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植物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寄语:认植物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认植物心得体会篇1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毛虫我们都很轻易地捕了后放进毒瓶,大家都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种眼里看到的新鲜动物。一开始我们捕到的都是一些很常见的小昆虫,如蚂蚁、蜜蜂、苍蝇、小蝴蝶等昆虫。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在一颗木瓜树上看到了一只体形很大的蜘蛛,大家看到的第一反应都是尖叫,只有一个组员说她不怕,她去捉,可是由于她用了大大的镊子去夹,一下没夹准,反倒让它逃进了中空的木瓜树,很是可惜,就此与那只大蜘蛛擦肩而过。在此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听到一些组有捉到蜥蜴、水蛇等爬行纲动物,我们很是羡慕,对于这些比较高等的动物我们也是充满了欲望,但是就是遇不到,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战利品。在下山途中组员们都已筋疲力尽,对于捕动物也是有心无力了,但我还是很想遇到蜥蜴,所以沿途多将眼光放于路边的树木上,也因此捡获了只很长很粗的蚯蚓,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皮肤干燥,趴在水泥地上无力地伸缩着,我们把它拾获后将它置于空水瓶中并给淋了一些水,它果真就恢复了一些精力。回到学校后,我们将捕到的动物简单地做好分类后小组也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将捕蜥蜴的愿望寄予在第二天的火炉山之行。
实习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火炉山,火炉山的环境和帽峰山的环境还真是不一样,帽峰山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干燥的,而火炉山那儿是想对比较潮湿和阴凉的,所以在火炉上我们又捕获了一些新的动物品种,如马陆、蜈蚣等动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一女子特别行动组真的在火炉上完成了我们捕蜥蜴的心愿,事实上那只变色树蜥是其他组的人发现的,但是他们一不小心没捕到,反倒把蜥蜴从一颗大树上打到山壁下的树底,而就在附近的我们当然不会放过,眼光直跟着蜥蜴,11个人都迅速围在了那颗树下,拿着捕蝶网、烧烤叉在那儿拍打着,那只狡猾的树蜥死活不愿出来,有些组员都想放弃了,但是也有组员坚持蜥蜴是很难遇到的,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所以在我们的坚持下那只变色树蜥终于坚持不住了,跑出来了,最后我们齐心协力地将它网住了,在捕到它的那一刻,我们组沸腾了,那是一种靠自己去收获的成就感,大家都特别激动和兴奋,所以在那一天,我们组的士气也相对比较高涨。一路上山,看到最多的是马陆,随便翻一下树叶,就能看到它们缩成一团的样子,我们还观察到马陆爬行的时候它的足是怎么动的,就像是一波波的海浪涌过去的感觉,很可爱,但还是觉得它太多脚了,有点恐怖不敢用手去碰。
在最后一天的标本展示中,我们组也是分工明确,大家都比较配合和投入,虽然一开始准备地不太充分,但是最后的结果我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相比来说,我们组捕到的动物类群还是比较多的,涉及的门和纲也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都很开心,感觉组员们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这就够了,在快乐中学习总是让人充满活力和激情,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在这4天半的实习中,我对动物的分类有了更深的印象和认识,对动物生活的环境和各种动物的习性也有了一些了解,在动物标本制作过程中更是亲自动手实践过,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也许有点累,但是值得,因为快乐,因为收获!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保持动物学实习中的激情,学到更多!
认植物心得体会篇2
我们本次实习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常绿和落叶果树修剪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并且掌握花果调控得方法,为今后园艺果树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得实习地点学校农场果园。实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果树的冬季修剪和花鼓调控,冬季修剪是从落叶至第二年前面芽之前休眠期的修剪。适宜的修剪时间是在深冬之后至早春营养生长之前。这时枝干和根系贮存的大量营养的枝条和花芽有效地利用。本次实习果树为桃、李、梨、枇杷、葡萄等。桃树的冬季整形修剪根据桃树生长结果的特点,桃树修剪可分为幼树期、初果期、盛果期和衰老期4个不同时期的修剪。幼树期主要是以整形为主,修剪时期是夏季修剪与冬季修剪相结合,以夏季修剪为主,主要任务是培养主枝和侧枝。
初果期是在幼树整形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各级枝条的从属关系,对强壮新梢及时摘心,促生分枝,培养各种类型的结果枝组,提高早期产量。盛果期修剪主要任务是维持健壮树势,调节主、侧枝长势均衡;注意选留和培养更新枝并选留主枝基部分枝,保持树冠内有较多的结果部位;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要适当重剪,尽量延迟结果部位外移的速度;树冠外围的过密枝可适当疏除,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延长结果年限,提高经济效益。衰老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更新复壮长势较弱的骨干枝,促使抽生健壮新梢和结果枝;选留、培养着生位置适宜的徒长枝,用于更新衰老骨干枝;同时注意更新复壮树冠内膛的结果枝组,延缓衰老年限,维持经济产量,待失去经济价值时,及时进行全园更新。
葡萄树冬季整形修剪,为了保证各个主蔓上,能按照一定距离配备好结果母枝组,要将不需要的或不能用的枝蔓从基部彻底剪除掉。短截冬季修剪时,习惯上把成熟1年的新生枝剪短。把枝蔓剪短留到所需要的长度,长度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修剪需要和成熟新梢的质量而定。修剪的长度一般为:短梢,留3-5节;中梢,留5-7节;长梢,留8-10节。一般枝梢成熟好、生长势强的新梢可适当长剪;生长势弱,成熟不好、细的可以短留;枝蔓基部结实力低的品种,宜采用中、长梢修剪;枝蔓稀疏的地方为充分利用空间,可以长留;双枝更新,在一个枝组上通常由一个结果母枝和一个预备枝组成。成果母枝长留,采用长、中梢修剪,下面一个作预备枝剪留2-3个芽,每年反复更替进行,采用此种方法培养更新枝比较可靠,适用于发枝力弱的品种。
梨树的冬季整形修剪,骨干枝的培养需注意其成层形、主从性、开张性、均衡性和牢固性,以保持树体的通风透光、优质高产和健壮长寿。幼树在培养枝组时应遵照“少疏多留,先截后放,以截促枝,以放促花”的原则。大树枝组的修剪应遵照“轮替结果,养缩结合,以养促壮,以缩更新”的原则。一般逢二留一破一,逢三留二去一,逢四留二去一破一,逢五留二去二破一。去留原则是疏上留下,疏弱留壮,疏花芽留叶芽。幼树的修剪一般采取对长枝轻剪缓放,对直立壮枝拉平,保留中短枝,尽量利用抽发的枝梢,扩大树冠。除疏剪部分过密枝外,一般不进行疏剪。
枇杷树有两次疏花疏花穗再一次疏幼果。除去花穗顶端的花序,粗壮的结果枝一般留3~4个小穗,中等的留1~2个小穗。顶端的花穗会先开花,将其除去后,就能保证留下的花同时开放,以便于后期管理。在第一次修剪后的2周左右,当花穗的剪口处形成愈伤组织后,进行第二次修剪,要控制结果枝的量,一般保持六七成的成花量,所以修剪时要先将细弱的结果枝除去,再疏。每一小穗的花序留3~5朵花,花朵的朝向和位置尽量错开。
在果树冬季修剪方面,我们应该针对果树不同生理周期的生长特性来进行评判修剪,在认准果树修剪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结合对果树不同部位的不同培养方案来进行综合整形修剪,不能草率的进行作业。在本次教学实习中,对不同果树冬季修剪的方法我基本上得以掌握,但是还是大大不够的,在其它季节的修剪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巩固和实习操作,我相信通过我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进取,一定可以熟练掌握南方大部分果树的四季修剪方法。
认植物心得体会篇3
明天就要进行动物学实习的展示了,好紧张,会不会抽到我答题呢很有可能,看来不能随便乱抱佛脚,我会努力准备,不会让组里成员失望的,当然,前提是抽到我啦!
动物学实习是我们在野外实习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仅是我,大家都收获了很多。这次的实习不仅使我们更近距离的接触了各种动物,了解各种动物,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锻炼了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开拓了眼界,提高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实习不仅仅使我们亲近自然,得以观察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动物,弥补了学校中大多都是标本或标本不足的情况,而且弥补了我们在理论课堂上记忆抽象概念而没有动物图像的不足。
为期5天的动物学实习,在端午节那天结束了。由于有了植物学实习的经验,我们对动物学实习的痛苦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植物学实习的时候,我们是集体行动。所有人都围着老师和植物转。而动物学实习,我们的自主性极大。整个动物学实习下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眼明手快”。那些瓢虫、蛾、蜂等等都隐藏在密密麻麻的树叶或草丛中,需要仔细地观察才能发现。而在帽峰山最难捕捉的就是大大的凤蝶了。它们“身手敏捷”,每次从深谷飞出,都引起一片惊呼,但我们尝试了无数次,最终还是没有抓住!很失望!但是,在火炉山,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峡谷不深,加上有了帽峰山捕蝶的经验,我们这次很顺利地捕捉到了很多种类的蝴蝶。
可能是由于小时候,经常在山里玩耍,去摘野果,捉蝉,掏鸟窝之类的,我一点也不害怕那些动物,反而觉得很有趣。当然,我们抓动物不是随便乱来的.。设想过我们要抓哪一类动物,我们初步了解了它们的习性,然后开始寻找目的地。在火炉山,我就在水边的小石头下,抓到一条很大的马陆,还有在浅水处抓到一只小蟹,很开心!上山不久,我还抓到一只正在蜕皮的蝉!那个蝉壳已经从背中线裂开,可以看到幼蝉绿色的背部!等到11点半休息的时候,居然发现蝉已经完全从壳里钻出来了!绿绿的!整个过程也就不到一个小时!可惜抓到它时,卡氏液不在我们这个小组(因为我们这个大组分成两个小组来行动了)。不然可以把它固定在壳里。也很可惜,那天没能向老师说明我观察到的这个现象。
在大学城,我在湖边抓了一只有绿色条纹的蜻蜓。这种蜻蜓很难抓!它总是在湖边忽悠一下就飞走。我觉得自己有点邪恶啊!因为我是趁它产卵的时候,用捕虫网抓住它的。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蜻蜓交尾和蝴蝶交尾的现象。学习了动物学之后,我们不再以玩乐的眼光来观察动物,而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也发现了一些动物世界中有趣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看大盘表面现象。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大组的联系就不够紧密。实习路上,我们打趣说我们这是西天取经呢!
制作标本的时候,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为确定每一只虫子的目而纠结;制作标本的时候,为蚂蚁的微小而叹息。制作标本的过程,我们不断翻书查阅,使我们的知识得到一个梳理和巩固。
我觉得,这次动物学实习又一次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加了更多有趣的故事。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最后,老师人性化地取消了个人考试,让我们很感动!
三天的到外实习,很累很辛苦但真的很快乐。想想就够乐的咯,这辈子也就这次动物学实习了,真的没有什么机会可以以这副武装到广州的帽峰山、火炉山和大学城横行啊!哈哈,想到别人的眼光我们虽然一开始也挺尴尬的,可是后来,大家都觉得自己开心就好,何必在乎其他人的眼光。爬山爬到累的腿都直抖了。火炉山的阶级太恐怖了,哪有那么陡的,顺便崇拜一下那些每天登山的人~~最近肯定提到爬山,肯定不去了。我们组的合作良好,昆虫捉到很多,蝴蝶扑到了很多,大家都是捕蝶大户了。希望明天的展示顺利进行,老师有问我们必答!!加油啦加油啦!
认植物心得体会篇4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zui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x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zui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zui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zui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zui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zui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x青冈。zui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zui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zui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
认植物心得体会篇5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就谈一谈在岭南和x实习时的感受吧。20xx年6月3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岭南,那天下午我们没有上课,只是忙于熟悉一下环境,包括吃饭、住宿等。大家都在忙,有说有笑。看着这个场景,我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这样的场景对于我们快要走出学堂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留恋。那天还有一件事让我我印象深刻:我发现当地人对于我们的到来很是欢迎;提供饭菜、住宿的主人和帮忙做饭的人对我们的照顾很是周到。7月2日上午,先是方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野外实习中的组织管理、安全防护、简易用具、如何采集植物、采集什么样的植物才算符合要求及如何制作标本等等。然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高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
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下午,张老师帮助学生确定要做的论文题目,然后讲解了怎样写论文。剩下的时间就留给我们自己分配,想做标本的就留下做标本,不想做的就去采集植物。
我们那一大组全是女生留下做标本男生去采集植物。我觉得做植物标本一点都不难,《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上说得很清楚,但要做得精致美观,那还得下功夫。晚上,各个大组的组长召集成员继续做标本,所有人围在一张桌子上,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大家互相帮助,气氛很融洽。我觉得偶尔实行集体学习也是有必要的,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人思维是不一样的,把多个人的想法集合在一起,那就会找出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7月4日上午,我们那一大组人继续采集缺少的植物标本,因为只需要采集很少的标本,所以我们早早的就完成任务回来休息了。下午和晚上,我和室友一直寻找资料写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初稿。这个下午和晚上对我来说算是刻骨铭心,我在找资料时,书上讲的东西有很多都不理解,我无从下笔,搞得兴趣降低了一半,但是又是和室友一起合作,有她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共同完成了这个任务,也许不是很好,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7月5日的上午,老师带着我们去三溪大峡谷游玩了。说实话,我就是带着出去旅游完全不用去想书本知识的心态去的,我和同学一起观赏沿途风景,不时的拍照留念,随之笑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我看很多人也是这样的。走到某个地方,我看到张老师正在采集植物,他是在溪边用手拔的。为什么我的思想和张老师的会有这么大出入?为什么别人会树立这样的观念—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而自己却那肤浅?我决定我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下午,每一大组都把全套标本上交给老师,老师对此进行打分。今天的晚餐有点特别,不仅比平常丰富,而且还有啤酒喝。张老师和王老师简略总结了在岭南实习的情况后,就各向我们班女生和生科班女生敬了一杯酒,我们也回敬了。我估计在野外实习结束后,我就彻底地远离了这两位老师(因为我不打算考研),有点不舍。晚餐过后,大家都去看晚会了。晚会上上台者有岭南乡的乡委书记、招待我们的主人、黄松老师的女儿、生科和生技的学生。这次的晚会让我看到了三点:一是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二是年青人的生机活力;三是生科班的人要比我们班的人对待事情更积极,而且才艺也胜过我们班,我们班的人要加油了。7月6日的早餐过后,我们又拿起了自己的行李踏上了回校的旅程。
此外,岭南的实习提高了我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在这里,白天我要抵住太阳和植物叶子对我的伤害,晚上我要忍受没有风扇和被蚊子叮咬的痛苦。可我最后还是带着活力回来了,我已经具有相应的“抗体“了。
7月7日,我们乘车去了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x。我们到x的时候已近十二点了,大家都因为坐车感到很累,老师就带着我们去吃饭。谁知那菜太淡了,我没办法吃下去,硬是逼着自己吃。吃过后,司机又用车把我们带到植物园。我喜欢植物,我想认识更多的植物,所以进了植物园后我就开始记录植物名及它是什么科,我跑了好多地方,不过时间有限,很快就到了集合的时间,我还是有好多地方没有去,我只能带着遗憾离开这个植物园了。之后,老师就带我们去吃饭、找宾馆住宿了。这一晚是实习以来睡的最好的一晚。
7月8日上午,老师带着我们去西湖游玩了。这是我初次见到西湖,真的觉得好美,喜欢西湖的水,喜欢西湖边上的垂柳,喜欢西湖的桥。此外,遍及各地的游客也是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拍了照片留念,我也为我敬爱的两位老师—张慧冲和王德青老师拍照了。下午我们去了自然博物馆,哇,那的建筑好豪华!因为要交动物名录,组长给每一个成员分配任务。那里面陈列着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的化石或模型或两者,那里面还有动物进化的介绍图纸,好壮观。我不是很喜欢动物,但我还是认真的记录动物的属名、种名,因为对于我应该做的事,即使我不喜欢,我也会坚持到底。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善始善终、不轻易半途而废的人。7月9日上午,我们去了野生动物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活生生的动物,这和自然博物馆有所不同。在这里我看到了世界上不同地区分布的动物,如果没有学这个专业,我估计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动物。我还进了游乐园玩,我体验到刺激的感觉,当我快要飞出去时,又会有强大的向心力把我拉了回来。出了野生动物园门口,我们班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合影拍照。之后匆匆的吃了顿饭就返校了,我们的野外实习就结束了。
我还应该对我的辅导员谢丹芳说声谢谢,她身体不适,本可以不用带我们去实习,但她并没有推卸这份重任,依然选择和我们一起吃苦,我很是感动。她真得是一位称职的辅导员,她事事都为学生考虑。谢老师,谢谢您对学生的关怀!
认植物心得体会篇6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掌握制作方法。
1、(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工具,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教法
演示法、讲解法、激励法。教法
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你们想知道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吗?那么我们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就能知道它的模样了。
2、引出课题:(多媒体出示)植物细胞
(设计理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刚刚学会使用显微镜,很想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细胞,而创设问题情境刚好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二、示范操作、教会方法
1、认识材料用具(多媒体出示):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熟悉制作步骤(多媒体出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4)、展:把薄膜浸入清水中用镊子展平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材料上
(6)、染:用滴管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7)、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教师结合方法步骤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设计理由: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我把实验过程的七个步骤用用七个字概括,既利于学生识记,又便于学生操作,再结合教师的演示,学生实验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大大提高。)
三、学生实验、教师点拨
让学生两人一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解决。
(设计理由:实验主要是锻炼学生使用工具和仪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分配两人一小组进行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对照比较、强化认识
1、(多媒体出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图片。
2、让学生把自己显微镜中看到的细胞和图片进行比较,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细胞简图。
3、表扬制作快速、成功的小组,分享成功。
(设计理由:通过对照、比较,以及教师的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信心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五、课堂巩固、反馈提高
(一)选择题
1、医生在载玻片上将病人的血液涂成标本,这种标本叫()
a切片
b装片
c压片
d涂片
2、盖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盖下,其目的是()
a避免出现气泡
b防止水溢出
c增加透明度
d防止材料移动
3、黑藻细胞的基本结构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a、用餐巾纸擦拭载玻片
b、将洋葱块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c、用镊子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在水滴中展平
d、染色时掀开盖玻片,滴入染液
5、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的哪个结构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吃起来酸甜可口。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樱桃细胞的()中
a叶绿体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7、下图为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写标号及文字):
(1)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填名称)
(2)这些植物细胞是在显微镜的目镜12.5×,物镜是10×的情况下?
观察到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______倍。
(2)已被碘酒染色的装片上,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3)若这个细胞是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那么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若他所观察的这个洋葱表皮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这个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_________。
(5)王小明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表皮做成的玻片标本叫_________,常用的玻片标本还有_______和_________。
(设计理由: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通过练习反馈便于教师查缺补漏。)
六、课堂小结、感悟拓展
让学生小结课堂学习内容及收获。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制造有机物,人类和其他生物才有了食物来源,所以我们要爱护植被。
七、教学反思
关于请学生站着操作,一方面,初一的学生个子本身比较矮,站着操作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根据站着的人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全班已经成功完成观察的学生人数,更好地掌握上课的进度。当然,这个阶段不能时间太长。
虽然已经学习过使用显微镜的有关内容,也亲自操作过显微镜,但由于遗忘和不熟练,学生在观察时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实验报告的作用在这里尤其突出。它的使用便于学生条文清晰地发现自己实验中的问题所在,也便于教师、其他成功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而教师、成功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全体学生都顺利完成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课后把该实验报告上交,可以很好地让老师了解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细胞》一节,我按计划组织全班复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我说:“同学们都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可到底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却从没见过,本节课我们将借助显微镜一睹细胞的芳容……”上节课学生只是用显微镜看了玻片上的“上”字,总觉得不过隐,听说现在可以见识一下神奇的细胞,心里是何等的兴奋啊!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已经按捺不住了,纷纷好奇地拿起实验桌上整片的洋葱鳞片叶等往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放,都迫不及待地想到细胞王国遨游……
没想到,刚上课就偏离了我预设的轨道,看着这意料之外的一切,到底该不该用纪律去强制学生停下来,继续听我讲述临时装片的制作以及植物细胞的观察方法呢?我犹豫了一下,忽然想到,让学生先尝试一下不是更好吗,于是我决定把计划中由我讲述的“生物材料需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看清细胞呢?”这个问题改为由学生自己探究,于是我不动声色,让孩子们继续看下去。
2分钟之后,学生们陆陆续续地抬起了头,满脸疑惑地相互询问:“你看到吗?细胞是啥样子的?”、“黑黑的,什么都没看见!”、“我也是,到底怎么回事?”、“明明对好光,可就是看不见。”……
大家都热切地把目光投向我,希望我能帮帮忙,可是,我把问题又抛回给他们:“是啊?为什么我们没看见细胞呢?请你分析是什么原因?”话音刚落,课室里就沸腾起来了,一阵热烈的讨论之后,一个学生说:“细胞太小,可能放大倍数不够。”反驳的声音马上就出来了:“课本说虎克用140倍的显微镜就看到了软木里的细胞,我们组刚才用的已经是150倍了。”另一个学生附和道:“是啊,我们组用高倍镜试过,还是没看到。”接着,又一个学生起来说:“我认为是因为这些材料外面裹着一层皮,遮住了里面的细胞。”不少人在点着头,表示赞同,我插了一句:“可表皮本身就是细胞组成的呀。”课室里又再度议论纷纷,有个男生忽然醒悟过来似的,一边高高举起手,一边喊着“我知道了,刚才把材料放进去后,突然变得漆黑一片,我想可能是材料太厚了。”我对这个学生的想法给予了肯定。至此,水到渠成,这个知识点已经不必我去讲述了,学生们自己得出了结论,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材料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非常薄……
课堂是开放的,是生机盎然的,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观察、凝神的沉思、叽叽喳喳的讨论、激烈的争辩……其间折射出了孩子们的自信和成功感,也让师生都共享了教育的幸福。
课后我仍为自己面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不压制,不漠视,而是能巧妙地与预设融合而感到欣慰。一个巧妙的引导使同学们经历了一次来自他们自身内心所需的探究,在这样的主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假如当时我只想到我的预设,只想到自己的进度而把孩子们急于探索的热情扑灭,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学习、自我教育的.情感将受到多大的打击啊!
认植物心得体会篇7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北京植物园亲子春游。我们首先来到温室大棚,玻璃外罩就像一个圆形的水晶宫。走进大棚,弯弯曲曲的小路旁长着各种奇花异草,就像漫步在绿色的热带雨林。
最美的是蝴蝶兰。蝴蝶兰色彩多种,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如朝霞,有的蓝如大海,真像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花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我想蝴蝶兰是因此得名吧?最与众不同的是蝴蝶兰的茎,又细又长,笔直地挺立着,宽大的叶子都长在靠近泥土的地方,像一个个卫兵,警惕地守护着美得不可方物的蝴蝶兰。
最奇特的是猪笼草。它像个细长的口袋,上面是红色的,下面是绿色的,头部还有一个黄绿色的小盖子。一只无家可归的苍蝇发现了猪笼草,以为那是一个睡袋,想飞进去美美地睡上一觉,结果它刚一飞进去,盖子一合,就被吃掉了。我战战兢兢地把手伸进猪笼草里想试探一下,奇怪的是盖子并没有合上,我的手也并没有被吃掉。妈妈笑着说:“猪笼草没有牙齿,它是不会咀嚼食物的。它的瓶口特别光滑,昆虫像坐滑梯一样滑落进瓶内,就会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最后逐渐被消化吸收了。”我恍然大悟。
我还看到了巨型仙人掌,它圆圆的,像西瓜那么大,浑身长满了刺,真像一个巨型刺猬;形状像酒瓶一样的酒瓶兰;叶子像小扇子一样的银杏樹……温室大棚真是无奇不有,让我大开眼界。
认植物心得体会篇8
在去xx之前,虽然听到师兄师姐说植物学实习会很好玩,但是我一想到又热又多蚊子而且还要一天认一百多种植物,简直想死的心都有了,觉得在xx实习并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受苦,虽然有些难过,但我还是跟着大队去了xx。
在xx的五天学习里,我却有点喜欢这样的活动,也在享受着欢乐中学习,为了记住某一种植物而念科名种名十几遍,为了确定自己所说是对的问了好几个人,为了最后一天的考试而每晚不管多晚也认植物认几遍,每天接近一百种,认着认着,便会忘记了当初认植物是为了应付最后那天的考试,更多的是内心渴望认识多一种植物、了解多一种植物,增长自己的见识,充实自己的知识。或许很多时候,对于学习,一开始都会有些惰性,但是强迫自己静下心去认真学、努力学,渐渐地就会喜欢上,甚至很享受学习的过程。
现在,在校园里走着走着,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说:“嘿,这是xx科的xx。”回想起,在xx的五天,让我更加喜欢大自然。
当然,在xx的学习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周云龙老师。他总是很细致地给我们介绍植物,也很关心我们是否累了,一路上跟我开玩笑拍照唱歌,各种各样的欢笑,给炎热的夏天降温。
我觉得xx实习真得很有意义,希望以后每一届的师弟师妹都能有机会去好好享受这一段经历。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认植物心得体会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