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体育老师》观后感范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好范文网的会员“dada2378”为你整理了这篇电影《我的体育老师》观后感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电影《我的体育老师》目前正在上映,跟着主创团队,记者欣赏了高三体育老师刘昊辰向主科老师“抢回”体育课,让学生重返操场的故事。电影关注到了教育领域一个鲜有人关注的议题,即保证高中生的体育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久以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公众有着充分的讨论,体育科目在中考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重,在一些省份甚至成了所谓的“主科”。无论是主动拥抱还是考试倒逼,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受到了重视。但高中体育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科目。
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可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保障每周3节体育课以上。现实中,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却很难保证。电影议题触及了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上映以来,《我的体育老师》在网络上引发了老师、家长和学生观众的共鸣。在实际教学中,高中体育课不被重视并非个例,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广泛存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体育之魅力,刘昊辰成功地将他们拉到操场,这是高中体育老师与主科老师的“争夺”,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冲刺阶段”的拉锯。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重压之下,体育课对于提升高考成绩无益,上体育课就是在浪费时间。电影中描述的“体育老师被生病”“体育课等于自习课”等怪象都是现实的写照。
影片中的部分观点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高三学生韩明明因为身体素质不佳,淋了一场雨后得了重感冒,错过了心仪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大家逐渐认识到,高考这样的大考更需要良好身体素质作为支撑。然而,体育的功效不止于此,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是基石。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提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强健的体魄,德与智便成了镜花水月。
如何对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进行改革?体育的魅力到底是什么?走出电影院,这些问题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