭的话。理想无法改变我们既存的价值观;后者要得以改变,唯有借着正确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对于“现在存在的事物”了解。

8、当我们为了某个理想,为了未来而努力,我们是按照对此未来的概念而塑造个人;我们对于人一点也不关心,我们关心的只是“人应该如何”的这种想法。对我们来说,“应该如何”变得比“现在存在事物”-----换句话,就是个人和他本身错综复杂的问题-----更重要了。如果我着手于直接了解个人,而不要通过我们所设想的“他应该如何”的幕布来看他的话,那么我们关切的便是“现在存在的事物”了。这时,我们便不再想要改变这个人。我们关心的只是帮助他了解他自己,而没有私人的企图和利害关系,如果充分察觉到“现在存在的事物”,我们便会了解它,摆脱了它的束缚而得以自由。因此,要察觉到真正的自己,我们必须停止这种想要成为他人的挣扎。

9、理想在教育中并不重要,因为理想妨碍了对“现在”的了解。显然,唯有不逃避未来,我们才能察觉到现在存在的事物。转向“未来”,追逐理想,表示心智的怠惰,以及一种想要逃避“现在”的欲望。

10、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其间有许多影响,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发生作用。而为了“未来”而牺牲了“现在”,我们便是追求着一项错误的手段,以为借此可以达到一个可能正确的目标。然而,手段决定了目标;何况,我们是何许人,竟能决定“人”应该如何?我们有何权力,能够决定将“人”按照某种特定模式-----这个特定模式乃是从某种书本上学来,或是受我们自己的野心,希望和恐惧所规限-----而加以塑造?唯有爱才能触发对他人的了解。有了爱,才会和别人在同一层次、同一时间有即时的沟通。由于我们自己思想干枯、空洞,没有爱,所以,我们才把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方针拱手让给政府和学说。然而,政府需要的是有效率的专家,而非“人”,因为“人”对政府是个威胁----对于组织化的宗教,对“人”也是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和组织化的宗教,要设法控制教育的原因。

12、一颗仅仅被训练来接受知识的心,无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和奥妙,以及生活中的深渊和峻岭。当我们按照一套思想学说,或依照某种特定的规律,来训练我们的子女;我们教他们限制在种种不同的部门内思考,便是阻止他们发展成完整的男女。因此,使他们没有能力作明智的思考-----也就是把生活当作一个整体来教育。

13、

教育的最大任务在于产生一个完整的人,能将生活加以整体的处理。

教育的另一个任务是制造新的价值。仅仅将既存的价值置于孩子的心中,使他符合理论,这是将孩子加以限制,而非唤醒他的智慧。教育和目前的世界危机息息相关,明白了世界骚乱原因的教育者,应该自问如何唤醒学生的智慧,帮助新生一代不再制造冲突和灾难。教育者必须付出所有的心思、所有的关怀和情爱,以创造出正确的环境和智慧的培养,使得孩子长

大成人以后,能以智慧处理他所面临的人生和问题。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必须了解他自己本身,而非依赖种种意识形态、学说和信仰。

14、正确的教育,在于了解真实的儿童,而不将我们认为的他“应该如何”加诸在他的身上。将他围困于“理论”的框架里,是鼓励他的顺从附和。如此会滋生恐惧,在儿童的心中产生了“他的真面目”和“他应该具有的面目”之间的不断冲突;而一切内心冲突,都会向外表漏于社会。理论,是我们了解孩子,以及孩子自我了解的实际障碍。

理论的追求,排斥了爱,而缺乏了爱,任何有关人的问题,都无法获得解决。

15、正确的教师不会依赖某种教学方法,他会对每一个个别的学生加以研究。我们与孩子、少年的关系,处理的并非是那种可以迅速加以修补的机械,而是易受影响、变幻不定、敏感的、恐惧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要处理他们的问题,我们必须具有深入的了解力,以及忍耐和爱的力量。缺乏这些东西时,我们便求助于迅速而简易的补救方法,希望由此而获得神奇而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没有觉察力,如果我们的态度和行为都是机械化的,便会在使人为难,且无法以机械式的回答来解决问题之前退缩,而这就是我们教育上的一项主要问题。

16、爱和善良,唯有在个人自由的时候才能充分发展;而唯有正确的教育才能提供这种自由。

17、了解了何为内心自由的正确教育者,能帮助每一个个别的学生,去观察和了解他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加诸自己的强制行为;他帮助学生察觉到那些将他加以限制的种种影响力,以及他自己的愿望,这两者都使他滋生了恐惧。当学生逐渐长大成人,教育者帮助他,借着观察他和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了解自己。因为,造成无止境的冲突和悲哀的,乃是完成自我的渴望。

18、a、为了政治和工业上的理由,纪律成了目前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而由于我们想要获取心理安全的这种欲望,我们便接受了各种形式的纪律,且加以实行。纪律保证可以带来某种结果,而我们认为目的比手段更重要;然而手段限定了目的。

b、纪律可以压抑恐惧,却不能根除恐惧,而我们在现代教育之下所得来的肤浅知识,只会加深恐惧。

c、智慧是了解自己,并且超越了它;然而一旦心存恐惧,智慧便不存在。

d、我们年轻时,不论在家中或学校里,恐惧便渗入大部分人的心中。父母或教师都没有耐心、时间或智慧,去驱散我们童年时本能上的恐惧-----当我们成年时,这种本能上的恐惧便支配了我们的行为和判断,制造出许多问题。

19、自由不是一项目标,不是一种要在未来才获取的目的。自由在于开端,而非结局,它不存在与某个遥远的理想之中。

20、正确的教育,依赖于对孩子的爱。

21、正确的教育,意指自由和智慧的培养,然而,如果存在了任何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惧,则这项培育将成为不可能的事。总之,教育者所关心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他整个生活中的各种纠纷,使他心中造成无尽的冲突,这种冲突的结果形成社会上的对立状态。产生秩序的是智慧,而非纪律。

22、培养对他人的尊敬,是正确教育中主要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教育者自己缺乏这项品质,他便无法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3、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关系,不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随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教育应该首先帮助个人了解他自身的心理过程。

24、正确的教育,鼓励孩子对他人尊重体谅,而无需任何的诱饵和危吓。

a.我们被教导着去顺从着一位教师的权威,一本书的权威,因为这么做是有利可图的。生活上每一部门的专家,从牧师到官僚,都掌握着权威,支配着我们。然而,任何利用强制方式的政府或教师,都无法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对于社会的幸福

和安宁,是不可或缺的。

b、教育上的真正问题是教育者。

c.要了解生活的意义,以及生活上的冲突和痛苦,我们必须摆脱权威-----包括有组织的宗教权威-----而独立思考。然而,如果我们为了帮助孩子而在他面前设下具有权威性的榜样,那么,我们只助长了恐惧、模仿,以及各种形式的迷信。

25、教条、奇迹和仪式,这些都无助于精神生活。真正的宗教教育,鼓励孩子了解他自己和他人、事物、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a、我们所谓的宗教,仅是有组织的信仰以及它的种种教条、仪式、奇迹和迷信。每个宗教都有它的圣书、教主、教士以及威吓人们,控制人们的方法,大部分人都被这些所限制,我们认为这便是宗教教育。然而,这项限制离间了人,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对抗,他不仅仅是在信仰者之间,而且在其他不同信仰者之间制造了对立。

b、我们所谓的宗教训练,并不赞成人们询问与怀疑,然而,唯有对社会和宗教的价值观加以探寻其意义时,我们才能发现何谓“真实”。

如果孩子的心没有被宗教的先入为主观念和偏见所塑造的话,那么他将可自由地经由自我认识而去发现那超越他自身的事物。

在教育孩子时,深入的洞察力和了解是必需的。

宗教并非是一种限制的形式,它是一种存在的真实、上帝的宁静状态。然而,唯有自我认识和自由存在时,那种创造性的状态才会出现。自由产生德行,而没有德行,宁静无法存在。平静的心不是一个被限制了的心,他不是通过纪律或训练才变得静寂。唯有当心灵明白了它自己的种种存在方式-------也就是自我的种种存在方式------平静才会出现。

有组织的宗教,是人们冻结了的思维,人们一次建造寺庙和教堂;它成了胆怯者的安慰品,哀伤者的麻醉剂。然而,上帝或真理远远地超越了思维,超越了情感上的需求。对制造恐惧和悲哀的心理过程有所认识的父母和教师,都足以帮助年轻人去观察、了解他们自己的种种冲突和灾难。

真正的宗教教育,是帮助孩子获得明智的觉察力,能明辨瞬息即逝与真实的事物,能无私心的面对生活。

唯有鼓励孩子对任何他所读的书加以质询,对种种既存的社会价值、传统、政府的形式、宗教信仰等等加以探寻其真伪,教育者和父母才有希望唤醒,并维持孩子批判性的机警和敏锐的洞察力。

不满是导致自由的途径。

他们不能让权威窒闷了心智和情感。跟随他人------不论这人是如何地伟大-----或是依附一种使人心满意足的意识形态,都不会产生一个和平的世界。

但愿以下相关范文能对你有用:

《借我一生》读书笔记

让读书成为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

《成就一生的好习惯》读书笔记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读书笔记

借我一生读书笔记 (1)

word该篇《一生的财富》读书笔记范文,全文共有1822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一生的财富》读书笔记.doc》
《一生的财富》读书笔记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