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关于力戒形式主义的“痕迹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日前,人民日报思想纵横刊登评论员文章《力戒形式主义的“痕迹管理”》,引起广大党员干部对“痕迹管理”的强大反响。组织部是区委(党委)的办事机关,组工干部肩负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干部考察培养等重要工作任务,组工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区委(党委)决策,更要力戒形式主义的“痕迹管理”。
对“痕迹管理”的痴迷程度,反映组工干部的作风硬度。“痕迹管理”看重的是表面功夫,做的是花样文章,注重的是领导表面感观,但经不起时间检验和仔细推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而对“痕迹管理”太过注重的干部,留“迹”不留心,突出的是“我”的个人能力,功利心作怪,与“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的焦裕䘵同志形成鲜明对比。
用“痕迹管理”指导基层建设,不利优良基层风气形成。“痕迹管理”做多了,就少了深入基础调查了解的机会,重“痕”不重“迹”的弊端就是了人云亦云,甚至是闭门造车,最后提交给组织的结果和材料对实际工作没无真正的促进作用,用以指导工作只有危害没有好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组工干部自己热衷于“痕迹管理”,检查工作只看痕迹不重效果,必然导致基层党委机关被动应付,把主要精力花在记录多少本本、开了多少会议、照了多少照片上,增加了基层的负担,扰乱了正常的工作,让基层疲于应付,助长了弄虚作假歪风。
组工干部要夯实作风,留下勤奋务实的痕迹。不粘两脚泥,就体会不到百姓的苦楚,不起大早,就摘不来带露水的青草。组工干部考察基层干部,要走进田间地头、工作一线,组工干部的文章要带有泥土气息和青草香味。避免伸手向下要材料、下基层就是听报告、检查考评就是看资料查痕迹,真正的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查实情、重实绩、做实功,把功夫下在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事、为领导负责上。
力戒形式主义的“痕迹管理”,考验的是党性,检验的是纪律,培养的是风气,组工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在为人民服务的答卷上留下端正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