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第一篇: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在风力发电系统中,控制技术和伺服传动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这是因为自然风速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变化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切入和切出、输入功率的限制、风轮的主动对风以及对运行过程中故障的检测和保护必须能够自动控制。同时,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都是海岛或边远地区甚至海上,分散布置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要求能够无人值班运行和远程监控,这就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研究一套可靠的风电控制系统,首先要了解风力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风力机的能量转换过程、空气动力特性、简化叶素动量理论和涡流理论等。掌握以上知识,才能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应进行何种控制以及对哪些参数进行控制才能达到相应效果。
在对风力机的控制策略进行归纳后得出风力机的控制要素主要有以下几部分:转速、偏航、停机、发电机。其中转速控制分为定桨距控制和变桨距控制,变桨距控制又可分为恒速恒频和变速恒频控制。定桨距控制的策略是在风速过大时采取失速控制以防转速过大,变桨距控制则相对灵活主要通过调节桨距角和转速使风力机的运行符合要求。
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从机组的定桨距恒速运行发展到基于变速恒频技术的变速运行,对于风力机的变速恒频运行,除需要了解风力机的原理之外,还需掌握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特性。这种特性主要是风力机的功率因数与叶尖速比和桨距角的关系。对于某一固定的桨距角,存在唯一的最佳速比使得功率因数最大。而对于任意的叶尖速比,桨距角为0度时功率因数相对最大,桨距角增大,功率因数明显减小。根据这种特性,变速恒频控制的策略就是在额定功率前都将桨距角置于最小的位置,一般3度左右,这时调节发电机的转速n,使得叶尖速比始终对应最佳功率因数点。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则增大桨距角使风力机的功率稳定在允许范围之内。
可以说,这种控制策略已经基本实现了风力发电机组从能够向电网提供电力到理想地向电网提供电力的最终目标。而依据这种策略研发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一环
第二篇: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控制策略
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控制策略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16:29
(一)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状态
风力发电机组总是工作在如下状态之一:①运行状态;②暂停状态;③停机状态;④紧急停机状态。每种工作状态可看作风力发电机组的一个活动层次,运行状态处在最高层次,紧停状态处在最低层次。
为了能够清楚地了解机组在各种状态条件下控制系统是如何反应的,必须对每种工作状态作出精确的定义。这样,控制软件就可以根据机组所处的状态,按设定的控制策略对调向系统、液压系统、变桨距系统、制动系统、晶闸管等进行操作,实现状态之间的转换。
以下给出了四种工作状态的主要特征及其简要说明。
(1)运行状态:
1)机械刹车松开;
2)允许机组并网发电;
3)机组自动调向;
4)液压系统保持工作压力;
5)叶尖阻尼板回收或变桨距系统选择最佳工作状态。
(2)暂停状态:
1)机械刹车松开;
2)液压泵保持工作压力;
3)自动调向保持工作状态;
4)叶尖阻尼板回收或变距系统调整桨叶节距角向90°方向;
5)风力发电机组空转。
这个工作状态在调试风力发电机组时非常有用,因为调试风力机的目的是
要求机组的各种功能正常,而不一定要求发电运行。
(3)停机状态
1)机械刹车松开
2)液压系统打开电磁阀使叶尖阻尼板弹出,或变距系统失去压力而实现机械旁路;
3)液压系统保持工作压力;
4)调向系统停止工作。
(4)紧急停机状态:
1)机械刹车与气动刹车同时动作;
2)紧急电路(安全链)开启;
3)计算机所有输出信号无效;
4)计算机仍在运行和测量所有输入信号。
当紧停电路动作时,所有接触器断开,计算机输出信号被旁路,使计算机没有可能去激活任何机构。
第三篇: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控制技术的研究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控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本文综合了几种常用风力发电机的并网控制技术,分析比较了它们各自应用于风力发电上的优缺点,并指出风力发电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无刷双馈发电机将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最后对在鄱阳湖风力发电机组中应用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力发电并网技术无刷双馈电机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化能源危机日趋严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使各国开始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风能,是当今可再生的、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许多新的风力发电系统技术不断提出,如异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磁阻电机等,但由于这些系统成本比较高,在增加风能捕获能力的同时,要求系统增加更多成本,是的额外的捕获风能变得意义不大。目前,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发电技术在理论上是最优化的一种调节技术。此方法通过在双馈发机转自侧施加三相交流电进行励磁,来调节励磁电流的幅值、频率和相位,使定子侧输出恒频恒压。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还能实现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稳定性。因此,运用该技术进行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控制技术
1. 同步发电机组的并网
在并网发电系统中普遍应用的是同步发电机。它在运行中,既能输出有功功率,又能提供无功功率,输出的电能质量高,已被电力系统广泛应用。不过,把它移植到风力发电机组使用时,效果却不够理想,这是因为风速随机变化,作用在转子上的转矩很不稳定,使得并网时其调速性能达不到期望的精度,使得并网比较难。图1为其常见的原理图。
图1 同步发电机并网结构图
2. 异步发电机的并网
异步发电机投入运行时,由于靠转差率来调整负荷,因此对机组的调速精度要求不高,只要转速接近同步转速就可并网,而且并网后不会产生震荡和失步,运行非常稳定。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直接并网时产生的过大冲击电流造成电压大幅度下降,对系统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它本身不发无功功率,需要无功补偿等。图2为其总体发电结构图。
图2 异步电机并网结构图
3. 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并网
无刷双馈电机(bdfm)作为一种新型电机,结构与运行机理异于传统电机。它的定子上有两套级数不同的绕组。一个为功率绕组,直接接电网;另一个为控制绕组,通过双向变频器接电网。其转子结构为笼型结构,无需电刷和滑环,但流过定子励磁绕组的功率仅为无刷双馈电机总功率的一小部分。采用无刷双馈发电机的控制方案后,不仅可实现变速恒频控制,降低变频器的容量,还可在矢量控制策略下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灵活控制,起到无功补偿的作用。无刷双馈发电机取消了电刷和滑环,结构简单,坚固可靠,适用于风力发电的工作环境,保障了并网后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输出侧直接接电网而不经过变频器,使得并网后的电能质量更好。图
3为无刷双馈电机风力发电系统的原理图。
图3无刷双馈电机风力发电系统的原理图
如上图所示,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变速恒频控制,就是根据风力机转速的变化相应的控制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使无刷双馈发电机输出的电压频率与电网保持一致。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组多采用异步发电机,并网时对电网的冲击大,而无刷双馈发电机可通过对转子励磁电流的控制,实现软并网,避免并网时发生电流冲击和电压波动。在并网前用电压传感器分别检测出电网和发电机功率绕组的频率、幅值、相位和相序,并通过双向变流器调节控制绕组的励磁电流,使功率绕组输出的电压与电网相应电压频率、幅值和相位一致,这就满足了自动并网运行。
三.无刷双馈发电机在鄱阳湖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应用
1. 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发电系统原理图
图4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发电系统原理图
由图4可知,整个发电系统由风机、齿轮箱、无刷双馈发电机、变换器及其控制构成。其中无刷双馈发电机和变换器是发电系统的主要部分。
2. 变换器电路的结构
图5为变换器的结构图。
图5变换器电路拓扑结构
3. 发电系统的网侧变换器
图6为网侧变换器的结构图。
图6 变换器的结构图
由图可知,变流器结构包括6个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组成的逆变环节、输出滤波器和其它辅助控制环节。
4. 无刷双馈电机调速系统的仿真
(1)仿真模型的建立
图7为假想的鄱阳湖风力发电机组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由该图可知,本系统是双闭环串级调速系统,它由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触发电路、速度变换等部分组成,其中整流器和逆变器是主要电能转换部分。
图7 无刷双馈电机的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其中子系统为变流器和电机部分的仿真图。结构如图8所示。
图8变流器及电机的仿真模型
(2)仿真结果
参数设置:假定给定转速n=1500r/min,转矩t=15n*m,电压u=220v交流电。仿真结果如图9所示。从上到下为转速n和转子电流i的波形。由图可知,在1s时进行了调速,使转速n下降,转子电流i基本保持不变。
图9 仿真结果
四.结论
本文对三种不同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刷双馈发电机将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最后,假想无刷双馈发电机在鄱阳湖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应用,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还对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双闭环串级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由仿真结果可知,发电机转速急速上升并趋于稳速运行,在t=1s时另加一突增恒值负载,发电机转速即可下落,直到与此负载相对应的转速便稳定运行。这说明系统实际速度能够实现对给定输入与扰动输入信号的良好跟踪。由于采用pi调节器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结构,具有良好的动态过程。
第四篇: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
20世纪90年代,l.xu, bhowink, machromoum, r.pena等学者对双馈电机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为双馈电机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采用电力电子元件(igbt等)和脉宽调制(pwm)控制
的变流技术在双馈电机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应用,这大大促进了双馈电机控制技术在风电系统中的应用。八十年代以后,功率半导体器件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高频化、大功率、低损耗和良好的可控性,并在交流调速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使其控制性能可以和直流电机媲美。九十年代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双馈电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步伐。近十年来是双馈电机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已由基本控制技术向优化控制策略方向发展。其励磁控制系统所用变流装置主要有交交变流器和交直交变流器两种结构形式:(1)交交变流器的特点是容量大,但是输出电压谐波多,输入侧功率因数低,使用功率元件数量较多。(2)采用全控电力电子器件的交直交变流器可以有效克服交交变流器的缺点,而且易于控制策略的实现和功率双向流动,非常适用于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励磁控制。
为了改善发电系统的性能,国内外学者对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组的励磁控制策略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为基于各种定向方式的矢量控制策略和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我国科研机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了对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还仅限于实验室,只有部分研究成果在中,在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励磁控制系统中得到应用。因此,加快双馈机组的励磁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度对提高我国风电机组自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面提到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励磁控制技术研究以外,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还有许多研究热点包括:
(i)风力发电系统的软并网软解列研究
软并网和软解列是目前风力发电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的,当电网容量比发电机的容量大得多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发电机并网的冲击电流,鉴于目前并网运行的发电机组已经发展到兆瓦级水平,所以必须要限制发电机在并网和解列时候的冲击电流,做到对电网无冲击或者冲击最小。
(2)无速度传感器技术在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应用的研究
近年,双馈电机的无位置以及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成了风力发电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中需要知道电机转速以及位置信息,但是速度以及位置传感器的采用提高了成本并且带来了一些不便。理论上可以通过电机的电压和电流实时计算出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如果采用无传感器控就可以使发电机和逆变器之间连线消除,降低了系统成本,增强了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
(3)电网故障状态下风力发电系统不间断运行等方面
并网型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定子绕组连接电网上,在运行过程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电网电压波动、跌落甚至短路故障会影响发电机的不间断运行。电网发生突然跌落时,发电机将产生较高的瞬时电磁转矩和电磁功率,可能造成发电机系统的机械损坏或热损坏,所以三相电网电压突然跌落时的系统持续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焦点问题之一。
此外,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频率稳定以及无功极限方面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在大型风力发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需要把风力发电机组接入电力系统并列运行。发电机并网是风力发电系统正常运行的“起点”,也是整个风力发电系统能够良好运行的前提。其主要要求是限制发电机在并网时的瞬变电流,避免对电网造成过大的冲击,并网过程是否平稳直接关系到含风电电网的稳定性和发电机的安全性。当电网的容量比发电机的容量大的多(大于25倍)的时候,发电机并网时的冲击电流可以不考虑。但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目前己经发展到兆瓦级水平,机组并网对电网的冲击已经不能忽视。比较严重的后果不但会引起电网电压的大幅下降,而且还会对发电机组各部件造成损害;而且,长时间的并网冲击,甚至还会造成电力系统的解列以及威胁其它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因此必须通过合适的发电机并网方式来抑制并网冲击电流。
目前,实现发电机并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被称为准同期方式,另一种被称为自同期方式。准同期方式是将已经励磁的发电机在达到同期条件后并入电网;自同期方式则是将没有被励磁的发电机在达到额定转速时并入电网,随即给发电机加上励磁,接着转子被拉入同步。自同期方式由于当发电机合闸时,冲击电流较大,母线电压跌落较多而很少采用。因此,现在发电机的主要并网方式为准同期方式,它能控制发电机快速满足准同期条件,从而实现准确、安全并网。
异步风力发电机组并网
异步发电机投入运行时,由于靠转差率来调整负荷,其输出的功率与转速近乎成线性关系,因此对机组的调速要求不像同步发电机那么严格精确,不需要同步设备和整步操作,只要转速接近同步转速时就可并网。但异步发电机的并网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直接并网时会产生过大的冲击电流(约为异步发电机额定电流的4~7倍),并使电网电压瞬时下降。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电机容量的不断增大,这种冲击电流对发电机自身部件的安全以及对电网的影响也愈加严重。过大的冲击电流,有可能使发电机与电网连接的主回路中自动开关断开;而电网电压的较大幅度下降;则可能会使低压保护动作,从而导致异步发电机根本不能并网。另外,异步发电机还存在着本身不能输出无功功率、需要无功补偿、过高的系统电压会造成发电机磁路饱和等问题。
目前,国内外采用异步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并网方式
这种并网方法要求并网时发电机的相序与电网的相序相同,当风力机驱动的异步发电机转速接近同步转速(90%一100%)时即可完成自动并网,见图(2-6 )所示,自动并网的信号由测速装置给出,然后通过自动空气开关合闸完成并网过程。这种并网方式比同步发电机的准同步并网简单,但并网瞬间存在三相短路现象,并网冲击电流达到4~5倍额定电流,会引起电力系统电压的瞬时下降。这种并网方式只适合用于发电机组容量较小或与大电网相并的场合。
(2)准同期并网方式
与同步发电机准同步并网方式相同,在转速接近同步转速时,先用电容励磁,建立额定电压,然后对已励磁建立的发电机电压和频率进行调节和校正,使其与系统同步。当发电机的电压、频率、相位与系统一致时,将发电机投入电网运行,见图(2-7)所示。采用这种方式,若按传统的步骤经整步到同步并网,则仍须要高精度的调速器和整步、同期设备,不仅要增加机组的造价,而且从整步达到准同步并网所花费的时间很长,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该并网方式合闸瞬间尽管冲击电流很小,但必须控制在最大允许的转矩范围内运行,以免造成网上飞车。
(3)降压并网方式
降压并网是在异步发电机和电网之间串接电阻或电抗器或者接入自祸变压器,以便达到降低并网合闸瞬间冲击电流幅值及电网电压下降的幅度。因为电阻、电抗器等元件要消耗功率,在发电机进入稳态运行后必须将其迅速切除。显然这种并网方法的经济性较差。
(4)晶闸管软并网方式
这种并网方式是在异步发电机定子与电网之间通过每相串入一只双向晶闸管连接起来,来对发电机的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双向晶闸管的两端与并网自动开关k2的动合触头并联,如图2-9所示。
接入双向晶闸管的目的是将发电机并网瞬间的冲击电流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图(2-9)示出软并网装置的原理。通过采集us和is的幅值和相位,对晶闸管的导通角进行控制。具体的并网过程是:当风力发电机组接收到由控制系统微处理机发出的启动命令后,先检查发电机的相序与电网的相序是否一致,若相序正确,则发出松闸命令,风力发电机组开始启动;当发电机转速接近同步转速时(约为99 % -100%同步转速),双向晶闸管的控制角同时由180度到0度逐渐同步打开,与此同时,双向晶闸管的导通角则同时由0度到180度逐渐增大,此时并网自动开关k2未动作,动合触点未闭合,异步发电机即通过晶闸管平稳地并入电网,随着发电机转速的继续升高,电机的转差率趋于零,当转差率为零时,双向晶闸管已全部导通,并网自动开关k2动作,短接双向晶闸管,异步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将不再经双向晶闸管,而是通过已闭合的自动开关k2流入电网。在发电机并网后,应立即在发电机端并入补偿电容,将发电机的功率因数(cos }p)提高到0.95以上。由于风速变化的随机性,在达到额定功率前,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大小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对补偿电容的投入与切除也需要进行控制,一般是在控制系统中设有几组容量不同的补偿电容,根据输出无功功率的变化,控制补偿电容的分段投入或切除。这种并网方法的特点是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来连续调节加在负载上的电压波形,进而改变负载电压的有效值。目前,采用晶闸管软切入装置((soft cut-in)已成为大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于限制发电机并网以及大小电机切换时的瞬态冲击电流,以免对电网造成过大的冲击。
晶闸管软并网技术虽然是目前一种较为先进的并网方法,但它也对晶闸管器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晶闸管触发电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晶闸管器件的特性要一致、稳定以及触发电路可靠,只有发电机主回路中的每相的双向晶闸管特性一致,并且控制极触发电压、触发电流一致,全开通后压降相同,才能保证可控硅导通角在0度到180度范围内同步逐渐增大,才能保证发电机三相电流平衡,
否则会对发电机
不利。
适合交流励磁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技术
目前,适合交流励磁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方式主要是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的准同期并网控制技术,包括空载并网方式,独立负载并网方式,以及孤岛并网方式。另外,对于垂直轴型的双馈机组,由于不能自动起动,所以必须采用“电动式”并网方式。下面对各种并网方式的实现原理分别给予了简要介绍。
(1)空载并网技术
所谓空载并网就是并网前双馈发电机空载,定子电流为零,提取电网的电压信息(幅值、频率、相位)作为依据提供给双馈发电机的控制系统,通过引入定子磁链定向技术对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使建立的双馈发电机定子空载电压与电网电压的频率、相位和幅值一致。当满足并网条件时进行并网操作,并网成功后控制策略从并网控制切换到发电控制。如图(2-10)所示。
(2)独立负载并网技术
独立负载并网技术的基本思路为:并网前双馈电机带负载运行(如电阻性负载),根据电网信息和定子电压、电流对双馈电机和负载的值进行控制,在满足并网条件时进行并网。独立负载并网方式的特点是并网前双馈电机已经带有独立负载,定子有电流,因此并网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不仅取自于电网侧,同时还取自于双馈电机定子侧。
负载并网方式发电机具有一定的能量调节作用,可与风力机配合实现转速的控制,降低了对风力机调速能力的要求,但控制较为复杂。
(3)孤岛并网方式
孤岛并网控制方案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励磁阶段,见图(2-12)所示,从电网侧引入一路预充电回路接交—直—交变流器的直流侧。预充电回路由开关k1、预充电变压器和直流充电器构成。
当风机转速达到一定转速要求后,k1闭合,直流充电器通过预充电变压器给交—直—交变流器的直流侧充电。充电结束后,电机侧变流器开始工作,供给双馈电机转子侧励磁电流。此时,控制双馈电机定子侧电压逐渐上升,直至输出电压达到额定值,励磁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为孤岛运行阶段。首先将kl
断开,然后启动网侧变流器,使之开始升压运行,将直流侧
升压到所需值。此时,能量在网侧变流器,电机侧变流器以及双馈电机之间流动,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孤岛运行方式。
第三阶段为并网阶段。在孤岛运行阶段,定子侧电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都与电网侧相同。此时闭合开关k2,电机与电网之间可以实现无冲击并网。并网后,可通过调节风机的桨距角来增加风力机输入能量,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4)“由动式”并网方式
前面介绍的几种并网方式都是针对具有自起动能力的水平轴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准同期并网方式,对于垂直轴型的双馈机组(又称达里厄型风力机)由于不具备自启动能力,风力发电机组在静止状态下的起动可由双馈电机运行于电动机工况来实现。
如图(2-13)所示,为实现系统起动在转子绕组与转子侧变频器之间安装一个单刀双掷开关k3,在进行并网操作时,首先操作k3将双馈发电机转子经电阻短路,然后闭合k1连接电网与定子绕组。在电网电压作用下双馈电机将以感应电动机转子串电阻方式逐渐起动。通过调节转子串电阻的大小,可以提高起动转矩减小起动电流,从而缓解机组起动过程的暂态冲击。当双馈感应发电机转速逐渐上升并接近同步转速时,转子电流将下降到零。在此条件下,操作k3断开串联电阻后将转子绕组与转子侧变频器相连接,同时触发转子侧变频器投入励磁。最后在成功投入励磁后,调节励磁使双馈发电机迅速进入定子功率或转速控制状态,完成机组起动过程。
这种并网方式实现方法简单,通过适当的顺序控制就能够实现不具备自起动能力的双馈发电机组的起动与并网的需要,如果电机转子侧安装有“crowbarprotection”保护装置,则通过控制器投切“crowbar protection”就可以实现系统的起动与准同期并网。
空载并网方式并网前发电机不带负载,不参与能量和转速的控制,所以为了防止在并网前发电机的能量失衡而引起的转速失控,应由原动机来控制发电机组的转速。独立负载并网方式并网前接有负载,发电机参与原动机的能量控制,表现在一方面改变发电机的负载,调节发电机的能量输出,另一方面在负载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发电机转速的同时,改变能量在电机内部的分配关系。前一种作用实现了发电机能量的粗调,后一种实现了发电机能量的细调。可以看出,空载并网方式需要原动机具有足够的调速能力,对原动机的要求较高;独立负载并网方式,发电机具有一定的能量调节作用,可与原动机配合实现转速的控制,降低了对原动机调速能力的要求,但控制复杂,需要进行电压补偿和检测更多的电压、电流量。孤岛并网方式是一种近年来才提出的比较新颖的一种并网方式,在并网前形成能量回路,转子变换器的能量输入由定子提供,降低了并网时的能量损耗。
其中空载并网方式由于具有控制策略简单,控制效果好,而在实际机组中广泛采用,而负载并网方式、孤岛并网方式以及“电动式”并网方式由于存在控制系统较为复杂,系统稳定性差等缺点目前仍然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
双馈发电机并网控制与功率控制的切换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的目的是对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使建立的dfig的定子空载电压与电网电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保持一致,当满足并网条件时进行并网操作,并网成功后进行最大风能追踪控制
.
并网成功后一方面变桨距系统将桨叶节距角置于0以获得最佳风能利用系数,与此同时转子励磁系统开始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tracking,mppt )控制,以捕获最大风能。并网切换前后控制策略有较大差异,如果直接切换,则控制系统重新从零开始调节,必然引起转子电压的突变,从而造成并网瞬间系统产生振荡,这种振荡可能短时间内使系统输出有很大的偏差,致使控制量超过系统可能的最大允许范围,容易造成发电机损坏,而这在实际的并网过程中是十分不利的。为此,要达到发电机顺利、安全并网的目的还必须实现控制策略的无扰切换,使转子输出电压平稳的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
双馈发电机的解列控制
基于双馈电机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在风速达到最低启动风速(切入风速)后开始进行并网控制使空载定子电压跟随电网电压,风电机组平稳的并入电网,运行发电。在风力机并入电网后会根据风速大小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控制策略,包括mppt控制、恒转速控制及恒功率控制。当高于停机风速(切出风速)时,便会将风机从电网中切出,即解列控制。解列控制的要求是在断网瞬间定子电流为零。由于在断网前双馈电机实施恒功率控制,所以在解列控制中一方面要通过变桨距系统将桨叶节距角刀调至90,即顺桨状态,以减少风轮吸收的机械能降低转子的转速,另一方面通过转子励磁系统控制转子电流的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逐渐减小到零,从而使得双馈电机的定子电流逐渐变化到零,最后在零电流状态下与电网脱开,完成软切出过程。 oo
第五篇: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沈阳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1.5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设计
系别自控系班级电自091学生姓名贾立鹏学号2014333131
指导教师王森职称助教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图书馆 f-520任 务 下 达 时 间: 2014年 2 月28 日
起止日期:2014 年 2 月28 日起—至 2014年 6 月 17 日止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批准
一、设计任务
发展和利用风能是国际的大趋势,风力发电产业已成为一个朝阳产业。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是实现风力发电系统有效经济运行的关键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近年来,国家采用三叶片、定桨距、失速型、双速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研究并掌握了总装技术和关键部件叶片、电控、发电机、齿轮箱等的设计制造技术,并初步掌握了总体的设计技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对1.5mw风力发电机组的变速恒频控制单元的设计来实现发电机组大范围内调节运行转速,来适应风速变化而引起的风力机功率的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吸收风能,提高效率。 具体有如下要求:
1.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时必须与电网相序一致,电压标称值相等,三相电压平衡。
2.风力发电机组应具有宽广的调速运行范围,来适应因风速变化而引起的风力机功率的变化,进而最大限度的吸收风能,从而提高效率。控制要灵活,可以较好的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3.风力发电机组应在整个运行范围内,具有高的效率,更好的提供电能。另外还要求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好,能够在较恶劣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结构简单可大批量生产,运行时噪声低,使用维修方便,价格便宜等。
4.具体指标如下表
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题主要任务是完成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并且详细的介绍风力发电机组各个控制部分原理,功能及其在整个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1.确定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关键系统的设计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系统的设计、风力发电系统变桨系统的设计、风力发电机组变速恒频系统的设计和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的设计。
3.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完成系统软件的整体结构框图及详细说明。 4风力发电机组低压运行部分设计 5.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包括: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一般400字左右)、关键词(一般为3~5个)、目录、引言(前言、绪论、序言)、正文(字数10000字以上)、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有关图纸。其具体要求见《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三、课题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毕业设计论文、控制系统原理图、控制流程图等与其它毕业设计资料一起装订后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资料袋”中,其装订顺序见《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四、时间进度安排
五、主要参考资料(文献):
[1]李建林,许洪华.风力发电中的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李建华,许洪华.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运行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郑源,张德虎.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4]王承煦,张源.风力发电: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5]叶杭冶.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