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范文
构建和谐校园有感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育心、育身、育智、育德,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智能开启,知识增长,道德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通过订阅<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对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与构建和谐校园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人们认识外界环境首先通过感觉器官,当身临绿色世界时,必然感到心情开朗,疲劳顿消,既陶冶了情操,又焕发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宋代苏东坡赞美西湖时留下了“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也相宜”的美丽诗篇;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莲出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一首《清平乐》词,抒发了“踏遍青山人未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一篇《松树的风格》,鼓舞了无数青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这是绿色环境育人的一组范例。在绿色环境中,人们既能提高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又能在学习、工作、休闲和娱乐中受到环境的影响,逐步养成建设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好思想、好风尚,不断提高精神文明水平,从而达到了“育心”之功效。同时绿化美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起着保健作用。一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空气变得清洁和新鲜,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二是绿色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是天然的“吸毒器”。三是绿色植物能降低粉尘污染,又是天然的“过滤器”。四是绿色植物能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绿色植物越多,空气中含菌量越少,是天然的“灭菌器”。五是绿色植物可以减轻噪声污染,是天然的“消声器”。这就回归了以人为本的“育身”之目的。植物世界本身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通过认识植物,增长植物学知识,开发人类智慧,使自然科学为人类服务。人们也在认识植物、增长知识、增长智慧的基础上,激发了识绿,爱绿、护绿的热情。这就叫“育智”。我们常见校园提示牌上写的“ 小草微微笑,请您两边绕”、 “保护绿化人人有责”、“保护绿化,美化校园”、“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人类与环境共存”……这些精致美观的公益广告牌,用文明礼貌的语言文字,宣传了精神文明,既美化了环境,又教育了人,提高了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这就是“育德”。在校园环境管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彰显了和谐。
校园是学校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人才成长的基地,环境具有育人功能。因此,建设一个具有文化品位,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景观良好,学习生活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风貌的新型校园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使用功能和育人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校园建设的目的所在,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在校园整体规划中构建环境和谐。学校的校园建设应具有较高的格调,要反映学校教学科研的特点和各校的特色。校园环境建设要 “简洁明快,典雅宁静,朴素大方,富于学术及文化气息”的原则。和谐的校园环境应体现学校的地理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沿革和精神风貌。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注重人文设计理念,突出文化环境塑造 。
其次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教育功能。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使校园每一个区域都具有教育功能,每一项设施、每一个自然景观都渗透教育因素,从而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
再次要坚持体现办学特色,体现办学理念。校园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学校教育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学生从环境中获得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尺度。因此,优化学校校园环境是学校提高其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我们应该在校园建设中体现和突出自我的办学特色和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理念 ,把校园环境建设的既有学校共性,又体现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使学校的校园环境与办学特色浑为一体。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因地制宜,有意识地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要按照“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科技与文化相和谐,现代与历史相和谐”的要求,规范校园建设,丰富植物,增设名人塑像,开发人文景观。努力创建有魅力、有情趣、有时代特点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综合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