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导语】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篇1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既是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干部,也是新村一组的包组干部,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次统计、每一次入户,争取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下面我想从三个角色来谈谈脱贫攻坚中我个人的感受。
一、普通的基层干部的角色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参加工作3年多将近4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主要从事民政、残联、科技、食药品四个部门的工作,也是为民服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繁杂的本职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群众,有时甚感有心无力、疲惫不堪。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低保每月的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低保中建档立卡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每月比对,每一项数据都要求精准再精准,及时再及时。在这反反复复的折腾中学习到了一项项新技能,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磨炼了为人处世的心性。
二、帮扶干部的角色
我的挂钩户是__新村__20__年建档立卡户明雄兵,家庭人口4人,父母均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儿子年幼。刚挂钩该户的时候家庭比较贫困,房屋级别为c级危房,明雄兵作为一家之主常年在外务工,薪水微薄,再加上爱玩的本性,日子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中仅靠父母采点茶叶、种点包谷、喂几头猪维持,生活一贫如洗。
自挂钩以来,多次入户,从一开始调查了解家庭人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家庭财产状况等详细信息,到后来动员该户改造房屋,带工程队伍实地到户量地基、做建房规划,再到后来动员在外务工的明雄兵回家创业,无数次的沟通交流让我们从普通的干群关系变成了亲戚朋友,也让“不太完整”的家庭变得完整,即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更让家庭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观。作为一名帮扶干部,感到十分欣慰。
三、包组干部的角色
我所包的组是__村委会新村一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是20__年从赛岗村委会、木城坡村委会因地质灾害搬迁重组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现有常住人口72户3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户75人,20__年脱贫5户19人,20__年脱贫5户21人,20__年脱贫7户31人,20__年脱贫1户4人,现已实现全部脱贫。
包组工作是三年来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8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之前__村委会挂钩单位不具备履职条件,每一次入户、填表、调查、做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填表、算收入到心力交瘁,档案反反复复修来改去,一遍又一遍改到怀疑人生。所幸,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前期的辛苦和努力使我对村情更为熟悉,对每户建档立卡户人员基本信息、收入来源、财产状况掌握的更为详细,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让后期的工作开展更为得心应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绝大部分的群众是纯朴的,是用心配合支持工作的,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有待转变,感恩意识极差,牢牢抓住某一项享受不到的政策,而对享受的诸多政策却只字未提。我认为对这一部分群众应该对加强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等、靠、要”思想不可有,所有的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得来。
以上是我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心得体会,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皆是从点点滴滴工作中总结得出。脱贫攻坚之战告一段落,但未来还有更多的攻坚战需要我们参与,不努力的青春不完美,告诉自己: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篇2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许多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乡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解决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村中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羊肚菌、弓棚蔬菜等,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我乡的具体情况的。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玉米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从我乡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苹果以及其他产业的种植。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从农村回归到农村,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篇3
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头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文秘杂烩网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景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研究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此刻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构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研究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礼貌、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研究群众经济实力,新的
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能够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景下,规划时应充分研究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进取、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可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仅有生产发展了,才有本事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仅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必须的经济实力和承受本事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景来看,新农村建设要进取推
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经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构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四、进取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研究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样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我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我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我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
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职责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职责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团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构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能够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能够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能够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能够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
再前进了。所以,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构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篇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当年的经济工作成绩,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变化,并制定未来宏观的经济发展规划。20__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在刚刚闭幕的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主席和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总结了“”的工作情况,并且明确了20__年的五大重要任务,其中“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再一次被提上了会议议程,成为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
国务院扶贫办于20__ 年6 月发布的《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和20__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明确指出了“精准扶贫”的内涵,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并且将“精准扶贫”作为中国扶贫系统的新工作机制和工作目标,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从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全面有序有效地推进。
面对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精准扶贫工作也必须要适应新变化,做到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整体步调一致。
从宏观层面上说,精准扶贫符合政府职能明确化和经济发展持久化的要求。经济新常态引起的宏观上的改革与变化,对于扶贫工作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对于精准扶贫工作,这是宏观环境与宏观趋势的重大变化,而且是对精准度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要求在扶贫中政府的职责更加明确,更加精准,另一方面,也要求市场的作用发挥和规则制定更加充分和规范。
从中观层面上说,精准扶贫要求区域精准化和个体精准化。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中,一是各地区都在对自身的发展战略、布局、重点、方式等进行调整和优化。这对本地区的扶贫工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二是国家实施区域性的重大战略规划,将不同的行政区在一个新的战略平台上整合为一个新的发展共同体。其次,在我国,除了贫困的连片化区域化现象较为明显,若干贫困户的碎片化现象是未来扶贫工作难啃的“硬骨头”,精准扶贫就是要把主要力量集中于个体层次上,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做起,同时总结精准扶贫对象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要求,进行问题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分析。
从微观层面上说,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动主体与各种经济资源的分配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需提防两种不利影响。一种需求排斥,由于不同贫困户在贫困表现、贫困根源、贫困特点和减贫需求等方面存在区别甚至显著区别,精准帮扶就应该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但实际帮扶工作中,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的帮扶活动总是关注生产环节(例如更换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其实贫困户更希望得到市场营销方面的帮扶,把现有产品更好的卖出去。另外一种是入门排斥,现行的不少帮扶项目对贫困户都提出了入门要求,有的门槛还很高,以至于贫困户无法承担只能选择放弃,减贫项目的受益者更多变成了能够承受入门要求的非贫困户。这就是由于市场竞争产生了排斥弱者的力量,使得真正的贫困户经济发展空间更小,机遇更少,进而导致精准扶贫或脱贫的封闭化,自主发展的造血功能受到压抑。
为此,要通过运用多种手段,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多方面力量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建立多维的贫困对象识别机制。目前,乡镇地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普遍有限,让其负责逐村逐户排查识别扶贫对象,社会成本较高,因此应推动识别层级扁平化,强化县、村两个主体的识别权,其次要调动村庄内部群众积极参与识别和评议,通过开展村民大会等方式让群众普遍认可的、需要扶助的“真贫”对象纳入精准扶贫范围,防止识别中的“漏桶效应”,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另外,由于精准扶贫是一项牵涉到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程,上级政府必须将扶贫任务向下分解到村,让村级组织和干部予以落实到户,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
如何实现二者的有序衔接,我认为积极引入社会组织成为中介,在政府与村级组织之间扮演评估、监督和服务角色是处理好二者关系的有效路径。第一,社会组织能够有序承接政府在扶贫工作方面的职责,将扶贫政策和任务推进到村、监督入户;第二,社会组织依靠其专业技能能够组织和协调村委会和村民参与扶贫规划、调研以及扶贫资金、项目的分类管理;最后,专业的社会组织还可以充当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和评估机构,全面监督和评估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及时向政府与村级组织等部门反馈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强化分类管理和动态考核机制。民众的生计空间是一个多元复合体,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然环境提供了生计行动的地理空间,土地等物质资源与市场条件提供了生计行动的经济空间,社区管理提供了生计行动的制度空间,社会网络提供了生计行动的社会空间,信仰、习俗、舆论等传统提供了生计行动的文化空间,所以致贫的原因也不是由单一资本决定的。所以精准扶贫就是要注重对扶贫精细化的考量,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致贫原因以及地理环境,采取切实有效的扶贫措施。因而,需要分类实施差异化管理,产业发展、搬迁移民、社会保障、民政救助或劳动力转移等扶贫手段并用。除此之外,扶贫工作还要注重其持久性和长期性,降低脱贫人口返贫概率,这就要求在考核评估环节要特别注重其持续性和动态性,一方面要注重考核评估贫困人口的脱贫效果,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监测,使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脱贫人口逐渐退出;另一方面要制定动态的帮扶主体考核机制,使帮扶不积极或效果不明显的成员退出,支持和鼓励帮扶效果好的成员推广帮扶范围和措施,实现帮扶主体和帮扶措施优胜劣汰。
运用大数据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大数据是对复杂系统的一种把握工具,运用大数据来把握社会经济的复杂系统,有助于贫困区域找到最适合自己特殊情况的发展方式,促进本地区的长远、持续和平衡发展。首先要改变传统思维,健全扶贫信息系统,注重扶贫主体与客体的“供需对接”,提高扶贫工作的预见性与准确性,推进精准扶贫,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与挑战,重视新时期扶贫管理方式与内容创新,改变政府扶贫治理结构,持续追踪扶贫效果并及时提供指导,强化资源整合与政策保障,提高扶贫水平,改善民生。另外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等大数据系统运行所需硬件基础,通过开展社会经济调查、建立数据交易和整合平台和推进数据建模、分析等增值服务,准确把握贫困人群发展意愿,明晰贫困区域发展要素资源禀赋差异,清晰测量已有生产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找准“贫”根寻对“困”源。
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篇5
按照县政府要求,我们驻胡家坨镇坨村驻村帮扶小组3名帮扶队员来到胡家坨镇坨村,开展了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工作使我们既得到了锻炼,又助力了成长。
一、脚上沾的泥土多了,离农民的心更近了
怀着一颗爱民敬民的心,我们走进了坨村。驻村帮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了个人行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对坨关怀的具体体现。驻村干部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仅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且会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们与接触到的村民交朋友、“接地气”,实打实地给群众排忧解难,把这样的驻村帮扶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送关怀送温暖的实际行动。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表情,我们脸上洋溢着最诚挚的微笑,带着党的关怀,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家庭,静心倾听了他们的心声。在走村串户的路上,我们和村民们结交了深厚的感情,努力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几个月来,街上的路好走了,土围墙换上了铁艺墙,村民广场还新装了健身器材等等,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坨村群众们的幸福指数,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二、基层干部接触多了,对基层的了解更深了
驻村帮扶工作一边面要联系群众,另一方面也要和基层干部协调合作。与基层干部打交道的时间多了,经过他们也更加深入的了
解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重要。经过与基层干部的接触,我们发现:一是基层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量大;二是基层财政所保障水平低;三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乡镇职能不对称;四是乡镇财政缺乏自主财源,管理不规范;五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落后,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取性没有调动起来;六是乡镇财政是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直接应对广大人民群众,业务量大,服务项目多,服务难度大。这次调研使我们对乡镇财政及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好地完成各项财政工作奠定了必须基础。
四、去田地里的次数多了,对土地更加热爱了
驻村期间,在村支部何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我局帮扶的蔬菜大棚基地和机井地。到了蔬菜大棚,我们被眼前绿油油的蔬菜和长势可人的玉米地所征服了。那里的白菜、圆白菜、辣椒长势喜人,一片丰收的景象。在此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杏园基地,坨村有500多亩的杏园,还有50多亩杏园用于发展观光采摘,带动全村林业发展。我局工作队在外出打工农户闲置的院子里也培植了一个小蔬菜基地,有黄瓜、丝瓜、茄子、豆角、生菜、西葫芦,还有水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真是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在仔细倾听村民和驻村工作队讲解拔草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后,我们细心翼翼地拔起来,过了一会儿,大家就熟练掌握了拔草的技巧,做起来游刃有余。看着我们做起农活来如此利索,何书记称赞道:“没想到你们这些略带几分娇气的文弱书生,干起农活来,还真像那回事儿,像你们这样能吃苦、肯吃苦,将来肯定有出息。”我们听后,
干起活来更起劲了。田间劳作不仅仅使我们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并且升华了我们的思想,并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体会到了农民的勤劳、朴实、热情与艰辛。经过田间劳作,使我们更加热爱这片热土,在以后的生活中,必须会更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五、心中的感触多了,从实践中收获的也更多了
经过这次驻村帮扶锻炼活动,我们理解了领导让我们来的意图,青年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帮扶锻炼,就是要学习基层先进经验,了解基层实际情景,“接地气”,体民情,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本事,学习基层干部直接应对一线、应对老百姓,克服困难、排忧解难的本事,学习村民那种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纯朴善良的传统,经过锻炼,助力成长。
驻村期间,我们学习了锄草、浇地、对花、挖地、施肥等农活,亲身感受了农民的不易;对基层教育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基层工作难”的心声有了切实的体会;对基层财政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做好财政工作的本事;经过和农民近距离的接触,实实在在地密切了干群关系。经过驻村锻炼,小组成员互相信任、互相帮忙、互相理解,大家还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情。驻村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收获颇丰,这些收获在我们的一生中都是弥足珍贵的。
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篇6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要以决战决胜之势“再动员、再部署”,吹响脱贫攻坚总攻“动员号”“集结号”“冲锋号”,为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目前仍有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所以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一刻也等不起、慢不得。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助力农民致富在前,享受在后,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以“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的奉献精神,继续以饱满的心态、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瞄准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落实,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心决心,全力攻克最后贫困堡垒。
如今脱贫攻坚的总决战号角已经吹响、决胜的关键时期, 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营造人人参与氛围。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不能掉以轻心。找短板、解难题,抓落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认真梳理并核对“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农村饮水安全”“卫生厕所”等民生工程,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脱贫攻坚收官时,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为人民交出满意的“合格答卷”。
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篇7
在河南省近期召开的一次扶贫会议上,记者拿到一组数据:抽样调查显示,河南省每个月在村里住20天以上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只占26.85%。现实中,有的地方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作风不扎实,村都不住,何谈精准扶贫。
类似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例如,今年以来,湖北省黄石市5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因精准扶贫不力被“召回”;广西防城港防城区10名领导干部,因在落实精准扶贫识别工作中识别精准度不高,严重影响精准扶贫工作进度被问责等。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上倾注的精力、出台的举措、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要看到,“抓而不实、扶而不准”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做面上的扶贫,扶贫讲话说“精准”,用的招还是“漫灌”。
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上动下不动,市县党政领导重视,其他领导一般重视,部门领导忽视,一些乡镇干部则没当回事,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紧迫感;有的地方仅满足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文件发了,但精准扶贫工作不深入、不具体、不落实;有的地方还是习惯于以往的套路,缺乏精准扶贫新举措。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切实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生根尤为重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胸中无数不行,搞“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各级政府部门应在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扶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