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问题心得体会范文
“放管服”问题心得体会
一、主要问题
“放管服”改革在2015年5月正式提出,经过这多年的努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深入,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环境越来越好。但还是有些漏洞,令市场主体、群众办事不畅通。
一是信息闭塞群众成“瞎子”。有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办结时限、责任股室、责任人员等信息没有在单位公告栏或者网站主动公开,或者公开后没有及时更新。群众到了相关部门以后,成了“瞎子”,找不到办事指引、办事指南,不知道从哪里办起,找不到门、找不到人。
二是态度蛮横群众成“哑子”。好几年前,央视曾经曝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现在“门好进”,脸相对好看,但有的事情照样难办。有的干部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较差,官本位思想严重,个别工作人员连股级干部算不上但在群众面前却摆出长官的姿态,“小鬼”难缠,没有“人民勤务员”的角色意识,极少数干部坐姿形象不佳,手里刁着烟,一副“葛优躺”,高高在上的样子。对找上门来办事的群众不主动问候,说不到几句话就不耐烦,态度蛮横,会“怂”群众,导致群众心里害怕,不敢发声,不敢再继续咨询,成了“哑巴”。群众来办事,往往是急事难事操心事,这样被工作人员“怂”,增加了烦心事。
三事推诿扯皮群众成“腿子”。有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有好处的争着干,没好处的推着办,本应该由部门之间相互沟通,或者本应由部门自己可以提供的材料,却把这种责任转嫁给群众,把群众当皮球踢来踢去,群众在几个部门之间来回跑,跑了也白跑,成了跑腿的“腿子”,心里苦不堪言。正如收集其他经济适用房住户信息问题,房管部门推给了群众,群众根本无法完成。有的政策文件、抄告批复、相关证明材料明明就是存在单位,却叫群众提供。
二、努力方向
一是信息公开给群众“千里眼”。因机构改革以及新的政策法规出台等新情况,各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公共服务等事项要组织统一梳理,完善办事指南,明确办事流程、提交材料、办结时限、承办科室、责任人员、举报电话等信息,并主动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公开,保证让群众有“千里眼”,能够看到自己所办事项的整个流程、办结时限,能看的到尽头,做到心里有数。让群众明白自己要办什么事、要进哪一扇门、找哪一个人、交什么材料、什么时候可以办好。同时对工作人员也是一种约束,必须按照公开的办事指南给群众办事,群众可以依据办事流程、办结时限进行监督。
二是首问负责把群众“扶上马”。建立首问负责制,群众到机关单位办事,从一进门问到的第一个工作人员即为首任责任人员,要对该群众负责,是自己岗位职责的事,二话不说坚决办好,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要把这名群众带到相应的股室,转告对应的工作人员,把群众扶上“快马”,能够办成事。
三是说办就办善作“神行法”。弘扬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精神,坚持说办就办、办就办好。部门之间、领导干部之间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点担当尽责。接到群众需求时,只要符合政策法规、合法合理的、属于职责范围的,要依法受理、及时办结。坚持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找方法。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办事过程中不要将部门的责任转嫁给群众,不要把群众不可能提供的证明叫群众提供,把群众根本不能办的事交给群众办。办事效率要像水浒人物神行太保戴宗那样,善作“神行法”,日行八百里,以最快速度回应群众,帮群众把事情办妥。工作要更加主动负责,不要等被上级曝光、被领导批评以后才被动的想法设法给群众解决问题,与其被曝光被问责不如事前依法办、主动办、办妥帖,树立干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