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研究报告及个人反思范文
微课制作研究报告及个人反思
摘要:“微课”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转折点,被公认为一种常态教学资源。国内现有的微课资源种类丰富、数量繁多,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而与数学课程相关的微课资源相对较少。因而,与高中数学相关课程的微课资源仍值得大量开发。
关键词:微课;教学方法;翻转教学
一、“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相对于传统的“课”而言。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课”是指为达到一个完整的且局部性的教学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的教学过程单位。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根据某个知识点进行开发的微小的教学课程。
我心目中的微课既简单又复杂。简单之处在于它看上去就是一段短小的视频,时间短,内容少,整个过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复杂之处在于能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所以所谓的“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通过网络、多媒体设备、智能数码设备等进行传播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和新型教育理念共同催生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需要。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时间简短,内容具体。一般来说,一节“微课”的长度不会超过10分钟且只讲解一个知识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第二,资源容量小,传播方式多样。“微课”及其配套资源容量总和一般在100MB以内,视频格式支持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wmv、flv、avi、rmvb等)。因此,即便在现有最低网络带宽下,依然能够提供顺畅的播放,且支持多种播放器播放。
第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微课”的制作方法有拍摄式和录屏式。拍摄式微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耗费的资源较多。而录屏式微课,由于操作简单、上手快,受到了众多微课开发者的酷爱。现有的录屏软件有Coursemaker_2.2.670和CamtasiaStudio7.1。视频后期处理的软件有“会声会影”、Adobe Premiere、Adobe After Effects、EDIUS等。开发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中意的软件。“微课”的使用方式灵活,不仅能用于教师的教学,也能用于学生的自学。
二、“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微课”资源的制作
(一)微课件的设计
根据所需开发微课的内容特点,此研究选取了“录屏式”制作方法,微课件只需做成传统的PPT课件即可。“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是两种常用的编程方法,各自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陷。因此,课件的设计主要以两者的对比为主,辅助一些通俗易懂例子。
(二)“微课”的录制与后期处理
常见用的“微课”录制软件有Coursemaker_2.2.670、Camtasia Studio7.1和手写录宝。尽管“手写录屏宝”功能强大、操作简便,但设备费用较贵。本研究选取的录屏软件“Coursemaker_2.2.670”,后期处理采用的软件是“Corel Video Studio Pro5”。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录制前的准备工作。在电脑上上安装Coursemaker_2.2.670软件,连接一个麦克风用于音频的输入,根据微教案制作微课件。由于Coursemaker_2.2.670软件兼容性问题,PPT课件必须在Microsoft office 2007以上版本进行编辑。
第二,正式录制。运行微课程制作系统(Coursemaker_2.2.670软件顺利安装以后会在桌面显示一个微课程制作系统)。首先需调出微课件(即ppt课件),然后执行“开始录课”命令进行录课。如果有需要还可插入合适的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素材。
第三,结束录制,生成视频。待一切录制工作完结后,先执行“停止录课”命令,再执行“生成视频”命令。在弹出的“生成视频”对话框中,设置视频类型(高清或标清)、帧率、码率、视频格式、保存地址等。此外需注意的是在生成视频时需保证电脑不断网,否则生成视频会失败。
第四,视频的后期处理。视频后期处理涉及画面和声音的剪辑,画面特效的合成、字幕特效合成及配音等工作。在这里用到了“Corel VideoStudio Pro5”对视频做画面和声音的剪辑及字幕添加处理。
三、录制“微课”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其实,在制作微课遇到第一个难题就是内容的确定,几乎听到身边的同事都说这句话:“不知道录制哪些内容?”。的确,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很多,但是哪一个适合作为微课的内容,确实需要好好斟酌。于是,我就从网上学习,更多时候是向沈刚老师请教。微课很多时候是一个教学片段:可以是新课导入、一个定义、概念的讲解、几道练习题等等,纵览这些主题,我打算对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中的一些概念、习题以及新课的导入进行开发。
确定了内容,接下来就是设计怎么讲,当然,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所以只能从最基本的入手。即使自己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因为不会操作,实现不了那种效果,所以最后的成果只能是一些较为基本的操作。其实是美观上,我想这个跟平时的经验积累有关,平时看得太少,以至于脑子里面没有好的想法。再来就是声音地录制,真正录了之后才知道声音要录得好听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我在录的时候已经注意说得生动、起伏一些,但是出来后依然是一种轻飘飘毫无生气的感觉,嗓门也不够大。这些不足都需要以后在教学实践中慢慢地改进。在这门课上,我们确实是接触到了一些教学上的软件,并对它们有了基本的概念,即使学得不精,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不会对此一无所知,而且,技术这个东西都是靠不断地操作练习来掌握和巩固的,我要努力将这些资源都好好利用起来。
曾经录制微课过程中自己能意识到的问题有:
1、软件使用不熟练,有时候幻灯片的切换与讲解不太同步;
2、PPT制作不太规范,文字密密麻麻,重点不够突出;
3、讲解过于严谨和平淡,像是在重大场合举办演讲比赛一样,显得极不自然,相信大家在课堂上绝不是这样讲的。
4、在录制的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就是缺少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这是对我这新教师的挑战之一,能否适应还需要时间。如果缺乏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在微课录制的过程中始终都是自己一个人在讲,无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只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成整个过程,这就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游戏。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就是要有耐心,接触新事物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没见过的困难,要有耐心一一去解决。第二是多摸索录屏软件的使用方法,现在网上各种教程都有,微课平台也给大家提供了视频教程,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去学习。第三是多点评别人的微课,学习别人的思路和美感。
要想视频效果更佳,有以下几点建议:
1、录微课的环境必须安静,一点超杂音都不允许存在;
2、把录课的课件整理好后,自己多过几遍,因为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输在课件上,所以不在课件上的内容和语言都按顺序详细地记在笔记本上,于是不在课件上的内容就可以看着笔记本上,这样就可易达到流畅的效果;
3、要求PPT要简洁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微课名称要包含知识点,体现适用对象;从学生角度来看希望越容易懂越好。所以前期的微课设计、简洁大方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正文内容、有引导性的片尾,这些都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做好以上这些,再注意一下细节处理,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微课。
四、“微课”的应用
录制“微课”的根本目的是用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为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本研究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学生提前学习教师即将教授的知识,课上时间则用来解惑和答疑的一种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递过程和内化过程进行了翻转,减轻了学生课后学习负担。
这里以一堂正式课为例。首先,教师将微课视频上传到校园内部网站供学生提前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疑惑和感悟。课堂上由学生分享自己的疑惑和感悟。课堂上,有学生提出疑惑:“老师所举实例,没有体现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的优越性”。教师以此问题为基础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何时使用面向对象思想编程更合适呢”?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后便各抒己见,教师最终对同学们的回答做了总结,并给出了一个较准确的解释。纵观整堂课上学生讨论和答疑的气氛,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本堂课的认可度较高。
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衍生出了不计其数的编程语言(如,java、c、c++、c#、PHP、Objective-C、Python、Perl、Java Script等),这些编程语言都是基于面向对象或面向过程的。对于初学编程者而言,最先需要掌握的就是理解面向对象编程方法与面向过程编程方法的内涵与区别。单纯利用PPT课件的讲授教学,很难讲清二者的内涵与区别,学生听了往往会更加困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准备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多样的教学方法。然而,利用“微课”教学却能解决这一难题。“微课”是指在简短的时间里(5―10分钟)以讲清某一知识点为目的,以视频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微课”的资源构成丰富,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1]。本文以面向过程编程方法和面向对象编程方法为课程内容,详细论述“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过程。
“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特别是一些试点学校取得成功以后,“微课”已被公认的一种常态教学资源,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喜爱。目前,国内开发的“微课”资源种类、数量繁多,主要集中在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语、数、英等科目。而对于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少,仍需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做更深入的研究,开发更多的微课资源。本研究仅是一个简单的实例,望能引起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兴趣,参与到计算机课程的微课资源开发与研究中。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