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继承传统美德文明学生演讲稿范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
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美德
摘要: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青年学生;传统美德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中,先辈们创造了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茶叶、丝绸、陶瓷、水稻的故乡。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曾大大地推动了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古人非常注重个人、家庭和为人处世的美德,提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然而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人们感叹当前社会“道德确失、世风日下。”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传统美德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文化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列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一 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团结的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长时间的融和所形成的,各民族之间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共同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事业必胜的保证。如果国家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国家就要衰败,人民就要受苦受难。历史上虽有短暂的分裂如五代十国、三国鼎立,但统一是大趋势。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过不懈的努力和杰出的贡献。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历史是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像南宋“精忠报国”的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陆游的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祖逖为恢复中原“闻鸡起舞”。他们盼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不仅具有倡导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新中国刚成立时,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
时期,条件比较艰苦。一批留学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立志振兴中华。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今天香港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们的祖国还没有最后的统一。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母亲的怀抱。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隔的一部分,绝不允许从中国分裂出去。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生要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 勤学好问, 追求真理的求知精神。
今天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知道“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毛泽东同志曾教导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象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勇于追求真理。向先辈们学习。
我国古人勤学好问的事例比比皆是,如锥刺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头悬梁等都是古人勤学故事。现在我们的条件比古人要好许多倍,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追求真理追求知识做学问,光好学还不够,既要好学又要善问。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万世之师,有一点就是他虚心好问,《论语》记载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还要求学生要不耻下问。学问学问,不学不行,不问不知。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和超越。
三 尊长、知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古人提倡“老吾老以己人之老,幼吾幼以己人之幼”。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谱写了许许多多体现中华民族尊长、知礼、孝敬父母的美德的故事,如“虚席以待、程门立雪、王祥卧冰、黄香温席、毛主席尊师”等这些故事多少年来在民间流传不息,教育和鼓舞着历代中华儿女。孟郊有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子孝母慈,晚辈善待长辈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一度放松或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相当范围里和相当程度上造成了道德堕落的现象,例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流行,社会冷漠良心麻木等等。一些家长教育自己的子女,已不用孔融、司马光、也不是雷锋、董存瑞、而是将以前只能是旁敲侧击,不能直言的东西,毫不隐瞒、毫不修饰地端给孩子,即用金钱去诱惑,鼓励自己的孩子自私、拔尖、不能吃亏,使得当今的
孩子目无师长,唯我独尊,小皇帝比比皆是。在大学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学生整晚和恋人煲电话粥,却不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有学生整晚上网玩游戏也不愿意花时间给父母写封信,有的学生拿父母的钱给朋友过生日,却不记得父母的生日。
这些小孩他们受到很多关怀照顾,但却缺少关心和爱护别人,特别是关心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很多学生做得不好,它们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不去想父母工作有什么辛苦、劳累,75%的人不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有何疾病,至于他们的工作对国家有什么贡献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伟大领袖毛泽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孝敬自己父母,1(更多请你搜索wWW.hAOWORD.cOM)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的坟前,寄托自己对父母的思念。第二件事就是去看望自己的老师毛宇居先生。吃饭时,毛泽东把老师让在首位,亲自给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是学时的老师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货。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人仍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还有《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
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现在的少年儿童是下半个世纪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这一代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今天尊长、知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该提倡和发扬。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为世人称道已久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理当将其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四 改革、发展、创新的献身精神
改革、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生不息的法宝。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
惨遭车裂的商鞅,虽牺牲了生命,却使秦国后来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的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商鞅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论根据,“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可贵品质,显示了一代新风。被列宇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还有就是近代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他甘愿为变法流第一滴血,勇于献身,“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优秀民族。汉唐盛世的出现与开放是分不开的,张骞出使西域,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均说明了这一点。明清时期中国虽说已走到封建社会的尽头,八股盛行思想没落,但仍出现了像徐光启这样沟通中外文化的先行者。他眼界开阔,敢于破除民族偏见,排斥自大的思想,向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习,翻译《几何原本》,弥补了中国数学的不足;学习西方水利机械,写进了《农政全书》;在修历时既重视观察仪器,又注意“会通”,并不盲目崇拜,表现出洋为中用的博大胸襟。无独有偶,在清闭关锁国下,林则徐可谓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 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
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启蒙了思想,开创了新风。之后,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译的《天演论》等都为启迪中华民族的智慧,加快历史的进程做出了贡献。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遭受外国的殖民压迫入侵,我们落伍了。我们不能抱着古代的四大发明过日子,我们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史无前列的改革开放运动,求发展求创新,正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需要改革和创新的献身精神。
五 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勤劳节俭是她突出的美德。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如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明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累累硕果,造福子孙后代。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中国历史上先进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人物倡导勤劳节俭并身体力行的事例数不胜数。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残民以逞,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奢则不孙,俭则固”“俭则穷欲,侈则多欲”,“节俭朴素,人之美 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的鲜明的善恶态度。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曾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训俭示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今天读来,仍然是字字千钧。他告诫自己的子孙要向他学习勤俭,反对奢侈浪费。
我们不仅要勤劳节俭,还要自强不息。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美德,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大庆精神等。正是共产党人发扬了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才以“小米加步枪”战胜国民党的飞机大炮,赢得天下。然而在还不富裕的今天,有部分青少年追求名牌、追求时髦超前消费,大肆铺张浪费这是与我们的国情是不符的。我们今天还要提倡和发扬勤劳节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六 追求正义的浩然之气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
现了中华民族气节。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的精神境界。汉朝的《苏武牧羊》,“威武不屈服,时穷节乃在,丁年奉使,皓首而归”,历代为之传诵。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了丹心照汗青。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 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比如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断然拒绝敌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这本巨著。
背诵《〈孟子〉二章》,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此时正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古人把正义、气节看成高于生命。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荣也大有人在。像大汉奸秦会、汪精卫之流,遗臭万年。时值今日在糖衣炮弹下不是也有好多人倒了下去吗!所以在学习中突出爱国气节的教育,能使我们认识到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国人始终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反对“惟利是图、见利忘义”。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篇: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各位老师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唯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
让敬老、尊老之风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个座,遇到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老人,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对老人多些文明礼貌,多些宽容体贴等等.让我们的老人感受到温暖、幸福,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和谐,充满爱!
第三篇: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丁家桥小学
一、活动背景: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学校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活动的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创新型融为一体,让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的心灵,不断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二、活动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与小学作文教学个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我校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三、活动意义:
1、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词、论语,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2、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
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使高年级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学生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
养。
四、活动内容:
《经典论语》、《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经典故事等。
五、活动实施:
1、组织领导
组长:崔连俊
副 组 长:郑立娟
组员:各班语文老师
2、职责:
组长负责全校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诵读活
动的开展与日常管理、检查;组员负责协调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和本班学生的诵读活动,以及活动安排与落实。
3、活动时间及方式
(1)每周安排两次诵读时间,分别在每周二、周四第
二节课后时间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学习、诵读国学经典。
(2)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经书不厌百
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
(3)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创造性的开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充分利用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比赛以及德育系列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4、活动展示
(1)集体诵读展演:定期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经典诵
读比赛等形式展示教师、学生在参与诵读经典上获得的喜悦与成绩。
(2)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
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丁家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2014年4月
第四篇: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09(5)
姓名:庄文越
学号:09173325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凝练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 是中华民 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 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 可以说, 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 该怎样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一、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 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 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 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具有找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 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 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所以每当中 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 自1840年鸦片战 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 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 一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以上种种爱国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我们当代 大学生要铭记在心,体现在行动上,继承并把它们发扬下去。
二、奋发进取,立志报国 奋发进取,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 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历史上拥有大志者不乏其人。 明代戚继光年仅十七就任文职官, 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 他对父亲表示,要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士,还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日后在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和防止北方异族的入侵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成为名垂 史册的民族英雄。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 途经长沙写下的 《沁园春·长沙》 , 其中“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并为之奋斗终身。 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 可谓少年
壮志 凌云。
我们大学生应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 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与为 民造福联系起来。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 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
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开拓进取,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 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 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 原因很多, 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 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惨遭车裂的商鞅,虽牺牲了生命,却使秦国后来 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请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的 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 面对北宋中期 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 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 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 后人推崇和尊敬。
四、勤学好问,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这与古人的勤学分不开的。 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 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 夜以继日发愤苦读, 当困乏时, 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 坚持学习。“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 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上大有作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 “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 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古人这些勤学好问的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我们要从中受到启迪, 逐步形成勤学好问 的良好品德。
五、尊敬师长,明礼诚信 尊敬师长,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 “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 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他上孝父母,下关心穷苦平民,并设立“三老五更”制度来侍 奉老人。共产党人的敬老境界更高一筹。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 老人这是人
人之常情”。朱德自1909年离开家乡后仅见过其母一次,抗战时期,朱老总工 作繁忙, 生活艰苦, 但仍节省下一部分钱寄给母亲。 母亲去世了, 朱老总非常悲痛地说: “我 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中国共产党, 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热爱母亲,热爱人民,热爱党紧紧联系 在一起。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 “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 在历史上广为传诵, 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 知礼, 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 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
外化。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 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 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大邦”之称的 民族, 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所以, 明礼诚信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 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 中起来, 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 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 勇于进取、 开拓创新、尊敬师长、明礼诚信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最后,让我们时刻牢记江泽民同志在《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中的题词"传承中华美 德,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继承这些传统美德,并用自己的实际行 动把它发扬光大。
第五篇:继承传统 尊老爱幼(演讲稿)
继承传统 尊老爱幼(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56班的贺雨涵,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传统,尊老爱幼》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我们要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
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部分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如果你们听了以下几个故事,你们会怎么想的呢?你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
爸爸曾经给你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百善孝为先。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我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跳进冰窟窿里,奋勇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从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这种无私爱幼可感动日月的精神和品质,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因些,作为一个新世纪、新时代的小学生、少先队员,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