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传承范文

(作者:零一2532时间:2021-08-31 14:45:14)

在热闹的淮海中路附近,有一条带有传奇色彩的老上海弄堂。1912年,创始于天津渔阳县的义品银行,建造了这群石库门建筑,并将弄堂命名为“渔阳里”。

100年前,一批热血新青年来到这里,在石库门中立下报国之志。在这里,共产主义的火种被点燃,信仰的初心被点亮,为解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间,开启了奋斗的征程。

这里有两个革命党诞生的产房,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上海“一朝分娩”,正是因为有这两个“十月怀胎”的产房。

石库门建筑群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容纳的人口多,里弄内部的道路网络复杂,有主弄堂、支弄堂,进了支弄后石库门是连排式的,每一栋石库门看上去都差不多,为了防备穿堂过境交通,里面的结构还设计成U字型、M字型,外面陌生人进来很容易迷失方向。正因为石库门建筑群的特殊性,里弄建筑内部四通八达,里面居住的人成分非常复杂,方便革命者长期隐蔽。中共中央在上海有12年时间,大部分的机关都是在这个石库门里面,石库门也因为这样的一些特殊性在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笔。

现在我们所处的历史现场,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交汇点。这里是我们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先生的旧居,也是党的诸多首创刊物的编辑部,更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党成立之后中共中央首个办公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近代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伟大的政党,它的成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在上海经历了孕育、创建、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所以这里并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伟人的一个居所,还是中国近代重要历史现场的见证和发生地。

1920年2月,为躲避追捕,陈独秀经李大钊秘密护送,乘船悄悄来到上海,之后入住老渔阳里2号。当时的陈独秀,既是“思想界的明星”,又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以巨大的影响力,吸引了一批富有理想的年轻人。

陈独秀带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擘画,踏进了这扇大门,同时带来的还有《新青年》的编辑部。

陈望道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传播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和领导人。他同这栋房子的结缘,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版的出版。陈望道先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整个出版的过程,酝酿的过程,就是在这所房间当中。更大的意义在于,陈独秀到广州去了以后,陈望道先生主持《新青年》杂志的出版工作,《新青年》从原来传播马克思先进思想的杂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党刊。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望道先生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刊的主持者和编辑者。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一行赴上海,为沟通中俄两国的联系,推动建党伟业,他们决定在新渔阳里6号创办中俄通讯社。

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之后,为了培养干部,在渔阳里6号创办了“外国语学社”。杨明斋任校长,俞秀松任秘书。外国语学社的很多老师,像李达、李汉俊,都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成员。外国语学社虽然公开刊登了招生的广告,但学生大部分是各地的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或者是青年团介绍过来的。俞秀松经常给他们举行政治报告会,介绍形势和团的工作。有时候也邀请陈独秀、沈玄庐、陈望道来作演讲,组织他们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党》月刊,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当年,1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内,要挤进50人,嘈杂、拥挤、拮据都没能阻碍这些青年去追求真理,改变现实。如果时光倒流百年,在这里读书的年轻人很多是不折不扣的“90后”。李汉俊,出生于1890年。陈望道,1891年。俞秀松,1899年。这群青年都是当初中国革命的闪耀群星。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了教育委员会,由杨明斋和包惠僧负责在外国语学社的团员和青年当中,选拔三十个人左右到苏联去留学。他们当中就有很多赫赫有名的任弼时、刘少奇、罗亦农、肖劲光等优秀的领袖人才。这些留俄学生对我们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陈独秀的推动下,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这八个建团八人成立了上海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的中央就在新渔阳里6号。团的创始人大多数也是共产党员。党选派了最年轻的党员俞秀松来出任青年团的书记。为了有利于共产党组织的安全和有效地开展工作,党的许多活动就是以团的名义来出现,团员也参加了很多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活动。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青年团的创建当中也起到了像上海党的组织一样发起组的作用。新渔阳里更像一个中枢,通过同各地党组织团组织的联系,推动各地建立了共青团。接着,北京、长沙、武汉、天津等地也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这里也就成为了全国建团的总指挥部,并为团的临时中央机关的建立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筹备工作。

无论是外国语学社的学员,还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者,在新渔阳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百年前,一名又一名年轻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终身信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从这里出发,前往十月革命的策源地,苏俄,寻求理想,把新思想源源不断传入国内。

渔阳里开辟了一代人的道路,在这里实实在在地建构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种初心使命的培育和凝聚,真切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理想追求。也进一步凸显了渔阳里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首创性的历史功绩。如今“渔阳里”三个字,见证薪火相传的岁月,这里始终召唤着青年点燃信仰之火,融入红色基因,激发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点亮了救亡图强之路,如果我们穿过历史的时空,回到一百年前的现场,我们体会前人的追求,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俞秀松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虽主张人生是快乐,不过因为大多数人都受苦痛,我不能独享这种快乐,暂时不能不牺牲我的快乐,去救这班大多数受苦痛的人。推动他们砥砺向前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感。如果我们对这批中国的先进分子进行历史探究,可以看到所有的共产党人,几乎都是为了追求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所以他们群贤汇集,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党,由他们开始的开创使命,他们承担的责任,经过一百年,已经变成了伟大的社会实践,我们应该星火相传,把他们的初心继续传下去,把他们的责任担在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上。这和我们当下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曾经的过去,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word该篇红色历史传承范文,全文共有264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红色历史传承.doc》
红色历史传承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