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卓越的老师》读书笔记范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今天怎样做老师》读书笔记
今天怎样做教师?我们很多老师感觉实在太难了,现在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王晓春老师在《今天怎样做教师》一书中,结合100个教育案例进行了点评。书中的案例都是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王老师从案例出发,就事论理,告诉了我们许多新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法: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
以前听过一些优秀教师的师德报告,他们都是成功教师的典范,可他们的家庭生活大多谈不上美满。有的公婆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儿子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现在看来,这样的师德是不提倡的,因为它体现的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完成任务、创造业绩为本。
一直以来,我们的头脑中认为师德高尚就是关爱学生,很多老师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都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王晓春老师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原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关爱的再多在这些学生身上也不灵验。再说,老师的爱即使感动了学生,但学生答应(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老师改正自己的缺点也未必能做到。特别一提的是,现在很多问题学生的根源在家庭,老师不学会具体地指导家长,也很难解决问题。所以说,解决学生的问题,光有关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专业的视角和“对症下药”。
书中点评的两个“较量”的故事,就给我们很多启发。
第一个故事:田老师上英语课看见一学生拿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田老师要求学生把书拿出来,连说几遍,学生无动于衷。田老师就说请班主任来拿,学生依然不动声色,老师又说打电话找家长来拿,可学生还是默不作声。最后老师假装拨打电话,学生才很不情愿地拿出了书。表面看来田老师胜利了,实际上这不算什么教育成绩,反而个人威信也没保住。在学生看来,老师不过是“狐假虎威”,遇事用家长和班主任当王牌。像这样的小事我们没必要跟学生没完没了,为什么那个学生死也不肯交课外书?如果老师不收反而能使他今后课堂更守纪律。
第二个故事:孙老师发现自习课上有四个学生耳朵塞着耳机,按学校规定,将随身听带进教室是要没收的。孙老师请四位同学将随身听交出来,开始四人互相张望,后来有两人交了出来,另外两人就是不动。孙老师缓了一步:“行,不交可以。明天如果我在班级,你们就不用在了。”第二天这两名学生依然没交,孙老师就调查了他们不交的原因,原来随身听是别人的,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最后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两个事例同样是在课上没收学生东西,田老师处理学生看课外书事件时,差不多是完全的教师中心,几乎毫不考虑学生的感觉;而孙老师则说“其实我能够理解她们,学习累了听听音乐放松点,调节一下情绪”。孙老师能换位思考,作为教师,这是很重要的思维品质。所以,老师在和学生发生冲突时,不要一股劲往前冲,要有科学地思维方式、灵活地“敌进我退”的意识,以免出现尴尬局面。遇上这样的事,最好也不要当众让学生交出来,可以当场要求学生收起来,课下再找学生谈。
我们还经常遇到有些学生无端地找事,或者是别人无意碰了他一下,他就非拳打脚踢还回来不可。对于这一类学生很明显是他的不对,所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进行一番批评教育,让该生认错,或者让他写保证书。这种认错教育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注重的是老师的自我感觉:你认错了,我就消气了,误认为学生只要承认了错误就能改正错误。我们教育学生关键是弄清学生犯错的原因,帮助他改正错误,注重学生的感觉,注重的是沟通和理解,是以学生为本的研究型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让我满意”,而是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提高。
教育需要科学。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对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王晓春老师特别肯定的。但是科学精神与研究态度,在当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研究教育现象,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抱着研究的眼光,才能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含量”,才能做一名阳光老师,才能成为一名专业化教师,真正享受教育的成功与快乐!
第二篇:《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读书笔记
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一文章,此书主要从三大部分内容进行阐述:
(1)修身篇。
教师首先自身要自觉遵守《教师法》,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热爱幼教事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平等、公平对待幼儿。第三,教师要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努力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并能团结全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第四,教师还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幼儿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养性篇。
就是教师要加强自我保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一个过程,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避免过度的耗伤心神,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但是,在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开心或想不开的事情,那么此时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去呢?读了此书后,使我明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做到:“心宽、心善、心怡、心诚、心静、心纯。“方能扔开一切烦恼和不愉快的事情,认真地做好本职的工作,跨越了过去也就迈向前进了。
(3)育人篇。
此书主要记录了一些名人名师下的老师,他们辛勤地在教育事业下工作一辈子,那种无私奉献,勤勤恳恳,“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的精神,深深地牵动着我。
总之,最终衡量一个教师的价值,绝不可能是过去的成绩,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夯实功底,具备真才实学,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第三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三年前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一节作文讲评课记忆犹新.课一开始李老师便这样说道:"同学们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写作文其实不然我看了你们交上来的作文觉得每一位同学都会写文章."接着李老师挑出每一篇文章中的亮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分析为什么这样写.那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所以学生读来说来都特别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师在讲完了写作要旨后还朗读了自己的下水作文.那是一堂精彩的课每位学生都受到了李老师的关注赏识他们兴致高昂.当时我想能如此赏识学生如此平易亲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能不学好他的课吗
最近又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曾读过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不禁为他的教育机智而折服.万老师在书中叙述了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老师要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书中生动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不禁会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与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作出了独特的阐述.
半年前在学校举行的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顾建民老师戏称师生之间是一种贸易关系.商家要把产品推销给顾客他必须与顾客搞好关系.而老师要把知识推销给学生也要与学生搞好关系.他的谈话朴实幽默而令人思索.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第七年了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我们有时脸色铁青声色俱厉地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正是因为我们束手无策我们没有达到境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真正好的老师会宽容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问题讲透.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是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第四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 为同事的好评吗 为校长的表扬吗 为奖金吗 为职称吗 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三年前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的一节 作文 讲评课记忆犹新.课一开始李老师便这样说道:"同学们我们许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写 作文 其实不然我看了你们交上来的 作文 觉得每一位同学都会写文章."接着李老师挑出每一篇文章中的亮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分析为什么这样写.那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所以学生读来说来都特别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师在讲完了写作要旨后还朗读了自己的下水 作文 .那是一堂精彩的课每位学生都受到了李老师的关注赏识他们兴致高昂.当时我想能如此赏识学生如此平易亲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 能不学好他的课吗
最近又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曾读过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不禁为他的教育机智而折服.万老师在书中叙述了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老师要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书中生动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节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不禁会像孟老夫子一样发出"教亦多术矣"的感慨.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与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探究了兵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作出了独特的阐述.
半年前在学校举行的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顾建民老师戏称师生之间是一种贸易关系.商家要把产品推销给顾客他必须与顾客搞好关系.而老师要把知识推销给学生也要与学生搞好关系.他的谈话朴实幽默而令人思索.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第七年了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第五篇:《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进入了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我也在教学教育中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老师之间的差距。
在阅读中我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特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如下。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名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学生如此喜欢我喜欢我的课这就够了。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的。我会将李镇西先生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实施的为自己加油!自从拜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