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作者:eisop时间:2023-06-20 09:07:37)

[引言]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多篇

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篇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起我国著名文化经典《道德经》里的句子,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详,但你可知道这些句子背后的含义?由中共开封市委党校讲师苑志钢带来的题为“《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专题文化讲座在开封市图书馆举办,为市民诠释了如何解读《道德经》,并与在场的市民朋友进行了交流。

“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代表着一种消极的思想,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道德经》缺乏了解。”讲座刚刚开始,苑老师就指出大众对《道德经》的误解。在他看来,作为反映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道德经不仅不消极,其中的很多观点对后世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由此可见,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从小了说,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从大了说,对自然、对社会、对国家的整体建设,具有非常久远的指导性。现在全球环境灾难的普遍,就是人们不注重自然规律的发展,人为地破坏环境所造成的。

苑老师还讲到,人生是由阴阳组成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注重“阳”,即总是选好的、大的,喜欢荣誉,讨厌耻辱等,这是人的本性。而从道家的理论来讲,我们要注重“阴”,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应全面、健康、运动地看待事物。这也是道对我们人生的启发。我们一生都在矛盾中度过,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有无、得失、强弱、荣辱……我们经常都太过重视我们所谓的“好”的一方面,而忽略了“无”、“无用”的东西,其实,虽然是“无”,但是其大有用处。就像常被认为无用的人体部分阑尾、智齿、毛发竖立肌、尾骨等一样,既然其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这就是道之所在。

接着,苑老师又从道家理论出发,讲了人生中“苟得”与“应得”的联系与区别,启示我们对财富不要苟得,应得的部分不用刻意不惜一切地去追求,付出太多,肉体上会招来疼痛,得到太多,生活中会招来嫉恨。因此应像《道德经》第44章讲的那样,“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次主题讲座,虽然只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但带给现场读者的感悟却很深远。品读道德经典,学习人生智慧,通过苑老师的讲解,读者们得以进一步了解得失、强弱、有无、进退之道,有利于领悟人生处事之道。

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篇2

“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篇3

用智不及无知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张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篇4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篇5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章历代的释意无数,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出发,得出新论如下:

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展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开始,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能够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此“极”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

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始,“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到达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

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感慨。“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虚为展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此刻,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展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伸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

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但,所有释意皆不够细致,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来理解与感悟,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其经意当从本原出发理解,而不就应根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

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篇6

长夜漫漫,路亦漫漫,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职场。

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思维方式的短板,刚毕业就花了7万多的钱去学习财商课,情绪管理课程,企业家学徒课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时间卖过各类水果和坚果;做过项目合伙人,现在也正在尝试自己做老板,锻炼自己做项目的能力。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站在23岁的节口,我很庆幸,自己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弥补过去系统的漏洞。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洗清自己脑袋中的概念,也都会让我去思考,“强与弱”“好与坏”之间如同水流般灵动地变化;经中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他教我聚焦在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那个面上,他教会我看到刚毕业的自己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倘若能够踏踏实实地布局,勤勤恳恳地走过,时间终会回报自己很多。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去思考“无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天道,结合天,道,法,人整个系统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统来工作。他教会我要站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绪作主导。比如刚毕业的自己,是职场的菜鸟,在23岁的节点上,是不太可能有作为,因此用心学习业务流程,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为王道,而非证明自己有多厉害。我所从事的企业是一家经营相对成熟的500强国企,他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一般选择985/211的大学生,因此自己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逊一筹的,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这对生性要强和心性骄傲的我来说也是一种磨砺。

?道德经》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养了我的心灵。有时候奋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这本经书,也会让我抽离生活,工作上的烦恼。《道德经》让我感受到最本真的一股力量,他让我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还挺好的。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word该篇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多篇范文,全文共有559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多篇.doc》
老子说道德经心得体会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