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精彩多篇】范文
【寄语】《南京南京》观后感【精彩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一
黑白色调的电影开场,天空阴霾,显得压抑而忧伤。南京城遍地狼藉,犹如废墟一般,一张明信片出现,写着一些苍白的文字,诉说着沉痛的历史。
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大量的中国军人。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根本无意抵抗,麻木呆滞的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到,一起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
不是。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没有人离去,直至被俘。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透胸膛的前一刻齐声呐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中国是坚韧的,中国人的抵抗从来没有停。
但在当时的南京,抵抗终不是主旋律。画面中,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退潮一般倒下,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日本兵在大街上呼喊道:“支那兵!支那兵!”,而教堂里是越来越多的举起了双手,当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女孩在看到他周围的同胞,他的亲人,他的叔叔阿姨都举起手来时,她做了人生第一个选择,慢慢的举起双手,高过头顶!这就是他先辈们教会他的!这就是他学到的第一堂课!没有抵抗,当敌人来临时,放弃抵抗,放弃挣扎,举起双手!是的,等待着的是,更多的屠杀与嘲笑!与对待牲畜般的行为!
南京,真正的地狱。南京已死,安全区是唯一一块尚在苟延残喘之地,拉贝以其“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日军发现安全区有大量女人便前来索要100个,江老师和拉贝无奈答应。当姜老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了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着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的顽强。
拉贝被迫回国,安全区终于不保。唐先生,这个为了保护自己一家出卖了安全区内的中国军人的胆小的男人,终于升华为顶天立地的汉子。小妹和女儿的死,让他从对日军的幻想中醒过来。他将跟随拉贝离开的机会让给别人,送妻子离开后,即被押送刑场。或者不好吗?有时候活着比死亡更残忍,坚强的死亡更有力度。他趴在日本军官耳边,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太太又怀孕啦。”孕育的是千万不去的铁骨,是中国的希望,你杀的掉吗?
姜老师,这个一直以来为挽救中国人而与日军勇敢周旋的柔弱女子,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每个女人只可以带回一个男人,而她蒙住头,冒死带回了一个又一个。也许她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但多救一个,中国就多一份希望。最终,她被日军发现了,被带走的那一刻,她用英语对角川说:“杀死我。”角川开枪了,她以这最美丽最不屈的方式,震撼了日军,证明着中国的尊严。
陆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师,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恐怖,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还有什么比抵抗更需要勇气,他们不会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和中国站在一起,用牺牲,证明我们不会放弃。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不见一滴鲜血,但却处处有锥心的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另外,“活着,比死更艰难吧?”角川的这句话深刻富有含义。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避免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放走小豆子,开枪自杀。我知道陆川想用角川来完成对侵略者的人性还原,证明他们的痛苦和悔过。但南京大屠杀中的三十万冤魂,整个抗战中死去的三千五百万英雄,不是一句悔过,一颗子弹就可以弥补的。每个人都会犯错,有些错误可以被原谅,有些则永远不能。正如南京这倒深深的伤疤,会永远留在中国心头,永远滴血。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们应该着眼于现在了,不要太固执于过去,难道要我们背着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整日缅怀那无数的冤魂,整日垂头丧气,或是义愤填膺,看个日本人就揍一顿,说什么伤害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其实不是的,乐观的思想已经根植到了中华民族的骨髓里,乐观是好的,关键我们的问题是乐观过度了,失去了对危机的意识,总觉得战争还没有爆发,地球还没有毁灭。我想说的是,我们有理由乐观的去奋斗,乐观的从失败中站起来,乐观的去生活,但是我们不能乐观的贪图安逸,任何一片安逸之土都是通过搏斗换来的,如果我们放弃了搏斗的意识,最后我们将再次无一片安逸之地。说来说去,居安思危,几千年来,历史一直在给我们上着这一堂又一堂的课,然而我们却不喜欢长记性。
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勿忘国耻,理性爱国!是现代社会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二
活着,再怎么不堪也比丢了生命要强;死亡,在如何残酷亦与“生”无关联。这是我在看完电影《南京!南京!》的瞬间感受。
13亿中国人都知道1937年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生存的土地上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处弥漫着硝烟,从欧洲到亚洲。原本富饶的土地一晃儿成了阿鼻地狱,这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然而——
战争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给人类一个自我反思的契机。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和平共处?仅因为各自的外貌、肤色、意识、观念、形态有所不同?为什么我们总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却从未打算听取其他的意见?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个自以为是的理由便掀起狂澜大波?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很狭隘的站在自己的国家或是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全世界乃至全人类的问题,并且一度乐此不疲?然而我们却很少把全世界全人类作为出发点去考虑人类的将来。
看,那战火中被死亡与杀戮熏红了的一双双眼睛;看,炮声里生命有如草芥,此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只能抬起头看看前面模糊的图景。战地上的胜利呼喊伴随着胜利者的暴虐进入城郭。呼喊绝望的是战败方手无寸铁的百姓,兴奋狂喜的是握着刀枪胜利的士兵。哭与笑,一样的龇牙咧嘴,确实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
战争到底是我们所惧怕还是我们所渴望?自古以来,不论西方亦或是东方,自-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之后便是兵戎相见。战场上短兵相接,双方却都有凄美的故事,壮烈的牺牲,都有过胜利和失败,或许还都产生了各自的英雄,然而却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人”的角度讲,孰是孰非很难用“正义”与“非正义”两个概念来归纳。不错,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他们却又都是血肉之躯,都拥有各自的家庭。
当战争让生命变得容易陨逝,那些不可思议的人类力量反而得以迸发。影片中从被俘的军人陆剑雄只身站起英勇赴死到大伙临死之前发自肺腑呐喊的预言“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从被包围的难民营里第一个为了大家的安全而站出来自愿充当慰-安-妇的江香君到跟着举起手来的九十九名女性都在诉说着战争中生命的悲壮。那些纤弱的女子怀揣着一丝希望,天真的以为她们的屈辱可以换得大家的性命。最后,军营里的板车却拉出一张张扭曲变形了的脸。
生命在战争的催促下走到了尽头。尽头是否有母亲温暖的双手,家人亲切的抱拥?在那**的年代,任谁的家乡都变得异常可爱。我们不是浮萍,或多或少都有些根基,我们所依恋的,已化为心中的信仰。即使是胜利者也依然失声大喊“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日本士兵呼喊的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的来信》。当驻守在硫磺岛上的日军俘获了一名美国兵,在念那名士兵随身携带的母亲的家信的时候,所有的日本士兵都感动了。但那仅仅是一封普通的家信啊!平凡的母亲希望儿子可以早日回家团聚,希望战争可以早日结束。而这何尝又不是天下所有战争中的母亲的期望呢?儿女们有如何愿意起家不顾呢?是以陆川导演在《南京!南京!》中安排日军某小分队队长角川正雄在战争的空隙想念战友母亲酿制的清酒,想念本土的饭团,想念自己的母亲。而那名角川所中意的日籍慰-安-妇在得到他送给她礼物的时候亦因嗅出了家乡的味道而感动。但是,在中国大陆,在1937年的南京,角川亦用他的双手拆散了不知多少个家庭,杀死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孩子,埋葬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思念。当生命遭遇战争,有的逝去了,而有的则留下来看着其他的生命痛苦的离开;麻木的生命也许可以坚强的活下来,而那敏感的,如何忍心?他颤抖过,他犹豫过,但他并不能改变任何事,甚至是〈WWW.BAIHUAWEN.CN〉自己。因为他是一名军人。可他也确确实实的属于他自己。就这样,在战争中挣扎的理性的自我与感性的自我交替出现,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要知道,自己手刃的是曾经与自己一样活生生的人啊!最终,他屈服了。他违抗了军命擅自放走了小豆子与一名赵姓中国-军人。随后,他虽然举起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却永远抹灭不了战争带给他的噩梦。
战争的痛苦与罪恶,并不是哪个民族可以独立承担。这种一发而不可收的战争状态自开始后就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当然,战争中的生命并不是每一个都如角川般敏感。战争可以让人冷静,也可以让人丧心病狂。记得三岛由纪夫曾经写道“当你杀死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产生恐惧;而在你杀了两个人的时候,你会变得麻木;一旦那你有机会连续杀死三个人,就会有一种快慰的感觉油然而生。”也许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以持续。
战争是人发起的,战争的受害者却依旧是人,不会偏袒任何一方,胜利的抑或是战败的。人与战争,不知道是谁利用了谁。最先发起战争的人到后来却成了战争的奴隶。City、of、Life、and、Death,希望人们记住的是战争带给我们的反思,而不是仇恨。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三
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整个城市,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和着惨叫声正狂奔逃命; 明朝的墙,清代的庙,还有那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分不清天和地的世界中晃动……消失……
今天是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79年前的今天, 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我国的历史名城南京,并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大规模抢掠、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300000,把这里变成了人间的地狱……79年后的今天我院学生会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南京南京》,让我身临其境般地目睹这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心几乎走向崩溃的边缘,心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的愤怒,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他们简直不把中国百姓当人,想怎样就怎样,烧杀抢掠、甚至举行杀人比赛,南京的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里,房子里,处处都有中国人的尸体。我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想我中华民族伫立世界五千多年之不倒,日本侵华这段历史是可悲的也是可敬的,悲我中华民族地广人多却被小小日本侵略,敬我革命先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解救中华危难之际,让世界认识到中华民族不会被打倒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已在无形中被淡化,甚至在日本发生了刻意的歪曲的现象。我们不能改变也不能忘却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也不能让他们被淡化被扭曲,我们要让这历史时刻被铭记,才能有我们的民族责任心。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作为中国90后崭新的一代,我们有理由不去拆开那历史的尘封,可恰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去体会那段交错的时空,因为 南京的灾难并不只是南京人民的灾难,而是全人类的灾难。日本法西斯的行为,是灭绝人性的行为。我们做为中华民族的希望,更应该不忘国耻。
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听党指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现在,我们虽然已经强大了起来,但我们仍要记得这段耻辱的历史,因为痛苦比喜悦更容易让人成长,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共青团团员,我感到深深地自豪!
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蓦然回首,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铭记国耻;放眼远望,让我们畅想,让我们继续开创。新世纪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不要让历史重演!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了我们的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四
1937年12月的南京,沉浸在颓败和绝望的气氛中。1937年12月的南京,充满哀嚎和绝望的呼喊。在死亡面前,一切变得无力。在淞沪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潮水一般的残兵败将踩踏着战友的身躯冲向城门,满眼的惶恐和急于奔命的慌张。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到,但是中国没有倒。残兵们在废墟中做着顽强抵抗。但毕竟力量悬殊。最终,队长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但是没有人离去,一直到被俘。面对死亡不是不害怕,不是不惊恐。但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透胸膛的前一刻齐声呐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一批人被枪杀,身体像被大风吹过的草地,齐刷刷的沿着一个方向倒下了,但不同的是,这场风永远不会过去了。一批人被活埋了,一批人被烧死了,一批人被淹死了。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南京俨然成为一座死城,这些手拿枪械的禽兽见到可怜的中国妇女犹如恶狼般汹涌的扑腾上去,可怜的妇女只能以躲避作为回防。美丽的中国女同胞放弃了娇柔的秀发,放弃了艳妆,粗布麻衣,短发裹头,以此示人。
人群里已经分辨不出性别的属性。目的只为躲避日本禽兽的发泄。唯一可以帮助他们的只有一位日本盟友德国的拉贝先生。在拉贝先生的庇护下,生活在安全区的苦难群众得到了简单的生存资源。但紧紧是一点点,日本兵从未停止过发泄的欲望,为了解决日本军纪的问题,日本居然提出加快建设慰安所的方案。目标最后还是锁定在可怜的安全区内,虽然拉贝先生和姜老师据理力争,言辞分明,但在刺刀子弹的威逼下只好妥协。
100位伟大无私的中国女性献出了纯洁的身体换来的却是安全区短暂的太平。这一百位美丽的女同胞,最后多以死表明了世事的无奈。当姜老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了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着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的顽强。南京,真正的地狱。他让我们见证的不只是日本人的残酷、冷血。还有人民的坚强,那些勇敢地人们以她们的的方式做着最后的抵抗。这部电影通过一个个的特色人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面对死亡,他们是坚毅的。面对一个个狰狞的面孔,他们是大无畏的。面对一柄柄冰冷的铁枪,他们是视死如归。他们是民族的缩影,是中国的国魂。陆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师,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恐怖,还有什么比抵抗更需要勇气,他们不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和中国站在一起,用牺牲,证明我们不会放弃。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影片用大量的笔墨勾画了角川这个形象,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的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避免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放走小豆子,开枪自杀。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南京南京》观后感【精彩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