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多篇)范文

(作者:xiongming_88时间:2023-07-01 09:42:19)

【导读】20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多篇)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 篇一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外太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人终于把浪漫的神话变为现实。

3月23日下午,在浩瀚的外太空,三位宇航员老师—王亚平老师,翟志刚老师和叶光复老师通过《天宫课堂》,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

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四个实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液桥演示”实验了。只见王亚平老师手持两块透明玻璃板,叶光复老师拿起一袋饮用水,往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挤上一个水球,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把两块玻璃板靠近。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两个水球触碰到一起,相互纠缠起来,慢慢的两个水球竟融合在一起了!王亚平老师又慢慢地把两块玻璃板拉开,嘴角勾起了一抹神秘的微笑。顿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张口结舌:水桥并未断开,而是变得更细更长了,水桥颤悠悠地不停晃动。我情不自禁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不停地鼓起掌来。在王老师的讲解下,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在空间站重力消失后,液体表面张力“大显神威”。

就在我感叹太空真神奇的时候,有趣的“冰雪”实验开始了。叶老师拿出了一袋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经过不断尝试,亚平老师挤出了一个液体球,这个液体球圆滚滚的,里面有许多微小的气泡一颤一颤地漂浮着,可爱极了。王老师拿起一根沾了结晶球的毛杆,轻轻地碰触了一下液体球,液体球表面迅速结晶,变得洁白无瑕,像一个冰球一样。看到冰球在空中滚来滚去,我自然惊叹不已,对太空更多了一份向往之情。

读过《上下五千年》的我们都知道:从远古的嫦娥奔月,到敦煌壁画的飞天;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发出的《天问》,到明朝的万户乘火箭持风筝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尝试……中国的飞天梦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之中。现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我深深地为之骄傲与自豪。而今,三位老师在遥远的太空给我们授课,与我们互动,这都是科学的力量,我们的梦正在变成现实……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天宫课堂已经下课,但我的梦才刚刚开始。少年强则国强,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奋斗,探索宇宙奥秘,实现我的飞天梦、科学梦,也为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二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中国的航天工程起步较晚,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的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的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向实践要驱动力;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训练的时长与难度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里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业绩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即便是“天路”,也是由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十四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 篇三

“天宫课堂”又开课了。3月23日下午3点40分,我们全国的青少年共同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空中课堂”第二课,又见到三位令我钦佩的航天员“老师”——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握紧拳头。三位老师相互配合给我们演示讲解了五个神奇的太空科学实验: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这些实验有趣又神秘,令我大开眼界。

我感受最深的是“太空冰雪实验”,只见王亚平老师拿出一个装有乙酸钠溶液的袋子,用手轻轻挤压袋口,捏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小水球因为失重的原因在空中缓缓漂浮着。接下来,王老师用一根白色的小棍碰触了一下小水球,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小水球慢慢、慢慢地变白,一会儿竟然变成了一个“雪球”。这……这怎么可能?我不禁睁大了眼、张大了嘴,好想也拥有王老师这样一双魔法之手啊!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有点似懂非懂:这不是魔法,而是百分之百的科学!这个实验实际上是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核、结晶的过程,实验的“玄机”就在于白色的小棍上沾有晶体粉末,为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提供了凝结核,反应之后水球也就变成了雪球,这个雪球还有热度呢,其实应该叫“热球”。科学世界真奇妙吖!

接下来的几个实验也非常神奇,我边观看边时不时地发出惊叹之声,真想也自己动手去实验一下啊!以前上科学课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些小实验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王亚平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拨云见日:“小实验,小原理,大作用。”实验虽小,影响却大。我不禁想到,我们国家的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可能也都是从一个个小实验开始做起的吧。我们的太空飞船、太空站的发明设计也应该是做了无数个小实验才有了现在的样子吧。科学太奇妙了,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可以带我们飞向太空,引领我们探索未知世界。

科学梦,张力无限!神奇的“天宫课堂”让我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仰望星空,浩瀚无边,正如科学之梦,我们前进的脚步永无止境。未来的大门正在我们面前徐徐敞开,让我们以梦为马,奋进努力,将来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祖国效力,让更多的人感受科学的奇妙!

小学生《天宫课堂》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四

浩瀚宇宙、神秘太空,一直是我俩向往而好奇的地方,并且对它充满幻想。所以,在去年我们力学小学开展小米粒儿童研究——“科学家精神”活动中,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国“卫星之父孙家栋”作为研究选题,并且认真学习了航天周边小知识。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这两个小小写作迷,成功转型为“写作+航天”迷,书翘还勇敢地进行了小小尝试。她由于研究中的灵感,写了一篇题为《巡天记》科幻作文,是关于宇航员运用引力弹弓的原理,向木卫二发射探测器,以寻找适宜人类移居的星球的故事,在学校征文比赛中还获得了特等奖呢。小试牛刀成功以后,我俩利用暑假合作构思另一篇科幻作文“逃离黑洞”,主角就是100年后的中国航天员,在宇宙中发现了真实存在的黑洞,于是集结带领其他国家的宇航员,以天宫十号空间站为基地,一起拯救地球的故事;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宇航员,利用心灵感应传递信息,修复受损空间站仪器,成功突破黑障的情节。可是拿出草稿后,我们自己都不满意,硬伤太多:涉及太多、太多的天文、物理知识,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的认知,我俩都有些泄气了。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 篇五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敦煌壁画中的神女飞天……中国人跨越千百年的“飞天梦”浪漫且神秘,千年前屈原发出《天问》,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出征仪式,航天员带着“飞天梦”奔赴浩瀚星辰。

英雄出征,穿云破日。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星辰大海的征途激荡着每一颗“中国心”,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自主创新。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勇攀高峰,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航天人。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通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背后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日日夜夜的艰苦付出,是他们让东方红乐曲在浩瀚宇宙中第一次响起,是他们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事业愈艰巨精神愈深厚,在伟大航天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扎根枯燥艰深的科研之中,攻克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一件件“国之重器”,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载人航天精神的精神内核是爱国主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眠着600多位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英灵,他们的故事深埋在戈壁荒漠,他们的贡献让“星辰大海”的梦想得以实现。在中国一穷二白之际,要想探索未知宇宙何其艰难,一路走来,航天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秉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用无怨无悔的忠诚谱写赞歌,用攻坚克难的决心一往无前,用严肃求实的作风开创佳绩,让中国在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传承航天精神是对中国航天人最好的致敬。“北斗专列”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长征五号”航天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东方红四号”团队平均年龄仅29岁,迈步新时代,蓬勃向上的青年人接过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继续书写着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断奋斗。青年一代当以航天精神为坐标,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航天精神都将指引着我们向上向善,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奋勇拼搏、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5篇】相关推荐文章:

2021太空课堂观后感 篇六

泱泱宇宙,载我华夏之未来。滚滚历史,录我华夏之进步。

中国空间站再次太空授课开课啦!同学们借课余空闲时间观看,本次课程由“感觉良好乘组”三位优秀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授课。他们于2021年10月16日凌晨23点乘神舟13号在酒泉发射中心出发前往太空,并与中国的“大家伙”天河对接成功。从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此年4月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航空和火箭事业开始到现在,我国终于在广袤无垠的宇宙拥有了自己的家,将来还会有问天梦天。

首先要恭贺在“感觉良好乘组”太空出差期间,翟志刚实现了13年后再出舱梦,王亚平也在宇宙留下中国女性舱外行走第一步,并且他们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进行了一个个实验为地面提供了大量数据。

本次授课,航天员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失重下跳动的心肌细胞,是那样神奇有趣;航天员王亚平将纸花放在太空水膜上,缓缓绽开,她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未来是你们的希望,你们的梦想都能在广袤的宇宙中绽放。”

听了她的话,我恍然间明白了我们的眼前是一条坦荡的大道,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像他们这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尽管耄老之年已经退休,还要牵头编写火箭院《民品发展史料文集》的范树国;死守节点,铸就中国火箭最强“心”的火箭发动机总装车间原主任吴培军;用瘦弱身躯点亮后被前进道路的火箭弹道设计专家城阳。这些航天人在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是自信的、飞扬的、可爱的、多彩的。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学会奉献,将我们的活力无限奉献给祖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绽放的花朵,做活力的细胞,做宇宙中最闪亮的星。不负祖国前辈的期待。

授课中我们还了解到了“企鹅服”。企鹅服是对抗肌肉萎缩心血管能力下降的专业衣服。由于失重会影响到心血管、肌肉、骨骼,这个衣服采用多个绷带设计,可以保持身体肌肉保持长时间张力,这也显示了我国科学家们的智慧。

中国的科技正飞速发展,中国进步的脚步也将更快!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汲取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帮助祖国迈开脚步,拥抱世界!

就他们所说,宇航员在出发前会提前接受多项模拟训练,其艰苦无法想象。我曾了解过一个二十多年无人按下的红色按钮,这是一项超重耐力训练,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航天员要承受八倍重力加速度。航天员的脸部肌肉在训练中会因为强大的牵扯力而严重变形,眼泪不自觉的往外流,同时感到呼吸困难,脑部缺血,但是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必须完成各种技术。这个红色按钮就代表着停止训练、放弃训练。但从未被按下。航天员们说它是通往梦想的按钮,按下它,通往梦想的路就切断了。宇航员们在宇宙所遇到的困难挑战我们只能通过报道中的三言片语了解其冰山一角。

同学们,我国的太空事业不会止步。宇宙之大,中国要将脚步留在每处,但这过程中的拦路虎不会太少。我们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前进的科学技术和敢于冒险的探秘者。这些都是新生代的责任,我们要相信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太空科技奥秘无穷,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要像泡腾片一样影响这个世界,我们要将中华风采撒在宇宙每个角落,我们要将华夏发扬光大。同学们,砥砺前行,终遇彩星!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多篇)范文。

word该篇20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多篇)范文,全文共有560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20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多篇).doc》
2021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授课观后感作文(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