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自我意识读书报告范文

(作者:刘蓉42608时间:2022-04-17 11:57:43)

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自我意识读书报告

1. 本章节主要内容:

(1)自我意识概述

答:幼儿自我意识是指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阶段。自我意识的发照及其特点。在幼儿期,个体作为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日益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语言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幼儿自我意识得到迅速发展,其中5岁是明显提高的转折点。主要特点:(1)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都得以发,但发展的速度与程度不同,自我评价能力略高于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发展首先是依从性的评价,然后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进行评价,进而发展为对多方面进行评价。

(2)3~6岁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点

答:A.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B.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C.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D.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3)3~6岁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的教育策略与活动建议

答:A.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儿童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自我意识是儿童对自己的生理、个性和价值观等等身心特征的全面认知、体验和调节。3~6岁儿童处于他律阶段,即外界权威的看法、评价和期望会极大地影响儿童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自我意识的培养中要让儿童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积极态度与期望。

B.以适宣的方法表达对儿童的欣赏与期望

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前儿童对于自已的看法受到了身边权威人物的极大

影响尤其是自我评价,几乎就是家长或教师对自已评价的翻版,因此为了帮助学前

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师在幼儿园各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儿童的积极期望与欣

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注重情绪疏导,帮助幼儿掌握情绪控制方法

在创设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环境时,情绪疏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某次孩子发脾气的机会,进行随机教育,进而生成相关的帮助

幼儿掌握正确的情绪控制方法的教学活动。

2.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理论有哪些?请分别阐述。

答: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安南耶夫、哈特等的理论。

A.安南耶夫的理论

关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生,安南耶夫认为包括一系列准备阶段。首先,初级的自我意识阶段,安南耶夫把儿童自我意识的出现同儿童从动作对象中分出自己动作的能力联系起来。其次,儿童把自己同自己的动作分开,即儿童意识到他所作的动作是“他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他自己做的,他是活动的主体。第三,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加快了自我意识发生的进程。安南耶夫把儿童叫自己名字的技能看成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他把这个因素跟概括以自己的愿望和动作表象为形式的“自我感觉”能力的出现联系起来。第四,自我意识明显发生,这时儿童从叫自己的名字过渡到谈自己时使用代名词“我的”“我有”,尤其是有意识地使用第一人称代名词“我”,这说明儿童从自己的表象向思维过渡。

B.斯皮茨(Spitz)的自我系统发展过程观点

斯皮茨阐明了从新生儿开始的亲子关系中构造自我的发展过程,他对婴儿自我构造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描述。第一阶段,婴儿刚出生不久,只有一种混沌的一般机体感觉,随着母亲奶头的得到与失去,开始了初步的辨别性感觉。到出生2个月,开始对运动着的母亲面孔发出微笑,这是对象关系的开始。第二阶段,婴儿开始认识了他的母亲,看到生面孔就哭,这一现象叫做“第八个月焦虑”或“陌生人焦虑”-说明对象关系达到新的水平。第三阶段,15个月左右,母亲的声音重要起来,语词也参与交往,儿童开始叫“妈妈”;另外婴儿也急需表示他抽象的思想,第一次抽象常常就是说“不”,伴有一种摇头的动作。它标志着词语

交往的开始。

C.雅可布森(E.Jaocbson)的自我心理结构发展模式

雅可布森提出了一个包括对象关系在内的自我心理结构的发展模式,她把儿童自我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共生阶段,机体的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着婴儿的内部心理过程,这一阶段的第一个外显表现就是愉快的情感,由于未分化的心理生理自己既标志着自己表象又标志着对象表象的始发点,因此力比多能量向自己和对象上贯注原本是同一个过程。第二阶段,婴儿区分出自己和表象世界,这一阶段直到婴儿能将自己表象从对象中分离出来才结束。第三阶段,儿童发展出一套理想化的自己表象和对象表象,进一步把自己从对象中分化出来,促进自我的自主。第四阶段,以对象恒常性为标志,在4~5岁左右开始,幼儿理想化了的自己表象和对象表象已被整合成为自我理想,而自我理想又被掺合成为超我的一个部分。这时自我和超我才真正分化出来,从而完成了自我、本我和超我三分结构的建立。

D.哈特(Harter)的客体我与主体我的发展理论

哈特(Harter,1983)总结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个婴儿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发展体系。她把婴儿自我认知的发生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为主体我的发展,后两个阶段为客体我的发展。

(2)3~6岁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请结合本园实际举例说明。

答: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3~6岁儿童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且日益丰富。在3岁左右,幼儿把对自己的称呼从名字改成了“我”,这是幼儿自我概念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步加深了对自己特征的了解,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征。一般来说,5~6岁的儿童对于社会性方面的自我概念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自我概念了。具体来说,3岁儿童能够知道我是谁,我的名字叫什么,我是哪里人等等一些表面的特征;到了4岁以后,儿童对自己的认知会更进一步,比如我是漂亮的,我是好孩子等;到了学龄前晚期,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更为全面,例如我擅长踢球,我知道我很聪明等等。但是总体而言,学前儿童的社会自我概念水平仍较低。

第二,学前儿童关于“自我”的概念呈现出具体性的特征。让一个5岁的儿童来介绍一下自己,你会发现他的描述非常具体,从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会做什么事情,一直到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等都有可能出现,但是很少会有学前儿童给自己下个概括性的结论,比如“我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儿童心理学家对学前儿童自我概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描述进行了统计,发现学前儿童自我描述中关于姓名、身体外表、拥有物品和日常行为的描述是最多的(Watson,1990)。当让学前儿童讲述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他们也会表现出具体性的特征,一般他们会描述一个让他感到高兴或者悲伤的场景或事件(Heyman和Gelman,1999)。

第三,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认知维度简单。哈特(Harter)等人提出,评价儿童自我概念水平必须考虑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自我概念成分要素不同。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概念成分不断增加,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并日趋完整,哈特由此划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自我概念维度,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非常简单,主要涉及认知、身体、同伴和行为四个方面。

(3)幼儿园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教育活动建议?可结合实际谈谈具体做法。

答:幼儿园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的教育活动建议有以下几点:

A.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指南》对教师如何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与幼儿进行晨间谈话等。

·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等。

这些建议不是针对一时一刻的,而是贯穿在一日活动中,只有在平时活动中关注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物质及精神环境,并挖掘其中潜藏的自我意识教育契机,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B.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在认知层面提升幼儿的自我意识

由于自我意识以儿童认知发展为基础,自我意识中也含有认知的成分,因此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在认知层面提升幼儿的自我概念。

C. 创设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环境

在幼儿园中,有时教师不经意的行为和言语都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因此幼

儿教师要努力修炼自己,以期使自己的言行能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D.重视幼儿性别教育,完善幼儿自我意识

3~6岁是儿童形成性别恒常性的关键期,对于性别以及性别角色的认知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即使偶尔有性别教育,也常常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或者是浅尝即止。性别教育是形成性别观念和性别态度,产生相应性别行为的社会化教育过程。性别教育以社会和人们的性别观念为基础,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渗透到教育各个环节中,影响着受教育者性别认知的发展和性别观念的形成。

word该篇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自我意识读书报告范文,全文共有371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自我意识读书报告.doc》
幼儿园教师关于幼儿自我意识读书报告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