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精神指引范文

(作者:dmy7583649时间:2022-11-01 12:29:22)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精神指引

长治久安,重在基层。新时代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将基层治理摆在治国安邦根基作用的战略发展地位。十年来,我国基层治理方式、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为成功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提供了坚实支撑。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如何做好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阐述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怎么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的和归宿是什么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回答,为今后如何加强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精神指引和根本遵循。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高频出现177次,百年奋斗历程,“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重如千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重要论述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更是我们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本质和归宿所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解决关系民生保障、群众福祉的问题,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实践要求。通过“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发挥基层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

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习近平总书记也专门强调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可见,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传统的群众工作方法要秉承,同时也要善于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做好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如:云岩区渔安新城,是一个大型农民回迁社区,在智能小区管理、道路交通整治、游摊小贩“退街入铺”等治理中积极引入大数据、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探索实践“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服务全覆盖”的社会治理模式,用科技手段有效弥补了基层社会治理人力不足、警力不足、干部精力有限等问题,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实践证明,在创新基层治理过程中,既要继承和发扬党在群众工作中的传统优势,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也要正视科技支撑对于传统社会治理手段的再造和升级,通过推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持续巩固和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效能,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基层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依法治理是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通过依法打击损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财产安全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严惩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在基层治理中引导人民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使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保驾护航作用充分发挥。

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以德治为涵养。“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德治作为基层治理中公民涵养的重要内容,在润物无声中推动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也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这些对公民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和践行,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是潜移默化的,要充分发挥以德促行、以德化人在基层治理的助推器作用。实践证明,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先导性和助推器作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再结合区域特色提炼共同的地缘价值文化认同,有助于凝聚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取向,持续激发基层善治活力,使广大群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凝聚群治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可见,基层治理的活力和合力的关键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主体力量,其全心参与、衷心支持、诚心维护是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强大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然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且广泛参与的治理状态,我们的辖区居民应该不仅是基层治理的成效享用者,也应当成为基层治理的工作参与者,只有将成效享用与工作参与相结合,才能实现辖区居民参与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合力。

新时代使命光荣,新征程呼唤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住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这些重要论述时刻告诫我们,做好基层工作事关重要。当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为扎实的作风、更强有力的举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坚定地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实干创造实绩,以奋斗赢取未来,扎实做好基层工作,为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好总结和提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中积极担当作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word该篇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精神指引范文,全文共有302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精神指引.doc》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精神指引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