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献一策 让教育助推乡村振兴范文
让教育助推乡村振兴
什么是教育的新思想?如何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纽带?作为一名来自乡村的教师,我觉得这个纽带就是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从外表上看是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现代,其本质还要求让老百姓逐渐改变原有的生活观念。改变这一切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虽然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有着诸多的可笑之处,可其致力于扫除文盲的做法还是值得提倡的。“吾国男女人民号称四万万,估计起来,至少就有大多数一个大字不识,像这样有眼不会识字的瞎民,怎能算做一健全的国民?”这样的文字即使是今天读来仍然是震撼人心的。
改革开放40年,如今在家乡古镇临泽,我们能欣喜的看到错落有致的民房、干净整洁的道路、长满鲜花的公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如果说眼前的美景还能理解为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那么凭借自然优势发展起来的度假村,充满文化底蕴的菱川书院,屡上各大媒体的端午文化、临泽高跷则彰显着人心的变化。
以前,生活质量提升带来的结果是垃圾多了,还乱抛;废水多了,只乱流。固定的垃圾存放箱形同虚设,固定的污水排放渠无人愿接,如今古镇变得不再是脏乱差。最是多情子婴河,伫立古子婴河畔的我们又怎能不赞美40年的文化教育带来的巨变。
可巨变后的古镇临泽又有着中国当下绝大多数乡镇面对的现实问题:人口外流,农村不断空心化,农村正在被年轻一代抛弃。虽然这背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占据了主因,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乡村教育留守儿童增加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占到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与其说是城市的富裕吸引了他们,还不如说是高质量良性发展的城市教育触动了他们的灵魂。
最喜欢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果说缔造强盛国家的“万灵丹就是在读书识字”,那么打造繁荣乡村的“强心剂就是高质量教育”。如果说晏阳初等发出“农村破产即国家破产,农村复兴即民族复兴”的口号对应的是极贫极弱的旧中国,那么在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今天的高邮人们已经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从宏观上为大家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干货”,而让更多走出去的人们为了孩子、为了乡愁、为了乡村振兴更愿回流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多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