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范文
大家好,我今天的党课题目是《传承红色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蓝山少数民族地区时,开始瑶山人民对红军不了解,大多跑到山上躲藏了起来。只有一位姓赵的老人因腿脚不方便而滞留在家中。赵老发现红军进寨后,寨中主要道路都张贴着“打土豪、分田地”“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而且红军用点米、用点柴,都不白拿,会留下银元。他觉得红军是不一样的队伍,于是他主动向山上的村民喊话,请乡亲们回来,并要儿子帮红军挑担子、带路。为了躲避国民党的飞机轰炸,红军只好白天休整,利用晚上行军。无奈于山路崎岖,行李繁重,一夜只走了二十里路。红军穿过瑶山时,虽然气候恶劣,天气寒冷,但是红军却被瑶山人民的关切所温暖着。一路上,赵老还用本地方言劝回附近的瑶民为红军挑担子,用行动支持革命。
赵老的儿子说,当乡亲们送红军到江华边界,准备返回瑶寨时已是凌晨4点,没有月光,红军不放心,就送给他一盏马灯及一些防身物件。从此,赵老的儿子念念不忘红军,希望将来也能加入红军。
在瑶区,红军对瑶胞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个红军刘姓排长不仅吃饭时为瑶胞添饭夹菜,晚上更是把自己的背包打开,将毯子给瑶胞盖,而自己睡稻草。一次行军中突遇国民党飞机进行袭击,刘排长立即向瑶胞扑倒,用身体保护他们。红军爱护瑶胞,瑶胞也为红军挑重担。军民关系达到了血肉相连的地步。
80多年过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举凡当年红军所经之地,至今仍在传扬许多关于“红军桥”“红军井”等历史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无不蕴藏着一段军民之间感人至深的往事,都是当年红军爱民助民的历史见证。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用真情实意与人民群众铸就了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军民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是由我党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始终把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扛在肩上!其次,长征途中严明的纪律始终是红军与人民群众结成和保持鱼水关系的重要保障。长征开始时,党和红军的领导机关就为红军规定了明确的行军纪律,要求每个官兵:“绝对服从命令,严守纪律,不强买,不乱打土豪,不侵犯群众利益,严厉处罚破坏纪律、违反阶级路线的分子。”这是红军赢得人民群众喜爱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在和平年代,作为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者,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红军长征时军民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人民群众以情暖心、以心换心,推动新形势下的军民融合发展。
与人民群众结成牢不可破的鱼水关系,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忠诚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立足实际工作,学习钻研提升,自觉在工作实践中勇挑历史重担,矢志不渝奋斗,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价值。
与人民群众结成牢不可破的鱼水关系,要始终以铁的纪律作为保障。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筑牢廉洁从政的法治屏障,自觉做遵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习惯在党纪国法约束下做决策,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办事情。始终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
历史从不偏爱哪一个政党、哪一支军队,谁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谁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就拥有永恒持久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谢谢大家!我的党课到此结束: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