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导语:最后一课的读书心得体会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德国著名文学家都德写的一本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中表现出对祖国浓浓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每想到或读到它,都令我心情非常激动。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最后一课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1
今天我读了德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顽皮、不爱学习,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过上最后一节法语课,他认识到普鲁士军队不仅占领了他的家乡,还要剥夺他们学习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使得小弗郎士在心灵上、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小弗郎士有对自己的悔恨、有对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韩麦尔先生翻开教材,开始讲法语课时,小弗郎士对自己平时最讨厌的语法,居然“全都懂”,觉得韩麦尔老师“讲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读完这个故事,难道我们就不能从这个故事里受到启发吗?不,我们能!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自己,今天的我们和小弗郎士相比是多么幸运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身边有给我们以谆谆教诲的老师,我们还有什么了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最后一课”结束了,但我明白了,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不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吗?学了这篇小说,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一定要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动力,积极自觉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2
最近,我们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老师要求我们把课文读几遍。
我翻开课本,认认真真地读起来,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就这样,我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一篇课文读下来,我的.心被震撼了,不知不觉中思绪万千。
啊!他们的国家正在遭受苦难,他们是多么的悲伤、痛楚。他们在国家和平时,浪费时光,不好好学习,当国家遭到压迫时才觉悟。晚了吗?晚了,国家已被侵 略。后悔了吗?后悔了,在国家遭难时后悔了。懂了吗?懂了,在国家灭亡是懂了。为什么!难道每个人只有在危难紧急时刻才知道努力吗?
我 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繁荣富强,国力强盛。可这不代表每个人都在奋斗、在努力!如今,有多少人真正在勤勤恳恳地努力着?大多数人都在不学无术,为自身 利益着想!再想想20世纪初的中国,遭受危机。当时是有一些卖国贼、汉奸,不以国家为重、民族为重,丧尽天良。但当时有那么多中国人积极努力、热爱祖国! 虽然没有现在的优越条件,但他们有着梅花般的骨气,有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有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以国家为 重,以人民幸福为重。为什么!难道只有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再比如说我,每次周末作业都一拖再拖,直到星期天才加紧地补,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一些写?可事已发生,只好熬夜加班。为什么!难道只有等到最后一刻才知道懊悔?
难道你想和《最后一课》中的人们一样?难道你是等着中国灭亡时发奋学习?难道你是想等着危难时刻再悔过?
虽然孔子曾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试想在危急时刻时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等待“岁寒”来而“不凋”,而应该时时刻刻保持“青绿”,这样才是明智的。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3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来到赫山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电影——《最后的一课》。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一个镜头是:在地动山摇时,谭千秋老师为了学生而忘记了个人的安危: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讲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砖头、瓦砾、灰尘、石块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顿时血流如注,一滴滴滴在学生的手上、身上。但他咬着牙,告诉学生,不要害怕,自己却拼命地用手撑住讲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在废墟中奄奄一息时,没有忘记鼓励自己的学生:他鼓励刘烨同学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的目标,把音乐当成爱好,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他批评黄婷婷同学没有理解自己的母亲,自暴自弃,鼓励她一定要努力学习。他作为儿子没有忘记让学生捎去给母亲的抚养费。他作为父亲,在临终前交代黄婷婷同学将那幅没有画完的画,画完,交给自己的女儿,并转告她的女儿:爸爸爱她!就这样谭老师在多次余震的摧毁下为了4个学生的生命,他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生动的《最后一课》,让我们也体会到了生命的真正的价值。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老师,老师们为了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备课、改作业经常到深夜。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有一次我们班24个同学练广播操耽误了学习,吴老师虽然嗓子很哑了,但还是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给我们补课。我们班同学生病了,高老师就给学生泡药,并嘘寒问暖。每天放学,老师都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想到这些,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以前我没有理解老师对我们爱,现在我要大声告诉老师:老师,我爱你们,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一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4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造就一颗璀璨明星——汉语。汉语,酝酿着中华子女爱国情怀。正如法兰西的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他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解放的坚定信念,正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在普法战争中,阿尔萨斯省被迫割让给普鲁士。小弗朗士生活在阿尔萨斯省,是一个淘气调皮的小孩。但是,在听到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认真投入;韩麦尔先生在这最后宝贵珍惜的时间,全神贯注;“最后一课”,镇长、市民都专心致志地听讲。每个人都认真反思了自己过去的失误、不足,对祖国深深地忏悔、祈祷:“法兰西万岁!”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忠诚而坚定不移的精神,让我陷入了沉思:
难道非要等到亡国的那一天,我们才肯学母语?中华民族,也曾是落后落魄的“公家”,但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甘于落后、不甘于挨打,谨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握紧同胞彼此的手,咬紧牙关一点点坚强的爬起来、伸直了腰杆。当时对汉语知识的渴求、珍惜以及全国读书的浓烈气氛,为中华民族的日益强盛奠定基础,让我们越攀越高,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现在的太平、强盛岂能作为我辈不学习汉语的理由?其一,中国古话说“居安思危”,不掌握基本语言,如何发展科技?还能守住“常任理事国”?再者,母亲河黄河所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奋斗意志和不屈信念,岂能与我辈丢弃?
为何不学好汉语?一,随着时代潮流,汉语精确度高的优势极大发挥,趋向于国际语言的地位,掌握它就是掌握国际文化;二,身为中国人,不学好汉语,你不觉丢脸?据调查,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会写错“再接再厉”这个词,令祖**亲膛目结舌。若是外国人问你“鳞次栉比”怎么写,你左推右卸,扭扭捏捏,岂不是一国际笑话?三,汉语是我们的交流方式,一切雄辩、讨论都以他做基石,一切表达、沟通都以他为媒介,不学好汉语,比口吃都严重。光是这三理由,贴近生活实际,就不允许我们学不好。
绕开繁琐的理由,中华的历史、文化是多么有趣!形近多音字、灯谜字谜、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靓丽的色彩,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五彩缤纷。汉字的源远流长,把我们带到一个神奇的国度,“咬文嚼字”成为我的必修课。我们不光要学好她,还要热爱她、由内而外地歌颂她。还有一些极度不文明现象:“到此一游”,为汉语抹黑;“出口成脏”,把汉语羞辱。侮辱、侵害母语,与伤害祖国,无异!如此这般,还不如文盲!
让我们把爱国转化为行动,把母语学好,秉承中华传统文化,是爱国的基础。
最后一课读书心得5
国是一个大家庭,家里温暖的港湾,是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是夏天的一口西瓜。家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很爱她。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如果家被侵占了,或者发生矛盾了,都会使我们很心痛。
都德是一名普通的法兰西教师,由于他的国家被侵占了,他再也不能给他的学生教法语了,上完这最后一堂课,他就要永远离开这里,这是多么悲哀啊。可是,他并没有被伤痛打垮,他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教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跟自己国家的语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国分手,这是何等难以忍受的悲痛。看到这一切,我不由的想起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一个国家被侵占了就象一个孩子失去了家庭,无依无靠,失去了温暖和安全感。我觉得这篇文章舒发了作者对自己祖国的眷恋与热爱,深切的表达了爱国之情。一个人不能说自己国家的语言,就象婴儿不能喝奶一样,那是何等痛苦啊。失去了国家,失去了语言,才知道国家的重要,才知道语言的可贵,可这一切都晚了啊。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联想起都德的最后一课,我知道了国家的重要,爱国的紧迫性。我们大家只有团结起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