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范文
向死而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有些鸟是不会被关住的”,毫无疑问安迪是一个自由的灵魂,是监狱的高墙无法束缚的飞鸟。
谈及肖申克的救赎,大多即“自由”和“希望”。然而既然以救赎为名,必当有救赎之实,或者说真正的重点应当是救赎。
安迪并不是一只生来即自由的飞鸟。事实上安迪生于不自由,作为银行高管,日复一日的工作牢牢锁死了他的生活,他的生活按部就班,枯燥乏味。可以说原先的安迪是体制化的人,是社会大监牢中的一个体制化的犯人。只有在社会价值体系下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他依赖于社会剥削制度而生存。他在被更高一层的人剥削的同时利用金融手段剥削着更低一层的人。换而言之社会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的那个罪犯,而安迪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患者,在社会反馈小恩小惠后接受了被剥削,甚至助纣为虐。
肖申克不过是残酷化,直白化的社会现实,监狱长剥削犯人,强壮的犯人剥削较之之不强壮的犯人。肖申克是外在世界的一个缩影,就本质来看外面的世界和肖申克内部相比并无不同,然而安迪已经截然不同。
从被误判为杀人犯的那一刻起,从被关进监狱的那一刻起,安迪才真正开始走向自由。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及其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被迫害者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而当法官与社会,给安迪留下的只剩毫无希望后。安迪实际上是被迫的脱离了斯德哥摩综合征。因此蒙冤入狱,在剥夺了安迪肉体自由的同时,狠烈的打碎的他精神上的枷锁,让他不得不直视社会的黑暗。蒙冤入狱意味着他从一个中层剥削者到被上层剥削者判处死刑。但恰恰从病态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社会体系中死去,让安迪重获了精神上的自由。因此安迪身上的那种骄傲与格格不入,实际上是一个醒悟者,对于依然处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人的同情与优越感。
然而,事实上此刻的安迪依旧处于沉沦和自由的的交汇处,一个自由与不自由的过渡期。因为此时此刻他所领悟的自由是不纯粹的,他所感受到的自由的优越感夹杂着一部分是他的能力,金钱所带来的特权所产生的。他依然改变不了的是,原先作为一个中层剥削者看待身旁犯人的眼光。这是他一直以来所建立的价值观所遗留的后遗,虽然他认清了社会的剥削关系,但他的行为依然依靠的是这个病态的体系。从他为典狱长做假账,来换取特权就不难看出。安迪作为一个觉醒者,并没有和病态的社会进行决裂,他所采取的是妥协和合作。这是他精神革命不彻底的表现,他依然保留着妥协性与软弱性。
直到,他迎来了汤米,当他从汤米口中听到了使自己蒙冤的真正凶手后。当他在希望典狱长看在做假账的功劳的份上,帮他平冤昭雪却因为典狱长害怕安迪出狱后消息败露而翻脸后。典狱长成为了第二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判处安迪死刑的劫持者。在禁闭室中的一个月中,在孤独与绝望的逼迫下——安迪选择了和剥削社会的彻底决裂。安迪真正意识到剥削体制是择人而噬的野兽,他的妥协和软弱只会成为他的送葬者。从安迪出禁闭室的那一刻起,他才做到了真正的自我精神的觉醒。从这一刻起,他所追求的自由是彻底而纯粹的了。
安迪“死”了两次,每一次死亡如同一次凤凰涅槃都是他自我精神的一种救赎。安迪的故事是他将自己从病态社会解放的一种“救”;而最后将典狱长曝光和社会彻底决裂,并且引导瑞恩走向自由则是他的“赎”。
对于肖申克的救赎,我认为电影的重点不在于对自由的歌颂和赞美。而应当是对社会剥削的一种反思,对每一个人的警醒:“你是否在被剥削,你是否在剥削,你是否已经麻木和接受了现实残酷的事实。”
如果你已经接受了现实是残酷这个观点,恭喜你,你不是长大了而是真的失去了自由,你甘于不自由。我们生于那片蔚蓝纯粹的海洋,就像最后一个阶段的安迪一样,当他跳出了病态的的小世界,他看到的现实是美丽的太平洋和纯净的阳光。
黑暗是小的,但当置身其中,你会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只有当你真正与其决裂,你才会看到整个世界充满着自由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