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作者:岁月如歌41757时间:2024-01-20 10:23:3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集中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生动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活力。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举措,也是增强党员干部学习本领、研究本领、实践本领的重要契机。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汇报一下对其中第十三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的学习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明确了最需要坚持与落实的制度、最需要建立与完善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直接关系人类自身的命运。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依然必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只有在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中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只有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能从自然界里获得更大的自由。“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正确认识和自觉运用自然规律,会促进人类自身发展。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依赖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行有所止,尤其是不能挑战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竭泽而渔、不焚薮而田、不焚林而猎,以自我约束的智慧,既取之有度,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生活所需,又不能对大自然造成不可逆转的侵害,切实履行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原则。

建立在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得不偿失,同时也是不可持续的。必须着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物耗与能耗管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市场机制。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亿万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讲索取又讲投入,既讲发展又讲保护,既讲利用又讲修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可持续、更具活力。

只有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文明的共建与共享,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共建美丽中国,让我们在青山绿水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word该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全文共有136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doc》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体会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