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读书笔记之《中国梦-党员干部读本》范文
第一篇:我的中国梦演讲稿(党员干部篇)
我的中国梦演讲稿(党员干部篇)
2014年11月29日,中共十八大召开后的第15天,新一届领导集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其他政治局常委等中央领导去国家博物馆看《复兴之路》的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平实的话语却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
有人或许会说,中国梦太遥不可及了,我们似乎奋斗了很久,它究竟能否实现?
让我们再次翻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回到那一个半世纪以前的中国,看看是否能找到答案。众所周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炮火使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过着任人宰割的屈辱生活。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见证了中国那些有识的爱国志士为寻求救亡图存的不屈抗争,但结果证明,资本主义道理在中国根本行不通。
难道中国就真的无路可走了吗?我们真的要被亡国灭种了吗?究竟谁才能救中国?坚忍不拔的中国人再次从失败的痛苦中爬了起来,继续寻找救国救民之路。终于,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正处于迷茫无助的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犹如黎明前的一抹曙光,照亮了我们前方的路。
五四运动的爆发使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的革命力量不断壮大。这些都为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1年7月1日,现在已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见证了这个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使中国的大地上有了一抹极其耀眼而温暖人心的红色之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回顾历史,党带领我们走过了整整92年的峥嵘岁月,从八年抗战到新中国的成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从对抗非典到汶川地震;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九号……92年来,我们有汗水也有泪水,有喜悦也有伤痛,有成功也有失败。站在今天,回望过去这92年,有多少人经历了这些不平凡的漫长岁月?又有多少当时的新鲜事成了历史的瞬间?一个个故事,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或亲切温暖,或震撼动人。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时期激情拼搏的印记,是无数普通百姓品味喜悦拥抱幸福的镌刻,更是一个先进政党不断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的生动见证。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而今天,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都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道路关乎党的命运、道路关乎国家前途、道路关乎民族命运、道路关乎人民幸福。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革易帜的邪路。实践证明,中国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只有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道路,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从报告里,我们聆听到了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强大的声音,更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说到这里,似乎我们的“中国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将要触手可及,但现今在我们实现伟大复兴梦的道路上,有着一头巨大的拦路虎——庸懒散贪的不良工作风气。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腐蚀者党的肌体,损害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十八大召开之前,全国范围内就开展了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的专项工作。十八大后,来自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庸懒散贪”问题一系列表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2014年11月19日,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将反腐工作引向深入,他要求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之后,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要求“不准念稿,要讲实在话,要学会深刻思考”。中共中央在2014年12月4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审议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些规定具体而又实在,都显露出了领导层改会风、文风、作风的新气象,都显示出整治“庸懒散贪”的决心。上到中央高层,下到地方政府,要把治理“庸懒散贪”问题作为专项整治的主题,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贪顺民心,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干部作风关系到干部队伍形象,关系到人心相背,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好的干部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集中整治“庸懒散贪”,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保障,更是以良好作风抓落实、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在习近平总书记观看《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中,他还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认为,这八个字就是整治“庸懒散贪”,改进我们工作作风最好的行动指南,牡丹江需要实干兴市,中国更需要实干兴邦。只要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奋勇前进。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广大青少年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上担负着培养和教育好国家未来主人的重任。我想,这是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梦想,我们因为梦想而坚定信念;我们因为梦想而激情澎湃;我们因为梦想而斗志昂扬;我们因为梦想而无比伟大。
当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不会总是一番风顺,有顺境也有逆境,为此,我们要摆正心态,分清理想与现实。只要我们端正态度,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梦想终将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终将会实现!
我的中国梦演讲稿(党员干部篇)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 “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170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就执着于这个梦,为民族复兴上下求索。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历史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2014 年,姚明在退役发布会上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今天,我们每个人未必像姚明那样尽情绽放了梦想,但我们都有自己的梦,也都或多或少地实现着自己的梦。尽管我们的梦想实现未必尽如人意,有的人还在埋怨,收入还不够高,房子还不够大,工作还不够好,看病还不够方便,但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梦想的旅程都早已离开原点,梦想的花朵已然开始绽放。也许,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久了,我们可能忘了梦想生长的土壤。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梦想的实现,得益于自己的奋斗,这个时代、我们国家并没有直接为自己做过什么。
然而,百余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梦”。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的梦的自由。这170多年来,正是无数先贤先烈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正是一代代人执着坚韧地接续“中国梦”,“中国梦”才有今日之荣光。
这30多年来,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命运,能够让自己的梦想次第开放,亿万农民工能够在神州大地上自由流动,市场的生机活力在最贫穷的地方也能够崭露头角。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一切根本得益于 “中国梦”的追逐,得益于党带领人民在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创造了发展传奇。
“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第二篇:实现中国梦党员干部应做到
实现中国梦党员干部应做到“四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句话给以后中国发展指出了明确的目标,也给了全世界炎黄子孙极大的鼓舞。我们中华儿女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党员干部如何作为才能实现“中国梦”呢?
实现中国梦,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以民为首,不断为人民群众造福,同时要仅仅依靠人民。因为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人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基层党员干部要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谋求更好的发展。基层党员干部要以好的工作作风、饱满的精神状态、好的工作业绩,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困难,办实事,办好事。
实现中国梦,党员干部在行动上要有担当、求真务实精神。基层党员干部要有担当,去除私心,有所作为,每名党员干部要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大胆识、大气魄。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遇到困难和矛盾敢于挺身而出,人民群众出现问题时主动解决,而不是什么事情都推诿责任,让人民群众不知道应该找谁解决,基层党员干部要居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实现中国梦,党员干部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树立实干精神,要脚踏实地做事。多接地气,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同时,要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荣誉面前不伸手,困难面前不退缩,用自己的工作热情来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形成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局面。
实现中国梦,党员干部要有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在立足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时刻保持积极创新的实干精神,为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一方贡献。
党员干部有了上面的“四神”,凝心聚力,汇集四面八方正能量,民族复兴中国梦必然梦想成真。
第三篇:中国梦读书笔记
放飞中国梦从我做起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丽的“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而每个人的星空都不一样;星光共聚洒在我们的脸上,照亮每个人的人生,也照亮了灿烂的中华民族,照亮了绚丽的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力,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梦想。”回首历史过往,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从来不曾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们甚至为了自己的梦想抛头颅、洒热血。正是有了无数先驱们对梦想的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们中华民族才得以翻身解放。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人怀揣着梦想以稳健的脚步踏入世界大舞台,也成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从发射卫星到'神八、神九"遨游太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入列,这都一一见证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道路上大步前进!
170多年来,中华儿女们就执着于这个梦,为民族复兴而上下求索。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征程上,总书记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2014年姚明在退役会上发表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还记得《开学第一课》中,要做有爱心的舞蹈老师的完玛草,想要把太极推向世界的李连杰,花样滑冰冠军庞清、修建,“我再试一次!”的马云,以及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杨孟衡、刘伟和试飞英雄李中华??这些都还历历在目。不只是感动与震撼,更多的是理解与领悟
断臂钢琴王子刘伟,命运对他是如此残酷,而他用信念与坚持做到了!他用脚趾,弹奏出了人间最美的音乐,刘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当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失败时,不必伤心,就像杨孟衡说的那样“用行动去疗伤”!要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梦想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并且坚持每一个脚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话叫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确如此!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至少有一个梦想,并且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也许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太久了,我们可能忘记了梦想生长的土壤”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梦想的实现得益于自己的奋斗。这个时代,我们的国家并没有为我们做什么。
然而百余年前,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这就在于“中国梦”
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根植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梦的自由。
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自己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回顾百年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一个道理简单而深刻——— 国强与民富,国泰与民安,是如此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更加富于感召力。这,使得蛇年春节更加不同寻常,更加富有魅力。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让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变得更加实在而具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样的美好“中国梦”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
第四篇:党员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十一五"规划纲要第六篇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有感
作者:吴萌
班级:会计031班
学号:xx0381
日期:xx年4月
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五节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抓好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和化工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利用.推进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等循环利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废纸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和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
推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改造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发展黄河三角洲三峡库区等高效生态经济.
第六节强化促进节约的政策措施
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实行单位能耗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完善重点行业能耗和水耗准入标准主要用能产品和建筑物能效标准重点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取水定额标准.严格执行设计施工生产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实行强制淘汰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制度.推行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政府节能采购合同能源管理.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石油替代产品开发的财税价格投资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专栏10节能重点工程
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采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燃烧等技术改造或替代现有中小燃煤锅炉(窑炉).
区域热电联产发展采用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将分散式供热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
余热余压利用在钢铁建材等行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
节约和替代石油在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节油措施发展煤炭液化醇醚类燃料等石油替代产品.
电机系统节能在煤炭等行业进行电动机拖动风机水泵系统优化改造.
能量系统优化在石化钢铁等行业实施系统能量优化使企业综合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产品等.
绿色照明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以及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等.
政府机构节能政府机构建筑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改造在政府机构推广使用节能产品等.
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更新监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等.
专栏11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重点行业建设济钢宝钢鞍本钢攀钢中铝金川公司江西铜业鲁北化工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产业园区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及园区集中供热和废物处理中心建设河北曹妃甸青海柴达木等若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设湖南汨罗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
再生金属利用建设若干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示范企业.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建设若干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示范基地.
再制造建设若干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电机和轮胎翻新等再制造示范企业.
读书笔记正文:
对"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我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里还看到过这样的话:"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段话表明了中国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
从一定意义上讲建设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呼声是对中国持续近30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反思.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翻的战略目标然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伟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
xx年我国gdp占世界4%但一次性能源消耗约则占全球比例12%其中消耗原煤占据全世界31%铁矿石30%钢材27%和水泥40%;我国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的能耗水耗和矿产资源消耗等均大大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每万美元gdp的综合能耗是日本的11.3倍.世界上污染指数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在中国;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的环境危机每年会消耗国内生产总值的8-12%.发展循环经济正是要扭转这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增长局势.
但是中国自发地发展循环经济地时机似乎并不成熟.
目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却面临着很多限制因素.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比较缺乏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大批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技术作为支撑但目前这些技术还处于研究和试点阶段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我记得大一的时候基础学院的校园里有一个旧电池回收箱同学们读知道把旧电池放到里面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却没有听说哪一个中国企业正在从事回收旧电池的工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
市场经济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由企业制度.目前的中国企业普遍达不到循环经济的意识如何让他们在追最大利润的同时自发的贯彻循环经济的思想呢
政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府有责任建立和维护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规则制度和文化制定和引导私人部门节约资源的政策.例如用特殊的经济政策保证居民和企业采用节约资源的技术有利可图等等.
我们在"纲要"里看到"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石油替代产品开发的财税价格投资政策."看来国家将对实施"循环经济"政策有所行动.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贯彻"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的思想呢
我想首先我是一个消费者.消费是生产的最终实现和完成通过消费者的节约意识对整个产品市场的渗透最终将使因市场引导的生产企业投资技术创新项目生产出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建筑等.也就是说在购物的时候我会尽量购买节能环保的产品.
最近我常常思考应该怎样节约.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我深知高速经济增长必须依靠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予以保证."节衣缩食"是传统节约观一旦成为普遍的行为方式将不可避免地酿成社会灾难.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节约的悖论"讲的就是传统节约观的局限性.那么究竟什么是节约资源的消费
我想消费最精良的商品恐怕就是节约的消费.所谓精良的商品是这样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料本身的价值附加值高也就是全世界都在追求的高技术产品.
说来说去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切身的生活体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社会越是富足人们行为选择的空间越大这个社会就越有可能是一个节约型的社会.节约是富人的选择穷人更多的是无奈.对于建设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来说发展仍然是硬道理.
我们是将来国家的建设者从现在起就要培养资源节约意识无论将来从事哪个行业都要将循环利用的思想贯彻在生产管理中将节约资源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纲要"中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如果人人都有这个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可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循环经济就会自发的发展起来.
第五篇:预备党员读书笔记
读《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心得体会
最近一段时间,我制定学习计划,准备自学《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完后感触颇深,整本书都是我要学习和理解的,这无疑是对我自学能力的考验。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细读《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了解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虽有若干方面,但核心为一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对“以人为本“作了科学的、深刻的阐释:以人为本”,这当中的“人”,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这当中的“本”,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现实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能,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才能真正达到和保证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
历史活动首先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当人们的生活从生存阶段上升到发展和享受阶段后,就要求在发展中不能只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还要追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坚持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所以,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推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后劲。如果离开了满足人的全面需要,我们的任何工作就没有意义;离开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他的任何发展就没有价值。可以说,以人为本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手段,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必然要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实质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没有这样内在要求,以人为本就会成为抽象的原则,失去它的现实意义。对以人为本的认识和把握,要同对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联系在一起。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的群体利益,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既不是把个人权益置于社会的首位,也不是只重视整体而忽视个人的价值和权益,而体现的是整体、群体和个体利益的有机统一。
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那么,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实际要求时,必须强调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地说要着眼于现实,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尤其是着重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这样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才能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意义所在。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辩证地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强调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现实的要求,但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积累过程,要立足于现实,从大处着眼,从具体事情做起。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对以人为本的阐释深刻而透彻,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启发意义。我们相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发展的方向将更加明确,发展的道路将更加宽广,发展的步伐将更加坚实,发展的动力将更加强大。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切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
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读本》从哲学高度来看待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成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高度,又是对这些规律的自觉遵循和运用。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人们对发展权利越来越重视,思想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时代强音。《读本》在内容和表述方式上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如,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部分,把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纳入以人为本的理论范围。人们的发展愿望、对“幸福”的理解及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都是因人而异的,要满足这些多样化的愿望及要求,尊重个性化应是其理论预设。多样性和个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尊重多样,和谐共生,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境界,是我党不懈追求的目标。较强的时代特征让读者感受到自己在和《读本》一起和着时代的节拍跳动,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读本》立足国际国内形势,有很强的实践性。如在谈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针对现实生活中的“gdp崇拜”现象,提出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用科学发展观针对性地对现实社会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进行分析和指导。在“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部分,谈到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开始进入战略机遇和突出矛盾并存时期。为各级干部和群众敲响警钟,使人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意义。
《读本》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例如,《读本》在第43页谈到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
的重视及采取的政策措施时,列举了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用事实说话,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的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央的精神。以人为本原本是一个很深刻抽象的命题。《读本》对其进行了准确而通俗的界定,指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以人为本的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确了这里的“人”,是在现实当中存在的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具体的人。这些论述简洁明了,为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很好的辅导。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必须时刻加强学习,学习党最新的政治理论论述,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我认为,要真正做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因此,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要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要切实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
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长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需要数量的增长,但不能把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数量的增长。要充分利用我国的体制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国外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发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实现我国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的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其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读本》出版以后,学习《读本》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