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普通话,共筑中国梦》演讲稿范文
相信大家能够从我刚刚字正腔圆的发音中听得出来,我是一个北方人。是的,我是一个东北人,今年是我来长沙的第十年。想当初我刚来到长沙的时候,怎么也想象不到我会在这个城市经历如此巨大的挫折——我听不懂人话了。
记得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我的逻辑学老师是邵东人,说着一口流利的邵东话。还记得在给我们上第一堂逻辑学课的时候,就激情洋溢地给我们讲了一个“白马非马”的故事——这个故事本身非常有意思。无奈的是,无论我当时如何专注地去倾听老师的“邵东普通话”,两个小时下来,我只听懂了“白马非马”这四个字。
然后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又遇到了湖南方言大家庭里的长沙话、娄底话、常德话、邵阳话、郴州话……真正见识了所谓的“十里不同音”。这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都只能面带微笑、保持沉默,保持倾听——因为我实在不确定自己是否听懂了别人的话,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对方。
说到此,想起西方人的《圣经·旧约·创世纪》里有一个神话,我一直觉得很有意思。在古代,因为人类没有语言分隔,无比强大,同心协力,他们一同建造了巴别塔,试图夺取神的权威。神知道了这件事,并没有直接毁灭他们,只是设法让他们所有人开始讲不同的语言。然后,意料之中的事出现了——人类陷入互相的猜忌和战争中,而且再也没有能够团结起来。巴别塔也因此倒塌。
这真是无比简单又无比深刻的哲理。人类的一切分歧和问题,几乎都来自于彼此思维的不透明,交流的不顺畅。语言文字是补完人类的最重要途径,它用于传递他人的想法、意图,承载他人的智慧,无论是对科学规律的认知还是对人生的感悟,我们都可以通过文字进行积累,传递给后人,让他们迅速地成长,而未必需要一件件的去经历一遍。由此,当他们经历同样的挑战,也许会做出更好的选择,拥有更好的人生。人类社会,因此获得进化。但我们很难想象我们在学习前人智慧的时候,还要先学一遍前人的方言是什么感受。比方说,当你的物理老师在上课时,总是用这样的语言问你:“恁看这个苹果,他为啥子会从树上掉哈来?”我相信你心中也会很凌乱。
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祖先的智慧真是很了不起。《论语·述而》中有一句我们每一个中雅学子都应该耳熟能详的话,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也是雅礼中学名称的由来。翻译过来就是说,孔子诵读《诗》、《书》,和司掌礼仪的时候,都用“雅言”。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使用了当时的普通话。由此可知,远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当时的普通话。说着山东方言的孔老夫子,在教学和“公务活动”中都能够自觉使用当时的普通话。所以中雅的孩子们,有没有觉得和普通话更加亲近起来呢?
而我们中国的另一位伟人,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为中华文化的大一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但受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言同语”实在是一个无法实现的难题,所以只能搁置。但所幸在两千年后的今天,我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为推广普通话而做出一份贡献,我们一起去做当年秦始皇也做不到的事!
在我们初中语文的老版教材中,有一篇都德写的《最后一课》,在国土沦陷,人民就要做亡国奴的时候,小弗郎士的老师冒着生命危险,给大家上了最后一课,他用异乎寻常的激动语调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在这里。我虽然不赞同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是我认同他话语中的道理。纵观历史,在近代历史中,有多少西方国家试图用他们的语言文化去同化我们的同胞。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强迫入学儿童必须学习日语,把日语作为母语,从而达到占领中国的目的。这足以看出语言对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之大。甚至直至今日,日本对我们国家的无形侵略都不曾停止过。祭拜靖国神社、否认南京屠杀,不断试图用各种传播方式宣传他们的语言文化……意图分裂中国。面对日本的狼子野心,我们能做的,就是牢牢记住我们自己的语言,说好我们的普通话,不给敌人留下可趁之机。
语言,从来都是一个民族的声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今天,传承了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文明的普通话,不但是中国各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通用语言,还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外国人争相学习的热门语言。在这个时代,当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当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用我们中国的普通话在进行交流时,普通话的意义不仅仅是沟通的需要,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它让我们骄傲,让我们自豪,它我们扬眉吐气!
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成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此向大家发出号召:推广普通话,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请讲普通话!用普通话化解隔阂,用普通话对接心灵。
为此,学校也会开展“中雅我想对你说、古诗词大赛、经典诵读比赛、辩论赛、朗读者之经典作品分享”等活动,以多种形式推广普通话。期待同学们积极参与,一起为普通话的推广而努力。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让我们用“雅言”讲述我们与中雅,我们与雅礼自己的故事。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