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易三仓范文
感受易三仓
2013年7月底8月初,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对泰国易三仓大学进行培训交流。在10多天的实地考察和学习过程中,易三仓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精美整洁的校园建筑、尽职敬业的教师团队、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严谨规范的综合管理、堪称一流的硬件设施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对照思考的同时,最让我感触颇深的却是这所大学以人为本,贯穿于整个教学的以能力为宗旨的培养模式。易三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可以折射出,它的教学目标始终围绕着“致力于专业能力和以学生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社会能力的养成”。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备人文素质前提下的有良好就业素质的优秀毕业生。良好的就业素质通常是指一个人赢得就业岗位和从事工作所应具备的品格、精神、知识和能力,以及言谈、行为举止等后天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综合的人文素质。它包括基本素质和核心素质。基本素质构成高职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准入条件,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等方面的指标。一般而言,学生的这些素质,用人单位首先是从学生的简历中进行初步判断,其中包括学生的在校成绩、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情况、文字表达等方面。核心素质则是高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决定性条件,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具备了这些素质之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易三仓大学的课程体系都是在岗位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非常注重对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他们的课程设置是从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推出专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开设的文化课、专业课和职业道德课程都是根据岗位能力进行构建和组合,都以培养毕业后的岗位能力为最终目的。按照这样的体系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一致。 学生通过职业教育都能具备较强的岗位能力,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 。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严格按照岗位标准实施课程教学。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国内国际性的交流,每年从世界各地聘请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介绍他们自己的作品,与国际高水平的学校进行交流;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宗旨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结合岗位职业工作能力的需求,按照工作环节步骤,由浅入深逐年加深课程内容,各学科课程相互融合,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对比一下,我们现有的公共基础课程还无法谈及特色,基本上还是沿用以前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在省级示范的引领下,在出国培训交流之后,我们认识到了差距并尝试了一些教学改革,但依然存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不完全对接现象,因而基础课程没有很好的实现为专业技能服务的目的。为了能切实服务于学生的专业需求和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需求,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依然漫长而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