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精品多篇】范文
导语:家乡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篇一
我随同调研组的各位组员一起参观了县医院农家博物馆;“天下第一城”;在香河一中举办“故宫博物院”文化讲座;与文广新局、非遗传承人、戏迷协会进行座谈;在刘宋村中心小学开展捐书支教活动;参观考察刘宋村基层文化建设;在安头屯镇进行入户访谈,了解国家级非遗“安头屯中幡”的保护传承情况等。虽然时间很短,但信息量极大。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基层文化力量的巨大,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层文化队伍的战斗力。在我国县一级的政府机构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甚至旅游等大多是合为一体的。他们有限的人力对应着三四条线上的工作,同时还要直接面对村民、市民,是所有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在与香河文化干部接触过程中,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二是支持文化的社会力量巨大。香河调研给我一个重要的启示是社会中有许多热心文化的有识之士,他们义务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建设文化场馆、组织文化队伍,开展文化活动,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香河著名企业家、香河人民医院院长门德志出资建设“农家博物馆”。任福泉总经理组织“京剧戏迷俱乐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坚持至今。刘宋镇村村有花会表演队伍,其中大多是业余文艺演出队伍,还有5个“个体文化户”,都由文化爱好者自发组建。他们的经费80%都来源于镇上企业和民众的捐助。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明,在社会中蕴藏着巨大支持文化发展的力量,需要我们挖掘和发动。
三是基层蕴藏着的丰富文化资源。每一地域、每一人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文化通常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特色的文化资源,是保护和传承人文精神,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香河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运河文化值得挖掘。
四是文化传承人的文化执着力。香河安头屯中幡文化传承人将中幡技艺从濒临失传的状态拉回来,克服困难在学校传艺,到各地弘扬。京东大鼓的传承人以一己之力仍在不断编创作品。这些文化承载者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文化得以延续的保证。
巨大的基层文化力量,让我们振奋,更让我们钦佩。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所在。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篇二
传统节日体系建设,是中华民族文化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重要需要。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如何使它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过渡与衔接,需要在如下三方面努力。
1、确认中秋节作为秋季大节的社会地位,将中秋节定为秋季长假期。
中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节俗丰富,贴近人民生活的本性,体现人与自然协调的理念,是全球华人共享的传统大节,是创造与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周期复现的形式,强化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同时中秋还是东亚多数国家共享的节日,中秋节日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因此,将中秋作为秋季大节,并给社会假日,让人民有时间、有闲暇来品尝秋天丰收的成果,这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
2、传承中秋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俗活动,增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节俗内涵。
由于多种社会原因,传统的中秋节俗在传承中出现断裂,因此目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修复或重建节日传统,复兴传统节日中具有积极意义的节俗。同时对不合时宜的旧俗予以放弃或置换更新,并根据社会民众的需要,增添新的习俗内容。在城市,可开展社区赏月茶会,给社区民群创造交流的机会和气氛,以融洽社区邻里关系。可举办中秋赏月游园活动与大型灯会、诗会,露天歌舞晚会等,以丰富中秋活动内容,增强节俗的娱乐性,趣味性。在农村,可沿袭传统的丰收庆祝方式(广东佛山称为秋色赛会),表达民众欢庆丰收的喜悦。
3、将中秋节作为调整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活动日,鼓励人们团聚庆贺,以此缓解春节人口集中流动的社会压力。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它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中秋是亲人团聚的节日,亲人的团聚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家庭意识,家庭意识往往与义务、责任感有着密切联系。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传统节俗的优势,顺应民众的诉求,实现社会人事的和谐,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秋亲人的返乡团聚,对于当今城乡人口大流动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春节假期人口集中流动的交通运输压力,及其他社会服务压力。对于农民工的工资也可以通过中秋节的传统结账日的形式,使它不至于拖到秋后,在年前造成集中的资金压力与社会安全压力,化解社会矛盾。
总之,中秋节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着服务与调节功能,这种功能是我们通常所谓的长假不能替代的。因为它在中国民众生活中流传了近千年,跟中国人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传统节日中所传递的精神传统,将它视作当今民族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以建构更加适合民族性格、更贴近民众心理的民族新文化。同时在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节日新传统,以实现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协调,达到社会均衡发展的理性状态。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篇三
任时光匆匆流去,岁月侵染几层烟火,我心依缱绻几分墨香,于一盏茶的间隙,手捧一书,在光阴的罅隙捡拾几片落红,问一场繁华落寞后的归宿是否是今生无法逃脱的宿命。然却寻遍千般皆不是,微觉情深为心困。
偶然熏得花香为风起,时而深的智慧为博知。若不是世间种种缘分结识于相逢的路途,就不会有共赏烟霞、同度良宵的机会。也许,昨天的我依然在探问温煦的阳光今日打在谁的脸上;也许,今天的自己依旧在为昨日的琐事耿耿于怀;也许,此刻的我在键盘上敲打着往日的无奈和彷徨……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一次受益或许不是终生的却是深刻的。自从接触传统文化后,我常常思考,这一生的多数所得所习,或许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的,若不然,每一个个体普世的道理怎会有共性了?与此同时,我也发觉差异化在习得的知识的同时是必然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而言与人、与自然。
为人之道,不容小觑。人活一辈子,寻求的最终意义纵然无法摸清,却也基本知晓为人之道的重要性。论语里曾说君子是为人的一个方向标。但是世间百态千变万化,众生百相迥然不同。如何让众生心境的参差不齐修得齐头并进,共度幸福人生了。我想那必然是修心、知性、感念、物化、行知方可蓦然回首探寻人生幸福的真谛。然而在这过程中传统文化之道无时无刻不行在心中,用在其中。
回想起自己的那次经历,虽说奇妙,却也生发着几分感恩,几分欣喜。自从偶得传统文化之道的洗涤,心境渐觉清净,内心诸多喜怒哀乐也知是身心无所依傍,内景无所展望所致。故而知晓其本源,方觉刹那间心蓦地清明,原来智慧均在古圣贤为人之道的言论里。说起为人之道,从字体而言,是可以比拟为两个相投的个体相互携手才能描绘"人"字的立。而在与人之道时,知其最重要的是为德之心,人之伦常、人之关联皆是人之本性所发。而这其中的各所及之道理都源于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我们祖先长期积累的经典。学习这些道理后便觉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卷帙浩繁的书籍里传递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现代人受益匪浅。若春风拂过大地,润泽着万物回春的向荣,似夏荷沁带着几分清雅,酥醉着行人驻足流连,传统文化的精髓何止这般的迷人和令人沉醉在其中了。想到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不由得觉得为人当因入万物的智慧之中。当将其自己植入一片静谧的天空下是否会陶醉着眼前的风景,是否会想那自然的和谐是如何运行的如此完美了?豁然开朗便知,在传统文化的天道之理里早已将任何自然之循环之道融入在其中。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不学不知道。若此刻净出尘世,不求闻讯世间种种,我想那必是清修者寻到万物皆空之想,万物皆因一场繁华而落幕。而这起源于人与自然的一种自生自导的果。众生都是修心之人方可名万物皆有最好的归宿,然众生却不得其扼要之精。故而觉传统之精华不慎重要,故而丢弃学习的能动意识。自从学习天道之本后,我时常省内而看外。尘世非渡空境,而知世道之理,万物运行之本,非为道呼所名,而晓其义。人与自然万物若行之合一,当会皆大欢喜。如果我们一味的索取,甚至在基本的规律面前不合乎自然的法,那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大受惠的是人和万物的共生体,而不是人本身孤立的个体。顺乎自然之道,我发觉认识是在失去时变的宝贵。如我们真的在抓住时就明理之源,自然会在发生前仅仅握住,那时就已然与不和规律的线相交,也渐渐更加和谐自然。至于人与万物皆因一场相遇而关联,何苦破坏彼此对于个体本有的认识。我想自然的事物本身不再重要,若不然,惊讶怎会出于不自然的感觉了。人与自然,难分离,人与万物皆由自然道法运行。素来平添几度离合,不因四季的更替,不因人的改变,这既是自然,也是人与自然可以共存的最基本的法。
恰逢春雨润无声,一场雨落添新颜。沉寂许久方可知,有些相逢是缘。来到学校的时日,一直对传统的文化存于心,却不想那久之未曾滋润的心,适逢甘露降入心底。那份小小的感动是有的,那份战战兢兢的心情是迫切的。学校的几次学习使我原本的初心有了种新的回归。回想当时初中的日子,那时的感觉意犹未尽。现今虽然少有触及,却也明这些道理对人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轻轻地我走了,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那手,却带不走那份感动。如果说一次远行意味着下一次新的征程的结束,我愿将那份心底最虔诚的感动影响着更多的人,将心底最美的风景分享给和我下一次一路同行的人。前方之行,无所顾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我看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这一路不说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落寞。这一路有你们,这一次不说道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来一切都是如春花般绚烂,似夏荷般淡雅,犹秋叶般静美,当雪梅般凌然。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这一路走来我们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更觉得学弟学妹们——你们的努力更加让基地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受到更多人的感动,影响到更多的人。"行百里者半九十",继续前行,继续带着学习传统文化的理念去践行,去影响更多的来者。
风轻轻掠过我的耳畔,我打开掩合的书,慢条斯理地行动起来。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彷佛在我心里来回的传递一个信念,那就是:"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2021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素材 篇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激发人们积极向善的道德意愿。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崇高的道德理想作为精神支撑。应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道德意愿和情感,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就山东而言,应充分挖掘齐鲁优秀道德资源,大力弘扬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沂蒙精神,进一步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努力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判断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与遵循。我国古代形成了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的一整套传统美德规范,儒家倡导的“君子坦荡荡”的人格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都是中华传统道德规范的生动写照。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科学判断是非优劣、美丑善恶,以强烈的道德责任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尊严,提高公民道德实践能力。践行道德规范,维护道德秩序,既靠他律,也靠自律。崇德明德、向上向善,不仅需要每个人的高度自觉,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应在注重个人修身养性、激发公民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单位、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坚决抵制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通过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在弘扬传统美德、开展道德实践方面,山东省充分利用丰厚的道德资源,深入推进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和“学雷锋,做山东好人”以及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弘扬良好社会道德风尚,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坚实思想道德支撑。
【2021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素材 关于红色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相关推荐文章: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篇五
近日,在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tbi国际教育集团以及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等机构的鼎力支持下,由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实习生、北京芊芊爱心社社长周楚涵发起并负责组织的20xx年暑期“感受文化的力量”活动启动仪式暨慈善募捐会于在北京金台饭店金樽厅召开。
2
本次活动会让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结为伙伴,游历中国15天,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领略古都北京的现代与古典,第二部分是感受山城文化,并到当地学校支教,第三部分是深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提到发起这个活动的初衷,周楚涵回忆道,“在美国上学期间更加感受到美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很浅显和片面,同样中国也有很多孩子没有机会了解外边的世界”。他意识到,需要组织一个活动,建立起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让美国的青少年了解真正的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同时也给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提供开阔眼界的机会,“感受文化的力量” 活动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感受文化的力量” 活动是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tbi国际教育集团以及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合作设立的文化交流项目——“中美文化寻力项目”的子项目。该项目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中美民众,尤其是中美青少年的互访学习、交流体验为主要方式,意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和交流。
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的主席joaquin lim先生不远万里从美国洛杉矶来到北京,特意参加此次慈善活动,他欣喜的看到周楚涵的成长,对自己梦想的不懈追求,用自己少年的情怀和赤子之心,为中美青少年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而欢欣鼓舞,joaquin lim先生说:“周楚涵和他芊芊爱心社的伙伴们,都是中国青少年的杰出代表,将来必将成为中国的未来领袖,少年强则中国强。”joaquin lim先生代表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为“感受文化的力量”活动提供2万美金的启动资金。
闻讯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70余位爱心人士。其中包括《紫禁城序》、《台北故宫赋》作者、知名书法家、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杨五计司长、青年书法家谢羽清先生、大爱金色阳光全球公益联盟发起人阳光记者,中信旅游集团李先生、中国奢侈品协会会长蔡苏建先生、北京四中的师生代表以及本次活动的支持方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的主席joaquin lim先生,副主席刘恋先生、francis shen先生。
周楚涵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召集到更多的有爱心的人士,一同传承中华美德,用我们的力量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们,让在偏远山区的他们感受到我们带去的爱和温暖。同时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将真正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在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国的魅力,并且博采众长共同发展”。
“感受文化的力量”活动的宗旨是从多元文化中寻找和平之力,发展之力、创新之力和未来之力,希望在在周楚涵这样一批中美青少年的推动下,用文化的力量指引未来,连接世界,凝聚中美两国青少年力量,加深跨文化理解,体验别样的中国。
企业文化心得体会范文:阅读企业文化心得 篇六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企业文化按照其重要性可分为四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这四个层次都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在这四个因素中,最难得也最为重要的要数精神文化了。精神文化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也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相对其他几层,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地位。
无论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至今维系着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维护着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一个国家,如果缺少了精神文明,那么这个国家将失去凝聚力、失去和谐;同样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精神文明,那么这个企业将会是昙花一现。相反的,如果企业能营造好自己的精神文化,让整个企业上下一心,固守着这种文明,那么就算这个企业遇到多大的困难,它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因为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约束力,是企业员工对员工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体现。
而在一个企业中,员工的信任感、自豪感、荣誉感极为重要。试想,如果员工对自己所在的企业不信任,对自己的老板不信任,那么他还会努力为这个企业做事、还会继续待在这个企业吗?答案很明显,不会。没有信任感就相当于没有安全感,一个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企业是失败的企业。
员工需要的当人不仅仅是信任,还有对企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企业要让自己的员工看到方向、看到未来,这相当于给自己的员工打气,让员工有信心为自己的企业拼搏。
看似简单的几个因素,却有许多企业在这里跌倒。据我的了解,现在的很多工厂让员工干着吃苦受累的活,但是对于员工的福利却丝毫不在意,员工没日没夜的加班,稍有不慎就会惹来上司的责骂,而做好了却没有表扬。特别是工厂车间里流水线的活,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员工怨声载道,懒懒散散,如果是计时算工,员工根本不愿意为企业多做一点活,只求在为待到下班。这样的流水线何来效率可言?企业不注重员工与员工的交流,不关心员工福利,员工对企业没有任何归属感,有的只是企业对压榨。这样员工怎么会用尽心思帮助企业发展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这方面都是不知所措的。我觉得在员工福利方面,深圳比亚迪就做得比较好。在比亚迪,节假日是严格按照法定假日放假的,若要加班,都是按法定加班工资发放。员工的住宿、伙食,都比一般的企业要好。而且,进入比亚迪后,公司会为自己的员工买好保险等等,员工在那里工作长久后,福利就更大了。这样一来,员工还有不死心塌地的吗?
是的,长期发展的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组织文化,而且企业的生存期越长,组织文化便会越明显。
企业文化让员工之间形成凝聚力,让组织内部互相信任,让员工为全公司的利益努力奋斗。
企业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意义重大而深远。具有良好文化的组织,能以多种形式来鼓舞人的情感、平衡人的心理、维系人的忠诚、激发人的智慧、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和培育组织精神,使之成为组织员工的共识,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亲和力,让组织更快、更稳地发展。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篇七
非常感谢湖北的郭永琴老师及我尊敬的教练,使我有幸于20xx年11月7日在湖北天门参加了传统文化学习,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公益论坛,此次论坛的标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天的学习,真的感触特别深,收获非常大,让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来重温这份精神大餐吧
11月6日下午从汉口坐火车再转汽车于晚上七点多到达“茶圣”陆羽的故乡天门,而我们落座的金穗宾馆正好在陆羽大道边,庭园式宾馆,环境非常好。一到天门就听当地的朋友说天门乃“三乡宝地”,全国有名的侨乡,状元之乡和棉花之乡,真是好地方啊!难怪是湖北省四个直辖县之一,确实有独特之处。安顿完毕,早早休息,养精蓄锐,迎接明天开始的精彩学习!
第二天早上七点不到就来到宾馆旁边的会议场所天门剧院,已有早到的百姓排好了几米长的队伍,每个人都很规矩,不大声说话,有很多穿唐装的义工开始为我们服务,安排好人群,验票,问好,态度非常温和,脸上总挂着舒心的微笑,不断地说您好,谢谢,并鞠躬。还真有些不习惯,感觉像身处几千年前的礼仪之邦,不由得内心安宁下来。每个人都很安静,相互礼让,没有拥挤、插队、吵闹、浮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论坛?什么样的环境?带着疑惑,跟随义工老师的引领有序的进入会场,并依次坐下来,每个座位上都有一个文件袋,里面备有笔、笔记本、《弟子规》、《爱与感恩歌曲集》、论坛温馨提示。
不由感叹会务准备得细致到位。整个会场充盈着舒缓典雅的音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舞台上大幅红底黄字的论坛主题,右边还有一高大的古圣先贤孔子像。舞台两边有两个大屏幕,右边显示舞台全景,左边显示音乐视频,会场两边和过道都有不少义工老师笑容可掬的引领人群有序就座,没有喧哗,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井然有序。约莫七点五十分左右会场一楼已坐满,一穿红色唐装的义工老师走上讲台,先深深对观众鞠一躬,然后请我们拿出《弟子规》,和她一起念:“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来,充满整个会场,犹如回到古时的私塾、读完,义工老师感恩大家并再次深深鞠躬,缓缓走下来。紧接着便是论坛温馨提示的独白,告知我们会场注意事项且为我们准备了营养健康的素食中餐及开水、凉水、茶叶水、生姜水、红糖水等。不由得再次感叹会务的用心和细心!历史文化的心得体会篇3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让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于修生养性,提高自身素质!格物致知,发展社会经济!而我在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知识,因为传承让我们更加理性的了解历史而发展会要我们更加理性的创造未来。因为文化影响着后来者,后来者又传承、修正并补充着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稳地发展与进步着,波澜不惊。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我们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猎可能也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
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00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后期的封建社会里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作用。但仍然有与现代化融合从而促进现代化成功实现的诸多营养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东亚价值观”仍是亚洲各国发展的文化基础,而且还受着那些“文明过度”的西方学者的特别青睐——认为在中国这种以伦理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可以寻求到医治由“过度文明”带来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经典文化也应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我们继承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当做主体、把人当做目的,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坚韧刚毅,强调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精神、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在应对各种艰难困苦和严峻挑战中焕发出来的伟大力量,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而不同”,强调社会和谐。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和合”的思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便是对注重社会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今天,我们继承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就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团结统一,强调独立自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团结统一的意识深深积淀、内化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之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近代历经屈辱的中华民族经过全民族百年抗争重新站立起来。今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作为历史产物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既包含有许多优秀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杂着某些糟粕成分。特别是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根深蒂固。这种糟粕成分,集中表现为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比如,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迷信活动等。在当今社会,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腐蚀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和阻碍社会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关键是要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梳理,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要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剔除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成分,同时结合时代特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努力在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中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有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学习体会:在还没有是上中国传统文化的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会觉得他是一门很无聊很乏味的课程。而在自己真正的学了这们课程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错的。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一门不需要去死记硬背,不需要去绞尽脑汁的计算,他只需要你用心的去理解就够了的一门课程。他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教我了我们要如何思考及应该怎样思考。老师在上课时会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东西以小故事或视频的形式向我们呈现。它不会让你感觉到压力,但却会让你产生兴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不仅让我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了解到了他的精华及典故。更让我体会到了他不仅是门课程更是一个催人进步的启明灯,指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企业文化心得体会范文:学习企业文化心得 篇八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因此,一个企业只要存在一天,企业文化就同时存在。
企业文化就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塑造知识型员工、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因为企业文化能否发挥的程度最终取决于文化是否能够吸引人和感召人,能否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而对企业而言,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与员工的和谐共融;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企业员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上文明健康的发展之路。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首先是服从与服务的关系,同时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还体现在对社会义务的履行程度上,体现在能否实现企业员工与社会的和谐双赢。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是一个漫长不断积累的过程,打造和谐美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大家有力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壮大自己,真正体现创业热情与创新精神,有效地增强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活力。
每一家公司现在都必须分析其文化,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本身的总竞争地位。虽然这已经是充分的理由,而且还因为我们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公司的文化来决定。公司唯有发展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能激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切行为,这样公司才能在竞争中成功。每个公司都必须为它的员工和股东订出一套文化的发展计划。凡能正确掌握在未来环境中影响企业文化的内外力量,并能采取对应措施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成为百年老店,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就没有办法对其员工进行相应的约束,也就没有办法具体的告诉其员工,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员工就不知道如何处理公司的正常业务,只能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长而久之,员工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公司的业务之上,而去揣摩领导的心思,搞人际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对企业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落。在这里所指的企业规章制度其实就是指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按照通俗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集企业全体员工的智慧,共同制定的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准则。
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是我们企业及其员工一切行为的原则与根本。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根本没有诚信可言,企业如何能够发展得好呢?像美国的安达信公司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为了追求公司的利益,一味满足客户的需求,虚报财务报表和账目,引导股民错误的投资方向,其最终的结果怎么样?以前,是每一名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大公司,现在却是无人问津。我们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诚信对一家企业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公司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才能把公司的业务做好,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带来双赢的结果。
企业文化的树立,不仅仅是一种公司的宣传手段,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落实下去,让公司里面的每一名员工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当员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让方正企业里面的每一名员工,为追求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起努力吧!
红色文化网 红色文化心得体会 篇九
红安县革命遗址普查报告
(2011-01-09 22:47:08)
辛向阳的博客
http:///haxxy
一、普查工作概况
2010年4月13日,我办接到黄冈市委党史办通知,正副主任前往黄冈市参加了全市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18日,县党史办向分管领导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汇报了全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精神,并就迅速在县内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上交了汇报和申请。5月20日,红安县成立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亲任组长,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副组长;县委办副主任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县党史办主任周、县档案局局长刘、县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戴、县文化局局长李、县民政局副局长詹、县统计局局长翟、县旅游局局长金、县文物局局长夏、县党史办副主任辛和各乡镇(场)宣传委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党史办公室副主任辛兼任办公室主任。与此同时,县委办公室向全县各乡镇、各机关事业团体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通知》。
7月中旬,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专项资金6万元到位,党史办为普查工作专门配置了一台电脑和数码相机。8月28日,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专班正式组成,红安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红安是中国第一将军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有着丰富的革命遗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红安县的革命遗址普查将是黄冈市乃至湖北省革命遗址普查的重点,因此,仅仅依靠专班的力量在短短的数月内将全县所有的革命遗址逐个查清是不可能的。从这一点出发,专班同县文物局取得联系,将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革命文物类的资料全部调来进行清理核实。文物普查和革命遗址普查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革命遗址普查对历史背景和照片这两个方
面的要求更细更全。因此,在整理文物普查的成果时,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宁缺勿滥的原则,对历史背景出现错误的,予以更正,对历史背景介绍不清楚的,予以充实。
9月30日,专班基本完成对县文物局普查资料中革命遗址类的清理,采用并认可了他们普查出来的革命遗址180处。10月7日,专班对全县所有遗址点逐个进行调查核实和拍照。11月8日,普查专班基本完成对全县所有革命遗址的调查、拍照和登记表的填写,全面地转入对普查资料的编辑、背景资料的撰写和校对工作。
12月16日,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此次红安县革命遗址普查共查出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199处(其中,国保单位“七里坪革命旧址群”所含的37个点均分别填写了普查登记表,作为37处计算。),共253个,其它遗址2处共4个,合计总数为257个。按保护级别来划分,全县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9处39个(按文件分,应为3处3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20个(其中,西汪家革命旧址群内含4个,陂安南县革命旧址群含10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90个,未定保护级别的66处108个(其中,李先念纪念园内含4个,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含31个,西汪家革命旧址群内含1个。);按此次普查要求的类别来划分,全县共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95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90个,革命领导人故居2个,烈士墓(含烈士墓群)37个,纪念设施29个,其它遗址4个。其中已损毁遗址10处。红安县共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4个。
二、革命遗址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红安自1923年冬建党到1949年全国解放的26年间,党组织始终存在,武装斗争始终坚持,革命红旗不倒,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足迹,革命遗址可以说是遍布全县的角角落落。而今,新中国成立已逾60年,大批革命遗址的保护均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遭受自然风化和生物破坏十分严重。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未经维修的革命遗址风化腐蚀程度很严重,木结构的遗址大多都遭受到白蚁等生物的破坏,很多遗址还出现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屋顶倒塌等现象,这些损害对于革命遗址来说是致命的,特别是很多重要的革命遗址,如不尽快维修,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
2、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旧址保护间产生的冲突。红安的革命遗址绝大部分分布在广大的乡村中,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距离也越拉越近,经济的活跃也刺激着农民加快了对居住条件的改善,而我县的很多革命遗址是私人住宅,一方面农民急于改善居住条件,需要对自家的房屋进行翻修和改造,另一方面旧址保护又需要维持旧址的原貌,这一矛盾成为我县当前革命遗址保护的一个难题。从这次普查的情况看,近十年来,我县已有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被户主改造成为楼房。有些革命旧址的户主为了图省事,干脆另辟新址建房,将革命遗址当作堆放杂物或圈牛养猪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比如李世焱将军故居,戴克明将军故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尚且如此,一些没有申报保护单位,在历史上又具有相当影响的革命旧址其命运就更不用谈。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保护经费严重不足,保护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多年来,红安历届县委、县政府对革命遗址的保护是十分重视的,既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事业管理局来管理全县的文物,也投入了相当的保护经费和维修经费,然而,红安是一个党史大县,拥有数目众多的革命遗址,且大部分革命遗址分布零散,加上数十年的风吹雨打、白蚁蛀蚀,使得遗址维修的资金需求量急剧增大,而现有的文物保护经费,对于数目众多而又亟待维修的革命遗址来说,无疑于杯水车薪。由于很多革命遗址地处偏僻,罕有人至,即使想对遗址进行维修,仅材料的运输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即便是经过了维修,日常的维护也是一个难题。
4、遗址申报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力度不够。我县现存的革命遗址,只有刚超过半数的被定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很多重要的革命遗址未被申报文物保护单位。要想让革命遗址受到应有的保护,申报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保护遗址的工作就做不到有法可依,因此保护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5、部分单位和个人对革命遗址保护的认识不到位。很多人对革命遗址的认识不到位,2005年,红安县委、县政府曾号召县直单位对全县61位红安籍授衔将军的故居进行维修,并且将每一处将军故居的维修以文件的形式落实到了具体的单位。这既是红安县委、县政府重视革命遗址保护的具体措施,也是革命遗址保护的一个新思路。就我们这次普查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县直单位能保质保量圆满地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待的任务,但有的单位为了图省事,不对将军故居作深入的了解,只向将军故居所在的村交几千块钱了事,负责任,有认识的村还能够保证故居维修的实施,不负责的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将军故
居易地挂牌,比如袁克服将军故居。更有单位将原本摇摇欲坠的将军故居拆毁后,拖两车水泥砖给将军的亲属了事,比如詹少联将军故居。
三、革命遗址保护管理的建议
革命遗址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损毁,将不复存在,通过这次对全县革命遗址的普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现结合本县的革命遗址的保护现状,谈几点看法:
1、学历史,树典型,强化干部群众对革命遗址的保护意识。革命遗址保护是一项长远性的工作,它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能,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护革命遗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充分认识,保护工作才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我们在普查中,曾在七里坪镇熊家咀村姜家岗发现一处尚存24冢红军烈士墓的墓群,这个形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墓群,之所以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依然保存完好,正得益于该村村民对烈士墓群的维护,特别是该村老支书姜能山,几十年如一日,义务地看护烈士墓群,每年清明还为这些烈士墓除草、培土,而今支书年纪大了,新的支部书记又接下了这个看护的重任。熊家咀村支部这个自发保护红军烈士墓群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究其原因,也正是他们熟悉红安的革命历史,得知今天的幸福来自于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与牺牲,有了这个前提,他们才能够自发的、有连续性地对这些红军烈士墓进行保护。因此,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党的历史的氛围,大力宣传象熊家咀村支部这样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不仅在革命遗址保护上会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同时,对促进我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与党的十七大精神也是相吻合的。
2、着眼于重要革命遗址的抢救性保护,兼顾所有革命遗址的维护。红安县的革命遗址数量众多,分布面积广,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和社会变迁,损毁程度十分严重,从而导致维修经费需求大。在目前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要将全县革命遗址的维修保护工作全面铺开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对革命遗址的保护手段上有一个轻重缓急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对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革命遗址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对其他的革命遗址要确立积极保护的宗旨和意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文物工作者对革命遗址的使用人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以防止革命遗址被随意拆除和改变现状,待条件成熟后,再予以维修保护。
3、整合革命遗址资源,走旅游开发与遗址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保护革命遗址是手段,保护的目的就要利用这些革命遗址来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它们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红安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既有大批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又有大批的红色革命遗址资源。数届红安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开发红安旅游业提到新的高度,提出了“以红带绿”的思路。近年来,先后对鄂豫皖革命苏区烈士陵园、七里坪镇长胜街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对红安籍将军的故居进行全面整修,对天台山、九焰山等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和修缮。这一系列措施的直接效果就是红安县接连几年的旅游收入超亿元,同时,也推动了政府和群众对革命遗址保护上自觉性。如今的红安已成为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前来红安接受传统教育的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红安也被广大党员誉为心中的圣地。
“以红带绿”的这种旅游思路,也不仅是红安县所独有,象延安、井岗山、西柏坡等地区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更全面。从这些地区亦可以看出,红色旅游发展得好的地方,革命遗址的保护就做得好,没有发展的地方,革命遗址的保护就差。因此,这种模式的出现,也为革命遗址的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走旅游开发与遗址保护相结合的道路,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革命遗址的教育功能,使其真正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老区的经济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正确地处理好革命遗址与旅游业的关系,不仅能让革命遗址得到有效的,持久的保护,而且,还会让我们的革命遗址重新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2021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素材 篇十
文化自信更广泛。文化的主体是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文化自信问题不仅仅属于文化人,属于知识分子,属于文化工作者,而且属于全体人民,属于各个不同领域和不同职业,属于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在社会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文化的影响最为广泛,如同空气,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人不在。只有建立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我们的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和制度构建,才能从文化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最广泛最大程度的认同。台州红色培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红色文化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以改革创新、责任奉献、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作为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她是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实践注解,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革故鼎新、海纳百川、协和万邦的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更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发展。因此以时代精神为依托,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是红色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自信更深厚。文化有不同于经济和政治的特殊功能。文化当然是由经济和政治决定的,但它的反作用又会超越经济和政治的时空限制。在社会形态变化中,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会为新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取代,而人类文化是一种继承和积累性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君主制度不再存在,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创造的文化仍然作为文化传统在发生作用。文化当然也是变化的,但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不会因变化而没有传统、没有积累、没有继承。在社会结构各因素中,文化的作用是最为持久的。不仅持久而且深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深且厚。它有长达数千年的持久性积累和发展,既有我们祖先创造的传统文化,又有近百年革命先烈创造的革命文化,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创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既代表过去、代表现在,又代表未来。南京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公众的政治认同感,维系政治稳定。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文化持久而深厚积累基础上选择发展道路、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构建的。它不是浅土插花,而是在文化沃土中深根栽树,得到中国深厚文化之泉的持久的浇灌。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尤其是儒学经典,从中吸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吸取大海般的哲学智慧。舟山红色文化学校这种内化越彻底,党性教育真学真信的问题就解决得越彻底;这种内化越迅速,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的成效就会越明显,从而时时激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民族若是一片森林,文化就像阳光、雨露和土壤,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内涵极其丰富,从语言文字到饮食服饰,从家风民俗到节庆乡愁,从婚丧嫁娶到待人接物,从英雄传说到歌诗乐舞,耳濡目染、以文化人,渗透于国家、民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着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滋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以价值观为精髓,融入社会生活、浸润思想道德。在我国,文化自信的要义,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其中蕴涵的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基本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家乡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