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范文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20 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通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背后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区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有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吃透中央政策。在自治区层面出台有效的政策体系,够吸引第三方或者村集体投入。制定结合实际的市、县两级的政策方案,具有实操性。乡村规划要做前期策划,还要考虑后续的运营,确保规划发挥作用。注重规划先行,从实际出发,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一次性规划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专业人员参与与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相一致,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众胃口,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区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实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协调发展。以农村垃圾、农村污水和农村厕所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农村垃圾革命、农村污水革命和农村厕所革命。
第二,完善投入机制,创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和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资金项目,最大程度发挥使用效益,同时切实防止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坚持建管结合,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推广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简单实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工艺和产品。目前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远远不够,现建成的污水处理项目中,仅有部分纳入运维,与学习中了解到的浙江省部分村屯的污水运维户均500-2000元/户/年的投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应该出台、创新扶持政策。
第三、持续吸引人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受总体经济影响,近年来疫情因素,人才留不住、引不来。目前的营商环境跟发达地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工作推进层面,特别如项目管理方面,条条框框太多,束缚太多,工作推进阻力重重。在激能方面,对基层正向激励少、负向问责多,容错机制不完善,束缚了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方面,领导干部担当意识不足,敢闯敢拼的劲头不足,创新意识不足,思想解放不够,虽开展过此类主题活动,但实效不明显。
第四,协调用地指标,解决乡村建设土地问题。受政策制约,乡村建设用地指标少且难调整。当前,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非常高,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很强。但是,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土地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现有政策,每年下达县的规划用地指标很少,新农村建设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时配置的是增减挂钩指标,属于建设用地,并且报批程序繁杂。占用土地建设是土地政策所明令禁止的,如果不报批土地就建设,属于违法占地,上级部门要追究责任。由此,建议自治区层面尽快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用地有关政策和措施,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或下放审批权限,缓解建设与用地的矛盾,解决新农村建设用地的瓶颈问题。
第五,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群众素质教育,守护家园,守护政府投入家园的资产,同时解放思想合理利用投入项目的多元化使用。杭州干群思想比较融合,让群众参与到项目过程,群众也无偿愿意支持政府,无论是无偿贡献用地还是劳力投入,这个发展的最好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