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应该要怎么写【精品多篇】范文
[引言]观后感应该要怎么写【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篇一
看完这本书,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主要动力
主要动力意味着真正激励你的东西,这能让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
钱,是真正激励人的东西么?其实钱只是基础因素,它能做到的只是让人不讨厌这份工作,却没法让人爱上这份工作。而真正动因会让人发自内心地想去做。
比如,有挑战性的工作、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和进步、成就感、学到东西的感觉、成为团队主力队员、取得有意义的成果、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够帮助他人等等。这些才是真正让人爱上一份职业的东西,所以不难理解为何有人拿着微薄的薪水,经常加班依然愿意工作下去。
(二)最重要的东西
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东西,然后以它为轴心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人生的原则,并去坚持。
每个人最重要的东西都不同,也许是家人朋友,也许是职业成功,也许是帮助别人,也许是自我成就。但一旦知道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就要考虑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
有一种现象叫做“错位激励”,什么意思呢。就比如一个职位选择候选人,实际要真正做好一个项目需要五六年,而为了竞争这个职位,将资源错误地分配在一些立竿见影的表面成果上,只需要一两年就能有光鲜的成果,但实际上效果大打折扣。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把资源放在能立竿见影的活动上,没有正确分配资源,与目标有了偏差。比如初衷是为了让家里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却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几年时间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无法陪伴家人。表面上也许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实际上忘记了最重要的初衷,孩子也未必幸福。
我想起在书声听一名讲者讲过核心能力的问题,想来也是有关资源分配。他说,把你的核心能力写下来,然后算一算你有多少时间、多少钱、多少人脉是花在核心能力上的。如果无法合理配置自己拥有的时间金钱人脉,如何让自己成长进步,去实现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目标呢。
(三)关于计划
可能你对如何实现最重要的事有一个周密的计划,或者也可能你在中短期计划里不断找寻最重要的东西。但通常计划赶不上变化,再周密的计划,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机遇或事故,何况一生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但计划的调整改变并不是坏事。
比如,本田公司当年计划将自己的摩托车打入美国市场,与哈雷摩托车竞争,虽然他们做了周密的计划,效果却很不好。结果有一次本田员工骑着员工跑业务专用的小型摩托车,在山上发泄心中苦闷时,被当地年轻人看到,觉得非常拉风,本田的小型摩托车就这么在美国风靡起来。本田在做计划时,肯定万万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但当时有这样的机遇当然要抓住,那么需要做的就是及时调整计划。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两本书,引爆点和从0到1。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发流行的例子,另一方面又是个很好的竞争与垄断的例子。正如从0到1里提到的,竞争很可能会两败俱伤,而垄断才会有丰厚的利润,本田公司放弃了与哈雷竞争大型摩托车市场,进而垄断了美国的小型摩托车市场。
书里还提到在假设一件事能够成功时,列出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别人帮助的,把这些假设条件列出来,看看是不是可控的,这又让我想起了六顶思考帽里的黑色思考帽,设想一些相对消极的情况如何解决。在看一本书时联想起好多本书的感觉非常不错。
回到主题,其实大部分人和企业都很难一开始就做对,成功需要不断实践直到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就像paypal一开始也没有做对,最初它选择了用掌上电脑来转账,在掌上电脑未被普及的那个年代自然是使用者寥寥。但并没有关系,办错一件事不意味着失败,相反,你只有知道了什么东西行不通,才会去尝试别的办法,直到成功。这不,paypal从当年的失败中创造性地开发出用电子邮件来转账,找到了成功的途径。
(四)人际关系
工作能带来成就感,但与家人好友培养出的亲密关系能带来长久的幸福感,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考虑自己需要什么,而没有考虑对他人而言什么是重要的。
书里有一句话叫“奶昔被雇来做什么?”意思是人们付钱买奶昔是为了什么呢。在奶昔店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找到奶昔“被雇用”的真正原因时,他们很快突破了营业额瓶颈。
在社交过程中,可以多从需要完成的工作角度去考虑“我被雇来做什么”,比如我的伴侣最需要我做的是什么,我的父母最需要我做什么,我的老板、同事需要我做什么。经常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哦。
(五)坚持原则
关于坚持原则,书里提到不多,但这却是让你的人生不走偏的最佳方法。
作者说,以100%的坚持来保持原则要比以98%的坚持来保持它更容易实现。他举了自己参加足球比赛的例子:有一次比赛要在周日举行,而他曾在上帝面前许下承诺不会在周日踢球,但如果他不参加的话,他的球队很可能输掉这场比赛。他挣扎许久,决定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放弃比赛。结果是,他的球队在没有他的情况下依然赢得了比赛,他也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他说如果当时他去参加比赛了,一旦将100%的坚持降低为98%,那之后他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自己的原则,无法再坚持。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只是小事,但对作者来说有关信仰,生活中很多有关原则的错误,犯一次可能就会毁了一生。
确定你要坚持的事,然后始终坚持它。面临选择时,在考虑每种行为将产生的后果的基础上做出选择,让每个决定都符合自己要永远坚持的原则,不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这本书好的地方在于,不是纯鸡汤,也不是纯商业理论,而是把管理学创见运用于生活中,在选择职业、家庭、人际关系、建立原则方面都充满了管理的智慧。据说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已经被查出患有癌症,那么这本书可以说是凝结了作者这一生商业与生活的智慧与感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篇二
任何事情可能都是有假设前提的~例如群里有一位17岁青年,那么早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并且能够对很多事务直指本质,后生可畏,肯定是有哪个机缘让他走上了这一步~
当看到一个理论的时候,需要关注这个理论可以应用的范畴,例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处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理论适应的范畴,本身的局限性。
看问题,你是看到问题的本质还是问题的表象,你是在描述问题还是描述结论还是论据,都需要有清晰的认识。有些人永远只能看热闹,却看不到实质的范畴,这样想要进步还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看到一个事物的本质呢?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呢?都是需要很多基础知识的。如果你看过蒙娜丽莎的画像,那么即使只有一个模糊的样子,我们也能够看的到。
我们做一件事情,是出于什么动机去做?例如我现在工作是为了赚钱吗?我考试是为了赚钱吗?如果除了赚钱,我做这件事,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如果只是出于钱,钱是本质吗?还是有其他的追求,是为了更好的人生进行?是为了更加自由?在赚钱的路上,是不是可以突破自己很多格局上、认知上、视野上的限制呢?
我们可能是既爱又恨我们的工作。我们一开始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后面对自己的所有的工作为什么又不满意了?是觉得激情没有了,还是有其他的呢?我们谈恋爱也是一样的额,一开始我们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觉得一切还行,但是后来又会觉得走不下去了?满意和不满意是两种状态,不满意不代表满意,只是可能达到了基本线而已!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在工作中,由于一些基础因素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会让我们感到不满。这里所说的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这些都很重要。基础因素不好就会给人带来不满,所以你必须解决基础因素,确保你不会对工作不满。
在动力因素和基础因素之间求取平衡:那么,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爱上工作的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赫茨伯格研究中的“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
希望你的生活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能满足动力因素的要求。如果经历过,你就会认识到这种工作与只有基础因素的工作是不一样的——它会不断向你强调,让你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既有趣又有挑战性,让你变得越来越专业,还有机会变得越来越有责任感。这就是动力因素在起作用,它让你爱上所从事的工作。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坚持住,直到找到这样的工作,因为这样的工作会让人每天一想到要去工作就兴奋不已,与那种每天一想到要去工作就心烦的感觉有天壤之别。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篇三
书名是一个直指灵魂的叩问,不过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是不是只有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思想者才应该思考这种问题,我们普通人只需要老老实实过日子就行了呢?当然不是。
稀里糊涂地生活,可能暂时没有什么不好,但也就是暂时而已。有人说人生就像爬一个梯子,如果等到爬到梯子的顶端才意识到梯子搭错了地方,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因此,这个问题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看了这本书会促进我们去思考它。
克里斯坦森教授有多年企业管理实践和研究经验,他把这套经验和方法论运用在了研究个人幸福和成功上面,总结出了我们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正是此书区别于其他励志书籍的独特地方。
人生包含很多个维度:工作、婚姻、家庭,以及兴趣爱好等等方面。下面我就书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一一阐述。
真正激励一个人的是什么?书中认为是动因理论。
动因理论是说人们想去做一件事情真正的动因是:发自内心想去做。不论刮风下雨、顺境逆境、贫穷富有,都想去做。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
但同时作者也指出:
这个理论包含两种不同的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这里所说的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基础因素不好就会给人带来不满,所以你必须解决坏的基础因素,确保你不会对工作不满。
解决了基础因素是前提,但是它只能让你不讨厌这份工作,也就是“没有不满”,但是“没有不满”和“工作满意”还有很大距离。
如果你做的工作就是你喜欢做的,你才能在解决基础动因的前提下,做到工作满意,你才会爱上自己的工作,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我时常听到有人有这样的言论:毁掉一个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变成自己的工作。我不赞同。“毁掉”的原因正是没有解决动因理论的基础因素,这个是前提。这个前提包含:与上司和同事的关系融洽,有足够的钱照顾家庭。可以想见,抱持这样言论的人,去做其他工作,也同样做不好,这不是兴趣不兴趣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都羡慕处于顶端的“自我实现需求”的人,但是我们忽略的是,最顶端的人也是从最底端慢慢爬上去的。一个人很难做到在没有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去追求自我实现,即使他追求了,也很难长久。别说自我实现了,连安全需要都保证不了。我见过有些吃不饱饭的非洲人去打劫,被打劫的人会很害怕,但打劫者也是冒着损失“安全需要”为代价的。
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很重要,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实现顺序更重要。这跟动因理论的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的实现顺序一个道理。
书中引用了一句俗语: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
作者认为: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大源泉。
因此,要获得人生的幸福,需要经营好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怎么经营好这些关系呢?
作者说:要建立牢固的家庭关系和亲密的朋友关系,最重要的是投资时间。
真是一语中的!我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也观察得出过这样的结论。时间是非常稀缺和宝贵的资源,你把它投入在哪里,就说明你在意哪里。投入在某人身上的时间多少可以作为你们关系亲密程度的量化指标。很难想象一个整日在外鬼混不回家的人会在意家庭,也很难想象多年不联系的好友还能像当初一样亲密无间。
对于时间投入与孩子教育,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值得每一个父母思考: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头几个月的情况对其智力发展非常重要。托德·莱斯特和贝蒂·哈特两个研究员研究了父母在孩子两个月到半岁期间对孩子说话的效果,发现当父母热衷于多和孩子说话时,孩子大脑里将增加很多得到锻炼和优化的神经突触。
这才是更好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而不是准备几套学区房,报很多孩子并不喜欢的兴趣班。
时光在流逝,我们失去了什么?
我们终生都将被雇用去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别人的配偶。
这是以做工作的思维来经营婚姻。
老板雇佣一个人是让他来干活的,一个优秀的员工上班的第一天就应该思考的是: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以我的能力,可以怎样更好地给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想:这份工作能让我挣多少钱?我干多长时间就要让老板给我涨工资?
婚姻也是如此。作者认为:幸福的婚姻不是找到那个能让你幸福的人,而是找到你想让她幸福的那个人;她的幸福值得你付出。抱持这样的想法,只要你们不是过得朝不保夕,吃了这顿没下顿,就算过得不算富有,也能维持稳定而幸福的婚姻关系。
100%的坚持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
根据《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里的“习惯引力”,这句话不难理解。破例一次,就打断了固有的节奏。比如你每天写1000字,今天因为各种理由不想写了,明天再拿起笔来,可能就没有那么“自然而然”了。
同样,请大家思考一下:每天坚持写1000字,和每周坚持写1000字,哪个更容易持续下去?
作者在书的结尾提到:
要将本书中建议的价值最大化,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设定目标。上帝不会向你送来那样的目标。它需要你深思熟虑,精心地去构想、选择和管理。
请记住: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我花了几年时间才最终确定我的人生目标,但这是值得的。
目标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且越早设定越好,不然整个人生都会混混沌沌,茫茫然如同黑夜。还好,经历过一番挣扎,我已经找到了。
这是一本好书,我收益良多。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观后感应该要怎么写【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