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心得体会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蜜糖不甜时间:2023-07-04 11:37:39)

[寄语]《教育创新》心得体会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育创新》心得体会新版多篇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席卷了各行各业,计算机教育专业也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作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场所之一的中职院校,其计算机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计算机教育的效果。本文就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提出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相关策略。

1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配置不完善。基础设施配置薄弱是“硬伤”,大部分中职计算机教育专业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网络覆盖欠缺,以致出现“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的问题。即便有电脑,往往也是配置及其陈旧,还不如中等城市家庭用手机的上网速度,更不用说跟上信息时代高速的发展的步伐了。计算机实验室往往层次也比较低,即便发达地区拥有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也是屈指可数的,致使中职计算机教师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2)计算机专业教师整体水平偏低。我国现在有很多中职教师学历较低,相当多的中职教师为大专学历,甚至更低,师资力量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因此,为有效提中职计算机教育专业水平,必需培养和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整体水平,才能为名师出高徒奠定扎实的基础。

(3)学生对计算机学习过程不够重视。由于中职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就读门槛低,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往普遍偏低,课程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甚至有些学生在实践课程中上网聊天、玩游戏,玩手机等。因此,要提高中职学生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度。

(4)教学模式落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普遍采用演示、操作和讲解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上学生上课不集中,一堂课下来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无法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知识内容。在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环境下,无法做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老师也不知道自己的授课效果如何,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2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相关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该过程造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首先,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越来越多,往往对网上的新闻兴趣极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譬如新课讲授“如何进行图像处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备课,选用网络上热门的新闻点及其照片,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中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他们感兴趣的网络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就网络上虚假图片尝试问学生“这些图片是怎么弄出来的“”如果是你,你如何去判断图片的真假”等,通过这些热点问题成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课教学中来。其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借助多媒体,将丰富的图片信息和多样化的视频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2)以社会为导向,提高教学实用性。现有社会计算机知识应用主要涉及平面设计、办公文秘、网页制作、三维动画和软件开发等。中职计算机教育要紧密以社会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实用性,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学应当重新编排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为根本,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相关课程。譬如平面设计和广告专业,后期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熟练使用Photoshop软件和AutoCAD等相关软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性地对这些专业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点讲解,提高计算机教学的社会实用性。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还应做好社会调查,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变化和社会趋势,以便及时调整计算机教学方向,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3)加强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中职院校应该实施公开招聘制度,注入新鲜“血液”,引进部分既具有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让这些“新血液”影响、推进原有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术水平,最终把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台阶。同时适量组建兼职教师队伍,由于兼职教师接触不同学校,往往会给学校新颖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还要切实加强教师考核制度,依据本校教学需求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职称及论文发表数量进行考核,让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对于教学创新、成绩显著的教师,应当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便充分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继续教育,提高院校师资队伍水平。

(4)加大教学设备资金投入。加大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教学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设施的更新换代,让计算机教学配备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

(5)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拼的就是信息,谁获得了一手的信息,谁就掌握着时代车轮的“方向盘”。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方法和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老师问题式教学引导,调动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6)加强学生实践经验。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长久的人才输送机制,定期将学生送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提升学生行业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了解企业真实工作流程,让所学专业知识得以充分发挥、运用,以实践检验理论,从而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3结语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教学设备不完善,师资水平弱,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不重视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对计算机教学相关问题进行创新,从设置教学课程、提高教学实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出发,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应用水平,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二

【摘要】:

在发展飞速的中国,文明、教育早已深入人心。是教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文明做人。但是在今天,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需要做一次大的改变,对教育进行一次改革创新,为国家发展进一步作出努力。

【关键词】:

教育观念;创新;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推行以来,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但仍与教育创新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们要继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一句老话,也是人们的共识,但现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都在大肆炒作高考“状元”。一时间谢师宴酒肉飘香,祝贺者鸣炮送礼,使一些考场失利和虽非状元但学有所长的学生及家长大有无地自容之感。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学校和教师不可能真正把精力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创新上,只能围绕考试大纲,与学生一起在“题海”沉浮,期盼考个状元或名牌大学,为学校贴金,为父母争光,难以真正迈出创新的脚步。笔者认为,要落实教育创新,必须改变这一观念。学校一定要静下心来为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喝彩。职业学校的教师更要明确自己是在为各行各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使他们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因此更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心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老师对学生不放心,总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但实施教育创新,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满堂灌”、“题海战术”等在实际教学中仍被普遍运用,教师的指令和安排几乎占据了学生课内外的所有时间,尤其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辅导、补课更是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这样的教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呢?其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倡探究性学习。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解惑者”。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或互相切磋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则把功夫下在学生确实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上,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思考、创造的能力和习惯。第三,重视和增加实验、操作教学,鼓励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职业技术学校要有自己的实习基地和车间,要摆脱普通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修理、制作工具、器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

二、更新知识结构

教师如果仅凭自己原有的一点知识,抱着课本混日子,是无法承担教育创新的重任的。在这个信息迅速更新的时代,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扩充知识,不但要具备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新的成果和理论,还应该广泛涉猎最新的科学知识,如航天学说、仿生学说、遗传基因学说、纳米技术等前沿科学成果,并能在课内外与学生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的许多教学方法是从前人那里学来的,而目前有一些教师不加区别地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推陈才能出新。孔子的一些教学方法至今仍不失其光辉,凯洛夫的课堂五个环节设计虽不能机械套用,但在局部或某个阶段的教学中仍然有采用价值……教师应当认真研究一下传统教学和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受到启发,同时,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地、本人实际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创新。

四、运用新型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为更新和构建科学、高效、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各个地区和学校纷纷以此为契机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在更新教学思路和手段、设计教学结构和环节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设备、器材、场地等物质条件是运用新型教学手段的基础,此外,教师也要不断“充电”,不仅要会运用各类信息技术,还要能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教育创新》心得体会 篇三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使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增长率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的,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我国的传统教育,尤其是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的基础教育,不仅没有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反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我国学生聪明、勤奋、有礼貌、基本只是扎实,但是在动手能力、自主性、创造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我们缺乏创造性型人才,实际上是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不良密切有关。

在小学试试创造性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性的培养和提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下,在学生积极的活动下形成、发展的。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改革旧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更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树立创造教育的思想,明确创造性教育的目的,掌握并在教学中运用创造性的原则是成功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前提。

1、将课堂单向灌输变为师生共同参与,一起学习。

2、变以教为重心为以学为中心。

3、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为以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

4、变严肃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

5、更新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6、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断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使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增长率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的。

我国的传统教育,尤其是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的基础教育,不仅没有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反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我国学生聪明、勤奋、有礼貌、基本只是扎实,但是在动手能力、自主性、创造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我们缺乏创造性型人才,实际上是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不良密切有关。

在小学试试创造性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性的培养和提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下,在学生积极的活动下形成、发展的。创新教育不仅需要改革旧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更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四

摘要:哲学的教育,是按照哲学的特性进行教育发展,使的受教育者可以掌握人类或者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基本方式。哲学史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教育方法基本要求一致,而现在哲学教育理念或许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与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就要理性思考哲学教育的创新,要注重对哲学教育创新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哲学的本质;德育教育;哲学指引

社会与时代的进步发展,对哲学的学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哲学教育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随着教育科学的继续发展,教育学又与哲学相结合,这才形成为教育哲学这一学科。所以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如何让哲学变得更加“有用”,更加的为人们服务,也是广大哲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哲学教育的特定性

概括来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事物的思维的考察。如果说“人之所以易于禽兽在于他能思维”,则人之所以为人,这是全凭他的思维在其作用。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孔丘等,都从各自的政治观、道德观、人性论、哲学观、认识论等方面出发,讨论过关于教育的问题。相应的,在欧洲,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都用自己的哲学观点论述过教育问题。

(一)哲学教育也是一种思想教育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并且是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们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即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要“主导—主体相结合”。

(二)哲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我国在长期教育中只是通过应试教育的分数来评价、选拔学生的这一情况提出来的,换句话说,它是试图从教育目的上改变忽视学生素质发展的现状,目的是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而绝对的自由选择是把上帝不存在的后果推演到地而得出的又一个结论。这对素质教育也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三)哲学教育是一种终身德育教育

终身德育,无论是对理论还是实践而言,都是终身教育的合理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我们可以从成人道德发展的未完成性来得出,终身的德育有其必要性的。维特根斯认为,语言是关于世界的图式。他曾经告诉别人,他把语言看做是图式的思想是由一个偶然的机会而萌发的。语言对于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语言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德育习惯和德育行为。

二、哲学教育现今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长期以来高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在精神方面上存在的问题必然将影响着整个全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速度。而解决书包www.haoword.com范文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最好方法就在于全民的教育。哲学本身就是要“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教育”在这里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还是“目的”本身。

(一)哲学教育与哲学知识

我们记住和理解学习哲学知识,就只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也是学习哲学教育的基础。而在现实中的哲学教育并没有以哲学的本性为依托,反而出现了相反的趋势。所以,我们在这个趋势下,要认真思考哲学教育的问题,这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样的也要透彻的理解哲学知识,使之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因素,能更好的促进与发展哲学教育。

(二)哲学教育忽视德育教育

从目前来看,我们社会和国家对德育教育不是那么重视,这就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智商和成绩往往很高,但思想道德素养比较低下,比如会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或者偷窃等行为。我们可以了解教育是一种知识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接受体是人。与动物不同的是人是具有思维的,能自己独立思考,是处于运动状态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更要注意对德育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加强与提高。

三、哲学教育创新的对策

通常来说,人们对哲学与现实的关联都不是很直接,两者之间似乎既相互需要又彼此分离,尤其是当哲学被一些哲学家独特的生活方式表现出超现实的情况时,哲学与现实的联系也越发的明显起来。哲学对于我们今天探讨教育问题时最大的助益就是警醒作用,并由此来达到教育自身的认识,这其中也包括教育的施行者和接受者双方对教育理想、目标和本质的体认的一致性。

(一)教学方法需要哲学的指导

哲学是一门使人变的聪明的学科,学习哲学可以促进我们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的提高,在现实的教育中,教学方法也需要积极哲学的指引。赫尔巴特认为人无固定心能,人类的心灵活动,是发源于外界输入的种种观念,教法上便注重教材的灌输,以注入法教学。在知识论方面各派别上,理性主义以理性活动的结果便可构成知识,教法上重启发与思考。

(二)教育目的需要哲学的指引

生命哲学家赋予生命的本质以本体论的意义,个人主义哲学认为个人为实在的,其教育目的以发展个人特性,培养个人人格为主旨;社会主义哲学则认为社会为实在的,其教育目的,在造就个人为社会服务,以谋社会群体的福利。由于当代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哲学教育和教育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进步,不断面对和解决社会和人们普遍关注的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所以我们应当将哲学原理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我们在对哲学教育进行思考与发展时,不能从片面出发,要理性对待。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何菊玲。教师教育范式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五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何使高等教育管理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成为每个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华丽转身。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改革的逐渐深化,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其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不容忽视。

1、教育管理观念陈旧

一是把高等教育管理当成行政管理,当成单纯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任务理解肤浅,对管理和教学的密切关系认识模糊。二是重管理轻服务,以行政意志支配教学工作的运行,漠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三是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交流不足,不利于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和内在潜能。四是把高等教育管理简单地看做执行、传达、归纳、整理的技术性工作,对其管理育人职能重视不够。

2、教育管理体制僵化

一是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大多比照政府的行政模式设置,运行机制也类似于政府部门,按照政府部门的指示和要求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办学目标上没有摆脱精英教育的思想束缚,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教研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都追求规模大、专业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考虑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千校一面。三是管理制度过于刚性,对教师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方式、考核要求等管理统一性、指令性有余,个性化、自主化不足。四是教学管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陈旧,缺乏对教师教学创新和学生学习创新的激励,教育教学效率低。

3、教育管理方法落后

在高等教育管理方法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形式和手段单一落后。习惯凭传统经验发布各种指令,管理中见物不见人,机械地依靠各种所谓规范化、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实施管理,忽视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专家和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

二、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实施策略

高等教育管理相对于其他教育和社会管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核心是促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高校的内涵发展。在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实施策略上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教育管理理念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教育思想的突破和革新作为先导,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一是要明确高等教育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根本区别,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有内涵,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将高校教育功能重新定位,使高等教育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二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关心师生员工在情感与物质上的合理要求,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做好“保障性”工作,实现高校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三是要贯彻“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尊、以人为重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平等民主精神,尊重师生员工的个性差异、思想认识差异、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差异。四是正确领悟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属性,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环境,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每个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是高校制度性改革的落脚点,是由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新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根本性标志。一是要摆脱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模式和运行方式的束缚。按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设置教育管理机构,确定运行方式。二是切实推动“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高校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专家学者在相关学术事务中的决策参与。三是结合本校办学实力和学生情况,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按社会的人才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总体规划,设计专业和课程,突出人才的培养特色。四是建立更为高效、充满活力的教育管理机制,适当降低教育管理重心,发挥院系的管理主动性,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机融合。五是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富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和考核方式等环节给教师以充分的自主权,以科学而灵活的教学评价指标检验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学生的学习创新。

3、创新教育管理方法

高等教育管理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以提高效率为主旨。一是在落实教育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更多地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尊重师生员工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和形式,调动学校全体成员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参照制定高等教育管理的各项目标要求,以高等教育管理的标准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成才创业,增强高校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四是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纽带作用,及时了解高校教职工的愿望和利益诉求,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直接要素。

一要根据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从改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入手,在学科设置综合化、专业设置宽口径、课程设置实用化三个层面开展创新联动,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构建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教育平台。

二要制定较为灵活的、弹性化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学分制和选课制,使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在选择专业、选修课程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三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弊端,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四要完善涵盖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身心素质、个人特长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的选人、用人提供科学的导向。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六

摘要:

当前,中职院校的舞蹈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稍显落后,舞蹈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至关重要。针对目前中职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中职舞蹈创新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育创新

一、中职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1、生源差异性较大

生源差异性大是中职院校的普遍现象。中职学生的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曾经接触过舞蹈,小学时上过舞蹈班,他们很早就学过相关的舞蹈知识,能够很快地适应教学,跟上教学进度,并且动作更有节律性。但是,有基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很多学生在入学前从未接受过舞蹈训练,对舞蹈一无所知,他们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基本体态、技能技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差异在舞蹈教育中都是不能忽视的,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发展潜力加大了教学难度。教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每个动作,找出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甚至可以实行分组教学,把基础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因为与基础好的学生差距大而失望,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学习积极性较差

目前,中职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稍显不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所以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愿意付出努力,讨厌艰苦的训练。这种懈怠的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面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和动作,他们同样表现得不以为然,积极性的严重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目标,每天处于懒散的状态,既不想学习理论知识,也不想刻苦训练,舞蹈教育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3、排斥传统舞蹈

中职学生排斥传统舞蹈的现象较为常见,学生更欣赏街舞、霹雳舞等较为新奇的舞蹈,对民族舞、芭蕾舞等传统舞蹈缺乏兴趣。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街舞等较为新颖的舞蹈形式在动作、节奏等方面都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也是街舞在年轻人当中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传统舞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学生对传统舞蹈没有足够的兴趣,不会欣赏传统舞蹈的美,也不愿意欣赏传统舞蹈,进而不愿意学习传统舞蹈,使得传统舞蹈的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4、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目前,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习惯于采取讲授的形式,强调口传身授和模仿。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在多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的路径

1、创新舞蹈课程教学

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中,应该注意安排更多的具有实践性的实操课程,适当减少单纯的理论讲授,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训练的机会和时间。在教学媒体上,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积极主动地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舞蹈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影视等功能。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不同于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定式思维,它是我们进行创新的必要准备,拥有创新意识,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对舞蹈动作等内容进行创新的学生才是合格的学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创新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推动舞蹈文化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做到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学生拥有了创新的基础才能进行真正的创新。其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把创新作为自己的需要。最后,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都要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市场需求,根据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4、开展和谐的课堂教学

舞蹈教学要适应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很多中职学生比较腼腆,信心不足,在教师给学生提供表演机会的时候,学生由于不够自信,往往选择放弃。所以,教师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下来,克服紧张情绪,大胆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

三、小结

舞蹈教育对中职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审美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际训练中,掌握舞蹈课程的理论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并拥有一定的舞蹈审美能力。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对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一定能够提升中职舞蹈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想。试论舞蹈教学中的美育[J]。考试周刊,2011(19)。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七

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导致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所以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就势在必行。以传统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作为基础,再根据现如今对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要求,对汉语言谈文学的教育体系做出有效的改革,从该类别的根本上进行改革,力求改善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笔者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创新

1.引言

汉语言文学其培养的就是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的理论,以及其寄出的只是和技能。从客观上来讲,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专业生,可以考虑新闻文艺出版的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的评论等工作,当然文化以及宣传方面,也有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才。

2.师范类就业教育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一直就有着局限性,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现阶段高校语言文学的教学多事重视语言还有文学的理论,对学生的文化底蕴还有素养重视,而且不得不承认,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的大,不光是资金的投入,更是人力的投入。但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方面却被搞笑所忽略。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甚至是一些重点大学,都会在教学时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古代的文学或者是现代的文学等课程,只用小部分的时间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培训。

2.1课程的优化。想要优化课程,就应该对课程做出创新设置,母语教学教师,是对新生后代的影响最为强烈也最早的一批人,其影响的时间那也是最久远的,我国的人才能否跟得上社会的脚步,和教师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学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必须得到提高。作为我国创新教育培养的新一批预备队员,将这种精神一代代的传下去非常的有必要,这更可以使得我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摒弃传统的一听到底,就是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提,改变满堂灌等授课方式,就是优化课程的奠基石,老一套的课程体系国语死板,同学在上课期间多数都是左耳听右耳冒,越听越困越听越伐;虽然这种任课方式将教授的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听课之后,教师脑袋里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对于如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元素也很少去思考。所以说,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就应该将学生带入课堂中,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熏以及侵,并在之后的刺和提中,做到教学的相长。对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改革,可以从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以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下手。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这一点,可以说是该专业最有特色的一点,学生在这里在学习本专业内的知识外,还能感受到非常强的人文关怀。这对学生将来任课成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增强课程的人文性,也是为了呼应新的课程改革,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对于人文教育都非常的提倡,不光可以对学生实施人文的关怀,还可以给学生减压。所以说在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中,加入人文性的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点,详细的来讲,买就是将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上,将传统的学生只需带耳朵上课的方式进行改变。最直观的例子,教师可以将要讲授的内容告知同学,让学生预习,并在上课之前进行提问,看谁的问题最有建设性。

2.2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名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实践,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讲,对理论课堂知识的吸取只是最简单的一步,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并检测自己的能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其必须知道应该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不懂得时间,就是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归其根本来讲,就是学得再好不懂得如何教,终究无法成为合格的老师。提高学生的时间呢管理就在于对老套的实习的改变,以前的实习都会在学业的最后一年,给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将学生分配出去并实习一段时间,这种实践的方法对少部分接受能力快的人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剩余的大部分人,对于这种实践的方法却并不适应,即使用心的学也没法达到有效的实习经验的积累,甚至还有刚刚适应这种实践的学生却发现实习的阶段已经结束了;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对学生的思想上一种根本的改变。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阶段。

3.文秘方向就业教育的创新

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对比师范专业的学生确实要好很多,可以说不管是记者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等都非常适合文秘专业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着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会很高,近些年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表面上确实是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样子,但事实上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之恋个非常地。所以说对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影响就业的原因所在;进一步的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而这也是提高文秘方向工作的根本所在。而文秘方向的工作,几乎都有着共通之处,就是写作,而写作不单单需要清晰的思路,还需要扎实的书写能力,虽然现社会由计算机代替了手写文件,但不能否认,扎实的书法以及书写时清晰的思路还有书写的速度,在一定过得场合下,可以给与应聘工作的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4.结束语

培养专业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跟上市场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人才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就是产学结合,而高效的就业教育和教育一样的重要,汉语言文学并不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使得加强就业指导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为了适应当今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就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陈昙。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5(32)。

[2]王玉竹,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3.

[3]陈超鹏。浅析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J]。商,2015(05)。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八

一、现阶段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是比较严谨以及科学的,但是也有一定枯燥性,就是照本宣科的形式,非常容易使同学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不愿意学习美术知识。假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又没有进行相应的生动讲解,同学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反感。美术教育是一种渗透式的学习知识,更多的是表现在画外的工夫,其属性是隐性的,是一个长时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积极引导,让同学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在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相应的美术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美术老师不仅只是扮演着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时候还要扮演为一名美工,在学校各方面的建设中体现美学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陶冶同学们的情操,通过实物的展现,全面的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意义。例如:组织一些美术作品展览的活动,或者组织同学们去参观美术馆。

二、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

1、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的都是绘画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技巧,而没有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创新。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为同学们提供的都是固定性的思维模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而一味的延续固定思维也就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开发。因此,就目前的教学而言,一定要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例如:在画苹果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所有颜色的颜料都交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根据想象来描绘苹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负责出题目,进行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思考,将自己得到的答案画出来。除此之外,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老师可以边讲解边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就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多媒体中进行相应的操作,进而完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这种方法的实施可以促进同学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并且也体现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2、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情境

对教育模式开展创新改革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的共识,每门学科都在探讨怎样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美术学科的活跃性非常强,这也就决定了其在创新教学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就先要让同学们关注美术,以及喜欢美术。例如: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多媒体的编辑内容转变为与本课堂内容有关的一些情境,如,学习山水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山水瀑布的图片以及相应的视频,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其中的情境,然后关闭画面,再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画自己的山水画。利用这样的方式,为同学们创建了一个更好理解的情境,进而身临其境,并且进行充分的想象,以此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三、结合教育环境,进行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美术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断的转变,并且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美是社会的一种价值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就象征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想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就一定要为同学们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才有可能喜欢美术,进而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想象的世界,老师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思维,使其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进而完成美术教学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美术教育教学而言,只有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创新活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所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也就成为了每位教育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愿望,与此同时,也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目标。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九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典型问题,最后基于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策略,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是联系企业和学校的关键纽带。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管理体制方面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因此,在新时期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关键在于解决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问题,针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创新性的解决策略,强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管理的效用。

1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主要指职业教育中的管理系统组成和领导机构的构建。管理体制的建设有助于调动教育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是学校与政府部门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体现。因此,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历史因素,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在发展之初采用“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教学模式构成为职业教育学院统一办学、管理和收益,管理与办学相结合,各院校、各专业间独立发展、运营,彼此间缺少相关的交流沟通,导致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标准与教学方法难统一等问题出现。虽然在早期发展时期,该管理体制和模式对职业教育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角度出发不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新时期背景下,传统的条块式管理模式更加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激发职业教育的活力,提升职业教育对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促进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分析

2.1职业教育管理不规范,职业教育层次区别明显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管理中的规范性问题日益突显,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规范化、系统化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势在必行。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中分属不同管辖范围,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差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不规范造成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和培养内容难以统一,使得职业教育系统性差,中、高职业教育间存在脱节现象,职业教育层次区别明显,在职业技能和教学内容上难以衔接。

2.2管理部门协调性差,教育管理效果弱化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成熟,首先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使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统筹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管理效果。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管理部门协调性差,管理效果弱化问题。在现有教育管理体制中,职业教育行政职能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在职权上定义模糊,存在双方职权重叠,共同监管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管理职权分配不清,削弱了职业教育管理效果。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组织形式分散,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效力弱化;二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缺乏执行主体,难以保障制度切实有效的执行。

2.3管理缺乏社会积极性,群众参与面较窄

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近二十年来发展迅猛,但在社会公众的认可度方面仍存在巨大问题,具体表现在公众对职业教育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见,与传统中高等教育相比,群众的参与面较窄。社会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管理缺乏来自社会、企业和家庭等方面的参与和支持,从而导致教育管理的社会力量薄弱。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对职业教育存在思想芥蒂,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低。因此要实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就应当将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考虑进去,提高公众的认可度。

3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策略

3.1定位政府机构职能,加强职业教育规范化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力度也逐渐加大。而实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首先要分析当前教育形势,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定位政府机构职能,加强职业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政府机构职能的定位要求政府对各职业学校进行宏观调控,转变传统管理观念,从管理者角度调整自身管理方式和权限设定,实现教育管理的高效性。其次要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中的行政管理组织,建立起统一的组织体系,以此为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通过统一的管理体系,集中行使管理权力,确保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强化管理的规范性,在职业教育发展指导和规划方面发挥管理效力,引导职业教育院校的良好发展。

3.2强化职业教育主动性,促进其办学效果提高

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强化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努力提升其办学效果。教育主动性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管理的社会参与度和群众认可度。目前职业教育在社会、企业和家庭中认可度相对较低,对职业教育管理缺乏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导致管理方面缺少根基。因此创新职业教育体制应当加强职业院校办学的开放性,积极与社会、企业联系合作,与家长交流沟通,提高办学的透明度,提升办学活力,以此来提升社会参与度,强化其主动性,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置方面充分研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实际设立人才培养计划、目标,着力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3.3完善招生管理和人才市场培育,建立人才供求关系机制

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应该关注学员的招生、培养和就业问题。因此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招生管理的革新、人才市场的培育和人才供求关系机制的建立,确保招收学员素质高、学校人才培育质量高、毕业学院就业率高。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应对职业教育招生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当地人才市场和经济发展现状调研分析,确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毕业流向等,以宏观调控手段调整学员招收。院校在人才培育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注重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时注重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合作,建立起长期的人才供求机制,促进人才交流,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职业技能人才参与,更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作后盾,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育管理规范性差、管理部门协调难、社会参与度低等都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来解决当前问题。只有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管理的规范性、提升其主动性和办学效果,拉近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间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志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2)。

[2]姜英玉。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6(7):160-160.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十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时哲学的学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哲学教育理念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本文从分析哲学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指出哲学教育应当是一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同时针对当前哲学教育在与哲学本性的配合、时代性、目的方法、内容与体系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哲学教育创新的对策,以期为哲学学科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哲学本性哲学教育创新时代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与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现有的哲学学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窘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教育者和学生对哲学教育的特性认识不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当以及落后时代的问题是其主要原因。本文试想从哲学教育的特性人手,多角度地探讨哲学教育创新对策。

一、哲学教育的特性

哲学的特性是哲学教育存在和立足的根本理由,它包含了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功能是什么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哲学教育要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它决定并影响着哲学教育过程的一切方面,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教育者才有可能在把握哲学精神的基础上把哲学当作哲学来教,学生才有可能学习到真正的哲学。可见,哲学教育的特性是与哲学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的。

(一)哲学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

“哲学属于人的自由思维,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本质上,理念的本性在于发展它自身,并且唯有通过发展才能把握它自身,才能成为理论”这也就是说,哲学的本性在于发展,而发展的实质也就是创新,创新就成为了哲学教育的使命。因此,以问题为中心,重视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哲学教育得以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目标。

(二)哲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哲学教育的本质是为人自身需要服务的,即完善人的素质,提升人的人格,使人的本质真正得以实现,其目的就是在其他教育特别是各种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使受教育者把对各种知识的理解提高到哲学的层次上来。

(三)哲学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

通过哲学教育的启迪,学生才能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不断学习和掌握其他具体的方法,使自己通过哲学修养的提高,从自在的主体成为自为的主体,并逐步站在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等根本性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可见,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体还是对社会的整体而言,哲学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哲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哲学教育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专业性的哲学教育已成为冷门,普及性的哲学教育也成为一种形式教育。这当然受转型期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的一些影响,但更多的暴露出了当代我国哲学教育的诸多弊病。

(一)哲学教育与哲学本性的背离

霍克海默尔在其《批判理论》中曾说到:“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于流行的东西加以批判,哲学是不合时宜的、顽固的。”那么记住哲学知识,也就只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是哲学教育的基础。现实中的哲学教育并没有以哲学的本性为依托,反而出现了背离的趋势。重视哲学知识传授,轻视普遍应用的析学方法。

(二)哲学教育时代性的缺失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移,而目前哲学教育所涉及的问题和对象仍然是对传统社会的状态与需要,往往把过去看得比现在更重要,把本质比存在看的更重要,把原则看得比实际生活更重要,这样既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

(三)哲学教育目的与方法的错位

现阶段,哲学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以政治教育为教学目的的倾向,使哲学教育逐步成为“政治”的代名词和政治教育的论证工具,形成了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甚至于把哲学课当作政治课来教的错位,一味给学生灌输枯燥的原理和僵化的教条,促使学生为应试而死记硬背原理。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批判思维的目的,还会使学生形成对哲学课的逆反心理。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少有的讨论方式也枯燥无味,讨论过程对学生的智力缺乏挑战性;很少从感性出发,逐层深人地探讨问题,而习惯于一上来就引人“物质”、“意识”、“主体”、“客体”之类的抽象概念,没有对现实问题的针对性,非但没有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反而起着窒息创造精神的消极作用。

三、哲学教育创新的对策

(一)哲学教育理念的创新

哲学教学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由于哲学的本性是批判、超越、创新。那么,真正的哲学教育就应当从现有观念出发并离开现有观念,以现存理论的反思活动揭示出现存理论的束缚,开辟出前人未涉足的角落,而不是在于讲出多少哲学原理和记住多少哲学知识。

(二)哲学教育要与时俱进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社会生活,哲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直面社会和人生中人们普遍关注和困惑的现实问题,将哲学原理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结合起来,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当前世界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结合起来,即把时代精神融合到抽象的哲学理论中,以时代精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三)教育方法与模式的转变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时代视野来观察、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是哲学教育的主要使命,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只有在哲学教育中撞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兴趣。为此,必须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一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二是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三是积极开展讨论与引导教学。即针对哲学的核心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和思维创新,提高学生运用哲学理论所达到的创新思维境界;同时老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的正确引导,巧设疑问,多予启发,让学生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教育主体与考核方式的转变

哲学教育最根本的莫过于哲学教育者本身哲学理论理解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哲学教育者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提升自己分析、驾驭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观点,创新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就原理讲原理的作法,把教育对象的触角伸向时代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最感迷茫的心理问题以及最困惑的社会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多视角地思考、分析问题,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多样性、时代性和生动性,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哲学教育要注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哲学教材和教程的编写工作,及时吸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材料和新内容,让众多普遍认同的具有较强理论水平与实践性的学术成果成为教学的主体内容,不断开拓哲学教育的视野。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考标准化试卷的模式,形成平时讨论考核与最终或案例考核为内容的新考核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

哲学教育的进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探索,这就需要我们哲学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不断赋予哲学教育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应用的教育功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迎接新时代所需的具有新哲学思维的创新人才。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育创新》心得体会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教育创新》心得体会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2102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教育创新》心得体会新版多篇.doc》
《教育创新》心得体会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