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边城》范文
第一篇:读书笔记(边城)
《边城》读后感
俞一帆
《边城》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副画面:“在一条小溪的溪边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位老人、一个女孩子和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在《边城》里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写到主人公翠翠的时候是:“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在写到掌管水码头顺顺时说:“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在说到两位年青人的时候又写得是那样受人欢迎:“结实如小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而更让人称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显得乖巧、懂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虽然看似甜美安宁的生活,但在隐约间始终萦绕着淡淡的忧郁。从某中意义上说,翠翠虽然有爷爷无微不至的疼爱,黄狗的陪伴,生活里充满了与动物朋友的欢声笑语,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却仍是孤独的,甚至有一丝的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那颗充满青春活力的心更加渴望外面丰富的世界,更加希望听到渡口飘来那些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外面的世界虽然嘈杂却使人更加充满幻想和与期待。大老、二老意外地闯入翠翠的生活,使本来平静且无忧无虑的日子在转眼间灰飞烟灭。
“车市车路,马是马路”爷爷对碾坊管主似真似假的笑话,爷爷的木讷和犹豫,源于没有碾坊陪嫁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而船总是顺顺,总是对爷爷的误会,无意间却揭示了一个深邃的哲学命题: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客观存在的,有时它会因矛盾而升化为人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最终的结局是令人悲哀的。大老的溺亡,二老的出走,祖父的离世,在翠翠心上留下了一道道划痕,这是天命,翠翠只能一个人孤独的等着二老,等待他的突然到来。
第二篇:读书笔记《边城》
读《边城》有感
早在高中,在老师的推荐下便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有所接触,奈何因为当时学习内容繁重而只能简单略读一番。只知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故事。现在到大学了,我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在我认真读完《边城》后,才知道自己之前的阅读是多么肤浅与无知。这一次,我读出了沈先生对湘西风景的钟爱,读出了湘西人民的淳朴民风,读出了这故事背后的一丝淡淡的忧伤。
在文中,沈先生先用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出湿润透明的湘西美景:山城凤凰,山水环绕,静静的水即或深不可触底,依旧清澈透明,鱼儿在水里游动,竹林常年青翠逼人。与在这水墨画一般的山水下居住着的慷慨大方,待人和善,纯朴无华,与世无争的人。这儿仿佛已经被世界遗忘,也许正是这遗忘使这儿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净土吧!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讲的是一个凄惨动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位美丽淳朴的少女,在与二佬傩送第一次见面时,两人便一见钟情 ,但淳朴的翠翠一直把这段情感小心翼翼的藏在心里不告诉任何人,甚至自己的亲生爷爷。而同时大佬天宝也爱上了这位惹人喜爱的姑娘,并且先二佬一步向翠翠的爷爷提了亲,于是兄弟两人把话挑明均表达了对翠翠的爱意。但是两人没有按照当地的风俗以决斗决定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来表达爱情。傩送是一位唱歌好手,天宝自知不敌弟弟,于是心灰意冷的驾船远航做生意去了。并且不幸在途中出了事情淹死了。本来看似翠翠与傩送应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却因为傩送的内疚与自责破灭了。傩送在内心的谴责与家人的强烈反对下毅然闯天下去了。只留下可怜的翠翠仍毫不知情的在苦苦等待,直到最后在爷爷怀着对翠翠的惦念而离开人世后,翠翠才知道了事情的始终。她哭了,眼泪一颗一颗的将翠翠的心砸的生疼。因为她失去了最亲爱的爷爷,也可能失去了那份还未来得及开放的爱情。故事的结尾是最让人揪心的,沈从文先生只是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我想每个读完《边城》的人都会为傩送是否会回来而揪心不已。
这个牵动人心的故事在让我们悲伤不已的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很多:假如翠翠在于傩送一见钟情时便能向爷爷或傩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因为羞涩而将自己的情感小心翼翼的藏在自己心中的最深处,不告诉任何人,甚至自己的轻声爷爷。也许我们见到的将是两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结局。所以我们在保持前人淳朴善良的品性外也要学会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消极的等待,机会是自己把握的,等待也许会带来成功,但更多的是慢慢无尽的遗憾与悲剧。
第三篇:读书笔记《边城》 2
读书笔记: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起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她便带着点儿害羞情绪,轻轻的说:“在看水鸭子打架!”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读书心得
早在高一的时候,就接触过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那时的我只是觉得书中对环境的描写挺不错的,但还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更没有对它产生什么自己的想法,仅仅是把它当成是一个发生在凤凰古城的故事。现在借这次读书活动,我又重拾这本书,把它再读了一遍。《边城》写得真的很美,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沈从文先生对湘西风情的钟爱,以及当地百姓的淳朴,还有这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淡淡的忧伤。
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这个美丽的依山傍水的小山城中。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翠翠和她的祖父。每天给进城的人渡船是他们唯一的工作,有时祖父进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黄狗为客人渡船,而小黄狗也听话地为主人拉绳引船,动作娴熟敏捷。这样,生活过得平淡而又快乐。谁又能想到,在这古朴而绚丽的湘西画卷中,铺衍的竟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不知不觉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龄,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尽头。翠翠与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傩送相助,从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无法明言的心事。谁知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为了成全傩送与翠翠,天保外出闯滩,不幸遇难,傩送也因此离开翠翠驾舟出走。疼爱着翠翠并
为她的未来担忧的外公终于经不住如此打击,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溘然长逝。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个用歌声把她的灵魂载浮起来的年轻人,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翠翠也知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她也希冀,“也许明天回来!”,令人无限感慨。
都说《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中刻画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人性美,都有淳良的心灵。翠翠的爷爷老船夫是个淳朴厚道但倔强的老人,首先他撑船从不收人钱,反而经常请人喝酒,买东西时互相推钱,可见他是个多么豪爽的老人呀!从文中人们对老人的熟悉和态度可以看出,人们对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买东西,“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然后,他很疼自己的孙女,一心想要她能找到一个好归宿,也许是性格因素以及对顺顺的愧疚,在天保溺水身亡这一令人心碎的时刻,他在吃了掌水码头顺顺“一闷拳”的怨恨后,那个暴雨雷鸣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终于倒塌,翠翠唯一的亲人,辛劳一生的老船夫在睡梦中带着忧虑和期待撒手西去。书中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她则是纯洁美丽的化身,是《边城》美好的灵魂。在这个依山傍水的自然的氛围中,孕育出了优美健康自然的“翠翠”。她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女,可能由于从未有过母爱以及从小听父母之间的故事的缘故,心里孤独的翠翠面对痴心爱情不知所措。在此处,沈从文先生细腻的再现了一个少女纯情朦胧的心理变化,生动的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对于和傩送的一见钟情,翠翠她一次次含蓄埋没,躲避推脱,忧郁等待,这是最后导致悲剧的一个原因吧。再说说书中其他的人物吧,比如说作为前清解甲流落军官“顺顺”凭着一些积蓄经营木船,事业兴旺发达,又因大方洒脱,仗义慷慨,诚信公道,被众举为“掌水码头”一方豪杰绅士。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受父亲江湖风范教育熏陶,在浪里行船摔打锤炼,皆成为江湖“岳云”式聪明英俊少年。两兄弟在对翠翠一见钟情后,都决不放弃对美的追求,执着地毅然站在月夜山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在他们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两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船总顺顺更是不计前嫌,收留祖父去世、渡船冲走的翠翠。还有热诚质朴的杨马兵等等,他们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征,都体现了理想人生的内涵。这里的人们无不轻利重义、守信自约;酒家屠户,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比起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这里俨然是一派桃源仙境,茶峒的美德在这些茶峒人中无不体现的淋漓尽致,无不发扬的光大,无不令人神往。沈从文先生正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的风土人情,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沈先生笔下描绘的这一副诗情画意,又怎么会不孕育出一辈辈纯朴、诚实、勤劳的茶峒人呢?翠翠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但是,沈从文先生却偏偏给这样一个无邪的女孩一个悲惨的结局:天保大老这样一只“水鸭子”竟就那样的淹死在了河里,白塔坍塌、田地冲毁、祖父去世;就连翠翠最心爱的傩送二老也离她而去。然而她无助,她不知所措,她只能等待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作者在这看似美好中设置了这样的悲剧,从另一方面看来,也是一种遗憾的美。翠翠如此纯真善良的孩子,却失去了自己所珍惜的东西,这不能不成为遗憾,但这遗憾丝毫没有损害她人性的完美,反而,失去的遗憾正好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维纳斯正是失去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的确,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就如《边城》这个故事,因为有遗憾才显得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平凡中往往因为遗憾才会唤醒珍惜;而人往往由于挫折的遗憾才会变得更理智成熟。正如一位伟人讲:遗憾不仅仅是一种缺陷,也是一种美!因为一份遗憾的存在,便多了份悬而未决的门,也许门开了的同时,遗憾的美就不存在了。因此对
待生活,对待自己,我们也不要做急功近利的选择,面对眼前的迷,保留一份遗憾,就拥有着遗憾美,何尝不好呢?
《边城》是一本短篇小说,像是在叙述一处被世界所遗忘的世外桃源,在那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上很平凡的生活正在上演,亲情、爱情及乡民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关怀的情感,平凡到几乎快令人遗忘这就是生活。故事的细腻感动超出我们的想像。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向来氤氲著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像长长的诗篇,吸引人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淳朴的灵魂。看多了现代都市小说,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遗忘了些什么,就在周遭很近很近的地方。在《边城》一书中,我看见了乡下人的质朴、勤奋、正直,还有他们的宽容,这使我倏然的心酸,这让我不禁思考著:在这个纷纷扰扰的社会里,人情变得淡薄如水。太多人戴着伪善的面具,太多人为了追求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真心。人性该是世间最最甘美的东西。然而在物欲横流的森林里,我们还保留着多少真正纯净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丝纤尘。可是,在大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碌的人却无力去呵护,只任由尘埃将它逐渐掩埋。太多的真性情被封锁在心灵的一角。社会的进步一定会伴随着人性的缺失吗?难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会取代精神生活吗?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反思的问题。就像以前出现的老人摔倒扶不扶和小悦悦等等的问题,都是一些让人心寒的事。难道现在的社会都是世态炎凉,现在的人们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社会上发生的事吗?我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我们拥有了追求的自由,却不再拥有那片盛放心灵的净土,我们也有一座城,却是把自己内心封闭起来的围城。打破坚冰拥抱阳光吧,为心灵寻一片净土,或许我们都可以活的更加轻松,触碰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座“边城”,有一片净土。那座悲天悯人的城以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所以我还是愿意相信,即使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改变不了人内心最美好感情和最朴实的感动。
再读《边城》,带给我的是感动和心灵的触动,让我产生对人生的思考,更让我放下物质世界的喧嚣,感受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第四篇:寒假读书笔记:《边城》读后感
寒假读书笔记:《边城》读后感
寒假读书笔记:《边城》读后感
短篇小说《边城》,是着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写于1933年的一篇作品,这座《边城》,最为浓郁地飘绕着沈从文先生的湘西风情。
《边城》以清末时期的湘西茶峒地区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绕山岨流的溪水汇入茶峒大河,展开了旷野渡口少女“翠翠”与山城河街“天
保”、“傩送”兄弟的动人爱情故事。沈从文先生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
瓦??”。这些充满了自然真朴与生息传神的描写,给人以极美的享受。随着故事的展开,《边城》描述了河街繁华祥和的码头市井,湘西淳朴厚道,善良笃信的世道民风。河街虽有“一营士兵驻老参将衙门”,有地方的“厘金局(税收征稽)”,却仿佛并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处是一片繁忙的劳作、古朴的店铺、悠闲的生活景致。“船来时,远远的就从对河滩上看着无数的纤夫??带了细点心洋糖之类,拢岸时却拿进城中来换钱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鸡,养两只猪,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环,带两丈官青布或一坛好酱油、一个双料的美孚灯罩回来,便占去了大部分作主妇的心了”。河街上,就连妓女也为世风所感,“永远那么浑厚??尽把自己的心紧紧缚在远远的一个人身上,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这些客观生动的描写,反映了沈先生凤凰县生活的深厚基础,当年对“河街”生活细腻的观察,对湘西民俗风情的谙熟,直观与遐想的特写抓住精彩的瞬间,给人以鲜活的生活场景。“河街”上虽有三教九流,以及“纤夫”、“船夫”“妓女”等生活在最低层的民众,但做为当年“新文化”的杰出作家,也许是为了爱情主题,未提及阶级对立或社会矛盾。我们虽然仅仅是从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个遥远的时代,未必真悟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但《边城》却是沈先生描述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现代“桃花源”,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边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纯洁美丽的化身,是《边城》美好的灵魂:“爷爷”老船夫是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交错。前清解甲流落军官“顺顺”凭着一些积蓄经营木船,事业兴旺发达,又因大方洒脱,仗义慷慨,诚信公道,被众举为“掌水码头”一方豪杰绅士。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受父亲江湖风范教育熏陶,在浪里行船摔打锤炼,皆成为江湖“岳云”式聪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鸭”的竞技后,兄弟二人心中都是与翠翠一见钟情,深深爱上了美丽的翠翠,“二老”傩送为追求翠翠宁可要条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大老”天保在与翠翠提亲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马路”,“车路”推辞中,决不放弃对美的追求,执着
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后,毅然甘愿站在月夜山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边城》是一幕爱情的悲剧,看似文字轻松酣畅的流淌,实则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爱情悲剧的美丽。沈先生笔下的妙龄翠翠,细腻的再现了一个少女春情朦胧的心里变化,生动的刻画了少女羞涩的恍惚与冷漠。由于从未有过母爱和做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痴心爱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没,躲避推脱,终于忧郁等待竟是一场悲剧。山崖上再也听不到天保和傩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涡中溺水身亡,傩送悲痛之际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遥远的“桃源”地方。在这令人心碎的时刻,爷爷在吃了掌水码头“一闷拳”的怨恨后,那个暴雨雷鸣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终于倒塌,翠翠唯一的亲人,辛劳一生的老船夫在睡梦中带着忧虑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杨马兵等人述说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个晚上,可是那如歌的岁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
《边城》的结尾也挥洒的十分悲壮幽深,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先生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无限的牵挂期盼!
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得到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感染,文才上的提升,心理上也是一种熏陶。
第五篇:读书笔记之边城
读书笔记之边城
早已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看《边城》了?望着书架上这本《边城》,脑海里浮现出翠翠坐在河边静静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偶尔,小黄垂着头徘徊在翠翠身旁……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边城》,就这样演绎了一出唯美纯洁,而又弥漫着淡淡哀愁、浓浓诗意的爱情悲剧和人性的悲剧。《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他细腻而且真实,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泪落满面。
平凡而宁静的话语。喜欢这种淡漠的美。落日,渔舟还有流水,美丽得让人感到沉重。站在白塔下,飘飞的白云,河底的石子。像梦。走近才发现,清澈的河水之下其实有着另一个诡秘的故事。夜深了。那些凄美的歌儿也随着我的梦走近。可是,我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淡淡的凄凉。我还在寻觅,带着梦走向远方。其实,我知。那是一种旋律,一种情愫,更重要的还是人性之美。
看完这篇小说,我不禁沉思良久……
边城,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却演绎不了女主人公情窦般的爱情。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局怎样?傩送最后回来了吗?她们俩最后在一起了吗?我不敢猜测,也不敢想象,却又忍不住陷入了幻想之中。我真希望,心里百般的希望翠翠和傩送这对有情人能终成眷属,或者作者沈从文能给我们一个续集,续集的结局告诉我们:翠翠和傩送最后走在了一起。
可回过头来一想,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而现在谁会放弃自己的爱情呢?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主动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完美的爱情都是我们想要追寻的。在《边城》中傩送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傩送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知道爷爷突然离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后来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这实在让人不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人说,人情如水;人说,世态炎凉。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多这样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计他人,带上伪善的面具,或违心或有意地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人性该是世间最最甘美的东西。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石头森林里,我们还保留着多少真正纯净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丝纤尘。可是,在大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碌的人却无力去呵护,只任由尘埃将它逐渐掩埋。诚信的埋没滋生了欺诈,善良的埋没滋生了邪恶。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
封锁在心灵的一角,可是疲倦的都市人是否还有闲暇去将它开启?或许很多人已经开始遗忘。遗忘不是罪过,但若任由它们成为回忆,成为昨日的拥有,则将是人类的悲剧! 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书。故事到此,沉思至此。
下次看此书时,我又会是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