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校长专业化与优质学校建设心得体会(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学习校长专业化与优质学校建设心得体会
《校长专业化与优质学校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一所学校文化的生成、办学特色的彰显以及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取得最佳的效果,达到最好的质量,依赖于校长的专业视野、专业理念、专业目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一所学校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依赖于校长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方法、高尚的人格引领下团队的整体提升。
一、校长专业化本质原点扣问:校长专业化是优质学校建设的产物
优质学校,就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全面、和谐、持续与健康的发展,使他们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健全的心理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对校长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何为校长专业化?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为不断的提高管理绩效,改善学校的管理作风和办学水平,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不断的自身学习,不断地面对变化,不断地进修,成为专家型校长。专业化校长必须练就的硬工夫:健康稳步地规划好学校的发展,科学严谨地搞好学校制度建设,胸有成竹抓好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长专业化的应有追求:校长专业化是优质学校建设的前提
创建优质学校是一种事业,“领”在专业化,思想决定高度。校长是引领者。校长领导学校,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校长只有把自己先进的、科学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校教职工的思想,全校教职工才可能在统一的认识下统一的行动。
创建优质学校是一个过程,“创”在专业化,态度决定思路。校长是创建者。校长要使学校发展得更好,必须跳出学校看学校,看清国家教育发展趋势,看清地方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学校的优势与不足,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并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确定思路,整体规划,逐步实施。
创建优质学校是一个目标,“建”在专业化,特色决定发展。校长是实践者。一名优秀的校长不应是纯理论工作者,而是一个实践者。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体现出办学品位。学校在拥有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挖掘学校文化,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特色就是精华,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竞争力。
创建优质学校是一种行动,“实”在专业化,细节决定成败。校长是实干家。建设优质学校,就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和管理的优质化,根本是要抓好学校各部门工作的过程管理,细节决定成败”,优质学校的创建要重在过程,必须抓细抓实,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层面上做文章,在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下工夫,通过点点滴滴的量的积累,达到实现目标的质的飞跃。
三、校长专业化的最高境界:校长专业化是优质学校建设的关键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的权威不是来自校长的称号,也不是来自手中的行政权利,而是来自个人的人格魅力。校长要做到带头遵守规章制度,严于自律。校长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校长必然引领出一个会学习的团队。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实力就没有魅力,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没有眼界就没有境界。这是对最好的诠释。
第二篇:《自动化与两型社会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自动化与两型社会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是开拓新领域,新市场的开路先锋,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需要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这种战略的提出需要科技技术的支持。自动化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自动化理论的形成和完善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周老师讲解的《自动化与两型社会建设》课程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感触很深。
19世纪以前,自动化技术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时期,只有一些简单的自动化装置得到应用,对社会的发展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自从19世纪中期,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后,自动化技术基本形成,从此之后,自动化技术不断地得到应用。特别到了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出现和控制论的横空出世,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机器人、无人工厂和各种数不清的自动化技术的出现, 正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改变着社会的劳动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文明进程。它不仅冲击着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和农民, 而且冲击着企业、事业、政府机关、政治集团, 甚至家庭主妇。一场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 正以非常稳健的步伐来到人世间。 就现在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水平来看, 它将对社会产生如下的影响:1、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地扩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现在的自动化技术已经扩展到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探测微观世界、生物基因研究、文化娱乐、生态控制和数学定理证明等。2、促成第三次劳动力的转移。3、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析的要求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 生产第一线和体力劳动者将越来越少, 而研究、设计和后勤人员越来越多, 劳动者的脑力支出日益增加, 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4 、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劳动日的缩短成为必然的趋势现在,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工时的缩短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化的技术水平, 已能为人类提供了从设在家里的计算机终端去控制遥远地方的生产过程和从事社会活动。6、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情报探索中心、软件公司、科技咨询公司,就是这种典型的生产部门。据美国统计,现在这些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已占全国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智力劳动日益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首要的因素。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
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吗,那么这样的“综改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
“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其次,从环境问题背后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来看,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方法。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我们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平台,又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角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要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推进历史性转变。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要积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历史性转变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困扰本区域环境保护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2、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制定与本地基本情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3、正确处理预防和控制的关系,建立健全“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要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环节。
4、正确处理成本和效果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要从根本上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5、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必须全面分析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通过适时调整和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保护先进的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航标。
建设“两型社会”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以及思想行为、价值观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型社会”建设是胡锦涛主席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是响应党的号召。是当代大学生应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我们充满抱负和理想,要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努力学习知识文化,以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术来完善和发展自我,时刻关注当前社会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备完善的能力与知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
第三篇:校长专业化与依法治校报告学习体会
“校长专业化与依法治校”专题报告纪要2014、4、16、
报告地点:佛山市中级法院礼堂
报告人:褚宏启(北师大教育学院管理院长、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出席:禅城区中小学校长、主任、骨干班主任。
组织:禅城区教育局
背景:社会改革大,人们无所适从,作为校长不知如何定位?
一、明确职业定位——
(一)管理者:把事做正确。
校长与教师的区别——校长:管理;教师:上课。
校长抓管理。
1、你凭什么当上校长?
“教而优则仕”?——书教的好但能否管理好学校?
校长的智商一般比教师高。
对于课改,最大障碍是教师——成在教师,败在教师。
试问校长?你非常熟悉课改?还是较熟悉?还是不熟悉?(有的校长被课改、教师、评课吓跑)
(二)教育者:做正确的事。
引领教学。(所有的教育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到课堂上)
校长的理想状态——校长要跳出学校进行战略思考:有主见,不随波逐流。反对
实事求是是校长的作风,作为教育者,应“抓下去”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常听课;会听课。
精力决定素质,
提升核心素质: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智者不惑
智者——有智慧。
思维水平、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大智慧与小技巧
理论与实践,哪个重要?
有理论,思维触觉长、敏锐。培养发现问题的理论思维。
作为领导:
你是事务型领导?——小事边缘性。
还是变革型领导?——思考的全面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
2、仁者不忧。
仁者——有爱心。以人为本。有爱心是快乐的。
现在的老师宽容不够,所以教出来的学生爱心缺乏
教育是道德性的事业。教育是道德性的事业。道德性的领导是变革型领导的高级形态
要变革一所学校
3、勇者不惧。
勇者——有勇气。
勇于创新,勇于否定自己,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学校发展优势与问题是什么?一把手要关注什么事:核心事
1、结构性问题
关系问题
班子问题
师资问题
生源问题
2、制度性问题
制度大于人——制度建设的目的是:把学校办得更像学校
什么样的学校更像学校?
3、价值性问题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事故多:跳楼?自杀?出走?(原因:太重分数了,片面强调,后果严重。) 理想人的最低标准:健康、有责任感、不害人、不怕困难。
加强常能训练:会坐、会站、会走路、会做两道菜给父母吃等等。
其实是教育有问题,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什么样的校长是好校长?
你所在学校谁最成功?
校长个人成长的几个要点:
1、德才兼备。(有功之臣、很有才华;民主精神、人道精神。)
2、教育与管理并重。(课堂:教师会教,教学方式;学生会学,师生关系民主。)
3、理论与实践兼顾。
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
学校发展中有什么困难?发展所依托的资源是什么?民族自尊心?学校求发展,要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校本。
什么样的局长是好局长?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
价值性问题是方向性问题,涉及到教育观、发展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等等。
结构性问题、制度性问题、价值性问题哪一个最重要?我们平时最关注哪一个?(办学思想的管理、制度的管理等看来较虚,但虚的东西往往最实。)
民主管理与持续发展
二、追求专业的发展
(一)专业不同于职业
专业是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职业),不经过专门训练的就干不了事的职业。
(二)职业发展的三个层次:1、专业性职业;2、半(准)专业性职业;3、非专业性职业。
校长处于哪个层次?(由半(准)专业性到专业化过程),有八个特点:
1、校长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
2、校长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从业依据;
3、建立起系统的伦理规范一约束校长的管理行为;
4、有明确的校长从业标准和要求(要求不清楚),国家对这方面不规范;
5、校长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6、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是否最高?应不应拿?)
7、校长具有专业上的自主性;
8、已经建立起校长自己的专业组织并发展成熟。
(三)从校长的个体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校长的专业发展。
即校长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如怎样写总结、怎样开会等等。
问题:为什么理念不能转化为行为?教育规划的实施与教育民主精神不足。
(四)校长要夯实知识基础。(专家说 ,好的书太少)
1、知识的评价标准:
效用标准。(有用)。
数量标准。(够用)。
质量标准。(好用)。
2、校长需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不是学术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以问题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指归。
3、新知识观对校长培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旧传统:向书本学,向专家学。
新观念:强调专业知识的获得是基育对自身专业实践的反思、探究以及同行的交流。
不反对向专家学,最重要的向自己学,自我修炼。
倡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其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校长专业发展的新方向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信奉:先问题,后内容。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问题探讨
一、什么情况下学生容易出事
什么课:劳动课、活动课、体育课。
什么时间:课间、室外的班队活动、春、秋游。
什么东西:设备。
能不能不出事?出事正常。不出是不可能。希望“少出事、出小事。”
二、责任
根据法律对监护人的规定,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学生回校也不是监护人转移到学校。
三、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1、有损害事实(前提)。
2、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必然性的因果联系。(不能根据地点来判断)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失。(故意或过失)。
什么叫过错、过失:
该想到没想到。(应预料到某种可能而没预料。)
想到了没采取措施,心存侥幸而导致。
学校是否赔偿?过错责任原则。
怎样确定“学校有无过错”?到达什么度?怎样才算管理不善?怎样才算在履行管理责任中有不当之处?(是间接?偶然?必然?)
看:
(一)是否尽了相当注意义务。(尽了义务就是没有过失)
(二)没注意没想到。(中国社会过分苛刻要求学校管理。)
第4(推荐访问范文网wWw.HaOword.Com)篇: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
学习了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之后,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有些陈旧,认识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朝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的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掌握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教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第五篇: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3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学习,对专业化的教学有了足够深入的认识。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地激励我大步向前,勇于探索勇于创造。通过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听了专家的关于教师专业学习的讲座,我感觉颇深。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上在专业发展上还很稚嫩,尚需要重新或有更高起点的认识。
在教学教学生涯中,我是一名工作认真,教学热情高的教师。无论是教学工作中,自己在备课方面、教学方面、与学生沟通方面、与家长交流等多方面,我都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态度去完成。本以为自己做的已经很好,可是这次学习,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这过去的教学,发现还有一条崭新的路,自己应该去走而没有走。
这条路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我现在着力思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在自己已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努力地发展起来,成长起来。经过这次学习,我认为自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素养成长起来。
一、心态思想方面。和年轻的教师相比自己在学校不算新人,所以平时有一种老的心态。现在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永葆青春活力,永远有不竭的激情。有一个得过且过的心态怎么可以胜任呢?所以,我在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上,都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份不肯服输,不肯让步的劲头。我认为从这样的自我强化中,我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思想收获。自己遇到困难、麻烦不再寄希望于别人,不再妥协退让。都努力去争取。这让我
站在三尺讲台上,与十几岁的青春少年们一样有了拼搏意识,奋斗精神。事事做的大比从前有精神有派头。
二、工作实践方面。以前我总是一个人在教育岗位上孤军奋斗。经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地,我要多和身边的同事交流,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果然,当自己肯于哈腰向同事们咨询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的工作,比以前更专业化了,我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比以前更专业化了。我的教学比以前更专业化了。这样的变化是我始料末及的。这一切的发生还有赖于这次的学习。在工作上,我比以前更踏实努力,更充满希望地和同事们合作。大胆地去实践,去创造。
三、生物教学方面。我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不仅参加各种培训、竞赛活动,我还努力地坚持每学期阅读一到两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刊。 在听取专家的讲座与学习中,我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专业化的教学有了足够深入的认识。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地激励我大步向前,勇于探索、勇于创造。也希望有机会把自己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能更完整地更系统地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共探讨。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
学习了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之后,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有些陈旧,认识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朝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的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掌握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教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第五篇: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3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学习,对专业化的教学有了足够深入的认识。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地激励我大步向前,勇于探索勇于创造。通过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听了专家的关于教师专业学习的讲座,我感觉颇深。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上在专业发展上还很稚嫩,尚需要重新或有更高起点的认识。
在教学教学生涯中,我是一名工作认真,教学热情高的教师。无论是教学工作中,自己在备课方面、教学方面、与学生沟通方面、与家长交流等多方面,我都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态度去完成。本以为自己做的已经很好,可是这次学习,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这过去的教学,发现还有一条崭新的路,自己应该去走而没有走。
这条路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我现在着力思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在自己已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努力地发展起来,成长起来。经过这次学习,我认为自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素养成长起来。
一、心态思想方面。和年轻的教师相比自己在学校不算新人,所以平时有一种老的心态。现在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永葆青春活力,永远有不竭的激情。有一个得过且过的心态怎么可以胜任呢?所以,我在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上,都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份不肯服输,不肯让步的劲头。我认为从这样的自我强化中,我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思想收获。自己遇到困难、麻烦不再寄希望于别人,不再妥协退让。都努力去争取。这让我
站在三尺讲台上,与十几岁的青春少年们一样有了拼搏意识,奋斗精神。事事做的大比从前有精神有派头。
二、工作实践方面。以前我总是一个人在教育岗位上孤军奋斗。经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地,我要多和身边的同事交流,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果然,当自己肯于哈腰向同事们咨询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的工作,比以前更专业化了,我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比以前更专业化了。我的教学比以前更专业化了。这样的变化是我始料末及的。这一切的发生还有赖于这次的学习。在工作上,我比以前更踏实努力,更充满希望地和同事们合作。大胆地去实践,去创造。
三、生物教学方面。我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不仅参加各种培训、竞赛活动,我还努力地坚持每学期阅读一到两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刊。 在听取专家的讲座与学习中,我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专业化的教学有了足够深入的认识。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地激励我大步向前,勇于探索、勇于创造。也希望有机会把自己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能更完整地更系统地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共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