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范文

(作者:aihb时间:2020-10-22 05:01:24)

第一篇: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摘抄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摘抄

叶澜等等著

1、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

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

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

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页)

2、教育智慧的作用

使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页)

3、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

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27页)

4、审视教师的清贫

从比较公正的立足点看,其实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物质待遇比较清贫的事业。但教师会遇到什么样的贫乏?“什么样的贫乏?是没有钱而造成的生活的贫乏?灵魂的贫乏?精神的贫乏?潜力的贫乏?生命的、希望的、梦想的、期望的贫乏?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的话,再多的钱也无法改变这种贫乏的状态。”(引号是美国叶维尼·凯博士《金钱哲学》中的话)最为教师,……如果您总被前途无望、一筹莫展的情绪所困扰而停滞不前,那么您的职业生活也就很难充满欢乐、趣味、承诺和认可。难怪有人说:“最艰巨的胜利就是对付消极观念所取得的胜利”;是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所取得的成功,因为信念是一个充满完整人性的性格品质,是人的确信所具有的肯定性和必然性。由此看来,教师的人格不能清贫,教师的精神不能清贫,教师的教育爱不能吝啬!虽然有的教师为了生活的无可奈何而从教;有的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还有的则为了理想而在教育战线上不辞劳苦、奋力拼搏。教师要能达到,任凭窗外繁花似锦,向其迷惑,仍心如古井清澈见底,稳坐教室,不为所动的精神境界。(《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36-37页)

5、教师责任感

如何使学生感到在学校安然自在、不受拘束,而且觉得学校充满创造的活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一般动机,使每种学习活动切合学生,唤起对各种学习材料和生活问题相互联系的意识,以及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也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样也是教师的责任。诸如此类,无须多言。每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55页)

6、教师和学生的人际交往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表现为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并不存在谁为谁的利益关系,也没有谁主谁次的权力不均衡。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师生关系的升华――由师生之间的事际关系上升到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取决于师生彼此之间的信赖。……这种关系的质的飞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情绪;教师由此对其职业生活充满热情,并对学生富有同情心和宽容、谅解的情怀;而学生则变得思路灵活、思维敏捷,从而提高了创造性和增强了智力效应。(《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65页)

7、人师的境界

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可堪称名副其实的人师。而人师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人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人师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够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到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人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人师的教学境界会达到不教而教,即教的不是书本里现存的事实知识,而是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一种人生智慧。人生智慧是一种心灵的彻悟,是一种有美感体验的豁然洞开。

学生一旦形成了教师和自己用全部身心滋养出来的人生智慧,其对于学问和人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生存境界就会更加崇高。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73页)

8、教师的发展极为重要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示,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3页)

9、教师职业存在的三种状态:

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

之一,“生存型”的教师――无奈的苦捱

(1)、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2)、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3)、把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之二,“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2)、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3)、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之三,“发展型”的教师――创造的幸福

(1)、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3)、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82-94页)

10、教师崇高的精神人格

教师职业的崇高主要是一种精神人格的崇高。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进取的锐气等,都具有精神超越性。这是人性之美、力量之美,是教师职业生命的流淌,是教师内在精神的显现。它既反映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性,又体现了教师自我完善的崇高追求。(《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18页)

11、教师的神圣的职业使命

教师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教师职业之美不在于教师什么都会、什么都行,而在于教师对自己所负担使命的意义的认识,进而激起的庄严之感和责任意识,并自觉地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20-=-121页)

12、教师职业的平凡与伟大

教师职业的“平凡”会带给教师均衡、秩序、稳定而又平和、静谧、舒心的感受,激起教师对职业的亲近和怡和,沉浸在“完整的,单纯的,静穆的,欢喜的”光辉之中,于是,“他得到滋润,得到温暖,痛苦全消,觉得非常快乐”。

教师职业的“伟大”则带给教师肃穆、震撼、感奋、惊喜的感受,激起教师对职业的神往和进取,于是,他得到鞭策,得到发展,一切劳累都是为学生成长和自我提升而自找的,他非但不觉得辛苦反觉得甜蜜。

由职业所赋予的“平凡”与“伟大”的特质无疑对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谁如果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那么,谁就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人,成为热爱人、理解人、善于研究人的人,成为深刻地了解社会与教育相关的一切,并对人类社会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为使人类与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时,使自己也变得更美好。”(叶澜)这种要求一旦转化为教师自身的信念,就会激励着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精神,于是,教师个体就成为教师职业美的一部分,教师本人也从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活动中获得了新生。(《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21-122页)

13、要树立教师职业的信念

教师职业信念是使教师摆脱纯粹物质功利的诱惑、教书匠的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其实,教师职业的内涵非常广阔,生存与生计当然是教师的第一需要,但仅是低层次的需要;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础,但却不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全部。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存与生计需要的满足为教师提供了职业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使教师得以摆脱“半饥半饱”的寒酸窘境。但是,这一切只是教师更好地从事职业生活的手段。如果错把手段当成了目的,以为生存与生计就是教师职业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

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当教师超越了纯粹物质欲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与新的一代的成长、人类生命的延续联系在一起,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在一起,他就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是陌生于人的外在的世界转换成了属我的生活的世界,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活泼、丰富的联系,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激情在他胸中澎湃,诗意在他心底流淌,在不经意间,他成为校园优美环境的欣赏者、学生良好举止的赞赏者、教师职业神圣的吟诵者、课堂生命活力的激发者。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27页)

14、教师是特殊形式的艺术家

由于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他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创造,教育机智是创造,推陈出新也是创造。它表明,教师在教育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教学形式,还是教师把握教学情境、把握学生心理的教育能力;无论是教师驾驭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学艺术,还是教师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的教育风格,都体现出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创新的追求。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29页)

15、教师的意义

教师绝不是照亮别人却毁灭自己的“蜡烛”,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也照亮自己前进道路的“火炬”――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创造性的工作所带来的充实与幸福,获取人生价值的永存和人格的升华。

教师也不是“苦行僧”,而是安贫乐道的积极进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教师从职业活动中创造出知道怎样生活和怎样享受人生的年轻一代。教师就在创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年轻一代的生命,在塑造心灵的劳动中用自己的心灵造就了年轻一代的心灵。教师职业为人们创造了美,也贡献了美。(《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30页)

16、审美感知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门户

教师具有了敏锐的审美感知,善于从最不显眼最细微的小事中感受美的魅力,才能进入美的殿堂。这种敏锐的审美感知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象美的感知。教育对象构成了教师职业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身上流露出的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对探索世界的热望、对教师由衷的信赖、对同学交往的渴求等,都是童稚之美、成长之美。甚至讲台上学生细心擦抹过的洁净台面,孩子们凝神听课的明媚笑脸,都在感性的状貌中有着灵动的美。

其次,表现为教师对学科教学美的感知。学科教学是教师职业的落脚点,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和各个不同学科所呈现的五彩缤纷的美,是人类智慧的美、思想的美。

再者,表现为教师对教育过程美的感知。教育过程是教师职业生命经历的展开,教育过程对知识的活化、教育过程中师生经验的分享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逐渐成熟、学生的日益进步,都显现出一种生成的美、动态的美。

审美感知一方面帮助教师从杂多纷乱的事务中辨识出美的因素,唤起教师的愉悦感和清新感,使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时时都可能有美的发现,从而这一职业对教师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不仅向教师敞开了美的视界,也为教师审美活动的进行打开可门户。另一方面使教师将众多美的现象归结到教师职业美的总体当中,激荡起教师的职业热情,使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充满创造的活力,而教师职业则由于教师的创造焕发异彩。这不仅为教师的审美活动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也为教师职业的审美实践拓展了创造的空间。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31-132页)

17、最可怕的是教师的冷漠、毫无情趣

最可怕的是教师的冷漠、麻木、僵化、教条。毫无情趣的教师不仅令学生乏味,也会导致自身的倦怠乃至生命之火的黯淡。而在教育中,美丑不分、是非不辨、好坏不明、良莠不清的教师甚至可能成为学生情感发育的“毒化器”、品行成长的“刽子手”。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36页)

18、以心意贯通创造悦心悦意的教育效果

对于教师来说,心意贯通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也不是机械的、牟利的工具,而是教师创造职业美的途径。

当教师在心意贯通的自由状态下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并从中体会悦心悦意的愉悦时,他就会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无与伦比的美好; 当教师以敞亮的心境反观自身并吸纳一切有益于生命成长的养料时,他就会体验到教育如同阳光空气和水给予人的润泽;

当教师以虔诚的态度使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全面融入到自己所喜爱的给予事业时,他就会领悟到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对于完满生活的意义。 也只有在这时,教师职业才由于教师心意贯通而绽放出美的花朵,焕发出醉人的芳香。在这里,教师终于摆脱了惯性思维的桎梏,开启了幽禁的思绪,以孩童般的灿烂扑向神秘诱人的天地。而教师职业也由于教师心意贯通的自由更显其美。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62-163页)

19、教师职业的“品”和“悟”

“品”即辨识、体察、鉴别、评定。教师职业的“品”主要是品教育,若无“品”的介入,就可能使得教育中良莠不分、美丑难辨,导致教师职业行为的低品味及庸俗化。“悟”即觉醒、心解、了达、有得。教师职业活动的“悟”主要是悟教育,若少了“悟”的参与,就可能使教师停留于现象、终止于形式,于是,教师职业活动便缺了深度,少了力量。

教师正是在“品悟”中施展其才华,表现其智慧,进而创造职业之美的,教师自身也在“品悟”中提升自我。因而,品悟浑然成为教师创造职业美的路径。

会“品”的教师总是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品出教育的意蕴,从习以为常的过程中品出教育的道理。会“悟”的教师总能从凡人琐事中悟出人生哲学,从习焉不察中悟出生活真谛。于是,看似平平常常的教育就富有了更深的涵义。

教师职业活动因为有了“品”而咀嚼出一种韵味、一种芬芳、一种醇美、一种清香;因为有了“悟”而体验出一种理趣、一种意蕴、一种超然、一种向往,于是,教师就获得了悦志悦神的快乐。透过日常的教育活动,教师品悟课堂的本质、学生的特征、教育的内蕴、职业的要求,品悟生活的内涵、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人生的使命,从而使自己明白更多教育的道理,并成为职业美的新起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师职业负载着育人的使命,因而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品悟”更多地关涉成长、发展、人生、宇宙等具有人文关怀的活动,更多地指向日常教育工作中的思考。(《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63-164页)

20、教师创造职业美的“尚方宝剑”

正是有了教师对整个社会与人生的关注,才会有教师宽广的视野和宽阔的胸襟,也才会有教师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职业的美,还取决于教师对人生睿智的品悟。教师在品悟浑然中获得人生智慧宝库的钥匙,获得漫长人生最具价值的睿智,于是,教师就有了创造职业美的“尚方宝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65页)

21、教师职业美的关键在于审美态度

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职业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更美好的精神生活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他就能够伸展萎缩的躯壳、唤醒沉睡的灵魂而真正成为他自己。一旦教师能够以审美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同时又有敏锐的审美感受力来体验和领悟那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审美主体就真正出现了,也只有当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确立以后,才可能有审美的即主体自由的表现。这就是教师生命活力的激发。“用生命点燃生命”就是教师职业美的生成根源。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68页)

22、教师职业的审美愉悦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教师职业的审美愉悦同样是包含着丰富情感在内的精神愉悦。尤其是教育本身便涉及了人类种种复杂的情感:有欢乐、有悲伤、有喜悦、有痛苦,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构成了整个教育乃至人生。因而,教师不仅自身在体验着人类丰富情感的撞击,也有责任使学生感受人类丰富情感的魔力,这是教师职业活动的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只讲欢乐不讲悲伤;只讲安宁不讲恐惧;只给予学生廉价的笑声,而不让学生体会高贵的眼泪中所蕴涵的同情与善良之美;只为学生描绘一幅光明的图景使学生盲目的乐观,却不让学生接触那些丑恶与阴暗的角落而多一些防御与抵抗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出适应与改造社会的新人呢?这样的教师有怎能算是合格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呢?(《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74页)

23、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

教师的职业生命为何而存在?教师的职业生命有什么价值?如果我们站在审美的角度去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当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体验着美、感受着美,为美所陶醉、为美所激动时,他就会领悟到教师职业生命的真谛。这是一种灵魂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生命的敞亮、存在的澄明。……正是在教师手中,一个新的富有思想和智慧的生命又一次诞生,这个世界便因此而增添了一份美丽。

教师职业的美会促使教师去品味这一职业对于自己的生命意义。“美是顶峰,你从顶峰上可以看到那些没有理解和感受到的东西的美,可以看到那些从来没有看到的喜悦和崇高精神的东西。美是照耀世界的明亮之光。借助这种光,你能看得见真相、真理和善良;在这种光照之下,你会体验到一种献身精神和毫不妥协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于是,教师的职业生命因此而变得更有意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75-176页)

24、在愉悦中领悟教师职业生命的创造

教师职业的美只发生在那种钟情于这一事业的教师身上,惟有他们才会从职业中体验到心醉神迷、物我同一的强烈感受,也惟有他们才会在这种心旷神怡的愉悦中领悟教师职业生命的创造。

愉悦可能来自许多渠道。其中,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鉴赏与观照有助于教师在广阔的审美世界里陶冶情怀、感悟人生,进而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坐标,以自己的创造为教师职业增添光彩。如对自然美的鉴赏而生发的愉悦。自然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它们或是时间上的流动,如旭日东升、星移斗转、风云变幻、四季更迭;或是空间上的展开,如参天柏树、浩瀚大海、险峻山峰、辽阔草原;或是世界的斑驳绚丽,如水草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树木春英夏萌、秋毛冬骨;或是事物的品格象征,……或是音响的轰鸣流转,如淙淙的小溪、吟唱的黄鹂、滚滚的松涛、狂劲的风嘨……这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都会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在观赏自然美的过程中养心怡情。教师对自然美的鉴赏不仅对教师的职业生活意义重大,而且有助于教师个人情操的陶冶和生活品质的改善。教师会从自然美的鉴赏中体验情感的升华。教师一旦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就会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启迪,进而体验到一种植入心底的对自然深情的眷恋和对人生执著的追求。这正是自然美的鉴赏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76-177页)

25、通过净化而使教师的人性得到升华

教师在审美中所体味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感受会进一步激发教师对一种更加振奋人心的生活;更富于智慧的工作与更具有价值的人生的渴望,进而努力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审美中的净化使教师灵魂中最细微的震颤得以显现,最隐秘的波动归于平静,最难于启齿的经历化为宝贵的人生财富。最迷惑不解的疑难顷刻变得明朗清澈。当教师能够以审美的态度观审自己的职业活动时,他就向这个世界敞开了自己;同时,他摆脱了各种欲望对他的束缚,抛弃了做什么视野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在与自己职业对话中完善自己,而他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礼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85-186页)

26、教师是智慧的使者文明的化身

好的教师不是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生,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课堂,而是把课堂看成是师生有限生命的重要构成,课堂是知识的汇集、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就是智慧的使者,是文明的化身。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193页)

(张万祥打印)

第二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摘抄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全书共分五部分:“导论”包括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认识和新世纪专业形象的总体概述;“教师德性论”从追问“教师德性是什么”入手,论述了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以及养成;“教师审美论”由教师职业美的产生、表现和价值三部分构成;“教师发展论”则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历史梳理,对“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语”以《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课题所提供的经验为依托,对教师如何实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作者指出了教师发展研究的三个重要转向,表明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对于教师职业由强调其工具价值转向内在价值。从古至今,教师职业的工具价值是人人认同的,即教师只是政治工具,不必要也不可能拥有职业自我意识。及至现代,虽然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但人们对于教师的职业价值和劳动性质的认识仍存有很大的局限,所以长期以来,教师形象是由“蜡烛”、“春蚕”、“园丁”等比喻来表征的,外在的社会价值是其主要方面。该书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工具化和将其劳动性质定位于传递性是制约教师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是以在开篇即通过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透析提出教师职业有其独特的内在生命价值,而“创造”是教师从工作中获得“外在”和“内在”相统一的尊严和欢乐的源泉。由此,教师的职业使命与作为人的真实生活及其生命质量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没有职业自我意识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人做嫁衣的“殉道者”,而成为积极发展的创造者。这是对教师职业丰富性的深入挖掘,教师的职业形象从而由单薄变为丰满。

二、对于教师发展由强调外部动力转向重视内部动机。由于传统中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的强调,所以教师常常背负着沉重的社会使命而前行。同时社会也总是以外部力量约束、导引教师的发展,却忽视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结果是,教师或将自己的职业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无奈的苦捱”,或默默牺牲将吃苦视为享受,相应地,教师的发展表现出缓慢而沉重的特征。对此,该书作者则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首先,作者明确指出,对教师而言,“育人”和“育己”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育己”应先于“育人”。因为一方面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其次,作者站在教师的立场,相信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因而在教师德性的养成中,强调的是反思和自我修养,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则提出了“自我更新”的取向。

三、对于教师工作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人们通常认为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收获,所以很多老教师对自己从教几十年来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奉为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为豪的家珍,但感受不到日常工作中所蕴含的快乐。同样,以往的研究者也将教师发展的重要阶段定位于特定场所的集中学习或培训,忽视了日常工作过程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该书的作者却敏锐地发现,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造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对知识的活化,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敏锐感受,对教育时机的及时把握,对教育矛盾和冲突的巧妙化解,都是教师的创造力的表现,教师也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职业内在的尊严和欢乐。因此,在作者看来,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体悟重于他们对工作结果的关注。与此相应,作者指出,教师发展研究应深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使教师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中慢慢地体验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新基础教育研究经过八年的探索,已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实践养料,使其学术特色更加鲜明,理论成果更为丰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该书无论对教育研究工作者,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亦或是正在成长的未来教师而言,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书中所提的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坚信:教育研究会继续,教师将不断成长,教育事业的明天必定充满希望!

第三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1).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2).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3).把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之二,“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2).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3).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之三,“发展型”的教师――创造的幸福

(1).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3).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

10、教师崇高的精神人格

教师职业的崇高主要是一种精神人格的崇高。教师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进取的锐气等,都具有精神超越性。这是人性之美、力量之美,是教师职业生命的流淌,是教师内在精神的显现。它既反映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性,又体现了教师自我完善的崇高追求。

11、教师的神圣的职业使命

教师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教师职业之美不在于教师什么都会、什么都行,而在于教师对自己所负担使命的意义的认识,进而激起的庄严之感和责任意识,并自觉地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创造性工作。

12、教师职业的平凡与伟大

教师职业的“平凡”会带给教师均衡、秩序、稳定而又平和、静谧、舒心的感受,激起教师对职业的亲近和怡和,沉浸在“完整的,单纯的,静穆的,欢喜的”光辉之中,于是,“他得到滋润,得到温暖,痛苦全消,觉得非常快乐”。

教师职业的“伟大”则带给教师肃穆、震撼、感奋、惊喜的感受,激起教师对职业的神往和进取,于是,他得到鞭策,得到发展,一切劳累都是为学生成长和自我提升而自找的,他非但不觉得辛苦反觉得甜蜜。

由职业所赋予的“平凡”与“伟大”的特质无疑对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谁如果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那么,谁就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人,成为热爱人、理解人、善于研究人的人,成为深刻地了解社会与教育相关的一切,并对人类社会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为使人类与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时,使自己也变得更美好。”(叶澜)这种要求一旦转化为教师自身的信念,就会激励着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精神,于是,教师个体就成为教师职业美的一部分,教师本人也从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活动中获得了新生。

13、要树立教师职业的信念

教师职业信念是使教师摆脱纯粹物质功利的诱惑、教书匠的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有意义的关键所在。其实,教师职业的内涵非常广阔,生存与生计当然是教师的第一需要,但仅是低层次的需要;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础,但却不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全部。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存与生计需要的满足为教师提供了职业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使教师得以摆脱“半饥半饱”的寒酸窘境。但是,这一切只是教师更好地从事职业生活的手段。如果错把手段当成了目的,以为生存与生计就是教师职业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

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当教师超越了纯粹物质欲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做的平凡工作与新的一代的成长、人类生命的延续联系在一起,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在一起,他就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是陌生于人的外在的世界转换成了属我的生活的世界,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活泼、丰富的联系,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激情在他胸中澎湃,诗意在他心底流淌,在不经意间,他成为校园优美环境的欣赏者、学生良好举止的赞赏者、教师职业神圣的吟诵者、课堂生命活力的激发者。

14、教师是特殊形式的艺术家

由于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他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创造,教育机智是创造,推陈出新也是创造。它表明,教师在教育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教学形式,还是教师把握教学情境、把握学生心理的教育能力;无论是教师驾驭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学艺术,还是教师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的教育风格,都体现出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创新的追求。

15、教师的意义

教师绝不是照亮别人却毁灭自己的“蜡烛”,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也照亮自己前进道路的“火炬”――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创造性的工作所带来的充实与幸福,获取人生价值的永存和人格的升华。

教师也不是“苦行僧”,而是安贫乐道的积极进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教师从职业活动中创造出知道怎样生活和怎样享受人生的年轻一代。教师就在创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年轻一代的生命,在塑造心灵的劳动中用自己的心灵造就了年轻一代的心灵。教师职业为人们创造了美,也贡献了美。

16、审美感知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门户

教师具有了敏锐的审美感知,善于从最不显眼最细微的小事中感受美的魅力,才能进入美的殿堂。这种敏锐的审美感知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象美的感知。教育对象构成了教师职业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身上流露出的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对探索世界的热望、对教师由衷的信赖、对同学交往的渴求等,都是童稚之美、成长之美。甚至讲台上学生细心擦抹过的洁净台面,孩子们凝神听课的明媚笑脸,都在感性的状貌中有着灵动的美。

其次,表现为教师对学科教学美的感知。学科教学是教师职业的落脚点,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和各个不同学科所呈现的五彩缤纷的美,是人类智慧的美、思想的美。

再者,表现为教师对教育过程美的感知。教育过程是教师职业生命经历的展开,教育过程对知识的活化、教育过程中师生经验的分享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逐渐成熟、学生的日益进步,都显现出一种生成的美、动态的美。

审美感知一方面帮助教师从杂多纷乱的事务中辨识出美的因素,唤起教师的愉悦感和清新感,使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时时都可能有美的发现,从而这一职业对教师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不仅向教师敞开了美的视界,也为教师审美活动的进行打开可门户。另一方面使教师将众多美的现象归结到教师职业美的总体当中,激荡起教师的职业热情,使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充满创造的活力,而教师职业则由于教师的创造焕发异彩。这不仅为教师的审美活动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也为教师职业的审美实践拓展了创造的空间。

17、最可怕的是教师的冷漠、毫无情趣

最可怕的是教师的冷漠、麻木、僵化、教条。毫无情趣的教师不仅令学生乏味,也会导致自身的倦怠乃至生命之火的黯淡。而在教育中,美丑不分、是非不辨、好坏不明、良莠不清的教师甚至可能成为学生情感发育的“毒化器”、品行成长的“刽子手”。

四、读书感悟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第四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叶澜教授把教师职业存在的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多少次我想过这个问题,现实中“生存型”的教师确实不少,他们或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谋生的手段,或默默牺牲将吃苦视为享受,但是,我也看到了更多“享受型”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也享受着奉献之后的快乐。正如一位教师说的那样:“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将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一崇高的而又神 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

读了这本书后,我可以从容地说:“我是一位幸福老师,我也是一个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的老师,每天让自己的教育心阳光灿烂,在体验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状态下,服务着社会,完善着自我的发展状态。回想自己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成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快乐。诚然,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更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工作,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新课程改革还十分强调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了解和接受学生,更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创建使学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关心的环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从而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之外,还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同事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五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读书笔记摘抄

1、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

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页)

2、教育智慧的作用

使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页)

3、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

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26-27页)

4、审视教师的清贫

从比较公正的立足点看,其实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项物质待遇比较清贫的事业。但教师会遇到什么样的贫乏?“什么样的贫乏?是没有钱而造成的生活的贫乏?灵魂的贫乏?精神的贫乏?潜力的贫乏?生命的、希望的、梦想的、期望的贫乏?如果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的话,再多的钱也无法改变这种贫乏的状态。”(引号是美国叶维尼·凯博士《金钱哲学》中的话)最为教师,??如果您总被前途无望、一筹莫展的情绪所困扰而停滞不前,那么您的职业生活也就很难充满欢乐、趣味、承诺和认可。难怪有人说:“最艰巨的胜利就是对付消极观念所取得的胜利”;是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所取得的成功,因为信念是一个充满完整人性的性格品质,是人的确信所具有的肯定性和必然性。由此看来,教师的人格不能清贫,教师的精神不能清贫,教师的教育爱不能吝啬!虽然有的教师为了生活的无可奈何而从教;有的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还有的则为了理 1

想而在教育战线上不辞劳苦、奋力拼搏。教师要能达到,任凭窗外繁花似锦,向其迷惑,仍心如古井清澈见底,稳坐教室,不为所动的精神境界。(《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36-37页)

5、教师责任感

如何使学生感到在学校安然自在、不受拘束,而且觉得学校充满创造的活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一般动机,使每种学习活动切合学生,唤起对各种学习材料和生活问题相互联系的意识,以及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也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样也是教师的责任。诸如此类,无须多言。每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55页)

6、教师和学生的人际交往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表现为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并不存在谁为谁的利益关系,也没有谁主谁次的权力不均衡。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应。师生关系的升华――由师生之间的事际关系上升到人际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取决于师生彼此之间的信赖。??这种关系的质的飞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情绪;教师由此对其职业生活充满热情,并对学生富有同情心和宽容、谅解的情怀;而学生则变得思路灵活、思维敏捷,从而提高了创造性和增强了智力效应。(《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65页)

7、人师的境界

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可堪称名副其实的人师。而人师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人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人师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够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到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人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

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人师的教学境界会达到不教而教,即教的不是书本里现存的事实知识,而是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一种人生智慧。人生智慧是一种心灵的彻悟,是一种有美感体验的豁然洞开。学生一旦形成了教师和自己用全部身心滋养出来的人生智慧,其对于学问和人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生存境界就会更加崇高。

张祥

2014-12

word该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范文,全文共有1826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doc》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