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书记管理中的若干思考范文
一、议事决策如何更为科学高效
缘起:乡镇党委政府在议事决策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书记、镇长意见不统一,分管领导不知该如何汇报,有的还召开政府办公会议,造成决策低效。
思考: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变党委、政府工作“两张皮”为紧密相连的“一条线”。
对策: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执行”三个环节,建立民主高效的集体决策机制
1.议事主要领导碰头会+政策组。实行每周一镇主要领导碰头会议事制,由科办上报汇总,每周通过主要领导碰头会进行商议研究,通过简洁有效的办法,理顺工作关系。原则上不召开书记办公会、镇长办公会,议事力求深入,每次碰头会集中议事约4小时,梳理明确一大批问题。组建政策组,选政府中最有政策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主任成立专门的政策组,实行政策研究、风险评估、意见征询三个前置环节,同时聘还请专业律师对政策进行把关。
2.决策班子会+票决制。定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严格落实党委议事规则,决策力求民主,推行班子会+票决判工作制度,对主要领导碰上会上商议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支出,坚持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不由个人说了算,需要表决的事项由全体班子进行商议票决,保证决策的民主和科学,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
3.推行执行清单制+通报督查协调。对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实行清单式交办,实行完成事项清单销号,未按时完成事项说明原因、倒排计划、挂账催办。出台大督查通报工作机制,成立人大代表监督、定向专项督查和作风效能督查等督查组,由人大、纪检和宣传口负责同志组成,建立交办、催办、督办工作制度,采取日通报、周协调、定期督查等方式跟踪进度,各线实行每月工作梳理销号,对滞后的项目进行定向督查,做到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的办法紧逼、倒逼。
二、干部考核工作如何体现实效
源起:干部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干部工作好坏的重要手段,存在着“重年度考核,轻平时考核”的现象,通常以年度集中考核“一锤定音”,对过程考核不够重视,实效性不强。
思考:完善日常考核机制,使考核方法由“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过程转变,给镇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与活力。
对策:实行“实时”考评办法,建立“实效”督办机制,激发镇村干部活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打造径山铁军先锋。
1.围绕“实时”改进考评机制。实行机关干部和村(社区)月考年评的绩效考核办法:机关干部以日常工作考核为基础,突出“月度突出业绩”加分,按照分管领导推荐、班子会票决产生“月度先锋干部”,月度得分计入年度总分;村(社区)班子以“1+X”为考核内容,“1”为日常工作,“X”突出重点工作考核,制定各村(社区)重点工作任务书进行月度考核,由镇班子审定并通报公示。机关干部个人和村(社区)班子的考核得分与绩效奖金挂钩,奖优罚劣,拉开差距。
2.围绕“实效”建立考核督办闭环。改变原先责任分解与考核督查脱节的弊端,打通日常工作推进与考核督查的关节,形成“任务书—项目表—月考核—季例会”的考核督办闭环。任务书,年初根据重点工作梳理科办、村社工作任务书,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项目表,将工作分解为具体项目,每个项目明确内容、数量、节点、资金,实行清单式管理。月考核,根据项目表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动态考核,按照正常、滞后、严重滞后、未动正常赋分,扣分。季例会,由党委书记牵头,每季召开工作推进例会,对工作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点评,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举措,推动工作落地。
三、民生工程如何真正赢得民心
源起:民生工程的出发点为了解决民生问题,但推进过程中又往往受到村民阻碍,容易形成“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局面。
思考:探索群众参与的新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民生工程群众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对策:实施民生实事申报制,镇级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村级实行村民代表表决制,组级实行户主签字制。
1.镇级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把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的最终决定权交到人大代表手中,会前充分征求全镇各层面意见,征询政府民生实事需实施的项目,给予人大代表充分的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和决定权,在镇人代会上进行票决确定政府实事项目,促使政府各项工作更加民主、开放和透明。
2.村级民生实事申报票决制。把村级重大民生项目的主动权交到全体村民手中,实现“民生项目由民做主”。一是要收集民意,由村两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建议表和召开户主会形式征求村民有关本村年度的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任务的意见。二是民主决策,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按照“五议两公开”流程,在党员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务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的基础上,最终由村民代表会议票决通过后实施,推动村级重大事项规范决策、科学决策。三是民主监督,将票决通过的项目在村级公开栏内进行公示,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公示结束后进行公开招标,实施过程中除由专业监理公司监督外,聘请村民义务监督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3.组级实行户主签字制。组级民生项目通过户主会议进行表决,经过100%村民签字同意后才能上报到村里,再由村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踏看、统筹安排后,纳入实施。
四、组级事务管理如何改变无序状态
源起:村民小组是社会组织中最小的管理单元,处理组级事务一般多以开户主会的形式,往往处于无序、无法掌控的状态,多数以拍桌骂娘收场。
思考:健全组级组织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一线党员和网格力量的作用,有效改变组级事务的无序状态,从自由式向组织化转变。
对策:完善二级支部.组级协商机制,建立村民组长考核奖惩机制。
1.完善二级支部.组级协商机制。对协商的目录、范围、程序进行优化,提出四步协商法,二级支部、一长三员全程指导参与。一提,提出议题。三种途径:一是网格“一长三员”通过联系走访,收集村(居)民意见建议、动态信息,讨论形成议题;二是小网格根据组内有关事项提出议题;三是根据大网格有关工作布置形成议题。二议,讨论商议。小网格长牵头,会同村(居)民代表征求网格参与员意见,初议提出方案;中网格长牵头,召集小网格长、二级支部委员(必要时召集网格参与员)再议,形成方案并进行合法性审查。三决,民主表决。组织召开户主会议表决,网格长(二级支部书记)参与指导,协商结果上报村(社)备案或审核。四做,组织实施。根据决议结果,由村或组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一长三员”参与监督。
2.建立村民组长考核奖惩机制。制定《径山镇村居民小组长绩效考核指导性意见》,对照标准严肃考核、及时激励、随时提醒。对年度考核为“优秀、良好”等次的小组长,镇党委给予奖励、表彰。政治待遇激励,注重在小组长队伍中培养、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拓展干事创业的空间。对工作中表现不佳,群众意见较大,被信访反映的小组,随时开展谈话提醒教育,由村社党组织、镇联村组团、镇纪委根据问题的轻重程度进行谈话提醒。
五、群众信访如何实现有序平稳
源起:信访问题出现偏差,该是部门处理的,该是法律或政策解决的,一定要领导接访,导致不找对口部门,不寻求合法解决途径,就是领导找的越大越好,一来就找书记、镇长,群体性上访也较多,各级约谈下访接待机制不完善。
思考: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限时办结”、“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采取首问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主要领导不直接接访,引导到部门,从找领导转变为找部门,确保信访问题解决。
对策:进一步完善群众信访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建立重大信访问题工作应急预案,明确要对口接待。
1、区分个体访和群体访。个体访,一般直接由信访办接待,对群众诉求,由信访办予以登记、受理,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办(中心)在限期内办理。群体访,引导信访人到镇信访接待中心,根据来访人数和来访群众情绪等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置,做到第一时间有相关办(中心)工作人员、主任或分管领导接待。一般情况下,5人以下且来访群众情绪较稳定的群体访,一般先由信访办接待,视情由再确定向信访事项的分管领导、分管信访的领导直至主要领导报告并接待;5人以上的群体访或来访群众情绪较为激动、信访矛盾比较突出的群体访及非正常上访,由分管信访的领导牵头协调相关部门直接接待,所在村(社区)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处理,并将集体访、非正常访人员劝返带回。
2、明确面对面接访与背靠背商议。面对面接访,上访群众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多人是带着一股怨气或抵触情绪来上访的,往往语言很不冷静,甚至“出言不逊”,负责接待的领导干部要热心接待,一张笑脸,一杯绿茶,平稳上访者的情绪;思想换位,站在上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以思想上理解、行动上帮助、法律上支持,进而化解问题。背靠背商议,对于疑难、突出信访矛盾或倾向性的问题,由镇主要领导召集分管领导、相关科办(中心)对信访问题进行会商,深入分析研判,提出解决方案。
3、下访与问诊。下访,结合周三“夜访夜学”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求,收集疑难问题。对群众反映问题的,能当场答复或解决的就当场处理,无法马上答复或解决的,提交相关部门解决答复。涉及普遍性问题,及时梳理,形成报告,向党委政府提交解决方案。问诊。镇主要领导带领职能科办下村社开展集中问诊活动,梳理问题清单、明确责任部门,疑难问题落实领导包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