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电影观后感(精品多篇)范文
【前言】抗战电影观后感(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抗战电影观后感300字作文 篇一
我喜欢看一些抗日影片,如:《闪闪的红星》、《地道战》、《鸡毛信》、《小兵张嘎》……今天,我有机会看了一遍,我深深地被张嘎智勇双全的风格所吸引,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布林的一个调皮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了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的故事。
钟亮叔叔被捉走后,他又遇到另一位八路军,并且被推荐去加入队伍。
路上,他误把偶像罗金保当汉奸,虽然闹出了笑话,但显示了他的执着和爱国;到了部队后,有一次与胖墩打架,咬了人,罗队长关他关禁,只要他承认错误即可,可是张嘎硬着头皮就是不说话。
后来张嘎又帮忙烧毁了“鬼子”的炮台,立了大功。
最后,部队终于消灭了所有“鬼子”,张嘎也终于如愿当上了侦察员!
抗日战争电影观后感 篇二
《百团大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抗战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__周年拍摄的一部电影。它真实地为我们展现了1940年8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娘子关、西营坞等地与日军殊死战斗的战争场景。百团大战历时5个月,参战兵力105个团,约20余万人,歼灭日伪军46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5900余挺,各种炮50门。这次战役迟滞了日军南进的步伐,鼓舞了中国民众抗战的士气,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影片中,在彭德怀将军和左权参谋长的正确指挥下,八路军的战士们置生死于度外,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了祖国与民族的安危,拿起枪冲向战场,他们是无畏的勇士;在乡亲们和战友面前,他们又是可爱的“傻瓜”, 为了救一个乡民刘柱子冲进了硝烟,为了救一个炮弹旁受伤的战友梁山扑上前去……正是他们,舍生取义,抛头颅,洒热血,中国才能打败日寇,获得民族的独立。
战场上硝烟弥漫,英雄们前仆后继,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不禁感慨万千:英勇的前辈们,我为你们自豪,我向你们致敬!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民族的振兴,我,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继承你们的遗愿,奋发图强,天天向上,让中国这头雄狮昂头屹立在世界东方!
看抗日战争电影有感 篇三
他们,是冀中平原上一群普通的抗日军民;他们,面对敌人的凶狠残暴坚贞不屈;他们,用中国人民特有的智慧、勇敢谱写了一曲伟大的抗日传奇,他们,就是电影《地道战》中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们。
影片《地道战》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时,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巧妙地利用地道英勇打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鬼子有精良的武器,烧、杀、抢、掠,丧尽天良,他们残忍地杀害了敲钟报信的高老忠,但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因此倒下,因为这里有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英雄们。
他们勇敢无畏。在一次大扫荡中,敌人派了两百多人来到高家庄,准备将高家庄的人赶尽杀绝,游击队员们毫不畏惧,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在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高家庄民兵和八路军主力及游击队一道并肩作战,一举拔掉了黑风口据点,消灭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他们充满智慧。他们将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击的多功能地道,并且把地道从村内沿伸到野外,成为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而且,地道的设计很周密,易守能攻,当敌人来扫荡的时候,冀中人民就钻进洞里,让日本鬼子扑个空。日本鬼子想办法破坏那些地道,用火攻,水攻,放毒……种种恶毒的办法想尽了,但冀中军民巧妙地想出各种方法一一化解。他们变防御为进攻,先把敌人引进庄来,然后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鬼哭狼嚎。
长约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着的神兵们充满智慧的计谋。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机智勇猛,最终赢得胜利的?我想是他们必胜的信心,是他们机智的头脑,是他们团结的力量。正如片中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的,中国人民虽然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我们有无穷的智慧,有英勇的斗争精神,有永远燃烧的爱国热情。所以,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和残忍,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中国人民。
今天,幸福的我们虽然已经远离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我们永远敬仰用鲜血换来美丽江山的英雄们。《地道战》给我们的精神永存我心,永不磨灭。
抗战影片观后感 篇四
它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是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它是中华不屈灵魂中不朽的篇章,它就是《血战台儿庄》这一不朽的历史。它再现了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在台儿庄阻击妄想进攻徐州的日军。在这20天的意志与耐力的抗衡中,中国军队怀着杀敌报国的志愿,靠着惊人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当日军对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时,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一齐指向我军阵地,炮弹带着呼啸满地炸,子弹带尖叫满天飞,叫喊声响彻云霄。在敌强我弱、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已伤亡过半,可是战士们依然坚强的支撑着,那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上依旧展现着坚强的意志,那一双双深遂的眼睛里依旧闪烁着爱国的光芒;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一批批战士倒下了,但他们的灵魂却没倒下,并且激励着活着的战士更加英勇的杀敌,最终我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因为回顾战争,所以我们珍惜和平”。今天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中国,谁能说不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民族之魂。《血战台儿庄》就是他们的一枚勋章,它将永远伴随着革命先烈的英灵,伴随着永不逝去的`历史,伴随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抗战电影观后感 篇五
看了这部影片,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升。
这些英勇的平原儿女们,凭着一种信念——民族精神,在家乡的土地上为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用自己的智慧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当风云突变马英被捕时,苏建梅等人截粮车,毁电线,拔炮楼,让敌人误以为马英仍在城外;在壮丁训练所马英与地下工作者郑敬之密切配合,救出马大娘,借敌人之手除掉汉奸吴胖子,马英等人也脱离虎口。更让我敬佩的是抗日战士的意志。当苏建梅被捕时,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这些都未能摧毁苏建梅的意志,面对挥起的鞭子,面对那一件件令人不寒而栗的刑具,苏建梅仍面不改色,对八路军的任何情况只字未提……
反之,那些汉奸和日寇更令人痛恨之极,他们的言行正与抗日战士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苏建梅与苏建才同时被捕,面对美色的诱惑苏建才心意访惶,终成了叛徒……
抗战电影观后感 篇六
90后的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不曾经历战争,只能从书本影视上了解一点战争历史,最让我喜欢的战争题材是抗击外来侵略者,尤其是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机智勇敢,壮烈不屈,荡气回肠,可歌可泣。
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1956年拍摄的《铁道游击队》,虽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是,50年代能够拍摄出如此佳作,实属不易。而今观赏,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难怪父辈们反复观看,喜爱有加。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小说《铁道游击队》不是凭空杜撰的故事,而是发生在抗日时期的真实传奇。铁道游击队,是从百姓中走来的抗战特种队伍,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其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闻风丧胆。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这是有史以来军事受降中十分罕见的一幕。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
不久,日军前来偷袭,刘洪、李正指挥有方,大败冈村特务队。日军恼羞成怒,四处烧杀,肆意报复。被激怒的刘洪欲在微山湖上与日军正面对阵,幸亏李正赶来及时劝阻,飞虎队实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却因此负伤。飞虎队休整后,力量壮大,在与冈村特务队的激战中,全歼敌人。可是芳林嫂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却遭敌兵逮捕。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xx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晓。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欣赏电影《铁道游击队》,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老少。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组织纪律性,明确了打鬼子救中国的历史使命。其次电影情节曲折、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良好品质。这其中,我认为团结就是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看了这部红色革命电影,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抗战电影观后感 篇七
在反映抗战期间各种题材的电影和影视剧中,我们总可以看到众多的伪军和汉-奸,他们比日本鬼子还要可恶,还要无耻,抗战影片观后感。他们为日本鬼子出谋划策,为扫荡打前站,他们帮助日本鬼子消灭抗日的游击队,杀起骨肉同胞比日本鬼子还要狠。日本的飞机大-炮对付不了“小米加步-枪”,训练有素的日本军人不以打击中国的军事力量为目标,不去占领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而是在农村转来转去地找八路军游击队。山沟沟里的“高家庄”挖好了地道专等着日本人去,日本人还真的会去,老老实实地照着指定路线走。去了一次吃了亏还会再去第二次、第三次,排着队到“高家庄”去送死,鼻子撞到墙上也不知道转弯。守株待兔的游击队挖好了地道可以以逸代劳,一直用下去。这样的日本鬼子根本用不着正规军去打,只要“小兵张嘎”就足以对付了。看来整个抗日战争只是因为有了太多的伪军和太多的人当汉-奸,才使问题变得复杂起来。以至于现在有的年青人以为抗日战争主要对付的不是日本鬼子而是伪军,抗日战争主要就是逼蒋抗日打伪军。
抗日战争主要是打伪军吗?当然不是。死在中国的100多万日本人是死于地道战和地雷战吗?当然也不是。山西省档案馆有一份胡适先生写的碑文,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第五十九军与日寇在怀柔的一场遭遇战。中国-军队面对强大的日寇毫无惧色,拼死抵抗,打了十几个小时。367位将士阵亡,400多人受伤,打死日本鬼子346人,打伤600多人。很多将士拖着日寇同归于尽,大义凛然气壮山河。这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还不是什么有名的战役,淹没在数以千计的被忽略的战役中,在浩瀚的历史档案中只是因为胡适先生的名气才被提及,观后感《抗战影片观后感》。现在学生的课本只提到平型关大捷(消灭日寇1000多人)等几次战役,连消灭了十几万日寇的长沙会战都没有,是不会记载怀柔之战的。但正是这数以千计的像“怀柔之战”这样的战役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证。也正是这数以千计的战役重创了日本,使日寇闻风丧胆,胆战心惊,最后被迫投降。中国-军队大多数不是伪军,也不是听到日寇来了拔腿就跑的窝囊废。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他们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看到反映抗战期间各种题材的电影和影视剧中身强力壮的中国-军人大都是伪军,我不知道在座的中国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很不舒服。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军人居然不会打仗,还不如农民,那还要办黄埔军校干什么?中国的军队到底是抗日的多还是当伪军的多?如果是抗日的多,为什么除了八路军新四军之外听不到其他一百多个军的声音?如果是伪军多,那抗日战争的胜利岂不是来得太容易了?用丑化一批中国人来塑造几个“抗日英雄”,是利是弊,是得是失?不知道导演算过没有?这种电影能长中国人的志气,灭日本人的威风吗?
有一本书,书名好像叫《日本精神》,记录了日本鬼子追杀狼牙山五壮士的一幕。狼牙山五壮士在与日本鬼子作拼死战斗后,为了不让鬼子抓住,从山顶上跳了下去。他们刚跳下去,日本鬼子赶到了山顶。令人没料到的是,日本鬼子在山顶上堆起了一个小土堆后全体脱帽致哀。指挥官说这是中国人的英雄,也是日本人的英雄。我没有考证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它说明日本人真正佩服的、害怕的是致他们于死地的人,这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一致的。
“衡阳战役”国-军第十军苦战坚守衡阳四十余日,攻守双方损失惨重。在日军攻入衡阳之际,第十军军长方觉先投降。对方觉先算不算投降、该不该投降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我们且不去管他。问题是国-军第十军是伪军吗?在抗击日寇战役中英勇献身的将士们是伪军吗?应该不是!
把日本人惧怕的一大批军人都说成是伪军,说成是闻风而逃的软骨头、怕死鬼,虚构一些离奇曲折的故事,塑造一个并不存在的高大的艺术形象,添点高-瞻远瞩的豪言壮语,加点谈情说爱的佐料,这样的“抗日电影”,中国人接受得了,日本人会接受吗?这样的电影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吗?对得起九泉之下为国捐躯的300多万无名英烈吗?
观抗日战争电影观后感 篇八
由台湾知名女导演郑芬芬执导的电影《畹町桥》在云南省畹町举行开拍仪式。影片将通过一名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的故事,追忆远征军滇缅抗战历史。
电影《畹町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的滇缅抗日战场为背景,以一名远征军老兵上官青回国寻亲的回忆为主线,用上官青与远征军连长凌河和当地傣家姑娘玉香3个年轻人在战争中的命运、情感,再现惨烈而英勇的滇缅抗战历史,追忆入缅作战远征军的功绩。
导演郑芬芬说,这次拍摄抗战题材影片,与自己以前的风格不太一样,但是远征军在中国抗日历史上功勋卓著,她希望以电影的视角,讲述一个充满人性内涵和对战争反思的远征军抗战、情感故事,让人们了解远征军入缅作战历史。
畹町桥是中缅两国交界河上的界桥,于1938年抢修滇缅公路时初建,是当时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国际交通口岸。1942年,中国十万远征军从畹町桥出境,赴缅作战,抗击日军,在对日作战岁月里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创造了辉煌的抗战历史。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抗战电影观后感(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