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海王星时间:2023-10-22 14:40:47)

[寄语]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或退出这个市场,整个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那么西瓜的价格就不会再降了。

通过对效用论的学习,我知道了应该做个理性的经济人,使利益达到最优。利用效用论,我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手里的钱一定的情况下不会一早上喝三杯最爱喝的可乐,而会去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虽然可乐是他的最爱,但只有在他喝第一杯的时候他所获得的效用即满足感最大,当他喝第二杯时,根据效用递减规律,他所获得的效用将会减少,而当他喝第三杯时,他可能会因为喝多了而不想喝了,从而第三杯的效用很小甚至会减少总效用。但他若拿买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钱去买早点的话,由于早点可以填饱肚子,所以一份早点的效用大于他喝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效用,所以他会选择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而不是买三杯可乐,从而使他的效用获得最大,他的利益也达到了最大。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利用生产、成本以及市场等理论去分析解释一些市场上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

从个人来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培养个人的经济触觉,学会利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学会理性的决策。但却不可以一味地抄书、搬书,要在实际中运用、理解、拓展我们的经济思想。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如

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行业等,所以它是以个量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通过老师讲解知道,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第一个假设条件是理性人的假设条件。这种理性人的假设,有时也被称为“经济人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第二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

微观经济学牵涉到多种研究理论方法。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一

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中涉及众多专业的概念供我来学习。比如: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洛伦茨曲线——用纵轴表示社会财富百分比,横轴上将所有人口按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从左向右排列,将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百分比积累起来,相应的点连成的曲线。

学习西方经济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可言呢?按曼昆的观点,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的报酬为什么那么高?许多非洲地区为什么如此落后?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等等其次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尤其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工资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资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参与掌管一个公司,你如何决定你公司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等等。所以微观经济学帮助你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让你深入到经济发动机的内部仔细观察内部运转。微观经济学是讲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微观经济学分析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和价格弹性的犯下,指导你进行科学的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微观经济学还分析了市场结构中的各种主体的价格行为,厂商的成本决策。价格对市场的资源的配置等等。学习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知道自己的经济实践。起码指导自己的思考,启发自己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它是很有好处的。从理论的意义看,为你学习市场营销等应用课程打下了一个扎实的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该秉承一下要求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微观

1、应认真研究西方经济学,借鉴其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同时又必须看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决不能简单地照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应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既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即空谈马克思主义,把经典作家针对当时具体情况作出的具体结论,当作固定不变的教条,照搬到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今天;又要反对迷信西方发达国家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把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以及西方国家的政策全盘照搬。要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认真的鉴别,在学习和借鉴其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认清其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服务的本质。

2、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我们坚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方面积累起来的一般理论和经验,作为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另一方面,我们始终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必须坚决反对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理论和政策,特别是要摒弃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3、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有利于是解决很多问题。整个西方经济学其实就是对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真实写照。其中包含一些资本主义的糟粕,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作用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以上就是我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些收获和感想,希望以后可以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微观经济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无外界干扰的、理想的情况下,单独研究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微观个体的经济活动的学科。所以在性质上决定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有着非常苛刻的成立条件,也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然而,我们在任何经济活动上都离不开微观经济学,从衣食住行等小消费,到企业决策和经济预测等重大事件,都需要我们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在其上作更加复杂的经济分析。因此,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最基础的学科,学会微观经济学便能和经济学的其他分支相互交错,融会贯通。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三个问题:生产什么以及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要是资源是无限的,以上的问题将不复存在。然而,资源是稀缺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是研究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市场生产出来的东西完全没有剩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可以有目的性地引领企业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商品去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而不产生剩余,从而达到社会资源分配合理。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当中,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研究。一方面,我们研究需求与价格的关系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又研究供给与价格;我们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同时,也研究生产者的行为。对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的方向不同,我们用的不同的工具去分析:我们用弹性去研究供给和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去分析不同的商品的不同性质;我们为了研究不同商品的组合所带来的效用,我们引入了无差异曲线。

微观经济学最显著的一点是利用函数来研究经济问题,将复杂的经济问题转换成图形,直观而又形象地解释经济现象。而且函数可将定性的经济现象定量化,根据函数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定量求出在生产或者是消费带来的最大效益的最优解。将数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对研究经济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在经济预测与商业决策上,数学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它为预测和决策的合理性提供了数学依据和指导方向。

微观经济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微观经济学为生产指明方向。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可以指明企业下一生产季度的生产方向和战略;在个人消费的时候,运用微观经济学可以合理安排个人消费,在有限的预算下得到最大效用,作出理性选择。总之,微观经济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微观经济学,有助于使社会向一个更加合理支配资源的方向前进,从而使得社会更加进步。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对社会贡献巨大,与社会息息相关,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数学工具和方法,结合数学,利用曲线来研究分析经济学原理。在实践中,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实际中与微观经济学前提假设相违背的情况具体分析,用相同的思想去分析,把微观经济学向大的方向拓展,将其研究的方法渗透到各个领域,这样便能利用好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在生活和工作上有方向不至于漫无目的。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这几天通过观看录制的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陆磊(拥有10来年央行政策研究室工作经历)给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们的讲座,受益匪浅,觉得在陆磊老师6个小时的讲座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知识比在复旦上半年宏观经济学课程学的东西还多。总结归纳起来学到的心得有如下几点:

第一,学校中学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背后都有隐含的假设条件,而课堂讲授知识时过分地注重教条式经济理论和经济学公式的背诵和记忆,忽视了这些经济理论所隐含的假设条件以及逻辑推理过程,结果是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并预测中国经济宏观经济运行时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和错误。如,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当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减少,反之则相反。这个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投资部门主要是私有部门,他们做出的投资决策是理性的,它会权衡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大小,如果贷款利率提高,那么那些收益率较低的项目由于无利可图而终止。但在中国国有企业占据了中国的大半江山,它们存在着道德风险,即这些国企的管理层做出投资决策的出发点考虑的是自己通过做项目可以捞多少灰色收入,项目做下来能为地方政府贡献多少GDP,而不是考虑做这个项目企业可以赚多少钱,风险有多大。这样的结果是国有部门的投资需求与贷款利率的关系并不大,即使投资项目收益率低,甚至连银行贷款也还不了,国企仍旧有强烈的投资需求,因为只要有投资,国企官员就可以捞更多灰色收入,可以为自己升职提供更多的政治资本,至于这个项目能挣多少钱并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即使项目不挣钱,国企短期内也没有破产风险,银行和地方政府都会为国企掏腰包。这样,在中国这种经济环境下,由于国企在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利率上升,投资需求并不会下降。总之,在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各种经济政策的效应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理论的前提假设和逻辑推理与中国的经济环境是否相符,否则将导致错误的结论。

第二,短期经济预测所涉及的因素太多,很难去把握,而中长期因素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确定,今后投资中对那些宏观经济分析师对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的预测不用太当回事,而把眼光放在确定性的中长期经济前景上。陆磊的中国短期经济波动预测的分析框架主要包含了三个主要因素:

(1)宏观经济变量的微观基础,也就是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投资需求以及净出口(国外需求)的微观基础,如净出口方面对美国的出口为主要决定因素,那么美国消费的复苏对中国净出口影响较大,投资需求中国有企业对GDP的影响较大,那么在投资需求的分析中应分析国有企业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反应函数;

(2)经济和政治制度基础,主要指经济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如中国、日本等出口导向型经济政府主导为主,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市场主导型经济,分析宽松货币政策对不同国家经济影响时要考虑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效应;第(3)政策偏好和政策取向,指的是政府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是以保经济增长为主、还是以调节收入分配为主等哪个政治目标为主。不同阶段,经济波动中的主导因素完全不同,如当下经济状况,市场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政府调节经济结构(即收入分配)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受到打压,而民营经济通过创业板等融资渠道得到发展,在这种实体经济情况下,股市也出现了主板市场估值偏低,而创业板等公司估值偏高。

没有对中国经济的长时间观察以及深厚的政府关系资源,很难判断短期经济波动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即使有以上资源预测短期波动正确性的概率也比较低。对于投资而言,投资应该是做正确概率大的事情,做相对确定的事,所以中国经济短期波动方面花费精力要少一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分析框架主要是分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因素的收益能否持续提高,同时要看中国制度改革能否使这些要素充分利用。从劳动力要素来看,自1999年以来大学扩招的大学生(20xx年毕业大学生将近600万)是为今后20xx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只要这部分大学生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今后20xx年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大;资本要素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中国是不缺的,技术要素要取决于全球创新活动的成果。制度方面而言,看过《改革开放30年》的就知道经过1990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政治阶层的共识(CommonSense),我对中国高层为经济发展而做出的制度改革有信心总之,中国未来20xx年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前景我认为是比较确定的,至于短期的经济波动,我认为比较难把握,因而今后的投资中这种把握性不大的判断花的精力要少一点。

最后,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国央行和政府的决策机制,对中国经济决策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央行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对于GDP是否增长则是次要目标,当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么央行要承担责任,而如果经济上行,发改委等部门受到奖励,与央行无关;同样,经济下行,发改委等部委受到惩罚,也与央行无关。对于加息,央行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国务院,加息既是调节通胀的工具,也是调节收入(政治)的手段,所以央行不能决定加息,而由国务院负责是否加息。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如

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行业等,所以它是以个量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通过老师讲解知道,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第一个假设条件是理性人的假设条件。这种理性人的假设,有时也被称为“经济人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第二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

微观经济学牵涉到多种研究理论方法。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一

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中涉及众多专业的概念供我来学习。比如: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洛伦茨曲线——用纵轴表示社会财富百分比,横轴上将所有人口按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从左向右排列,将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百分比积累起来,相应的点连成的曲线。

学习西方经济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可言呢?按曼昆的观点,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的报酬为什么那么高?许多非洲地区为什么如此落后?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等等其次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尤其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工资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资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参与掌管一个公司,你如何决定你公司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等等。所以微观经济学帮助你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让你深入到经济发动机的内部仔细观察内部运转。微观经济学是讲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微观经济学分析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和价格弹性的犯下,指导你进行科学的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微观经济学还分析了市场结构中的各种主体的价格行为,厂商的成本决策。价格对市场的资源的配置等等。学习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知道自己的经济实践。起码指导自己的思考,启发自己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它是很有好处的。从理论的意义看,为你学习市场营销等应用课程打下了一个扎实的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该秉承一下要求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微观

1、应认真研究西方经济学,借鉴其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同时又必须看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和价值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决不能简单地照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应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既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即空谈马克思主义,把经典作家针对当时具体情况作出的具体结论,当作固定不变的教条,照搬到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今天;又要反对迷信西方发达国家反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把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以及西方国家的政策全盘照搬。要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认真的鉴别,在学习和借鉴其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认清其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服务的本质。

2、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我们坚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方面积累起来的一般理论和经验,作为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另一方面,我们始终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必须坚决反对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理论和政策,特别是要摒弃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3、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有利于是解决很多问题。整个西方经济学其实就是对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真实写照。其中包含一些资本主义的糟粕,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作用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以上就是我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些收获和感想,希望以后可以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一、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答:通过几个月的学习经济学,我初步的了解到了现在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该注意问题。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分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从微观方面说,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

①、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这个行为所研究的是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②、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是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的。 ③、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

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定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等。

从宏观方面说,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

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

①、宏观经济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从总体分析经济问题。 ②、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为进一步的了解经济学,我认为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它们,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正确的树立消费观,要从感性的消费观念上升到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要总是盲目的去消费,并且总是在消费后又后悔当初。

二、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学习经济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2、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答:1、学习经济学可以让我们了解现代社会所需、所缺的一些东西,并且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去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不要总是消费之

后才抱怨;它也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当今市场上那些物品实惠、那些商品是市场上紧缺的,以至于让我们从事那方面的一些工作,从而促使我们更快的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学习经济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并且也可以增强每一个人消费意识。

2、因为研究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可以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且研究它们也可以让每一个人更容易的去了解现在社会所缺的一些东西。当供过于求时,我们常常会多买一些东西,因为此时的商品都比较廉价;但是对生产者来说他会减少这些商品的生产,从而稳定市场价格。当通货紧缺时,我们总会不舍得花钱去买东西,毕竟此时的商品价格比较昂贵;但是对于生产者,他会加快生产这些商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研究它们两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毕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它们,并且我们也时常与它们接触。因此我们要研究它们两者的关系。篇二: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一学生,我学习到了由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说实话我真的觉的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但是我还是以我自身学习的经验和心得以及我至今学到和掌握到的西方经济学的程度来说说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推理性极强的科学,在学习它的时候不仅仅要牢记它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她的推导证明方法等,这样的话我才能又知道其然,还知道其所以然。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但是它却占着重要的位置。首先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课本中介绍了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1.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利润。2.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它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所有生产者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而出现的。3.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它是作为由经济社会中全部市场上的全部消费者和全部生

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而出现的。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经济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微观可概括为供求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应该是产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平衡,一般的规律是产品价格提高,则对产品需求量减少,而产品供给量增加;(贵了人就不买了,那么就会使供给的数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则对产品需求量增加,而产品供给量减少。但供求量的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如何?这就是价格弹性问题。为什么对不同商品需求弹性不同,这就要研究消费行为理论,一般称为效用理论,(效用不是越多越好,吃一个馒头觉得很舒服,吃十个就难受了)这也是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不同商品供给弹性不同,这就要研究生产要素组合和成本分析,这就是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如果考虑到不同市场类型条件下的厂商最佳产量,就是厂商均衡,亦称市场理论。分配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价格问题,因为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确定就是分配问题。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因为自己想要对经济方面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虽然不是学的这方面专业,但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选择了去旁听这门课程。初次学习了高鸿业著的《西方经济学》,第一次接触了“微观经济学”这个概念,首次认识到经济学也有宏观微观之分,学习了供给、需求与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经济学知识,慢慢接触并认识到了经济学的博大精深。

课文中谈及到了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包括它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的三个层次。并通过学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对微观经济学进行描述。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课本中介绍了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1.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利润。2.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它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所有生产者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而出现的。3.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它是作为由经济社会中全部市场上的全部消费者和全部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而出现的。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经济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后,我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它不是简单地介绍西方经济学,不单简单地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不但但分析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分析和生产者的成本最小化等,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使学生通过本书的训练,逐渐形成经济通或者如书中所提到的经济自然主义者的思考方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件都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或能够看出这些事件的经济含义。然而这一点对初次学习经济学的我们来说,常常混淆教学的目的性。当我们要努力使自身所掌握的经济理论现代化的时候,往往过分强调学习的成绩,过去地关注课本上所描叙的知识,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经济学知识,学习西方经济学,乃至于今天学习的微观经济学,都旨在向我们介绍经济学知识,而透过微观经济学,透过书本,我们需要掌握的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东西。掌握经济学或能够称为经济学入门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够从现实生活的细节中产生经济的直觉,并能够把这种直觉升华成理论上的思想。学习微观经济学,目的就是要培养我们的这种经济直觉,让我们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重新翻开《西方经济学》,翻到微观经济学这一章,书中详细而全面地从经济行为的角度介绍了微观经济理论,如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更新的微观经济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分析说明了许多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在描述方面,注重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结合,使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经济现实后面所隐含的经济思想,并且又能学会用理论分析实事的方法,使我们在学习中得益良多。

通过课本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很大。

(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学了这门课程后自己有了很大收获,也觉得自己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加深入的学习!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于经济增长率的重要性,苏联之外另一个例子是东欧。《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第9章第2节引用1999年至20xx年的三篇报道,作了一个专栏“在‘休克疗法’之后波兰的经济稳步增长”。里面说:

“波兰用了十年的时间与一个长期以来生产能力低下、守旧,且管理不当的经济抗衡,这种经济一直试图从火柴和食盐等物品的短缺中走出来。波兰向西方寻求建立货币、预算、贸易以及合法政体等方面的帮助。波兰是唯一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转型经济:实际GDP在1999年比1989年增长了28%,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5%(按:原文如此)。经济的自由化使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得以不受限制地以任何可行的价格水平出售商品。如今,全国超过65%的GDP都来自私营部门(1989年仅为16%),而波兰超过半数的工人都为私营企业所雇用。”

我不禁要哑然失笑。为什么只举波兰作例子,不提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等?东欧和原苏联转向资本主义的国家共有25个,正如引文所言,其中波兰是唯一经历了“快速增长”的。其实,波兰是这25国中唯一一个1997年实际GDP超过1989年水平的!以1989年为100,1998年产出最高的是波兰,119;最低的是格鲁吉亚,34.3;中间的有捷克(95.8)、俄罗斯(52.0)、阿尔巴尼亚(79.1)等(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从“华盛顿共识”到“后华盛顿共识”再到“北京共识”》表4-1,资料来自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如果举波兰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丢资本主义的面子,所以鲍莫尔、布林德很策略地举了波兰,而对其它24个国家一字不提。这种选择性报道,是需要一点曲学阿世的精神的,--正像毛主席说的,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呀!由此可见,虽然这两位经济学家的意识形态立场比曼昆温和一些,但还是很坚定的。

波兰的经济增长率,在1995-1998年分别是7.0%、6.1%、6.9%和6.5%。光看这些数据,会觉得波兰确实发展得不错。然而 1990年和1991年是-11.6%和-7.0%,因此波兰的“快速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复性的,像中国在“三年自然灾害”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一样。现在中国说高增长不好、尤其是以此为理由怀念毛泽东时期的人,如果穿越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中国或者休克疗法中的苏联东欧,不知会怎么说?

另一个例子是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1990年代初四小虎发展得比中国快:1990年四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 11.6%、9%、7.2%、3%(菲律宾确实是四小虎中最差的),而中国只有3.8%(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亲戚当时是很羡慕四小虎的,认为中国没前途。那时苏联东欧的“民主运动”正在如火如荼之中,中国共产党如果不采取主动行动,恐怕用不了多久也要完蛋。形势严峻,以至于邓小平南巡的时候都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

邓小平这是坦率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建立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不但不增长不行,增长慢不行,而且增长得不如最快的快都不行。“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点大概许多人都能想到,但以这么直白的语言讲出来(南巡讲话里像这样露底的话还有不少,例如“不争论”、“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就是小平同志的独特之处了。

南巡之后,中国经济骤热,增长率从1992年起就超过了四小虎,连续5年达到双位数,然后朱鎔基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不过1992-1996 年四小虎的增长率也不低,不时达到8%以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来,四小虎趴窝了,1998年增长率暴跌到-10.5%、-7.4%、- 13.1%、-0.6%。与此同时,中国猛吆喝人民币不贬值挣足了面子,“保八”保在了7.8%。世界人民这才第一次发现,原来中国在经济上也是个“负责任的大国”。

现在四小虎又起来了,--搭中国的车。我的一位同事的夫人,就在菲律宾参加中国国家电网的工程。陈经兄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全面解析》中曾经指出,在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技术指标有一半来自“信息与通信技术次指数”,而滑稽的是:“这个指数算得全是人均数据,百万人口‘手机、电脑、上网、电话’各分项数据加加总,还有什么政府上网办公指标。这相当于中国幸幸苦苦搞通信产业有成果了,从摩洛哥纳米比亚等国换原油,便宜卖给他们手机电脑上网等电信设施,让它们十分之一的人用上了手机电话等通信产品,于是中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得分反而还不如这些买产品用的国家了!”所以我们可以期望菲律宾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将大幅度上升。说不定还会超过中国,又为唱衰派、民运人士提供了弹药。至于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的亲戚嘛,他再也不说四小虎比中国好了。

日本的经济史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众所周知,二战后日本创造了经济奇迹。根据CIA的介绍,日本在1960年代的平均增长率是10%,1970年代是5%,1980年代是4%。1968年,日本超过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我上中小学的时候,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 1985年日本跃居世界最大债权国,同年美国沦为世界最大债务国。1987年,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名列第一。1988年,日本汇率 GDP达到西德、英国和法国三国之和,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当时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界人民大概都把日本人看成了神仙,觉得他们干出什么事来都不奇怪。日本人也开始对美国说“不”,仿佛洗雪战败的耻辱就在眼前了。美国人又想起了珍珠港,爱国热情被激发了出来,用精英的语言说,就是美国人在搞“狭隘民族主义”,缺乏“大国心态”。《经济学:原理与政策》全书的最后一幅漫画是转引自1992年的《纽约客》的,一个人对另两人说:“但我们并不只是讨论关于购买汽车的问题,--我们正在讨论的是如何面对这个国家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问题。”

1990年何新在与日本经济学教授S先生谈话时提到,在西方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如果中国的人均GNP达到日本的一半,甚至1/4,你们就会感到压力沉重,就会担心失去对亚太经济的主导权。” 根据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当时日本的汇率GDP是3.031万亿美元,将近中国0.388万亿美元的8倍,人均更是中国的72倍!现在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人均GDP达到日本的1/4意味着总额超过日本的两倍。在1990年看来,这话简直跟白日做梦一样。其实当时中日的差距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大,1990年日本的PPP GDP只是中国的1.44倍。考虑到这是在中国PPP GDP缩水40%前的数据,或许应该是2.40倍。不过大多数人并不知道PPP,只记得一个日本人的产出抵得上近百个中国人。

可是世界变得真快。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日本就此陷入长期萧条,整个十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现在日本汇率GDP占美国的比例又跌回一半以下,也没有人再吹“日本第一”了。考虑到40%的修正,20xx年中国的PPP GDP超过了日本:中日PPP GDP分别是5.933和3.383万亿美元,中国乘以60%后得到3.560万亿美元。有趣的是,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注意此事,而且中国崩溃论还是非常流行的,我20xx年刚到美国在书店注意到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就是章家敦的《中国即将崩溃》。此书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 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xx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而不是之后!”真是人生如梦啊!

20xx年中国和日本的PPP GDP分别是7.043和4.417万亿美元,中国人均GDP仍然没有达到日本的1/4。即便如此,日本的思潮也已经在转向。著名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以前是很反华的,20xx年曾断言:“‘一国两制’在5年后将彻底失败;联合国若不承认中国台湾,只能反映出联合国的不合时宜,而失去这个国际组织的成立意义。” 20xx年他却“觉悟”了,提出了如下的对日本将来的定位:

“照此发展下去,20xx年以后,日本的GDP可能将是中国的10%左右。回顾过去20xx年的历史,日本国力的规模大概也就是中国的10%的程度,有所不同的只是明治维新以后的14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历史角度而言,日本回到了正确的‘相对关系’上,因此绝无悲观的必要。所谓‘10%国家’,正如美国与加拿大、德国和瑞士、以及德国和丹麦那样的关系。加拿大、瑞士和丹麦并没有任何低三下四的感觉,而是带着自豪感与比邻大国相处,并利用相邻的大国。日本也必须以建立与中国的这种关系为前提,制订今后的国家战略。此外,企业也要努力活动,以求得在这一巨大市场的活跃地位,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考察整个世界,日本的生存之路别无它途。在这一世界上,日本没有必要宣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虚名。不要再有无谓的受害者意识,陷入狭窄的国际视野,而是要建立客观的世界观,制订能够利用这一世界来实现繁荣的战略,这正是今天的日本所需要的。”

对此我只能说:日本人民还真是从善如流啊!中日解开历史心结,“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原来我觉得是不可能的,现在却觉得有可能了:日本像这样认输之后就行了,只有历史的胜利者才能宽宏大量、不为已甚。元朝和清朝时民族压迫都非常严重,而汉族现在却笑着对蒙古族和满族说:“我们是兄弟。”

让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下中国汇率GDP何时超越日本。20xx年中日汇率GDP分别是5.103和3.249万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1.57倍。日本经济多年不振,20xx年增长1.9%,刚好是中国的零头。假定中日实际增长率之差保持在10%,如果不考虑通胀和汇率变动因素,那么中国赶上日本需要 5年。不过日本的通胀远低于中国,汇率又高于PPP水平,日元长期而言有贬值的趋势,这两点都有利于缩短赶超时间。更有意思的是20xx年中国会进行第二次经济普查,可望又搜出十几个百分点来。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我觉得20xx年是一个中庸的估计。但是普查结果的公布时间是20xx年,也就是说,只有在赶超发生之后我们才会知道。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不过,作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国等得起。

增长率的起伏也会显著地影响我们对美国的看法。1997年后中国经济陷入低谷,在7-8%之间苦苦支撑。与此同时,美国在发达国家中一支独秀,互联网革命带动经济以4-5%的高速发展,许多人欢呼“新经济”打破了传统的经济规律。中国只比美国快平均3个多百分点。1999年刚好是中国最慢(7.1%,第一次经济普查后修正为7.6%)而美国最快(4.5%)的一年,差距小到只有2.6%(在当时看来)。按照“70法则”,3%的增长率差别意味着20xx年比例才能翻一番。而在当时看来连这样慢的速度都不见得能保持,难怪唱衰的声音甚嚣尘上,许多人觉得120xx年都赶不上美国了,许宪春“美国增长一个百分点相当于我们增长9个百分点”这样荒谬的论证方式都有人相信。所以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对于中美经济比较是很没兴趣的。滑稽的是,后来我的兴趣被提起来,还是因为美国房东多次告诉我,在美国媒体上对中国的报道越来越多。《纽约时报》几乎是天天都有,例如Nicholas D. Kristof先生充满历史忧患意识的《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这时我才注意到,小布什上台后新经济神话破灭,美国经济回到了0-4%的增长水平;同时中国经济迅猛提速,增长率差别再次拉大到7%以上,甚至直冲10%而去。赶超的预期时间一下子缩短了三倍,中国和世界的舆论沸腾了起来。房东的女儿曾带来一位和她差不多同龄的玻利维亚女性朋友,她在喝了点酒后说:“I would like to see that China takes over the US, to show off!”我才忽然发现,天下发展中国家人民是一家啊!民气可用,民气可用!希望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南美人民真能配合我们,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经济增长率还会影响我们向世界学习时的心态。如果近几年中国的增长速度仍然在7-8%之间徘徊,那么想必会有很多精英建议我们向俄罗斯学习:人家自从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保持了年均7%的增长率,而且还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哪(《中国经济为什么被俄罗斯迅速超越?》)!如果中国真的再次 “以俄为师”,那可就不得了了,也要迅速私有化、搞“休克疗法”,--不知精英们是作好了自己休克的准备,还是作好了趁别人休克的时候抢劫的准备。可是现在民运人士在推销激进改革方面,就处于很尴尬的失语状态。让增长10%的去向7%的学?虽然精英们脸皮很厚,但是毕竟中国人不是那么容易忽悠了。俄国人的生活水平比中国人高?你才知道啊,苏联时期高得更多呢!

还有造势高手印度,在经济实绩和中国相去甚远的情况下都能吸引到和中国差不多多的眼球。1980年代中国人经常反思,自我批评说不要老是纵比,不要一横比就比增长率、非要比绝对值就和印度比,应该多和发达国家比绝对值。印度人民的心态却好得惊人:既喜欢纵比,也喜欢和中国比增长率,如果增长率比不过就比增长率的增长率(我想大多数印度人应该没学过微积分,不过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无师自通领悟求导的道理),如果还比不过就比世界经济论坛的竞争力排名、吸引到的眼球数量等等。总之,“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肯定是最好的。评论家们为了“客观公正”,还总要政治正确地说:“中印两国应该互相学习。”对于一些更加注重政治正确的人来说,印度的9%是民主的胜利,中国的11%是专制的罪恶。我完全相信他们是真诚的,绝对没有搞双重标准,--因为他们只有反共这一重标准。真要是印度增长率超过中国了,解放军还不立马倒戈啊?可是现在中国人民在骂政府之余,从来没有把印度作为光辉榜样,反而经常对印度冷嘲热讽的,几位著名的哈印人士为广大群众带来了许多欢乐。老实说这样也不厚道,中国和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要和谐,要和谐。

以前见过这样一个说法:当代的中国人在一生之中生活水平提高了上百倍。我当时以为是比喻,后来才发现可能是事实。2的七次方是128,人均GDP翻七番就达到了一百倍。改革开放前1952-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是6.0%(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表3.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xx》中1952年的GDP和人均GDP推算出1952年的人口是5.71亿。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xx》中从1978年开始的人口数据1978年是9.63亿,比1952年增加了68.6%,年均增长2.0%。由此可见1952-1978年人均GDP平均增长率是4.0%,按照这样的速度,翻一番需要20xx年。改革开放后,1978-20xx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7%。20xx年人口13.21亿,比1978年增加37.2%,人口年均增长1.1%。人均GDP年均增长8.6%,翻一番只需8年,大大快于毛泽东时代。如果继续保持这个速度,那么对于一个出生于1962年的人来说,改革前翻一番20xx年,加上改革后翻六番48年,总共66年,确实是人的一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们立刻会问了:怎么能简单外推呢,这样的发展速度可持续吗?

对此,我以前的回答是明确的:不可持续。原因就是我在1999年12月31日写的:“中国的速度高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是起点低,另一个是以前的体制太差,体制改革即可释放生产力。但是以后这两点因素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象改革之初那种高速度难以再出现了。”当时我不懂什么经济学,这些其实都是听汪丁丁这样的学者们说的。当然这两点完全符合常识,象我这样的精英型愤青(尤其是象萨哈罗夫一样没学过经济学的),没有理由不信啊。当时看朱鎔基搞得简直是遍地干柴烈火,会不会内战还不好说呢,只顾琢磨政治转型了,哪还有心情注意经济?

谁知干柴烈火一直没着起来,中国经济反而象火车一样提速了。似乎还是辆洒水车,把干柴都浇湿了。现在我相信:不是我疯了,而是半吊子的经济学家们疯了。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学习高鸿业的这本《西方经济学 》,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它不是简单地介绍西方经济学,也不是简单地介绍微观经济学的,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使学生通过本书的训练,逐渐形成经济通或者如书中所提到的经济自然主义者的思考方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件都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或能够看出这些事件的经济含

义,经济学只有真正的运用与生活中,才能称得上是经济学。

就如前一阵我们国内出现的抢盐**,核辐射说法的大肆散播,弄的人心惶惶,太可怕了,一夜之间,这个小市场的食盐一售而空,不仅仅是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很多大城市也出现抢购食盐,食盐短缺的现象。用经济学来分析,原因有两点。第一,人们对于市场上的食盐的需求量增加,食盐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都有所上升。第二,由于核泄漏导致食盐生产的影响,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这都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产物,但是完全依靠市场的调节机制不一定得到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必不可少。食盐作为必须品。如果政府不出面调节,那么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此看来,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在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和政府管制之间产生矛盾,导致供求不平衡,所以政府应该负起责任来,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来缓解抢盐**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然,我举得这个例子只是经济学中最浅显的最基本的例子和理论。根据我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说,我觉得至今我学的这本书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点就打个比方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大概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三个曲线,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函数),tp,mp,ap,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等生产曲线,等成本线等等等等,只有好好的掌握和理解了这

些知识点,课后再找些相关的习题相应的巩固一下,在面对考试的时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总而言之,但就我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来看,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电子商务的专业课,语言程序设计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而我们也主要学习经济、计算机、微积分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济学成了我们学习科目中的一大重点。只有学习好经济学知识,包括今天我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懂得用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管理学学生,因此,微观经济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基础,一个基石,一个让我走得更远,看得更远的铺垫。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

本文《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来自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 学习经济学这么些年,最大的体会是经济学的分析始终围绕着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均衡分析,第二个是最优化。而这两个分析的前提就是人士理性的,是必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在拥有完全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未来准确做出预测。由此导致了一大批宏观经济学的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李嘉图-巴罗等价命题。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就是人的理性假定,包括价格粘性模型,曼昆的菜单成本模型。

在中级宏观经济学里面如果能够理解了IS-LM模型以及索罗模型,中级宏观经济学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剩下的就是怎么样扩展模型的基本假定。加入不同的假定会延伸出不同的有趣故事来。

高级宏观经济学基本上不考虑IS-LM模型。too na-iv-e, too si-mp-le.高级宏观最终要的是动态最优化。通过动态规划或者最有控制方法讨论代表性消费者的一生最有决策。

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差别没有中级宏观和高宏那么大的差别。内容基本就是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现在主流的微观经济学都把重点放在了博弈论以及信息经济学上,尤其是博弈论。现在的在西方非常重要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一个趋势是用博弈论来改写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博弈论越来越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当然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基础还是消费者最优选择理论和厂商理论。

高微与中级微观的不同在于高微更深入更模型化地讨论问题。所以所有的讨论会更严谨。消费者理论主要就是个人在既定约束下的最佳消费选择。无非就是讨论一下收入效应以及价格效应这些非常基本的问题。由此会延伸出希克斯需求曲线和马歇尔需求曲线。一般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主要由其无差异曲线决定(预算约束只是决定其消费水平),即消费函数。消费者最优决策理论其实也是高宏的微观基矗厂商理论说白了就是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理论一样,在不同的成本函数形式假定下会有不同选择。其实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是相通的,很多时候只是换个不同的表述而已。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2344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doc》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