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观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6篇《学习三观心得体会》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学习三观心得体会》相关的范文。
篇1:学习三观的心得体会
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认识。人生观是人对人生意义目的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认识。价值观就是人对价值取向的看法和态度。结合我自身生活实际及其经历,下面我谈一点我对三观的理解和看法。
我曾到网络上搜寻过这样的问题:世界是什么?,答案有多种,我都不能理解其中意义。突然间,好像记得这样的一句话:“世界是万物的总和。”不知是否有那位科学家或者是那位哲学家说过,还是我随随口说的。根据这句话来理解,世界大到整个宇宙,小到每一颗尘埃。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论对与否,我就是这样理解的。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哲学理论一股脑的映入我的脑海:“物质是运动的,是相互矛盾的,是发展的。好像还有一句是说有因果关系的。”为什么我要说到物质,因为世界就是由物质组成的,说物质就是在说世界,尽管是大世界还是小的个人世界。物质的这些特性我更是坚信不怀疑。物质是在矛盾中发展的,就如病菌和医学的发展,医学在发展,同样病菌也进化到更高的档次。物价在上涨,收入也在提高。永远都是要保持平衡的。如果发展不平衡,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节约用水,合理开发资源等,都是人类对世界充分的认识到,我们对大自然索取的太多了,要多加节制,否则照这样无节制的下去,人类等到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就是我对世界的认识。我个人的世界对于大世界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不再次多透露。
人生的目的何在?有人说,“性本善”,就形成了《性善论》。而有人说“性本恶”,就有了《性恶论》。而且各执一词,看上去都有充分的理论证据。我仔细的思考过,且不说,性善性恶,别忘了我们是世界的一物,我们都在遵循这一个潜意识的自然法则。这个法则要维持的就是生存。人与其他动物的生存方式有区别就是人具有社会性,不是野兽一样的弱肉强食,自然淘汰。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是,当任何人的生存受到威胁时,都会抗争自救。自古以来,舍身成仁,慷慨取义者不计其数,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者也屡见不鲜。其中都是一个目的,生存。前者是为了让更多人的生存,后者是更让多人为他生存。我的人生观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我是个普通大众化的人,我撼不动大山,翻不了大海,我是个平凡的人,就有平凡的人生观——好好工作为了自己的生存。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人的价值取向。我个人的短浅看法,价值取向不外乎名利,最好是名利双收。自古以来,名利为人的首崇,人为名利死,鸟为食物亡。有多少人为了名利粉身碎骨,有多少人名利双收,千古流传,更有多少人名垂青史,有多少人千古骂名。对于我而言,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名和利,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只要生活的快乐,衣食无忧就足以。因为我有很平常的人生观,就有平常的.价值观,平常的价值取向。如果我有一天利多了,我会让更多的人分享,如果不小心出了名,也顺其自然。这就是我的价值观。
以上可就是我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管浅显,但都是发自我内心的看法,不加任何掩饰。我想这样才是朴实的,这才是心得体会。
篇2:学习三观的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增强信念,提高执法公信力。XX党组召开“三问三观”专题讨论会,围绕“三问三观”作了主题发言,对“三问三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工作实际谈了在工作中要“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和责任之心”来贯彻落实“三问三观”。
接着,局支部委员、副局长凌剑晖针对此次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何为观?观是认知、是认识,还特别强调“我是谁”的观点,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角色,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凡事的落脚点为人民群众。他强调,落实“三问三观”,必须全面履行自身岗位职责,不断增强本领,并把“三问三观”作为自觉行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要深刻领会“三问三观”的本质内涵,作为我们党员干部来说,不但要在理论上回答好“三问三观”,而且要在审判工作中把握好“三问三观”,时时处处警醒自己,时时处处摆正位置,力争在审判工作实践中得到百姓的认可;二、要把“三问三观”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始终,既要着力在增强群众意识、树立群众观点上下功夫,又要着力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上下功夫; 三、“三问三观”的落脚点在于实干、抓落实、解决问题,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诟的成效体现在当前工作上来。
篇3:学习三观的心得体会
通过近日以来公司组织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我们专门来到了槐坎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通过这次活动的学习和体会,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对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主要心得体会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进一步增强政治素质。
就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用群众立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能经得起风浪的考验;能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拆迁管理的工作实际相结合,敢讲实话、会办实事、讲求实效。这里面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创新意识。要摒弃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思想,在工作中能正确分析当前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从而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不断拓展工作新途径。二是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既要有按照总体工作部署完成工作目标的责任心,又要有对党、对人、对事负责,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三是大局意识,就是在同时之间加强协作配合力度,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的观念,切实做到“分工不分家”。
二、进一步增强道德素质。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这句顺口溜足以说明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增强道德素质具体说就是培养领导干部的四种精神:一是培养干部对党和企业的忠诚,为了职工群众利益勇于奉献的精神;二是培养干部对事业的精诚,对从事的工作有着执著的追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三是培养干部不为权势所吓,不为人情所累的高风亮节,敢于同一切违规乱纪、危害职工群众利益行为作斗争的“包公”精神;四是培养干部疾恶如仇的品质,对职工群众检举揭发的问题,敢于认真、及时地查处,决不拖着不办,捂着不查,有打包不平的“济公”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广大干部严以律己、为人表率,不信口雌黄的道德修养,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勤政、廉洁的表率,用干部特有的人格力量,感化人、教育人、激励人。
三、进一步增强能力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要有为基层单位解决困难的能力,多为基层办好事、办实事。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1、要开拓创新,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是履行好自己肩负职责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首先坚持不懈地学习走群众路线实践教育重要思想,以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提高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要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新时期对调度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我们必须要注重学习在学习方法上,不但要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集中学习,同时要坚持业余时间自学与单位集中学习,力求学深、学透、弄懂、弄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2、要不断进取,强化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是对每一个党员的必然要求,也是机关作风建设要达到的目的之一,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工作中要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用最好的服务为职工排忧解难。对每一项调度工作的办理,都要提供真情服务,体现人文精神,学会先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去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切切实实地为基层单位着想;规范自己的服务言行,在和职工群众交往、沟通时,一定要做到热情礼貌、耐心细致、态度温和,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切实转变那种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的衙门作风,满腔热情地为基层干部职工服务,贴近群众,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投入到现实工作与生活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总之,通过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找出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真抓实干,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在自己的调度岗位上创造好的业绩,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4:学习三观的心得体会
如何将“三问三观”的理解认识落到实处,作为基层司法工作人员,我深有感触。群众与我们,是鱼水相融的密切关系,牢不可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取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理解和认可,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工作,服务好群众,就要了解群众内心深处所需所想,真正做到真诚耐心、细致入微的服务,才会让每位群众都满意而归。
我们每一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都是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是代表行政机关门面的一个形象,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服务好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帮助群众提高法制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是我们最起码的职责。群众的事情没有小事,我们不能因为事情小而疏忽大意,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人员,我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因为法律观念淡薄,往往一件很小的事情,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能及时的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不能等事态严重了才去想办法解决。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工作人员,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工作,服务好群众,就要了解群众内心深处所需所想,真正做到真诚耐心、细致入微的服务,才会让每位群众都满意而归。
篇5:学习三观的心得体会
群众路线“三问”源自为民“四观”,着眼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切中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的重要根源,目的就是要使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引发自觉,继而以优良作风树立榜样,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因此,弄清“为了谁”,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就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就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下面,围绕对“三问四观”问题的学习理解,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是谁?”,对我而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名教师,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
理解了三问,还要树立好“四观”,四观是什么。世界观就是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紧密联系实际,自觉而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权力观就是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所用;事业观就是党员干部,想干事业,为后人留下点东西,就要有业绩感,而这个业绩还必须得经得起群众和实践的检验;群众观就是想问题、做工作要从群众出发。“四观”互相联系、互为一体,世界观、群众观是前提、权力观是基础、事业观是关键。反观自己还有哪些不足?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不由令我深思。
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立足本职,服务学生。
时代性蕴含着历史发展的新趋势,体现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化的新格局,凝聚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新信息,展示着社会前进的新情况。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因此,教育必须超越时代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处在这样一个“今天”的党员教师,首先必须讲政治,因为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与理论修养,对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我时刻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影响学生。
二、爱岗敬业,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是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奉献既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党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做教师很辛苦,做党员教师更辛苦,因为你应该比别人付出更多,奉献更多,牺牲更多。
初一级部学生其实还是小学生,不管从行为习惯,还是学习习惯来说,都需要任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指导与督促。所以我特别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从小事入手,经常找学生聊天,有时甚至是与学生一起吹牛胡侃,有意识地向学生借书看,以掌握学生思想行为上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做人为学。
总以为读初一了,学生能自己做值日了,能自觉地做好预习复习了,其实不然。接班后,我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初一的学生很少有人能自觉地做到这几点,作为班主任,心里急呀,但学生必须养成这些习惯,我就带着他们做值日,和他们一起做复习预习,一起选择有益的课外书进行阅读交流,经过整整一学期的指导,如今学生已经能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上好晚自习,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说到学生洗澡,也许大家会说,初一学生应该会自觉,可情况刚相反。天冷的时候,进入学生寝室,尤其是男生寝室,一股脚臭味就迎面扑来,就是在夏天,不用老师催促而自觉洗澡的男生都很少。双休日回家,浑身一股酸臭味,家长就不乐意了。我就一个一个地检查,盯着学生洗好脚上床休息。我想到的是,作为班主任,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或者是其他行为习惯上的,只要你发现了问题,你就有责任去管理,去督促,去教育。
从小事入手,为学生全方位服务,成为级部工作的基本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付诸于实际教育教学,我们初一级部的班风、学风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这学期来,我们级部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做终生学习型教师,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
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应该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步伐,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及应用。对所教专业,要常教常学,加强同行间的信息交流,了解掌握本学科的最新信息和科研成果,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小组合作”模式,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而初一阶段就是为了学生及早地适应初中的教育教学。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观念,今天的党员教师,要率先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做开拓创新的先锋,面对新形势,探究新课题,寻找新规律,选择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成果。
那么如何将“三问四观”的理解认识落到实处,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有感触。群众与我们,是鱼水相融的密切关系,牢不可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取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理解和认可,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工作,服务好群众,就要了解群众内心深处所需所想,真正做到真诚耐心、细致入微的服务,才会让人民满意。
篇6:学习三观的心得体会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3年,在这3年里,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喜怒哀乐。上师范的时候,每个人脑子里都装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个观点,也想过一定要当一个好老师,当我们真正走进教师队伍之后,很快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要想做个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可能我们还不知道,好老师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韩愈在《师说》中就有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韩愈的话无疑给无数教书育人的老师们一个很好的注解。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教师如果还只有一桶水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只有自己学得多了,给予学生的才更多。我认为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时俱进,为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把好上课关,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把教育思想和科研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
但是,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因为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记得给我们进行岗前培训的老师曾说过要做一个让学生又敬又畏的老师,我想这个度恐怕没有谁能掌握好。有人认为“严师出高徒”,你只有对学生严厉,他们才会听话,才会有好成绩。确实,如果这样做,最起码可以达到一个目的了,那就是让学生怕,同时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产生了,我想如果一个老师让学生一见到就害怕,那么他们对你的尊敬也就荡然无存了。一个好老师会让学生想亲近,想把心里话不由自主地告诉他。我觉得好老师一定是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关爱孩子,把爱融入教学。善于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从爱孩子到欣赏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出创造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的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一声无意的激励的话语,都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关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是那样值得我们赞叹。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要把自己心中的阳光带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光芒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觉
得自己在关爱学生上做得不好,从没有试着和学生交朋友,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试着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把爱带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学生成为我的骄傲。
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三、“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
也许教师这个职业在别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钱少,还没有前途,所以曾经也有些老师不甘于平凡贫穷而重新选择职业。我为自己是老师而自豪,当别人知道我是老师时,也会流露出羡慕敬佩之情,因为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可不是其他人能得到的。能在平凡的职业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才是伟大的。当我们抱怨工资少待遇差时,看看四川“天梯小学”的夫妻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吧,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坚守19年呢?是那些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打动了他们,是那里的一切感动了他们。他们没有想过有什么回报,心里一心想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将来走出那个闭塞的大山,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那些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师爱的沐浴中快乐的成长。他们感动了中国人,更感动着我们,这样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是我们教师的感情是无私的、高尚的。只有付出不图回报。叶圣陶先生“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说的是教师的追求是一个真实。让我们大家一起向这同一方向共同努力,都能成为学校“师德”标兵。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没有良好的师德就谈不上教书育人。教师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师德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行为。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师德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之中――在工作中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真诚的善待每个学生,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赢得社会的普遍理解和信任,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