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读物《神秘岛》读书笔记范文

(作者:zengxin时间:2020-01-30 05:01:42)

第一篇:神秘岛 读书笔记

《神秘岛》读书笔记

凡尔纳先生可算是19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了,也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以前也读过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书,在阅读时读者往往能被他那奇妙的构想,曲折的情节,丰富的内涵所打动。在沉寂于他给读者勾画的梦幻历程之中时,读者总会在某一个时刻或者某一个地点能突然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其说凡尔纳是一位伟大的科幻小说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未来梦想的构造师,一位天才的预言家。因为在他小说中许多被构想的东西在过后的几十年之中被制造了出来,那时人们不禁惊讶他的伟大和神奇。可见一位小说家要想有所成就,要想写出能被世人认可的作品,那他光有丰富的幻想还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天文,物理,地理,生物等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他的思路才是无边的,他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不朽的。在回头看看现在的网上所充斥的一些科幻、穿越、网游等小说,情节单一,内容拉杂,语言庸俗,思想、价值观歪曲等早已偏离了一部小说应有的东西。这也正是现在我们都以习惯了的快餐文化,一部小说作者一天就可以完成,而读者半天就可以看完。所以在读完那些快餐的东西后,当我们再读起经典作品时才发现我们的现在的那些快餐文学真的需要回归了。

今年暑期的时候我读了《神秘岛》,故事内容大概讲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时,北方军队的五个战俘秘密地乘坐热气球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逃离南方军队的包围,最后五名逃难者流落到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后来,他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他们利用岛上的各种矿产资源制作了铁制工具,火药。利用水能制造了水磨,升降机,打铁房。利用生物资源建设起了蔬菜园,养殖场等。总之他们运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克服了一切自然和人为的困扰,当然在此期间他们一直被一位神秘人物暗中支持着。这位神秘人物就是尼摩船长,他由始至终地隐藏在故事之中,他总是在五位遇难者走投无路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关键时刻的帮助。在故事结尾的时候这位被落难者们称为英雄的人物终于出现,但他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后来五位遇难者居住的小岛由于火山爆发而沉没,幸而在他们几乎绝望的时候被一艘游艇所救,最后他们都如愿以偿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在小说中有很多奇妙的经历和感人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能从虚构的小说之中领悟到人性的真善美及爱和友谊的伟大。

“爱的无价”从小说中的很多情节之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无时无刻不充斥在伙伴们之间的爱。从一开始当工程师和大伙失散时,伙伴们不顾饥饿和困乏的威胁没日没夜的寻找他,到后来大家互相鼓励共同克服了很多生活上的艰难,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埃尔顿的宽恕。埃尔顿以前是位海盗,后来被抓流放到另外一个荒岛上,由于长期的一个人生活,他逐渐的丧失了人类的理性。以至于在逃难者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完全地丧失了人类的理性,成为了一位野人。逃难者们在救回埃尔顿后,每天都会给他无微不至的照料虽然埃尔顿曾经差点杀死赫伯特(逃难者之一)。在埃尔顿理性恢复之后也不愿向他们说出自己的来历,但伙伴们还是细心的等待,直到之后几个月过去了,埃尔顿终于将自己以前海盗的身份给说了出来。面对这样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结果,逃难者们并没有因为埃尔顿的海盗身份而抛弃他、戒备他。正相反,大家一致决定竭尽所能来帮助埃尔顿从以前罪恶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重新做人。最后埃尔

顿终于被伙伴们所打动彻底的忘掉过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并在后来海盗们攻打小岛的时候,舍命为伙伴们搜集情报。可见一旦爱在一个人身上发挥作用,那么它的力量将会是无穷尽的。

“对祖国始终如一的爱”读完小说后,不难发现它另外一条鲜明的主旨,那就是逃难者们对祖国始终如一的爱。他们之所以会流落到荒岛就是因为他们不甘于被南方叛乱者所挟制,想尽快地回到北方军那里。在他们出发时也曾想过自己的生命安全问题,但最后他们还是一致决定,即使落入大海也要冒险一搏。绝不甘于做俘虏。在流落到距离祖国几万公里的荒岛后,他们依然时时牵挂着他们的祖国。他们将岛上的一些地标以祖国的一些伟人的名字来命名如林肯岛、富兰克林山等。除此之外,这些忠诚的爱国者们还会经常为祖国战乱的平息向上帝祈祷。甚至在大批海盗进攻小岛的时候,这些人以捍卫祖国领土的名义来誓死保卫小岛,其中一位成员还差点丧生。

“团队合作的力量”在荒岛上一个人生活是很难的。像埃尔顿,他就曾经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很久后而丧失了人类的理性。然而一群人生活就不同了,大家可以相互帮助和合作。最难得可贵的是岛上的这些居民都是有分工的,他们之中哈丁工程师擅长决断,就做日常生活的规划和制造工作,少年赫伯特生物知识很好,就经常打猎和采集动植物样本来丰富家畜厂和蔬菜园,记者则负责记录日常事务和帮助赫伯特打猎,水手则负责造船和养殖工作,他们还有一位饭菜做的很可口的奈伯来作为他们的专门厨师,总之他们通过合理有效的分工将生活打理的有条不紊 。

仔细读过凡尔纳小说的人会收获很多。你不但可以见识到一些奇异的人文地理景观,还可以品位到人类身上细腻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道德经》读书笔记

《道德经》一书现今全球发行量第二,仅次于《圣经》。作为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道家思想为什么在经历时代的沧桑巨变后还会有这么大的魅力?《道德经》所传输的一些价值理念怎样才能和这个时代的潮流向结合?这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仔细看来,你会发现先秦诸子百家之中的学术能在修身,入仕,处事,治国这四个方面都做到全面经典论述的除了《道德经》以外恐怕很少再有先秦著作所能企及了。例如《论语》,它虽然经典,但它所论述的基本上都是些修身,治国之道。再如《孙子兵法》,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一些政治手段和军事兵法。他们都不能像《道德经》那样全面的论述修身,入仕,处世,治国这人生必修的四大课程。

暑假当开始读《道德经》时不是很懂其中的意思,虽然书中有译文,但有些大的道理是仅靠一两句话解释不通的。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大音希声,大理无言,大道无边”,我想就是这个样子的,有些话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仔细研读。 虽然对于《道德经》我只读了三成熟,但是还是或多或少的领悟了一些道理。我认为《道德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理论的广泛性。读完道德经你不免发现无论你是在什么职位《道德经》中总会有你用得到的道理。以下为我从《道德经》之中所获得的启示。

“辩证的思想”,《道德经》之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辩证的思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这些话语之中把事物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存的矛盾的观点很好的阐释了出来。还有经文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些话又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发展的观点。它的解释就是万物的产生是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它是由世界的本质“道”所不断的演化而来的。万事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由因至果,相互制约发展的。

“朴素的唯物观”,在《道德经》之中一直在强调世界的本质是“道”,“道”不是物质、精神、规律,它是造就万事万物的原始材料。然而一般人由于受到脱离本性外的东西所牵制,未能从万物中超脱出来,他们从各个侧面来理解“道”,曲解了老子的本意。虽然老子将“道”描述的令人很难理解,但是其中体现的唯物观还是可以看到的。可见我国的唯物哲学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长足的发展。“无欲的修身之道”,《道德经》中说“天长地久,天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之所以那么的长久存在下去是因为它们从不自己生出私情和杂念。由此推彼,人要想长久下去就应该摒弃那些私情杂念。《道德经》解释说,人生下来本是没有这些杂念的,但是后来受外界的事物的影响,人逐渐脱离了本有的先天体性而沉溺于外物。所以才得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结论。

“无为的治国之道”,《道德经》中提出了“无为则无不治矣”的治国思想。它主张不对事物的运行妄加治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意思既是天地没有偏爱之心而对待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也没有偏爱之心,所以对待百姓也一视同仁。它还提出了治国的三种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畏之,诲之。信不足,有不信,犹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所以治国的大道源于自然的常德,上顺天理,下顺民情。

“柔和的处世之道”,经文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强好胜,处于众人鄙弃的位置,所以最接近道了。同样人也要如此,“夫为不争,故天下末能与之争”如果说一个人万事都不争竞那么他已经处于万物都不能拿他怎么样的境界了。“持而盈之,不知其己。揣而锐之不可深测”,满招损,谦受益,在你的功名成就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一定要仔细的反省一下自己。功成名遂而身退才是真正的天道,这就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处世哲学。

“擅养浩然正气”,经文中指出“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不为物牵,犹如皓月当空,无处不照,无处不明”它的意思是说要保持内心的先天的纯洁体性而不为外物所拖累,真实的身体为末,虚的本性为本,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实为体,虚为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这里是说做人不能把自己的名利看的太重,如果把名利看的太重的话就等于把自身委托给了天下的人,而迷失自我。如果不把名利看的太重的话,那么万事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亲近于道而日减”,《道德经》之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里是说修“道”不像做学问,做学问时每天知识都有增长。而修“道”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的递减,以至于消失不见达到无为的境界。“道”本身就是虚无广泛的东西,越是接近他,人们就会越是感到一种空灵的境界。

从本书整篇内容来看,书里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道”。老子的道家思想的确具有他的独特性,其中很多关于为人处世,治国修身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学习。很荣幸能读此书,真是受益匪浅。

第二篇:寒假读书笔记--《神秘岛》

读书笔记

看了《神秘岛》虽然还是和以前所读的作品内容差不多,但是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就独具匠心,生动形象的将人物的神情动作内心思想给表现出来了,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一直引领着读者前进探索书中最深处,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也是被作者所写之物所吸引,偶尔看到上瘾了,现在先做做大概的说明。

赛勒斯·史密斯:工程师。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坚毅果敢,富有创造精神,是五位殖民中的领袖和灵魂。他带领大家战胜种种困难,修建住房,种植庄稼,开垦饲养场,制造衣服和工具,在岛上建立起幸福的生活。

彭克洛夫:水手。他体魄健壮,敢想敢干,足智多谋,是五位殖民中的参谋。 杰丁·斯皮莱:《纽约先驱报》记者。他性格刚毅,精明能干,幽默健谈,是五位殖民中的书记员和摄影师。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弓箭手,经常外出打猎,使大家的生活得以改善。纳布:黑人,塞勒斯·史密斯的仆人。他善良热情,心灵手巧,机智敏捷,是五位殖民中的厨师。他对主人忠心耿耿,做事不知疲倦、任劳任怨,尽心尽职。

哈伯特:船长的后代,孤儿。他大约十五岁,是五位殖民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机灵聪慧,勤奋好学。他精通植物学,能辨识药材、油料植物、烟草植物等,还善于打猎。这些都是主要人物,从人物的安排上就可体现出作者思考到位。

《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中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作者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使得其著三部曲演绎的活灵活现、融会贯通。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奇异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写,并且把各种知识融会到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中,因此出版至今虽然已有一百多年,但仍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推崇和喜爱,甚至成为现今中学生语文新课标名著必读丛书。

故事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其中一个还是孩子,趁着一个偶然的机会用气球脱逃了。他们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但是当时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而是团结互助,以集体的智慧和劳动,克服了途中的重重困难,一起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他们从赤手空拳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他们还挽救了在附近另一个孤岛上独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被流放的罪犯艾尔通),使他恢复了人性,成为他们忠实的伙伴。这几个遇难者在荒岛上度过的岁月里,不断发现了不可思议的奇迹。每当他们在危急的时候,似乎总有一个神秘的人在援助他们。原来,这人就是《海底两万里》一书中的主人公、潜水艇诺第留斯号的发明者、反抗压迫的战士——尼摩船长。只看《海底两万里》并不能真正了解尼摩船长,或许如他所说只能看到一个有时发作的精神病患者。一直到《神秘岛》的完结,才终于完善了这个人物,横跨两部小说,凡尔纳成功的塑造了这个酷得无与伦比的达卡王子(dakkar)。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表面看来,尼摩船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船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这是尼摩船长的肺腑之言,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由他对肮脏的大陆连“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他宁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学成果同他的身躯一起奉

献和葬于大海,也不愿为野蛮的殖民统治者服务。凡尔纳塑造的尼摩船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到小说结尾,尼摩船长所做的一番事:攻击其他国家的战船并击毁。又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在临死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大家。又把林肯岛即将毁灭的消息说了出来。最后和鹦鹉螺号一起长眠。这些荒岛上的遇难者虽然什么也不缺,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返回祖国的努力。在不久的一天,他们终于登上了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指挥的邓肯号,重新回到了祖国的环抱。而这一段荒岛上的生活经历,也让他们一生受益无穷。

凡尔纳的作品都以科学为依据,把现实和幻想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得其著在众多作品中独秀一枝,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显示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奴隶制的进步倾向。从其著可看出他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和预言未来,当然所做的许多科学设想,已为后世的实践证明为基本正确。

在《神秘岛》这部作品里,作者所写的故事情节,在荒岛上人与大自然的搏斗、技术上的创新和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劳动,都可以说深深吸引着众多爱好读者。作品中充满了对科学、人性、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肯定与推崇,洋溢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深信人类无穷的创造力和科学的巨大力量将使人类建立一个理想的科学社会。

小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栩栩如生,在惊心动魄的故事中融合着广博的科学知识,同时热情讴歌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志和坚韧不拔、无谓强暴的品质,洋溢着强烈的追求自由和爱国主义精神。《神秘岛》继承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一贯特点:虚幻但不过分脱离现实。他的幻想,都是基于科学知识,因此并不让人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他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科普知识的熏陶,其中蕴含的冶金学、爆破学、工程学、水利学、动植物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让这部作品既引人入胜,又极富教育意义。书中的许多情节,如林肯岛经纬度的测量、花岗岩宫高度的确定、富兰克林火山的爆发等等,今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科普教科书中的经典实例,在一代又一代科学爱好者们中间广泛流传。可以说,凡尔纳的想象和推理,是建立在对科学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的,他的预见不是某种几率上的巧合,而是在科学基础上的大胆推测,凡尔纳因而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他的科幻作品给予后代的科学家们无限的启迪。此外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兴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融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科学精神与民主和人文思想的紧密结合,是凡尔纳作品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神秘岛》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情节的波澜起伏、人物的逼真刻画、幻想和科学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贯穿于全书中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使他所写的故事情节,在荒岛上人与大自然的搏斗、技术上的创新和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劳动,都深深吸引着读者。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深信人类无穷的创造力和科学的巨大力量将使人类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些北方人的精神。他们之中,有工程师、水手、厨师。虽然职业各不相同,性格各有差异,但他们都有一股热爱生活、勇于冒险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有了荒岛上活下去的勇气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也正是这种精神,鼓舞这些人用双手去改变这片土地,让林肯岛变成了一座乐园。

第三篇:科普读物读书笔记

科普读物读书笔记

1980年,正是电影的炽热期,科普读物读书笔记。“文-革”之后,中国的电影事业正如日中天。电影是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当时人民的精神食粮。电影老少皆宜,受到大家的喜爱。我当时正是少年,和大家一样对于电影知识的了解有着渴望。为了普及电影知识,在电影制片厂工作的叶永烈先生受约先后写过三本有关电影的读物。《电影》是第三本,侧重于电影的发展史。该书1979年成稿,1980年修改,1981年由黑龙江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印数44200册,定价只有五角八分。此书列入国家出版局大型综合性从书“小学生文库”,出版后受到广大小读者的喜爱。

叶永烈先生的《电影》是一本电影的小史。薄薄101页的小册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电影的发展史。讲述了电影从无到有,从简单到负杂,从单一到多品种,乃至电影的制作、电影的分类、电影的未来发展,都一一涉猎。尤其是第三部分“电影的将来”写得更是美好。作者当时预测;全息电影、有味电影、汽车电影、电视电影、家庭电影,甚至“用新技术时代武装电影”,在三十年前提出这样的展望都是不简单的。“在将来,电子计算机还将帮助人们拍出更为奇特多变的特技镜头,读书笔记大全《科普读物读书笔记》。 ”他还说,“电影是诱人的、动人的,将来的电影一定更诱人、更动人!”

站在三十年后的今天读这本儿童读物,在缅怀童年和心焦如渴看露天电影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叹电影事业和经济建设一样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电影事业也经历了改革的洗礼,新技术新工艺已经实现了叶永烈先生的《电影》里预言的那些电影种类,而且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电影更加丰富多彩,诞生出更多的作品,设计出更多的效果。可以说,新技术推动着电影蓬勃发展,立体电影、3d电影、电脑合成的种种镜头和影像给电影带来了一场革命。叶永烈先生如果再添加些新的内容,会使这本小书更加完善、丰满。

笔者得到的这册小书扉页上盖有红色印章,为石家庄拖拉机配件厂子弟学校图书馆。该校正是我国著名射击名将赵颖慧的母校,她在这里读小学时开始学习气步-枪射击。16岁获得全国八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射击冠军,获得“八运新星”荣誉称号。当年她也许看过这本小书?书保存得非常好,三十年中不知道多少学生看过,没有皱折,平展如新。今年暑假,这所有过辉煌历史的学校就和周边三所厂办学校合并成一所新的小学。这本书,正是在兼并中被图书馆卖出的吧?

三十年啊,国内国际发生了多少事?包括电影事业在内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世事人非,不朽的是人文和知识。这本通俗易懂语言朴实的小书依然焕发光彩,有着开卷有益的力量,让人更加珍爱今天的美好生活。

第四篇:经济学读物读书笔记

大萧条时期的“救世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提起在西方经济学界曾引起巨大轰动甚至可以称为“革命性”的经济学著作,人们很容易想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于物理学的贡献;而与之相对的,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被称为经济学界的“爱因斯坦”,,他就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大萧条时期的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1936年出版的英国凯恩斯的代表作。凯恩斯在经济学、科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的一系列伟大思想都体现在这本最瞩目的著作之中,标志着凯恩斯主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揭示了“凯恩斯时代”的开始。有人把他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1929年-1933年,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大萧条,这是一场强烈的震撼西方世界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全面倒退。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工资总额在大萧条的头4年中减少了50%以上,农民收入下降了57%。这是一次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萧条,《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从全新的角度对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给予了解释,并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使得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

此书出版之后,凯恩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为了摆脱经济大萧条,“看得见的手”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看不见的手”。就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开始推行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的“罗斯福新政”,各国重新起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经济干预和调节政策,通过财政、金融和其它手段全面干预国家经济。

《通论》整本书的语言比较晦涩,但是在有一定经济学基础并了解了当时的1

历史背景之后,对这本书的主要观点还是可以有清晰地把握。《通论》在均衡原理、分析方法上、利息论和政策上分别提出了观点、理论与方法;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书中的主要观点由三部分组成:有效需求原理、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乘数原理。

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大量的失业仅仅是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的想法,在他看来,充分就业并不排除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但是大萧条使他意识到:经济现实中还往往存在着第三种失业——非自愿失业。这是指失业者愿意接受等于或低于现行真实工资率的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时的失业。当社会存在非自愿失业时,凯恩斯认为经济就没有实现充分就业;当经济中只有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时,社会才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对于这种特殊形式的失业的思考形成了有效需求原理:凯恩斯认为,导致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家雇佣更多的工人来扩大生产;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商品必然供过于求,企业家必然增加商品存货或是降价促销,这就导致利润下降和减少工人以缩减成本。因此,就业量由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来决定,又因为短期内的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所以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与总供给相均衡的社会有效需求的大小。

凯恩斯认为,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心理预期的突然崩溃。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

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凯恩斯对于古典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对节俭和储蓄的观点持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节约下来的钱未必都用于消费和储蓄,储蓄的钱也未必都能转化为资本。收入不能全部用于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还有第三个原因,即持币偏好——人们倾向于以货币形式持有收入或资本。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持币偏好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即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持有现金;谨慎动机:为了防止意外,或可能出现的有利进会进行交易的动机;投机动机:持有货币,并试图从中获利的动机。

对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来说,所需货币数量一般取决于经济活动水平和货币收入水平,对利率变动不是很敏感;对投机动机来说,货币需求则常随利率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凯恩斯提出了货币利率决定货币数量的观点,认为利率决定于人们对货币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两者。当货币数量一定时,利率水平取决于流动性偏好的强弱。流动偏好强,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多,从而会抬高利率;流动偏好弱,则会使利率降低。只有当流动偏好不变时,利率水平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

总结凯恩斯看法,即出现经济萧条是因为消费不足和生产需求不足导致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因此,消费的越多,生产力增长就越快,就业就越充分;节约和储蓄越多,投入生产力的资本就越少,就业就越不充分。由此可见,增加消费是凯恩斯主义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那么怎样增加消费呢?凯恩斯主张要尽可能的增加,能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且不用考虑怎样消费,即使有些消费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好处,其实也很有必要,从这个角度上讲,引导个人消费就成了理论的核心。现实中,引导个人增加消费是很困难的,原因是我们上述的持币偏好,而且经济越是不景气,人们越是不愿意消费。因此,凯恩斯提出由国家来增加消费。一个国家要维持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支出,这就是所谓的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支出是一种集体消费,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足以对市场产生质的影响。因此,凯恩斯发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

另一个作用:它不仅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行的手段,而且还可以当作调节经济的工具。当人们不愿意消费或消费不足时,可以通过国家财政支出来弥补,继而带动个人消费。

凯恩斯认为传统的财政政策是盈余财政政策,把货币滞留在国库里,就减少了当前消费。所以,他得出了一个在当时看起来很惊人的结论,即好的财政政策是赤字政策,国家负债消费不是坏事,而是大好事。国家增加消费开支,不仅增加社会的消费需求,而且会带动社会个人的消费倾向提高。所以,举债消费虽然看起来浪费,但结果反而会使社会的整体财富增加。凯恩斯认为,如果政治家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支出的地方,即使是建造金字塔这样毫无用处的建筑物,甚至是地震、战争等天灾人祸,也可以增加财富。只要国家举债消费,不管怎样消费,都是对的。他写道:

“财政部可以把钞票装到旧瓶子里,埋到废弃的煤矿中,再用垃圾把煤矿填满。然后把这个产钞区的开采权租给个人,让私人企业把这些钞票挖出来。这样失业问题就没有了,而社会财富要增加很多。当然大兴土木更合理一些,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实施,那上面的对策也聊胜于无。”

如果说《国富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圣经的话,那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便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宝典。《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意义在于为国家干预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突出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

凯恩斯提出的干预手段与之前的经济手段相比主要是干预的手段不同:凯恩斯倡导以财政政策为主,而不是货币政策为主,提出在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开支、减少税收和发行公债。同时,凯恩斯认为国家干预要控制投资,以消除投资对经济造成的波动性;要推进收入均等化以增加消费需求。国家干预的手段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这才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政策主张方面革命的最主要特色。这一转变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以及对整个经济理论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

虽然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影响了很长时期的政府决策,在应对大萧条时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刺激经济的方法却并不适用于任何时期的任何国家,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要区别对待。比如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一直以来以庞大的军费开支刺激国内的有效需求。就此而言,凯恩斯主义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对于落后的国家,在短时间内解决经济问题和人民生活问题,刺激经济的方法也是可取的。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凯恩斯主义政策就会失去其效力。政府需要寻找优化产业机构,提高经济质量的新途径。就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凯恩斯主义可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第五篇:少儿读物

關於提高領導幹部法律素質問題的報告

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特點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而重中之重是要提高領導幹部法律素質。在新的形勢下,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才能肩負起領導責任,做好工作。

本文對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問題談點膚淺認識。

一、法律素質是新時期對領導幹部的客觀要求江澤民同志指出:學習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努力提高各級領導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管理社會的本領,這是新時期党對各級領導幹部堅持党的基本路線,保證深化改革,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要求。這一精闢論述,對我們理解新時

期提高領導幹部法律素質的重要性、緊迫性具有深刻的意義。

首先是深入學習運用鄧小平理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五大確定了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而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是鄧小平理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理論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就指引我們國家逐步走上法治之路,它也是我們依法治國的理論基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首先就是要學習鄧小平法制理論。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一方面,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是領導幹部法律素質的理論支柱,對鄧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切領會,有利於確立民主理念和法治觀念;另一方面,依法治理工作的推進,又有賴於以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為思想武器。其次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還是政府的宏觀調控,都需要法律法規的規範、實施、引導、制約和保障。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擴大

對外貿易,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開拓多種形式的合作和交流,處理涉外關係,無一離不開國際法律、規定、原則和慣例。因此,不具備一定法律素質和理論的領導幹部,是難以擔負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的。第三是加強和改進党的領導的內在要求。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變成地方的法規規章,使其成為廣大人民的行為規範;以依法治理為龍頭,協調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普法、監督和法律服務等各個工作環節;黨組織自覺地在憲法及法律法規的範圍內活動;領導工作中的決策方式、議事規則、工作方法等逐步制度化、規範化等等,都體現了黨要善於運用法律手段來管理國家事務,這也相應對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提出

了新要求。

第四是健全人民民主制度的本質要求。要求領導幹部善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工青婦等組織的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擴大基層民主;推進居民自治等,做好這些工作都需要法律素質為保障。同時,隨著法制建設進程的深入,領導物件的狀況也發生了變化。一是越來越多非公經濟實體出現,作為行政管理的相對人,靠行政命令已難奏效,只有靠法律引導和規範。二是公民對權力的崇尚已轉變為對法律的遵守。三是生產關係的表述已相當程度上顯示為法律關係,法律在人際關係中的協調規範作用越來越大。試想,領導幹部法律素質若不能棋高一著,何以實踐三個代表中的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呢?第五是改變目前少數領導幹部法律素質不盡人意狀況的現實要求。經過三個五年的普法,廣大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有較大的提高,但又不能估計過高。當前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少數幹部對學法用法的認識尚待提高;有的同志缺乏基本法制理論和法律知識,學習自覺性不高;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化、規範化有待完善;由於歷史原因,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幹部的法律功底

並不深厚,很難說大部分同志已掌握法律知識並能熟練運用法律的手段了。

二、領導幹部應具有怎樣的法律素質 對公民來說,法律素質的構成是瞭解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必需的法律意識、掌握必要的用法途徑。而對領導幹部而言,就是應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可這樣表述: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識、確立崇高的法

律意識、通曉必要的用法途徑。領導幹部必須掌握履行領導職責需要的法律知識。對領導幹部來說,學習法律知識,一是法律知識面要廣,除憲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社會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式法的基本知識外,還要著重掌握上述法律部門中有關指導思想、立法依據、基本原則以及行政、組織、管理方面的規定;二是更深入。對法律精神的理解更深刻,這就要求領導幹部學習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法學基本理論、立法理論等內容;三是要專業。熟知與領導工作密切相關和本系統的專業法律法規;四是要務實。結合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學習和思考國企改革、中國入世、科學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維護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法制建設

課題。

領導幹部必須牢固確立崇高的法律意識。法律意識是人們關於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稱。領導幹部樹立法律意識,首先在於認清法的本質和作用,特別要注意防止把黨的政策與法律對立起來,充分發揮法在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其次要善於處理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的變和制定法律法規工作中的定的關係,使現行法律體系的長期效應與短期效應更好地結合起來。同時,逐步改變法律滯後於改革、發展、穩定的狀況,促使改革、發展、穩定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再次是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方面,要善於歷史地、客觀地、辯證地觀察和思考,以做出正確的決斷,使法律手段的運用與

其它手段的運用更為科學合理;最後也是最根本的是法治觀念的增強。法律意識中最核心的是弘揚法治精神,使依法治國的意識成為領導幹部的根本理念、追求和信仰之一。領導幹部要樹立如下法治觀念:憲法和法律有極大權威的觀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觀念;法大於權的觀念;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觀念;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權力必須受到制約的觀念和程式法並重的觀念等等。在此基礎上,把遇到問題學法、重大決策依法、開展工作合法、處理問題

靠法作為推進各項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習慣。

領導幹部必須善於通過法律途徑實施領導。在宏觀上,要善於把領導意圖通過法定程式變成法律、法規、規章乃至政府的規範性檔,通過加強對依法治理的領導,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路貫串於法律、法規、規章的實施中;在工作手段上,要在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過程中,更多地引導廣大群眾步入法律途徑和運用法律手段;在工作要求上,應明確各級組織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黨員要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在具體操作中,可以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可以強化內部法制工作機構,可以在決策前聽取法學專家、學者和司法工

作者的論證意見等等。

三、怎樣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法律素質中最重要的是法律意識。領導幹部要把著眼點和切入點放在增強法律意識上,把掌握必需的法律知識作為前提,把增強法律能力,自如地運用法律手段作為衡量學法成果的標準。首先是提高認識。江澤民同志在談及領導幹部學法用法時,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各級領導幹部務必加強對法律和法學知識的學習,努力掌握和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本領,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帶動廣大幹部和群眾,在全社會形成學法、用法的良好風氣,為堅持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這一論述給

我們有三點啟示:一是領導幹部是推進依法治國的能動因素,把眾多的法律法規內化成為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才能推進法治的進程。不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就有可能失去領導資格;二是新時期領導幹部在領導物件、領導內容、領導原則、領導手段、領導目標、領導方法等面臨著諸多變化,歸根結底是民主法制建設方面的人治向法治的轉變。三是領導幹部還須以自己的率先垂範、身先士卒去帶

領、引導、指導廣大群眾去認真實施法律法規,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其次要落實措施。首先確定任務。領導幹部學習的重點應該是: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和江澤民關於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論述及法學基本理論;新頒佈法律法規中與領導工作相關的內容要及時補充更新;憲法和基本法律中與領導工作相關的知識;探索研究與改革、發展、穩定相關的法制保障課題。其次鞏固陣地。傳統的學習中心組、舉辦法制講座、黨校幹校開設法制課三大陣地要不斷鞏固,並加強黨校作為法制培訓主陣地建設。再次豐富形式。部分單位已探索了不少領導幹部學習法律知識、考核鞏固學習成果的做法,如:舉辦法制培訓專題班;進行法律知識測驗或考核;列入述學內容;撰寫法制論文;對任命的領導幹部進行任前法律知識考試;7、對政府組成人員屆中法律知識測試;舉辦以領導幹部為主體的法律專業專科、本科、研究生班;規定自學內容並輔以必要的考查等等,都可視情推廣。最後健全制度。如學習制度、責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制度、評比制度,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再次堅持學用結合。要著重為領導幹部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準的提高上下功夫、花氣力。就法制宣傳教育的主管部門而言,衡量和檢驗領導幹部學法成效的標準是法制宣傳教育同法治實踐結合的狀況,在樹典型、評先進方面,依法治理的好壞應具有一票否決制的作用;就領導幹部而言,要認清學法同用法是一個辯證的過

程,只有在法治實踐中才能真正學好法律,也只有認真學習法律法規,才能更好地推進法律法規的實施。所以,要把帶著問題學法與通過學法解決問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用並舉,學以致用。就學習形式而言,要發揮法治實踐本身的教育效應,有利於法律意識的強化,可組織領導幹部旁聽法院庭審、召開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經驗交流會、領導幹部帶頭宣講法律、通報領導幹部依法和違法的正反面典

型案例等。

word该篇少儿读物《神秘岛》读书笔记范文,全文共有1596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少儿读物《神秘岛》读书笔记.doc》
少儿读物《神秘岛》读书笔记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