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说明】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要随时成为学生们需要的美术教师。如今的美术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训练为主,以提高绘画能力为教学目的,这早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将美术教育过分学科化、科学化,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只能称作是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
新课标在前言中就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新课标中人文性的确立,是对美术学科特点的一个重要认识,是对美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目标的反思,它将使我们改变以往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为美术教育明确了方向。
为了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新课标将为学科知识溶于人文主题之中,在每个学习领域中都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作品的选择,文字的阐述以及思考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点点滴滴都渗透浓郁的人文精神,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动之一,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决不能以统一的审美标准来代替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情感;用千篇一律的规律去扼杀学生探究的愿望,应努力引导学生自己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激发起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力求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呈现个人的情感倾向,开发学生的视觉创造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这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中,学生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同时,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新课标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改变以往以学科知识划分课业的形式,而从学习方式入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领域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融美术的各个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设计出一系列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空间。“综合、探索”领域是围绕人的发展目标确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力求在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开发创造潜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开发性、自主性和自我实践性,它的课程内容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为主,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探索新知识的过程。结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会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增强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由于新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从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转变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对知识的探究,即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和方法,评价不在仅仅为了要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评定的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种全新评价理念的指向下,新的课程标准从以往评价学生学到什么,而转变为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几个方面。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赋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指导教师从人文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消除了胆怯,人人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篇2
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性质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舞蹈作为艺术的一部分,下面谈谈我从艺术课标中对舞蹈课标的一些新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重视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准备的在好在精彩,学生不感兴趣,那也是一堂失败的课,备课得备学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何把我们的教学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前提下融入教学设计里面,从而达到我们的课程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都采用ppt、做游戏、模仿动作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标学习中,当中提到了感知和体验能力,瞬时茅舍顿开。什么是感知和体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形状、色彩、声音、动作、情节等要素敏锐感受力,以及为获得这种感受力而具有的好奇心和不断获得新发现和新体验的探索能力。这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在是像传统的教学中一味的你教我学的模式,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探索,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关注学科的综合性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艺术课程采用综合性艺术教育理念,舞蹈做为艺术的一种,更是注重学生的综合性。是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强调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更加丰富,在愉悦身心学习的同时获得综合发展。
篇二:202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简短
5月13日上午参加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第一期《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活动,活动由杜宏斌老师和胡樱平老师进行了线上讲座和线下讲座,老师们从多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特别是胡樱平老师其中的三个关键词转化、任务、融合。让我心中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有了一些感悟。
目前,我主要教授的是二年级的音乐课程,属于第一学段,那么在课程的设置上通俗的讲就是学什么、学的怎么样、怎么学。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让他们聆听音乐,聆听民歌、小短曲,体验音乐的情绪,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感受不同的风格,同时让他们发现身边的音乐,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高低,可以联系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针对于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多增设趣味唱游活动,结合神话、童话、寓言故事等融合其他学科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进行情景表演。
感谢这次交流活动,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开起来一扇学习之窗,我坚信在新课标的带领下,音乐课程会越来越精彩。
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篇3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担负起人才培养的新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急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结合实践,将新课标落实到常规教学之中,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优化音乐课堂。
通过学习,首先我感受到新课标更为重视整体性,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教学内容整合为“艺术课程标准”,在这种整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作为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和尝试运用多方向的知识技能,来更好的支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其次,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多元化,“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大类涵盖了14向学习内容,将原本静态的知识、技能、文化、观念等内容,以多种学习任务的方式组合起来,将课程内容和艺术实践、学生生活相联系。
最后,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能力目标,教师自己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按照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音乐学科的综合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正面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立德树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将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运用的实际教学中,为培养有理想、有信仰、有价值的创新人才尽一份力。
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篇4
本人学习了新研制(2022年版)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与(2011年版)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相比,认为(2022年版)的《艺术课标》主要有以下的变化:
一、文本形式有变化。从原来独立的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变为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五个艺术教育门类(科目)于一体的《艺术课标》。
二、课程开设有变化。2022年版的《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
三、课程目标有变化。2011年版的《音乐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转换为涵盖义务教育艺术各学科的“课程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并以此引领艺术课程全部教学实践。
四、学段划分有变化。将九年义务教育艺术学科教学分为四个学段:一至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至七年级,八至九年级。
面对这些重大的变化,只有深入学习,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方案和课标文本,加深对基础教育课程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篇5
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解决了“艺术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它指向的是素养养成的过程而非结果,所以新课标与现行的美育思想、理念高度契合。新课标中论述了美术学科的地位和性质:“美术学科是艺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学生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可见美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一、一致性
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四个艺术实践-二十个任务”。即美术学科课程的框架设置,始终保持着一致性。(胡知凡,2022)首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将原来的“图像识读”融入到“审美感知”,体现了核心素养更加综合和浓缩;其次艺术课程的课程总目标融入了核心素养,美术学科的学段目标又以艺术课程总目标为依据,每个学段的学习任务群又通过任务落实核心素养,体现了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的趋势;最后四个艺术实践(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也与美术学科的学段目标相关联。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具体化
学业质量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与总目标相关联,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可测、可评的方面,也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表现。学业质量清晰明了的规定学生学习之后将“知道什么”(事实)“理解什么”(概念、内涵)“做到什么”(实践)“学会思维方法”并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独特性
在逐渐重视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的教学实践上,美术学科要以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引领教学活动,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由此教师的美术技能作为最根本的、最核心的能力,需要好好掌握,才能贯通和发展别的。
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篇6
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课?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融入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当百思不得其解时,新课程改革无疑给我拨开了迷雾。进一步学习新课标时,发现新的美术课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放自由的课堂
学生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才会乐于尝试,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这需要老师在尊重、关心、爱护、欣赏学生的前提下,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二、你追我赶的学习
课堂教学是重点,如何利用好45分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营造积极合作,勇于创新的合作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让同学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根据重难点,“小组合作”,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结合作业,“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三、畅所欲言的评价
新课标的评价方式,比较开放,自由。通过欣赏评述学生美术作品,可以相互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和可取之处,相互取长补短。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构图和辨别、调色能力,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新课标确立了新的美术教育的理念与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新课程标准弹性大,求实效,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者可根据地区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选择教材内容去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教材里的单元可自由调整(教材只是个框架)。新课标,真是一盏明灯,为美术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篇7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音乐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不仅完善了课堂教学,也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学生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刑事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完全的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同样,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理解音乐美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体现在音乐课堂上,要让音乐长期持久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处。
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性质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首先重视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形状、色彩、声音、动作、情节等要素敏锐感受力,以及为获得这种感受力而具有的好奇心和不断获得新发现和新体验的探索能力。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艺术课程采用综合性艺术教育理念,更是注重学生的综合性。是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强调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的感知与体验。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艺术新课标心得体会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