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观后感范文
前不久,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持续播出,反响强烈。该专题纪录片以“不负十四亿、打虎拍蝇、惩前毖后、系统施治、永远在路上”五个主题展开,选取xx个案例,讲述了一批落马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目无道德法纪的故事。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如何让党员干部不“湿鞋”、不“下水”,永远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加强党性修养非常必要,涵养道德情操也很重要。历史是一面镜子,笔苑公众号辛苦整理,倒卖者可耻!,古往今来,多少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留下传芳佳话。今天,党员干部仍当有君子之风,深谙君子之道,不妨常拿孔子所倡的“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来对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从道德上加强涵养,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
去伪存真“视思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当前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这对党员干部作出准确判断、理清决策思路提出更大挑战,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被乱花迷眼、不被浮云遮眼、不被一叶障目,真正看得透彻、分得清楚,心如明镜,不犯糊涂。
虚怀纳谏“听思聪”。“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要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精细、精准的服务,需要党员干部善听不偏听、多辨不偏信。一方面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去下基层、进街区、驻村屯、走万户,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俯下身子听民声、访民意、知民情;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对舆论信息辨别能力,要不得听风是雨、道听途说的行径,要真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从善如流的态度、博采众长的精神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为民解忧“色思温”。“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否真诚、是否作秀,群众心里有数有秤。好的态度能够有力拉近干群关系,更好地搭建同群众交流、为群众解忧的桥梁。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端正服务态度,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神态温和、说话和气,以热情可亲、耐心细致的形象亲近群众、关爱群众。
平等待人“貌思恭”。“大士不矜,谦以接物。”加强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内在品德的养成,还要注意外在的仪容仪表,所谓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尊重是相互的,在实际工作中高高在上“摆架子”、傲气凌人“耍大牌”是得不到人民群众亲近的。美其道、慎其行,谦逊的态度、包容的品质和庄重的仪表、得体的礼仪方能真正让党员干部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
表里如一“言思忠”。“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古往今来,凡是大才大德者,往往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党员干部只有把对群众的承诺放在心上、付诸行动、掷地有声,才能博得人民群众信任。所以,党员干部必须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不做“两面派”、不搞“面子活”、不戴“假帽子”,把一切工作往实里做,办实事、务实功、求实效,努力成为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爱岗敬业“事思敬”。“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君子做事认真负责,对任何工作都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才能做好做精每一项工作。党员干部应该在工作中传承这样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同时,还须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服务人民、造福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发光发热。
实事求是“疑思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员干部的工作涉及面广、服务对象多元、工作要求专业性强,这就需要发扬“补”和“钻”的精神,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勇于承认和正视自身不足,在面对疑难杂症、难解决的问题时,多方面请教学习,集思广益找到最佳方法;另外,在长期服务中结合工作需要常思常学,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工作能力。
戒骄戒躁“忿思难”。“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当前党员干部在现实中接触的一些工作常常是千头万绪、复杂多变,各式各样难协调、难沟通、难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也因此容易让部分党员干部心生愤怒,甚至会在不良情绪下作出“发热冒失”的错误决定。所以,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非常重要,锤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胜似闲庭信步”的耐力更是十分必要,做到遇事不慌、三思后行、处之泰然。
严守底线“见得思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以义为先、洁身自好,正确对待权力,严守道德底线,坚持廉洁自律,守得清贫,耐得寂寞,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役,不为物所累,修身律己、慎终如始,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