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感想心得体会(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感想心得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是一次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会议。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国成功应对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教育科学、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目的就是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愿望,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主要任务。《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紧紧围绕上述主要任务,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处理好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而兢兢业业地工作。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做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把握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确定农村工作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能力。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时期。“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感想心得体会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是一次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会议。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国成功应对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教育科学、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目的就是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愿望,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主要任务。《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紧紧围绕上述主要任务,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处理好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而兢兢业业地工作。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做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把握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确定农村工作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能力。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时期。“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文章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关键时期:十一五的历史方位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是舆论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定位。十五时期的中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全世界的赞叹。十一五时期能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14年比2014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战略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处于发展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后,突出强调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灵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传递出的鲜明讯息。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6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以人为本:提纲挈领的发展本质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5年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5年后,十六届五中全会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层面,提出了诸多新的思路。这预示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将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正引人注目地出现在规划编制者的视野。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阶段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五中全会从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改革攻坚: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五中全会的这一科学判断,形象地揭示了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本质,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村税费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加速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使得2014年成为改革攻坚年。但攻坚还仅仅是开始。从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处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全会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会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等7个方面,对攻坚阶段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第四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文章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文章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 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
关键时期:十一五的历史方位
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是舆论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定位。 十五时期的中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全世界的赞叹。十一五时期能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14年比2014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面对战略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处于发展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后,突出强调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灵魂
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传递出的鲜明讯息。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6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以人为本:提纲挈领的发展本质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5年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5年后,十六届五中全会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层面,提出了诸多新的思路。这预示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将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正引人注目地出现在规划编制者的视野。
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阶段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五中全会从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 改革攻坚: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五中全会的这一科学判断,形象地揭示了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改革的本质,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村税费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革等
一系列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加速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使得2014年成为改革攻坚年。 但攻坚还仅仅是开始。从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处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全会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会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等7个方面,对攻坚阶段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第五篇: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四)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正在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和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尽管规划的具体内容尚在讨论和制定之中,但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却是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
信号一:"计划"让位于"规划",凸显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大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目前,中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来配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说:"由计划向规划转变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规划将主要运用市场机制,由企业自主决定投资方向。投资效益将成为引导资源流向的决定性因素。在发挥国家规划对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的同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信号二: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将被淡化,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以往的五年计划,各类指标的具体程度超出现在很多人的想象。"七五"计划中,仅规定了产量指标的工业品就有28种。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准备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明确提出,不搞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
从"计划"到"规划",体现了从微观向宏观、从直接向间接、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的突出转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专家预测,"十一五"规划将凸显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为谋划中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提供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信号三:克服"越位"和"缺位",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与竞争性行业各项具体指标的消失形成对照的是,"十一五"规划将增加人文和社会指标,如扩大就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健全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这是政府转变职能,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尤其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要有自我约束,要对百姓有所承诺。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如此评价这种变化。
那么,"计划"让位于"规划",是否意味着政府工作更轻松?显然不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是政府的四大职能,这后两项任务是政府极为重要的职责,也恰恰是当前政府最为薄弱的环节。如何使政府真正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应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