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范文
把握“一条主线”,践行“人民至上”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利用党校学习的机会,潜心精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之前出版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论断,到“人民万岁”的宣言,再到“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我深切体会到“人民至上”这条主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襟怀。本文从三个案例出发,就把握“一条主线”,践行“人民至上”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
在20世纪最后的十几年里,一些国家和地区曾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了执政地位。尤其是苏联共产党,在拥有35万多名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执政地位,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以至亡党亡国。导致苏共垮台的原因究竟何在?在苏共垮台之前不久,苏联《西伯利亚报》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您认为苏共代表谁的利益?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苏共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这一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偏离了人民立场,丧失了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资格,无疑是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属性。回首我们党99年艰苦卓绝又苦难辉煌的奋斗历程,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从风雨飘摇走向团结统一、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实践雄辩证明,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宗旨观、利益观、群众观的集中体现,赓续了中华民族“以民为本”的千年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坚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坚定实践把人民至上体现在党执政兴国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再次向全世界郑重宣示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永恒初心使命。在前进的道路上,唯有坚定不移以这一思想为指引,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党才能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对象”名单中,其中有一个名字是谢高华。改革伊始,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宣布开放小商品市场,城市的创业热情喷涌而出。40年后,汉正街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天下第一街”,义乌则成为闻名全球的“世界超市”。今日之发展,早已超出了当时的想象。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正是无数拼搏者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奋斗史,也是人民群众发挥首创精神、贡献智慧力量的光辉史。
“人民”二字,重如千钧。在习近平主席2019年新年贺词中,人民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基层干部、退役军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从宏观层面看,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大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从日常生活说,每天清晨送到手上的快递、整洁的公共环境、井然的交通秩序等等,都出自平凡的双手、普通的脚步。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力量所在。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一定能够劈波斩浪驶向光辉的彼岸。
三、贯彻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切实为人民谋福祉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脱贫攻坚情况。在茶园,记者抓拍到习总书记与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五级书记”的同框画面。从党中央到小村庄,党的“一把手”同时出现在扶贫一线共抓脱贫攻坚,足以看出“五级书记”同框的背后,是党和国家对群众生活的关心挂念,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为民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从“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不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践行。
贯彻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当主人、当亲人,“以百姓心为心”,真诚倾听人民的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的愿望,真情关心人民的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贯彻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就是要坚持人民权力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正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贯彻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实到民生保障制度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尤其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这就是人民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