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2014年工作报告(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3-04 05:05:44)

第一篇:区政府2014年工作报告

——2014年3月11日在广州市萝岗区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李红卫各位代表:

我代表萝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引领,围绕建设东部山水新城核心区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10大战略性主导产业项目稳步推进,10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全面启动,10大城市配套设施工程和10大民生基础设施工程扎实推进,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年初制定了加快发展促转型的一揽子方案和若干政策,实行重点项目服务专员制度,形成了区、街镇、企业三级联动保增长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在谈项目落地、现有企业扩大产能、“瞪羚企业”培育、新企业投产等“4个100计划”,在招商引资、企业增资扩产、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11项配套政策。萝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2亿元,增长1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9.8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8.78%;固定资产投资537.67亿元,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24亿元,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等6项经济指标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广州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0亿元,增长12%;工业总产值5116亿元,增长13.9%;财政总收入543.0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559.83亿元,增长22.2%;合同利用外资22.06亿美元,增长5.06%;实际利用外资14.96亿美元,增长6.8%;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均占全市三分之一,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标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继续位居前列。

(二)知识城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围绕提升知识城品牌形象、集聚高端产业和人才等创新要素,以九龙湖为中心规划了1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32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完成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南起步区获省科技厅“绿色低碳城区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核心区启动了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园区申报工作。从全区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知识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组织500名干部参与征地拆迁大会战,累计完成征地5.8万亩,拆迁17.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知识城范围内地铁沿线征拆工作,解决了南起步区市政道路历史遗留问题。永龙隧道北出入口建成通车,南起步区内部路网全部开工建设,凤凰湖建成蓄水。南、北安置区一期工程全部封顶,中安置区一期已交付使用,九龙新城安置区首期动工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3亿元。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确立了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生命健康枢纽等十大专业园区的规划。累计引进项目96个,其中产业项目58个,已安排用地项目30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腾飞科技园等15个项目动工建设,金发科技碳纤维和宝洁知识城项目投试产。制定了知识城主城区重点工作节点计划,建立了知识城三级工作会议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进入中新联委会议题,得到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

(三)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成效明显。产业统筹工作进一步加强,明确了“421x”产业发展导向,优化完善了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工作机制和产业项目准入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重点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积极拓展招商网络,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联动,建立了招商协作关系,与美国硅谷科技协会、英国贸易投资署等海外商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英国伦敦设立了招商办事处。加大协同创新和国际教育枢纽园区招商,落实了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合作项目。完善项目跟踪和筹建机制,制定出台了鼓励引进重点产业项目暂行办法等政策。积极实施“靶向”招商,先后开展国内外招商活动60次,全年共洽谈招商项目600余个,新引进项目232个,批准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8家,其中新批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项目31个。引进山煤德正等总部项目40个,引进本田汽车研发中心等世界500强项目4个。全区孵化器、加速器新引进项目349个。筹建企业259家,102家企业完成投试产,其中箭牌糖果、国际香料等62家企业完成投产,日立电梯、苏宁电器等40家企业完成试产。lgd8.5代液晶面板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推动高露洁、瑞仪、金博等116家企业扩大产能,成立区中小民营企业协会和扶持联盟,促进218家规模以下中小企业转为规模以上企业。引导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7家,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13个,1家企业获得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加工贸易企业设计生产和自主品牌生产产品出口占全区出口总值的66.43%。

(四)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深化与国际创新资源的合作,成为全国首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区,列入首批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成功举办第三、四届“中英生物科技之桥”项目对接会,新引进项目53个。制定了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瞪羚企业认定、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补贴资金管理等扶持政策。认定区级孵化器26家,新增孵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新认定瞪羚企业124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累计集聚科技企业2207家,各类研发机构443家。全年新引进科技创新项目352个,新增注册资本43.69亿元。广州高新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广州开发区生物产业基地获批为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年有629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支持资金5.61亿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7%。全年专利申请4988件,增长16.1%,授权3150件,增长20.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63件。获得国家第十四届专利奖优秀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专利奖金奖1项、优秀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12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12项,获得第二届广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市长奖一等奖。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聚集股权投资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达到46家,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556家,其中我区企业82家;新增1家上市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建成10家社区金融服务站,获批1家村镇银行,区内科技金融企业注册资本累计达到145.8亿元,建立了广州开发区天使投资联盟。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发展和科技扶持政策,全区聚集“两院”院士27人;新增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2名,累计达到35名;新增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8个,累计达到12个;新增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6名,累计达到44名;新增区科技领军人才14名,累计达到53名;新认定骨干人才826名。

(五)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完成东部山水新城建设方案中期成果和长岭居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地铁6号线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天鹿北路、光谱中路、永和大道、宝石路、友谊路改造全部完工,香雪大道建成通车,志诚大道跨铁路立交、开发大道与志诚大道立交开工建设,凤凰五路东延线、九龙大道与广汕路口改造等一批骨干项目顺利推进,西区西出口新建夏园大桥工程完成勘察设计招标。新开通16条公交线路,公交站场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180亿元的四大城市综合体项目全部动工建设。推进了广汕公路长平至金坑段、永和大道等道路绿化升级,实施了市民公园二期、善顶坑风景林改造等工程。绿道、公园、河涌整治等工程全面启动,全年新增植树2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8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8.25%,新建绿道45公里,其中20公里实现无障碍通行。镇龙水质净化厂首期、南岗河整治和东区、西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完工,污水收集处理率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编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莲塘村、禾丰新村成为市级第一批美丽乡村试点,笔岗社区成为市级第二批美丽乡村试点。水西等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火村、黄陂社区长安片、莲塘等旧村庄和尚水酒业厂房改造项目获批。成功通过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验收,55家重点用能单位通过年度节能目标考核,实现节能4.66万吨标准煤,完成清洁生产验收企业41家,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考核名列全市第一。

(六)民生福祉不断改善。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总上线率达到99.42%,获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完成图书档案大楼主体工程,新文化馆、萝岗街文体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开展“流动图书馆”、“送戏进基层”等活动,受惠群众达23万人次。新建和改造社区活动室、老人健身设施、灯光篮球场等群众活动设施37个,我区运动员获得首个全运会冠军,区龙舟队获广州国际龙舟赛传统龙项目“七连冠”。建立了19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馆,第一一七中学、东荟花园小学和香雪山、东荟花园、天鹿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口计生各项任务。提前2年半实现每万名常住居民配备2名全科医师的目标,率先在全省开展村(居)民健康管理签约服务试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医改考评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全年未发生一起农副产品安全事故。完成禁养区生猪养殖场整治,加大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力度,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1000余户家庭受惠。全年推荐就业1.9万人,区公共实训基地培训技能人才超过1万人,成为全国技能人才培训规模最大、设备使用率最高的基地。30岁以上户籍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总体参保率达99%,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81.5%。各街、镇建成残疾人康复站,惠及5400多名残疾人。区社会福利院建设顺利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落实到位,城乡低收入救助标准、农村五保集中与分散供养标准全市最高,惠及全区3800多名困难群众。成功举办首届萝岗区慈善项目推介会,全年募集资金达到194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3399元和21987元,分别增长11.2%和13.1%。对兴宁扶贫“双到”工作被省评为全优,对从化鳌头帮扶工作被市评为优秀,新启动廉江、贵州黔南等地区的帮扶工作,区内扶贫工作全部实现年初制定的目标。全区所有村居档案综合管理水平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萝岗年鉴》连续四年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奖。建立了初具现代化的气象综合探测平台,有力推进了全区减灾防灾工作。

(七)社会管理服务深入推进。构建了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9.1%。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工作,信访事项办结率达99%,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2.7%。全年区长专线共受理群众投诉案件611宗,案件办结率100%。大力推进“平安细胞”建设,打造了普晖社区、开发区中学、捷普电子有限公司、佳大公寓等一批“平安细胞”名片,其做法在全市推广,群众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分列全市第一和第二。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九龙镇获评“全国安全社区”,我区成为省内首个“全国安全社区”全覆盖的行政区。扎实推进普法工作,在全市“六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中名列第一,被评为全国法治区创建先进单位。积极推进“幸福社区”创建,普晖、保税社区成为广州市首批“幸福社区”。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义工队伍建设,全年新增社会组织80家,累计注册义工人员达到12510人。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及各街镇日间托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率先实现向社区、企业覆盖家庭综合服务。深入开展社工服务进企业、进军营活动,成功申报国家级企业社会工作服务试点,成为广州市首个试点区。精心打造以“金雁文化”为重点的区域特色文化,成功举办“金雁耀开萝、幸福奔小康”慰问留区过年异地务工人员迎春晚会、“情缘梦、圆起来”第二届金雁集体婚礼等“金雁梦”系列活动,参与员工达到2万人,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先后进行报道。

(八)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转作风、促增长”主题实践活动,集中整治干部队伍“庸懒散奢”问题,整改率达到94%。启动区廉政风险智能化防控平台,对重要风险点进行动态监控。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梳理优化行政审批及内部事项流程1157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网上办事大厅入驻率100%,行政审批事项100%按承诺时限办结,平均办理时间由13天压缩为7天,群众对服务评价满意率达100%。推行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成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大力压缩文山会海,文件印发数量同比下降18%,全区性会议数量下降27%,会议时间减少50%。优化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电子办文率从70%提高到90%。大力推行“阳光政务”,主动公开31个政府部门“三公”经费,编制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3655项行政权力全部公开运行。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0件,政协提案和意见115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工作开展有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工作卓有成效。武装、双拥和优抚安置、人防、审计、物价、宗教、侨务、对台、外事、口岸、应急、保密、仲裁、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萝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企业家、科技人员、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区部队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建设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新增重大产业项目不足,经济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创新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向群众的公共配套设施还有缺失,部分民生项目还没有落实到位;干事创业的动力不足,行政管理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一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国内经济政策有利条件增多,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我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我们要沉着应对困难和挑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保增长、改革创新促发展,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为引领,争创发展新优势,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着力优化城市功能,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保障民生福祉,着力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全面加快东部山水新城核心区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占gdp比重3.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范围内。为了确保完成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主城区建设步伐,推动知识城开发取得新突破。

做好规划和征地拆迁。加快知识城总体规划修编及报批,实现镇龙片区、康大片区等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抓好新能源利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市政综合规划等各项专项规划,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尽快稳定地铁知识城线站位方案。充分发挥征拆指挥部、九龙镇的指挥协调和主力军作用,确保完成知识城主城区、产业功能区和基础设施2万亩用地的征地工作,重点完成九龙湖区、环湖地标建筑、九龙新城、安置区等重点区域30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

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地铁21号线、知识城线,加快建设钟太快速、知识大道等主干路网,完成凤凰一路、凤凰三路等12条道路建设;启动九龙水质三厂等10个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完成13座开关房修建;加快推进水利与城市景观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知识城220kv输变电站、分布式能源站、智慧民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起步区街坊中心的建设,启动建设南起步区、九龙新城幼儿园及中小学等9个生活配套项目。全面完成知识城首批安置区3000套27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分配工作,加快推进165万平方米的九龙新城安置区首期、二期和南安置区二期建设。

加快建设专业园区。完成10大专业园区发展规划,落实检验检测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集聚区、协同创新和国际教育枢纽园区的城市设计及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编制智能装备产业园发展规划,选址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园,同步做好土地功能规划调整工作。实施重大项目贴身服务制度,系统解决重大项目在投资、落户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天韵、国际商贸城等重点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万全集团研发中心及华南总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区域生产中心等10个重点项目,推动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华南基地、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20个项目建设。

全面深化中新合作。积极争取知识城列入中新联委会常设议题,推动中新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实现新突破。发挥合资公司开发主体功能作用,加快推动南起步区教育配套以及商业地块的招商和开发。充分利用新加坡国际招商的专业和网络优势,完善联合招商机制,落实联合招商行动。积极探索与新加坡纬壹科技园、腾飞集团的战略性合作,加强园区策划和重点项目招商。加快落实电子政府、教育培训、社区管理服务、中新青年交流等软件合作项目,推进安置区社会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工作。

(二)着力强化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421x”的产业架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食品饮料、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加快北斗导航产业园、华南新材料创新园基地、国家数字音乐创意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在各片区现有产业集聚基础上,通过低效用地清理和老区改造升级,整合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基地。结合现有工业用地和集体留用地的盘活开发,规划新建一批产业园区。积极拓展区外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与清远、梅州合作共建产业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展国际招商,面向欧美、澳洲等地区,组织开展10次以上海外投资推介活动,新引进一批跨国投资项目。以专业园区为依托加强重点产业对口招商,力争全年引进80个重大项目。继续开展总部招商,争取落实10个内资和5个外资总部项目。开展以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为主的靶向招商,力争引进10个以上500强新项目。

大力促进增资扩产。积极推进京信、康师傅、百特医疗等60家企业增资扩产。鼓励和帮助企业申报各类扶持资金,提高项目验收和完工评价工作质量。会同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大户实施“门对门”服务。进一步优化生产经营环境,确保优质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高端服务外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广州钢铁博汇、广州钢铁交易中心、广东浆纸交易所等专业市场做大做强。

着力推动项目落地。加大力度解决在谈项目用地问题,加快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推进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南方基地等项目落地,加快落实苏宁易购等重大电商项目用地。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发挥街镇服务企业的优势,系统性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供电、市政配套等问题,营造良好施工环境。强化企业筹建领导机制,落实筹建企业节点计划管理,确保全年60家企业投产。

实施重点产业行动方案。加强产业统筹工作,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电子商务、检验检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政策。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智慧知识城示范应用工程,推动成立北斗导航应用服务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智能装备产学研合作体系。研究建立新药创制导师和申报专员制度,新建gmp厂房基地,推动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成立节能环保行业协会,实施环保产业示范应用工程。

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协会和扶持联盟的作用,鼓励民营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高成长性民营企业上市发展。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市场,支持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为民营企业开展股权托管、股权登记、股权转让、质押融资及相关服务。科学制定中小民营企业评价体系,设立全区评价体系前100名优秀中小民营企业库并给予重点扶持,建立区领导与中小微民营企业联系制度。

(三)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壮大创新发展平台。加快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积极推进国家检验检测产业集聚区、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广州市知识产权法院在我区设立。加快推进我区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事项,积极拓展与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国际创新合作,重点抓好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区、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建设,落实中欧合作实体项目。大力引进跨国企业研发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加快推动广州科学城“归谷”科技园建设。

构建“大孵化器”体系。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运营企业孵化器,加快全区废旧楼宇、旧厂房、闲置厂房等物业的更新改造,全面推进孵化器的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区级孵化器总数达到35家,新增孵化面积8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大力吸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中小微企业孵化,壮大科技苗圃。进一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推进“瞪羚计划”,实施重点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积极发展科技金融。以建设“智慧金融港”为目标,以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为支撑,编制科技金融发展规划,完善科技金融发展政策,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依托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大力发展股权交易、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交易、私募债等业务,打造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挂牌融资,实现产业与金融有效对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区建设。支持知识产权质押等业务,大力发展信用贷款、保证贷款等无抵押贷款。积极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全力打造“人才特区”。加快建设“广州国际人才城”,完善高端服务,集聚高端人才。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基地和院士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千人计划”专家、领军人才的引领和集聚作用,重点推进国家“千人计划”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建设。强化人才服务,积极解决各类人才的入户、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加快培育优秀技能人才,加大社会事业基础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21号线建设,推进开创大道快速化一期、广汕公路金坑至中新段、九龙大道与广汕路口、广深高速大观路出入口等重点改造项目。推进开发大道与志诚大道立交、志诚大道铁路立交等工程建设,加快连接广州主城区的快速路网建设,强化南北向公共交通联系网,启动北二环及广惠高速萝岗联络线工程,完成萝岗新城高压线下地改造。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优化长岭居规划和控规、城市设计等编制成果,同步编制村庄改造规划,加快完善报批手续。加快建设联和、永和贤江等公交站场,确保完成区内主次干道公交站点的候车亭及公交电子信息牌建设。依托万达、绿地、敏捷、奥园等商业综合体,大力引进一批在本区设立独立法人实体的企业总部、商务办公型企业。加快实施社会福利院、东区街文体活动中心、饮食一条街、联和新村一期等重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永和供水加压站外部管道改造、生物岛垃圾压缩站等市政配套工程建设。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推动西区、东区、永和经济区的更新改造,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完成保税区闲置用地及楼宇回收,转换用地功能。落实村居经济发展留用地,加快留用地开发建设和招商工作。加快“三旧”改造步伐,大力推进笔岗、线坑、红卫、华侨、长安等村社“三旧”改造,完善暹岗、刘村、火村等社区的改造方案,实施富荔电业、粤垦物业、三和门窗的旧厂房改造。严查违建抢建行为,加强政策引导,确保“三旧”改造有序有效。

(五)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打造宜业宜居环境。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实施10大景观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天鹿湖、油麻山、苏元等森林公园。进一步提炼香雪公园、华圣公园等生态景区的文化内涵,着力挖掘全区古村落、古林木等生态资源,促进生态资源品牌化。加快永和贤江古荔枝公园、玉岩书院修缮工程建设,实施细陂河、四清河、金坑河、墩头涌东基南围搅拌站堤岸整治,推进科学城乌涌左支改造及景观升级。结合美丽乡村、市政道路和公园建设,对已建绿道进行整合提升,完善配套设施和绿道运营网络,加快打造科学城空中连廊二期、知识城绿廊等精品绿道。

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立污染源快速识别系统,提高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快速识别能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加强空气环境治理,全面开展新一轮空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探索通过碳交易促进低碳发展新模式,推进55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开展碳盘查和碳配额研究工作。加大重点能耗企业节能管理力度,推动落后产能和高排放项目的技术改造。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九龙水质净化一厂、三厂建设。加强农村排污管理,进一步实施农村截污工程。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力度,完善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收运机制,全面建成村(居)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收运网络,探索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途径,推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有害垃圾回收体系。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推动光伏发电应用,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力争2014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兆瓦。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前期美丽乡村试点成果,加快实施黄麻、黄登、均和等区级美丽乡村示范工程,积极争取洋田村成为第三批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深入开展农村路灯二期工程建设,实现“有路必有灯”的目标。推进九龙镇村庄布点规划及各村庄规划的报批工作,加快低丘缓坡试点专项规划的编制。

(六)坚持为民办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一是完成开发大道与志诚大道立交南北向跨线桥和2座人行天桥的建设。二是完成萝岗儿童公园一期建设,完善一批公园便民设施。三是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000套,完成危破房改造100套,完成天鹿小区一期、联和新村一期建设工程。四是开工建设永和中心幼儿园、镇龙中心幼儿园、金峰园社区幼儿园和小学,完成镇龙中学、萝岗中心幼儿园、区新图书档案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五是实行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零费用”制度。六是新建绿道便民驿站15个,新建绿道35公里,新投放50台公交车,新设公交线路8条。七是启动市第二中学地下停车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与市民广场停车场的地下便民通道建设。八是开工建设镇龙文体活动中心,新建18间社区日间托老中心,建成区社会福利院和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个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应急仓库,实现每个行政村均有1个1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老年活动站点。九是免费为3000名适龄儿童提供口腔保健服务,免费为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居民及65岁以上居民进行一次体检,免费为2800例35岁至64岁农村户籍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十是新增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5家。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程,大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基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切实推进北师大实验学校、长平小学等学校的开工建设,加快西区学校改造工程。完成安全校园视频监控建设,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加强校车安全监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优质职业教育品牌院校。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积极开展以香雪文化旅游节、金雁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系列文化活动,统筹引导万绿达等企业建设企业文化馆,配合做好香雪文化艺术小镇项目,着力打造萝岗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快修缮钟氏大宗祠建筑群、钟玉岩墓等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好地方历史文化。加快街道文体活动中心、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业余体校综合训练馆等运动场所建设,加大对异地务工人员文体设施投入,深入开展各种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第16届广州市运动会,确保取得优异成绩。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及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推行平价医院,提高公立医院使用基本药物比例,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合理布局我区医疗卫生资源。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净化医疗服务市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各类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防控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母婴安康行动计划,重点推进重症孕产妇、重症儿童救治能力建设和基层医疗机构产、儿科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优化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管理服务,推进实训项目品牌建设,力争全年培训技能人才1万人次以上。进一步推广社工就业辅导服务,强化就业推荐,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80%以上。抓好社保扩面和参保发动,实现全区30周岁以上户籍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户籍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总体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构建平安和谐萝岗。

大力加强平安建设。拓展信访渠道和利益表达途径,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完善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平安细胞”工程,确保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健全城市管理网络,加强街镇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实施综合巡查、联合执法。强化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区。进一步拓展国际安全社区覆盖面,力争新增2个国际安全社区。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立社会建设指标评价考核体系,细化、量化社会建设各项任务。构建新型街坊关系,促进社区管理居民自治。创新“两代表一委员”联组联动收集社情民意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强化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异地务工人员全覆盖。壮大社工人才、志愿者和义工队伍,建成三级孵化培育基地。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成功创建6个“幸福社区”,启动9个社区的创建工作,力争全区50%以上的社区成为“幸福社区”。

(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区属国企参与知识城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资本运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支持和鼓励区属国企拓展区外发展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对企业投资项目推行网上在线备案,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推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合理控制政府性债务率和偿债率。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按照“能放尽放、激发活力,放管衔接、强化监管”的原则,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编制审批流程图,制定监管服务标准,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初步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打造全省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的先行区。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属地管理作用,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以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快构建村民自治机制,推动村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建设。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综合改革,逐步探索医药分离的管理模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建设,加快健全城乡医保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规范、管理、监督社会组织,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评估体系,实现社会组织自我管理。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和决定,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决议、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有效参与,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巩固法治区创建成果,推进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重点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确保依法行政到位。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着眼“大数据”治理目标,整合利用互联网、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信息工具,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多形式、多手段、全方位、跨时空的在线式政府服务,实现政府网上办公自动化、高效化、透明化。探索建立行政服务云平台,进一步畅通市民电话投诉、网上投诉及媒体曝光等监督渠道,及时解决民生、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等问题,实现精细化治理目标。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全面实施《廉洁萝岗建设行动计划》,提升廉政风险“五位一体”防控效能。加大对重大政府投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力度,深化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破坏社会和谐安定的典型案件。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大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压缩行政运行成本。完善事权公开制度,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面、科学、高效、准确的绩效管理平台,对政府职能部门及公务人员的政策执行、工作落实、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绩效考核评估。以政府流程再造为契机,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进一步缩短全区综合审批时间,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萝岗区自201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来,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九年来,在全区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萝岗区建设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迈进。今年初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我们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新的行政区成立后,必将有利于聚集发展正能量,促进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保增长、改革创新促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附件:1.2014年10大战略性主导产业项目完成情况一览表

2.2014年10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完成情况一览表

3.2014年10大城市配套设施工程完成情况一览表

4.2014年10大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情况一览表

5.2014年10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一览表

6.2014年10件民生实事一览表

7.名词解释

附件1

2014年10大战略性主导产业项目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内容完成情况1广州lgd8.5代

液晶面板项目建设主体厂房(洁净厂房)、厂区内变电站、污水处理设施、办公楼、仓库及配套宿舍;购置生产设备工程总体完成94%。其中,办公楼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厂房工程建设施工完成,洁净室施工完成82%;已开始搬入设备;动力厂房完成试运行。2广州钢铁博汇项目一期建设1.8万㎡商铺、交易中心综合楼、商务办公楼及其裙楼已开始基础施工,已完成整体进度的5%。3腾飞新兴产业园一期按时开工,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做好开工准备已完成桩基工程,开始主体施工。4中山大学国际

健康医疗研究中心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启动建设已开始土地平整及方案设计。5国家音乐创意

产业基地建设原创音乐中心、岭南文化园、艺术中心等,开始一期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已封顶。6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开展前期工作,第三季度动工完成初步设计,已开始基坑开挖工程。7京东商城物联网基地

及华南总部完成一期项目主体建设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办公楼结构完成,已开始装修,仓库和厂房基础已全部完成。8广州数控产业化项目完成gsk系列数控产业化基地项目三期工程,完成广州数控工业机器人等新产品产业化项目土地购置,

启动gsk中高档数控装置成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gsk系列数控产业化基地项目三期工程已建成,已开始设备调试。9宝洁重大快速

消费品项目建设现代化多品类快速消费品生产基地和新一代绿色工厂,上半年试投产一期已投产。10金发科技全降解pbsa

塑料产业化项目完成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购置双螺杆挤出机、混合机等生产设备已完成建筑主体工程和水、电等辅助工程建设,部分项目已完成验收。附件2

2014年10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内容完成情况1绿道工程公园联络道、云端绿道、水西绿道、环湖绿道等云端绿道主要指科学城一、二号空中连廊,已于2014年1月完工并开放。公园联络道主要指公园内部绿道建设及公园与公园之间的通道建设,已完成市民公园二期、善坑顶、西区青年休闲公园等6个公园绿道网络建设。水西绿道已完成,环湖绿道已完成3公里。2林相改造工程麒麟山、雅居乐西侧山体、善坑顶风景林等林相改造文教园区麒麟山林相改造工程计划2014年3月完工,已完成木栈道扶手,完成亭、瞭望塔装修、主入口广场及管理用房面层铺设及装饰,主入口、山下广场、园路两侧绿化种植完成约95%。雅居乐西侧山体林相改造工程计划2014年7月完工,木栈道钢结构工程已完成90%。善坑顶山体风景林改造已完工。3公园建设工程牛角岭、狮子山、甘竹山等公园建设牛角岭公园计划2014年初完工,主园路已放线、清杂及开挖基。文教园区狮子山林相改造工程计划2014年4月完工,已完成园建、园路施工和绿化种植约90%。永和甘竹山公园二期建设工程计划2014年10月开工,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正编制概算。4文化旅游景区

工程香雪文化公园及周边环境整体规划建设,华峰山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周边整治及二期工程建设,油麻山森林公园规划编制及风景区建设,天鹿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香雪公园周边的香雪大道全面通车,玉岩书院修缮保护工程预计2014年底完工。修订完善《广州萝岗·香雪文化艺术小镇旅游产品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已启动建设森林公园防火通道、道路硬底化工程和绿化美化工程。华峰山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周边整治及二期工程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已完成天鹿湖北立交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已完成油麻山森林公园规划编制,风景区建设已完成初步设计。5科城锦绣景观

工程科学广场与科学城核心区a、b、c组团及周边道路、山体景观建设该项目于2014年12月完工,已开始调试和整改工作。6防洪及河涌整治工程细陂河、四清河(二期)、流沙河、平岗河、凤凰河等防洪及河涌整治四清河(二期)已完成大部分河道主体工程施工。细陂河上游除中海段和洋城岗段征拆未交地的河道外,其余河道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下游宏仁企业和广深高速段已组织重新招标。流沙河已征地的地段基本完成了水工部分的施工以及两座景观桥和水街桥的主体,已开始景观园林和水电施工。平岗河上游段棠下村约1.7公里交地,交地部分已完成水工部分,占交地部分60%的工作量,碧水潭节点涉及规划调整,目前暂缓施工。凤凰河初步设计调整方案,将九龙湖二期部分河道纳入凤尾坑整治范围,原整治段上游部分暂缓实施。7节能减排工程知识城智能电网及起步区分布式能源站、广东粤电广州开发区50mw光伏发电项目、恒运热力电厂8、9号机组脱硫改造、南网广州科学城5mw光伏发电项目、重点耗能企业碳盘查工程、企业重纳锅炉实施天然气改造1.完成了北起步区能源站8个专项报告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完成了《环评报告书》公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安全预评价报告等取得了相关部门的批复。2.编制了《知识城南起步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初可研报告》和《项目竞争性配置招标方案》。其中,项目初可研报告已于2014年12月28日获专家评审通过。3.协鑫“永和经济区2×18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工程”获省发改委核准。4.推进了金发科技、香雪制药(一、二期)、本田汽车公司和企业加速器等光伏发电项目。5.启动了76家重点耗能企业的碳盘查、碳核证工作。6.恒运电厂8号机组已于2014年5月初通过168小时试运行,9号机组预计2014年9月完成。已推进粤电、南网等光伏发电项目,全区已实现装机容量15.66mw。8水质净化工程科学城lg项目水质净化厂、知识城水质净化厂及污水管网配套、镇龙水质净化厂首期工程启动了科学城lg项目水质净化厂工程,镇龙水质净化厂首期工程项目已基本完工。九龙水质净化一厂扩建工程已按新规划要求调整了可研和方案设计,九龙工业园水质净化厂已完成用地规划、环评、可研批复和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9清洁生产工程清洁生产企业累计超过120家2014年我区完成清洁生产验收企业共41家,累计13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10生态农业工程建设生态文明村和九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农家乐因农业示范区规划与全区总体规划不符,不再进行立项建设农业示范区。已开始制定九龙镇农家乐休闲旅游三年发展规划方案。附件3

2014年10大城市配套设施工程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内容完成情况1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地铁六号线二期工程(长湴-萝岗)续建、地铁十四号支线(知识城线)和地铁二十一号线(东部新城线)开工1.六号线二期:土建工程累计完成40%,全线10座车站中,5座(含萝岗站)进行结构封顶,5座进行主体工程施工,10个区间中,6个区间正常掘进,4个区间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2.十四号支线:可研已上报省发改委审批,全线初步设计预审查、土建工程监理和施工招标已完成。萝岗区范围内已完成沿线及站点的征地拆迁工作,镇龙等12个工点已交地,已开始道路改线、绿化管线迁移。

3.二十一号线:可研已通过省发改委正式批复,用地预审已上报省国土厅。全线初步设计(预)审查、全线土建监理招标、大部分土建施工招标已完成。萝岗区范围内已完成沿线及站点的征地拆迁工作并交地,已开始道路改线、绿化管线迁移。2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花莞高速、北二环及广惠高速公路萝岗联络线工程花莞高速公路项目:已通过省交通厅组织的初步设计评审,已完成定测、详勘工作;项目已在省发改委网站公示,待省发改委核准;正在办理建设用地和核准手续。

北二环高速开创大道出入口工程项目:已完成立项程序,并进入施工招标阶段。3萝岗新城外环路及市政工程萝岗新城外环路a、b、c、d线道路及市政工程a线:2014年6月组织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已开展起始段约400米路段的土方开挖。

b、c、d线:已完成监理招标,开始编制招标预算。4道路改造工程开创大道快速化工程(一期)、广汕公路(金坑—中新段)改造、开创大道(骏达路—广深公路)改造、永和大道改造、开泰大道(科翔路至广深公路)改造、西区东、西出入口路网改造工程等1.开创大道快速化工程(一期):包含开源大道立交和万科城、线坑村、华甫村三座人行天桥。开源大道立交已完成施工招标,开始进行场地平整及桩基施工。三座人行天桥已完成施工招标。2.广汕公路(金坑—中新段)改造:已完成施工招标,受征拆及管线影响,暂未开工。3.开创大道(骏达路—广深公路)改造:已完成施工招标。4.永和大道改造已完工。5.开泰大道(科翔路至广深公路)改造已进行施工围蔽。6.西区东、西出入口:市建委已明确西区东出口项目暂停实施,西区西出口项目已开展初步设计。5知识城南起步区道路工程知识城起步区ks1、ks2、ks3、ks4号路道路市政工程ks1-1未完全交地,完成10%。ks1-2约460米长道路复绿,完成总工程量55%;ks1-3尾段约60米规划调整,完成工程总量65%;ks2完成工程总量80%;ks3完成工程总量75%;ks4-2、ks4-3、ks4-5复绿,完成工程总量70%;ks4-1、ks4-4完成工程总量75%。6输变电工程萝岗新城高压线下地和迁改工程、知识城110kv太人线九佛支线迁改工程、暹岗和水西变电站工程萝岗新城高压线迁改工程已完成塔基建设,已开始架线,下地工程已开标并公示。知识城110kv太人线九佛支线迁改工程已开始招标和新建塔基征地工作。暹岗220千伏变电站已投产,110千伏水西变电站工程已完成建设及设备安装。7供水管网(站)建设及改造

工程知识城南净水加压站、永龙隧道南供水加压站、新塘至永和至知识城主供水管工程,萝岗、联和、永和、东区街和九龙镇村社陈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知识城南净水加压站已完成用地选址、可研编制、勘察设计单位招标工作。永龙隧道南供水加压站、新塘至永和至知识城主供水管工程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萝岗、联和、永和、东区街和九龙镇村社陈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已完成施工。8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慧政务、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等1、智能电网:云平站、镇龙站已投产,知识城站、山口站开始办理土规调整及开展土地平整前期工作,科北站已完成初步选址,暹岗至知识城站线路已开始初步设计。2、已开始智能交通项目设计单位招标,现有公交车辆已全部安装智能终端。3、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已完成知识城南、中、北安置区光纤入区入户。9创新型城市

基础工程科学城科技企业加速器(五期)配套生活设施、总部经济区项目一期配套设施、香雪国际公寓二期、生物岛企业总部社区员工公寓及配套设施、生物岛国际创新中心、生物岛国际酒店、生物岛标准产业单元(二、三期)项目生物岛标准产业单元二、三期项目建设已完工并交付使用。生物岛企业总部社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基坑开挖及部分桩基施工。广州国际创新中心(合景生物岛项目一期北区、南区)项目南片区开始基础施工,北片区已完成80%的桩基工程。启德威尔登酒店项目开始室内装修及智能化安装。香雪国际公寓二期已开工建设。科学城科技企业加速器(五期)配套生活设施、总部经济区项目一期配套设施已开始施工。10综合性商业

配套工程暹岗、萝岗、光宝、水西四大商业综合体万达、敏捷项目已开始土建施工并销售,绿地项目开始桩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奥园项目开始打桩。附件4

2014年10大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内容完成情况1知识城安置区

工程北安置区(一期)、中安置区(一期)、中安置区(二期)、南安置区(一期)、南安置区(二期)建设南安置区一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已开展招标工作。中安置区一期已交付使用,二期已开展前期与征拆工作。北安置区已基本完工。2新村建设工程天鹿南小区、联和新村、燕山花园建设工程天鹿南小区一期、联和新村已完成主体工程并开始装修。因建设广惠西沿线,燕山花园工程项目暂停。3教育基建工程镇龙中学、长平小学、九龙三小、知识城安置区配套学校、镇龙中心幼儿园、永和中心幼儿园建设,知识城国际学校、科学城国际学校建设镇龙二中改扩建工程已开始教学实验楼、综合楼、体育馆、食堂主体施工。长平小学已启动施工招标。九龙第三小学改扩建工程已开始综合楼施工。镇龙中心幼儿园已开展施工前期工作。永和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开始施工图设计和概算编制。长岭居北师大完全中学、教育资源培训中心、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开展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知识城国际学校、科学城国际学校项目已开始与投资方洽谈。4莲塘名村

建设工程完成美丽乡村、名村首期创建工程建设项目莲塘名村暨美丽乡村首期15个创建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市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考核验收,成绩优秀。5玉岩书院修缮

保护工程玉岩书院本位修缮及周边配套工程文物修缮已完成45%工程量,周边市政配套受方案调整影响尚未开展施工。6萝岗客运中心(客运站)工程公路客运枢纽衔接地铁21号线长平站及其配套工程鉴于行政区划调整和长岭居规划调整原因,取消萝岗客运站(长平片区站)项目,将客运站功能调整为区域公交总站。7知识城综合服务

中心工程知识城政务、公共服务中心根据《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此项目暂缓实施。8图书档案大楼

工程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市政配套主体工程完成97%,共完成总工程量的66%。9区社会福利院

工程建设500床位的花园式老人和重症患儿及伤残儿童疗养、康复场所a区已完成工程量占总造价的27%。b区已开始基础施工。10开发区医院升级改造工程拆除旧门诊楼,新建门诊楼,翻新改造住院楼、医技楼项目已完成设计招标。附件5

2014年10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事项完成情况1完成开发区二小旧楼改造、天鹿幼儿园和香雪幼儿园建设、萝岗中心幼儿园主体结构,在夏港、九佛、镇龙、永和片区各建一所街镇学校少年宫。开发区二小旧楼和天鹿、香雪幼儿园改造已完工,萝岗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主体结构已完工,夏港、九佛、镇龙、永和4所少年宫已完工并挂牌成立。2免费为3000名适龄儿童提供口腔保健服务;免费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为农村产妇提供住院分娩补助,免费为35至59岁农村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对全区28所小学3484名二年级学生提供了口腔保健服务。为11854名高血压患者、3119名糖尿病患者和8043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401人。为260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两癌”检查。3加快西区更新改造进度,完成友谊路和宝石路升级改造、青年休闲公园建设、碧华东路和碧华西路翻新改造。完成友谊路和宝石路的升级改造并通车,完成青年休闲公园建设,完成碧华东路和西路的翻新升级。4实现全区3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农村户籍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99%。全区30周岁以上户籍人员约10万人,参加各项社会养老保险总人数超过9.8万人,参保率达98%。全区共133183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9%以上,共支出新农合资助等各项经费近3594万元。5建成区“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启动建设1个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6个街镇日间托老中心。区“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6个街镇日间托老中心已正式挂牌运营。6新建和筹建保障性住房1000套(户),完成60户危破房2014平方米改造。已新建和筹集1766套保障性住房,完成60户低保户危破房2014平方米改造工程。7在全区推广社区社工就业辅导服务工作,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全区共开发就业岗位5.36万个,举办招聘会50场,成功推荐就业15289人,其中本区户籍人员402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00人,新增失业登记2979人,已就业3125人,就业率达80.13%。8完成永和街文体活动中心工程、东区街文体活动中心基础工程;完善创业公园、体育公园、科学广场等10个以上公园的公厕、休闲椅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增20公里绿道。永和街文体活动中心工程主体结构已完工。东区街文体活动中心基础工程已完工。完成10座公园公厕改建,在市政道路和公园内共安装1300张休闲椅。新建绿道45公里。9全面推进五街一镇垃圾分类、收运和分拣工作,开工建设永和街垃圾压缩转运站、东区二次垃圾分拣中心、九佛垃圾压缩转运站,完成镇龙垃圾转运站的选址。完成22个社区垃圾分类的验收工作(市下达20个达标任务)。永和街垃圾压缩转运站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东区二次垃圾分拣中心已完成设备安装,九佛垃圾压缩转运站开始设计招标,镇龙垃圾转运站已完成选址。10实现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帮扶对象年人均收入超过12014元。已实现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区内22条被帮扶村(居)有劳动能力户307户共1266人,全部实现人均年收入超过12014元。附件6

2014年10件民生实事一览表

序号事项1完成开发大道与志诚大道立交南北向跨线桥和2座人行天桥的建设。2完成萝岗儿童公园一期建设,完善一批公园便民设施。3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000套,完成危破房改造100套,完成天鹿小区一期、联和新村一期建设工程。4开工建设永和中心幼儿园、镇龙中心幼儿园、金峰园社区幼儿园和小学,完成镇龙中学、萝岗中心幼儿园、区新图书档案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5实行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零费用”制度。6新建绿道便民驿站15个,新建绿道35公里,新投放50台公交车,新设公交线路8条。7启动市第二中学地下停车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与市民广场停车场的地下便民通道建设。8开工建设镇龙文体活动中心,新建18间社区日间托老中心,建成区社会福利院和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个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应急仓库,实现每个行政村均有1个1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老年活动站点。9免费为3000名适龄儿童提供口腔保健服务,免费为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居民及65岁以上居民进行一次体检,免费为2800例35岁至64岁农村户籍妇女进行“两癌”筛查。10新增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5家。附件7

名词解释

1.“421x”产业:“4”是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汽车及关键零部件4大主导及先导产业;“2”是指提升发展精细化工、食品饮料两大支柱产业;“1”是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x”是指培育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前瞻性产业,共分9大重点产业48个发展方向,以及256项细分产业领域。

2.“千人计划”:2014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等,引进2014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简称“千人计划”。

3.“瞪羚计划”: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业界通常将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称为“瞪羚企业”。制定“瞪羚计划”,就是政府对“瞪羚企业”融资贷款、科技项目申报、上市工作、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指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帮助“瞪羚企业”跳得更高,跑得更快。

4.扶贫“双到”:是指在扶贫工作中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指在处理生活垃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工艺和科学的技术,降低垃圾及其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废物排放,做到资源回收利用的过程。

6. “平安细胞”工程:包括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物业管理小区(大厦)、平安工地、平安企业、平安市(商)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银行、平安机关、平安旅游单位、平安文化娱乐场所、平安车站、平安大道(铁路)、平安家庭15个方面。

7.“两代表一委员”:是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8.“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9.“归谷”科技园:广州“归谷”科技园位于科学城,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引进高新技术创新企业5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10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是具有科研办公、配套公寓、商业服务等有机整合和功能复合的现代化创新创业民营科学园。

10.“智慧金融港”:是指我区发展科技金融的战略构想,意在与国际金融城、民间金融街错位发展,形成广州市金融业的“一城,一街,一港”品牌,形成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金三角。

11.“四个100”计划:促进100个重点在谈项目落地;推动100家现有企业扩大产能;培育100家“瞪羚企业”;推动新投产企业新增产值100亿元。

12.“gmp厂房”:“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指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gmp厂房”是指符合gm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车间。

第二篇:区政府2014年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率先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

xx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区政府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主题,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和各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民心民生,率先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8.8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不含基金)23.45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6亿元,增长12.1%,圆满完成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新高地、新**的科学发展。

(一)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经历持续的结构调整,工业实现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34亿元,增长20.3%,比xx年净增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15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10家。以项目带动形成新增长点,全年建成或在建项目55项,完成工业投入24.3亿元,29家企业实施重大技改提升工程,华映背光模组、中小尺寸液晶相继投产,高精铝板带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液晶、高精铝板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和品牌带动提升发展质量,全年共引进重点产学研项目19项,总投资10.6亿元;新增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0个、科技进步奖18项、自主创新产品9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8个、省著名商标3件,市级以上品牌企业达70家;万德电气、国脉科技等一批企业依靠自主创新逆势成长,福大百特成为全省首家承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56%。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39项。“50聚龙”战略继续取得实效,冠城大通等企业实现股权增发。创意产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共引进天晴在线、汉鼎网络、东煌集团、中船租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13项,总投资超过3亿元;新大陆进入全国软件企业百强。内需拉动有力有效,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26%。

(二)对外开放和两岸交流继续深化。坚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走内增式扩张的引资新路。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项,增资项目28项,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总量列全市前茅。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预计全年实现出口总值15亿美元,增长1.9%,其中出口超亿美元企业4家、超千万美元22家,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比xx年提高3个百分点;进口22亿美元,增长6.4%。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建成大陆首家台湾商品超市,“两马”邮政业务试点成功,全国水陆路邮件经**直达台湾,两岸货运直航专用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华航3号”等4艘货轮成功直航,“两马”客运航线延伸拓展至台湾本岛。全年往返“两马”航线人员达5.8万人次,增长23%;对台小额贸易1700万美元,增长68%。

(三)节能减排取得攻坚实效。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循环经济示范工作深入实施,中铝瑞闽废油废渣利用、昇兴集团原材料节能技术等4项列入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新增清洁生产企业15家。强化节能减排,全年26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减少能耗5000吨标准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强化54家重点污染源监管,全年净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6.1吨、化学需氧量119.4吨,实现削减率11.2%和5%目标。

(四)宜居宜业城市展现新面貌。城区新一轮总体规划、琅岐中心区和工业区控制性详规基本完成。新建或改造儒江大道东三段、世纪路北段、马江大道、快安大道、琅岐三平至凤窝路段等8条道路。完成君竹路、联安路、港口路等路段57栋建筑景观改造。船政滨江长廊、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等工程全面动建。“亮灯工程”、供水工程加快实施,琅岐轮渡码头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创建文明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效,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五小场所”和城乡接合部得到全面整治。初步建成东方名城、水岸君山等高档住宅小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顺利通过省级绿化模范区验收,亭江镇获“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建成6公里污水接驳管网和君竹截污泵站工程,城区绿化率35%、空气污染指数全年平均55.2、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名列全省前茅。

(五)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完成第一批“六六工程”12个示范村54个项目建设,全区村财收入超百万元村达16个,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增长10%。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持续开展,全区80%以上村建立专职环卫队伍,生活垃圾实行集中转运,23个村通过市级验收。林浦排涝站和新店、上溪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琅岐芦沙浦清淤工程加快实施,茶洋山公路初步建成。率先成立亭江惠农便民服务中心、琅岐综治服务中心,全区村级会计实现委托代理,农村信息网络初步形成,“三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继续实施农业“两免两补”政策,发放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渔船燃油补助等200多万元。鑫海水产、聚珍园花卉等6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6.3%。

(六)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坚持新增财力、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全年兴办28项实事项目。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援助,推荐就业1.95万人次。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并免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建成开发区职专学生公寓、综合楼,亭江中学、琅岐中学教师宿舍楼。罗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运作,快安、亭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医院综合大楼工程进展顺利。新建镇街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69%;医改前关闭破产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继续提高,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完成21个小区3000户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力支援汶川抗震救灾,累计捐款捐物4000多万元,主动调减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支援彭州市丽春镇灾后重建工作,一批援建项目动工建设。

(七)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全年教育经费投入1.74亿元,建立学校设施和生均经费标准化配置制度,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教育逐步实现均衡发展。开发区职专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专通过省级验收,乌山小学儒江分校正式挂牌。中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船政文化、企业文化、侨乡文化和“两马交流”文化品牌效应更加突出,“**马祖元宵节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罗星塔公园被授予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琅岐肩顶戏列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步伐加快,完成新建小区数字化布设工作。竞技和群众体育齐头并进,圆满完成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站接力活动,全国城运会获得女子汽手枪金牌1枚、手枪铜牌1枚的优异成绩;琅岐经济区成功举办首届运动会。完成9个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社区工作条件明显改善,社区干部待遇进一步提高。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目标。大力开展乳制品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平安**”建设继续巩固深化,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宁稳定。双拥支前、预备役部队、民兵建设、征兵、外事、侨务、人防、物价、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有了新发展。

(八)政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贯彻《监督法》,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立重大工作向老干部通报制度,建成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稳步推进,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卓有成效。定期开展“大接访”活动,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办理12345诉求件1500多件,办结率98%。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成三级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廉政建设、绩效评估、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纠风工作取得新成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和群众消费投诉等工作,依法治区和“五五”普法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xx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凝聚着历届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心血与汗水。这些成绩,与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有力支持;与全区人民凝心聚力、顽强拼搏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届领导,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出口形势严峻,一些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市政管理、公共服务欠账仍然较多,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三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加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四是政府职能还没有转变到位,一些部门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深、办法不够多,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全力夺取xx年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

各位代表,xx年是我区经济发展面临极大困难但又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正进一步加深,各种不利因素对我区的叠加影响不可低估。我们要看到困难的严重性,更要看到中央、省、市出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政策,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两岸全面“三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争分夺秒、奋发有为,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区全会、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四求先行”,落实“四个重在”,把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宜居城市,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5.5%,财政收入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出口总额与上年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农业总产值增长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7%。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5%,化学需氧量削减2.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推进项目、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以及产业项目建设,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即期拉动效应。初步安排重点项目94项,总投资151亿元,其中民生工程、社会事业项目12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4项,产业项目58项。抓紧重大项目生成和前期工作,形成具有规模和深度的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和筹措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引导银行贷款、侨资等投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领域与行业,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完善农民工、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收入正常增长、支付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保障问题,落实农业各项补贴政策,鼓励就业创业,引导居民拓展投资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居民购买力。拓展消费领域,积极落实促进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有能力的城乡居民购买改善型住房;倡导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围绕商业规划布局,再引进1—2家大型综合商场,新建改建一批特色农贸市场;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业,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满足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借机抬头,继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稳定市场物价,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加大财税对经济增长的保障力度。强化税收征管和服务,提升守法经营和依法纳税的观念,力保财政收入持续、均衡、稳步增长。严格预算约束,深化国库集中核算等改革,集中财力办大事。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支出重点保法定增长、保民生支出、保重点建设。区财政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建立工业发展和外贸出口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对区域经济增长、财税增收有突出贡献的大企业、大项目。用好用足增值税转型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加快技术提升改造。深化投融资改革,增进政、银、企协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完善企业担保机制,重点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国航远洋、上润精密、网讯科技、伊时代电子等一批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上市企业运用配股、增发等形式实现再融资,形成投资增量。

(二)持续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强化技改和创新驱动。实施“企业技改年”活动,大规模推进工业技改,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和品牌提升。重点引导液晶显示器、高精铝板带深加工产业链继续通过技改提升实现转型升级,力争年内建成华映中小尺寸二期、中铝瑞闽、万德电气等13项重点技改工程,推动昇兴易拉罐、网讯科技、新德通容器等10项技改项目加快进度,促进企业逆势而上,形成新增长点。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机制,实施自主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重点培育一批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区科技创新中心孵化功能,创建省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国家电子信息、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心,鼓励鸿发光电、国脉科技等企业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推动我区产业发展的公共创新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创造、保护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并采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区。

(六)突出共建共享,有力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实行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广开就业门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岗位。及时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强化工资支付监控,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劳务派遣,强化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五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力争群众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健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捐赠、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

持续办好惠民实事。继续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改造工程,新建福州一附小魁岐分校、福州三中江滨分校、师大二附小、闽安小学、亭江中心幼儿园、琅岐中学综合楼,扩建实验幼儿园。建成区医院病房大楼、亭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快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琅岐镇卫生院设施配套和医疗水平。继续改造完善镇村综合文化站,加快琅岐红旗文体活动中心及图书馆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建设亭江垃圾中转站,增加重点路段消防设施、公厕;争取再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城区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建设老年公寓、外来工公寓、环卫公寓;提高村主干、社区干部待遇和农村“六大员”补助标准。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扎实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重视学前教育,关心老年教育。坚持把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作为重要目标。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医生联系家庭责任制”。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强化计生综合治理和基层基础工作,健全长效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四大文化”品牌,发掘本土文化、民俗文化,以文化滋养城市文明。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闽安历史名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开发。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支持马江举重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区第二届运动会,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整合档案资源,建立健全民生档案体系。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统计、地方志等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人防、支前、优抚安置工作,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维护安定稳定

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区,加强“五五”普法,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点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五公开”,认真做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继续实行领导包点和包案责任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突出解决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努力将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公安信息化平台和技防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强化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和出租屋管理,健全群防群治网络。改善社区工作条件,构建多元互动的社区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物业小区治安管理工作。强力推进交通综合整治,打击非法营运,建立良好交通秩序。

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行政问责,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开展专项治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提高食品质量,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满意。完善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重要生产生活物资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对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为人民,面对当前各种挑战和机遇,政府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尽职履责,自加压力,持续运作,在突破风险、应对挑战中实现新作为。

新作为,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上。信心是化解危机的力量,是促进发展的动力。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才能形成应对风险的主动意识,形成开拓进取的锐气。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看到,我区发展基础比较扎实,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我们应该多鼓发展之劲,多聚发展之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从困难中寻找机遇,善谋实做,努力创造先行的业绩。

新作为,要体现在增强责任、迎难发展上。责任是做好工作、做成事业的前提。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和特殊时期,广大领导干部要成为带领群众破解发展难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以科学发展论本领,以勇气和智慧主动应对,让危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不同岗位上、在责任的强化中体现执政能力。要抓住发展主线,咬定发展目标,以有力的措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上有所作为,有新作为,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新作为,要体现在转变作风、勤政廉政上。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广大干部越要加强学习,提高顺势而为的能力;越要心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越要心系企业,处处替企业着想,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建立网上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厉行节约,纠风惠民,树立负责、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确保新作为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各位代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开启了新的征程。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把人民的期望化作奋进的动力,把发展的使命化作积极的行动,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为缔造**新的辉煌、实现**人民福祉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有效应对复杂多变宏观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台阶、达102亿元,增长1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8亿元,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增长12.5%;“三项收入”中,财政收入受小煤矿关停整合、煤机制造业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有所下降,完成4.15亿元,但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达到22569元、9689元。总体上,全年经济社会实现了速度增长和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城市转型与民生改善的协同着力,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淮南工业园区扩容升级步伐加快,园区面积扩展至6.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完善了园区道路、天然气管网等配套设施;美亚新材料、星通汽车内饰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工业地产 20.5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完成招商入驻,园区产业集聚力和项目承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1亿元,增长64%。骨干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宏泰钢铁年产30万吨高级合金钢项目建成投产,企业年产值稳定在20亿元以上。关闭整顿小矿井3对,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9家、达到7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十亿元企业2家;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6.5亿元,增长35.7%,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着力克服高温旱情影响,扎实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粮食总产达13.5万吨,实现“十连增”。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6.7亿元,增长7%。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建设,6个乡镇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促进土地流转面积超过10000亩。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步伐加快,新增省级农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实现产值8.4亿元,增长16%。孙庙黄晶梨、国惠园米业、施家湖水产等一批特色农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品牌优势加速提升。

商贸物流日益繁荣。加强对现代商贸服务业的调度和扶持,促进重点商贸企业加快发展。西部商贸文化广场一期基本建成,春林商贸文化广场快速推进,淮南瑶海家具城如期开业,区域商贸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淮矿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实现货物吞吐量达330亿元,获评“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快,卧龙山旅游区、春申君文化园等规划编制完成。律师、会计、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通讯、运输、保险等服务业不断繁荣。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家、达22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家、备案企业3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67万美元。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城镇建设高效推进。征迁安置全面提速。及时组建24位县级干部领衔的“五人征收工作组”,仅用20天时间平稳完成了夏郢孜西路最后204户、3万平方米的征收任务,开创了全区征迁工作新局面。坚持以拆违促征迁、以征迁促建设,全年累计拆除违建51万平方米,推动征迁62万平方米,净地交付建设用地超过1000亩。高标准编制6.27平方公里唐山城市次中心规划,砂里岗和西城嘉园两大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持续提升。谢家集新村、李郢孜新村、新塘村等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累计新建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扎实推进交通畅通工程,夏郢孜西路、蔡新南路全线贯通,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十涧湖西路、平山路等5条城市干道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城区通行状况明显改善。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谢家集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2014—2014年)规划》编制完成;梨园新村加快建设,新建居民安置住房922套。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强化主次干道、小街小巷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依法关闭采石加工企业11家,取缔煤矸石焚烧点5处,拆除大型非法户外广告牌145块,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乡村环境不断优化。修订完善全区村庄布点规划,完成首批10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整合各类资金1360万元,高标准完成施咀村等3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引领作用逐步显现。投入资金2500万元,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503户

第四篇:201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8日在**市**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区人民政府区长 *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34.4亿元,增长10.2%;实现财政总收入200.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1亿元,分别增长19.8%、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5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2647元,分别增长11.2%、1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减排预计完成年度目标。

(一)转型升级有力推进。把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综合施策,全力攻坚,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规模、结构的统一。整治环境促转型。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各项任务完成绝对量居全市前列,累计改造旧住宅区175万平方米、旧厂区212万平方米、城中村74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318万平方米,基本完成农村"一户多宅"整治,启动"无违建"村(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四边三化"行动,整治污染源472个,重要道路沿线和14个入城口、互通区、交界处环境面貌有效改善。扎实推进"清水治污"行动,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建立"河长制"管理网络。加快截污纳管,敷设污水管线105.6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395家。创新驱动促转型。实施科技创新"523"计划,建设创新园区23个,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30家。深化产学研合作,成立北大工学院**未来科技城研究院,与浙大合作建设创新药物早期成药性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各类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58项,新增国家火炬计划和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2家,发明专利授权258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7.1%,新产品产值率达30.3%。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四换三名"促转型。积极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关停搬迁高污染高能耗企业35家,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10亿元,推进21个工业园区提升改造,电子商务服务收入增长72.4%。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14个,华立仪表荣获市政府质量奖。完成"个转企"1676家,其中公司制企业占82%。优化结构促转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0︰46.6︰48.4。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463.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生物医药产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2.2亿元,增幅居全省前列。旅游、文创产业稳步发展。启动建设千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7个,土地流转率达73.6%。径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验收。扩大投资促转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1.2亿元,增长23.3%。吸引民间投资413.6亿元,增长28.4%。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际利用外资11.8亿美元,规模居全省首位。引进市外内资94.8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账资金63亿元。统筹做好促消费、稳出口等各项工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3%,实现自营出口51.2亿美元。

(二)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处理好集聚与统筹的关系,构建更加科学的城乡发展格局。重点区域加快建设。"五城一基地"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区贡献度持续提高。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全域征迁基本完成,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一期、杭师大仓前校区建成启用,高层次人才和重大项目进一步集聚。**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争创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区,重大工业项目招引取得突破。**北部新城完成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省广电勾庄发射台迁建取得实质性进展。临平新城深化文化艺术中心概念性方案,拉开核心区域道路框架。乔司国际商贸城圆满完成胜稼区块征迁,全面启动安置房项目建设。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基本完成矿山整治任务,加快建设核心区块路网体系。加大小城市、中心镇建设力度,塘栖小城市试点获全省考核第一名。运河综保、超山综保、西溪湿地、双溪集镇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化重点建设区域发展规划,开展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研究。荷禹路延伸、疏港大道、海曙路、星河隧道、临丁路东延等工程扎实推进。建成公共停车泊位520个。新增公共自行车3000辆,实现与主城区通借通还。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第一批59个村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044户,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0个。调整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控制区域划分,完善农村建房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均年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核查和验收,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森林村庄2个。深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环境整治,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核定、替代、交易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禁养鸭317.5万羽、猪9.3万头,启动温室甲鱼养殖关停。

(三)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八方面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就业创业工作深入推进,新增城镇就业1.7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89名。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未来科技城开展社会保障与主城区接轨试点。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开工建设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统一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亿元。创新公租房政策。开工建设农民多高层公寓420万平方米,竣工226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城乡居民4021户。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良渚遗址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获批实施,遗址区征迁工作正式启动,良渚古城申遗实质性推进。完成运河申遗段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蝉联市运会金牌榜第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实验中学改扩建、临平一中、大禹小学等项目投入使用。平稳实施区属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成区一院搬迁和区三院规划选址,在良渚设立区级医院。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整治。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有效应对处置"菲特"台风等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社会保持总体稳定,安全生产三项指标连续9年"零增长"。深化"两网合一",完善区领导定向约访接访、矛盾纠纷包案化解等工作机制,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全国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现场会参会代表在我区观摩考察,并给予高度肯定。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试点开展镇街公共安全监管中心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全面完成村(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四)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注重提升服务水平,着力破解要素制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严格依法行政。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管理。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全力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推进阳光政务建设,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着力提升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合并、调整审批事项111个,区级前置审批条件由130项减至14项,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和工业供地项目模拟审批,推进未来科技城等四大平台政府投资项目委托审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建立区领导联系镇街、平台指导推进重点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镇街干部包村联户、住夜值班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要素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2万亩,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万亩。加快省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成立科技担保公司,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规模。组建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成立首家村镇银行,完成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革。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717名,"国千"人才达42名,"省千"人才达59名。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咬定目标抓落实,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列省内同类区(县、市)前列或明显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们克难攻坚抓落实,坚决有力执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三改一拆"、"个转企"三年计划一年完成,征地拆迁、回迁安置、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一批难点问题有效破解,各级干部工作作风展现新气象。

过去的一年,我们统筹兼顾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国防教育、双拥优抚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残联、老龄委、关工委、红十字会作用有效发挥,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档案、慈善、气象、地方志、公积金等事业健康发展,区市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等工作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积极进(本文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取、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武警驻**部队和驻**各直属单位,向全区人民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企业大项目支撑不够,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环境治理任务繁重,治水、治气、治堵和防违控违压力较大;教育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与**主城区仍有差距,市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亟待加快;社会治理难度不断增大,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还需持续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2014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统领全局,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着力激活力添动力、调结构提质效、优环境惠民生、转作风强保障,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再创**发展新优势,为攻坚"三大重任"、提前实现"四翻番、四高于"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建议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力争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把握"一条主线"、正确处理"两大关系"、加快推进"三大转型"。

紧紧把握 "一条主线",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

要按照区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坚持改革项目化、责任制,重点抓好一批可以"马上改"、"立刻改"的改革项目,力争在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社会民生事业改革、基层社会治理、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率先突破。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两大关系"。

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清权、减权、制权,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方法,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行为的过度干预,充分激发市场和民间活力,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要重视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切实改变政府对公共事务"大包大揽"的做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基层社区等在行业管理、专业化服务、救助帮扶、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积极作用。

加快推进经济、城市、政府"三大转型"。

经济转型,要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打好倒逼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要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加快建设以未来科技城、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区和各类科技创新园区为重点的创新平台,积极培育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主体,构建完善以科技金融结合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以大项目支撑转型,每年都要有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落户,着力培育产值过50亿元、超百亿的大企业大集团,以龙头项目带动特色产业链形成,促进产业生态优化。

城市转型,要积极推进融入主城发展,主动在规划、配套、产业、公共服务上加快融入步伐,加速从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要积极推进重点集聚发展,进一步抬起"五城一基地"发展龙头,加速由郊区城镇向大都市重要功能区迈进。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更高水平建设小城市、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加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政府转型,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行政权力依法予以严管、暂停或取消,集中精力履行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要加快转变工作方式,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找准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克难攻坚、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l] [/l]

三、2014年重点工作

根据省市区委关于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以打造产业链、优化产业生态为着力点,推动工业提升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8%。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鼓励传统产业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产业特色、产出规模和技术优势。建立以企业亩均效益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和指导,综合运用差别化政策手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四换三名",整治关停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能企业200家;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入110亿元;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增加物理空间100万平方米,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000亩;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产业园,在未来科技城建设电商服务区,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向各行业拓展。深入实施大企业龙头标杆、成长性优势企业 "双50" 培育计划,继续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三产增加值增长13%。加快发展信息软件、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以高效生态的都市农业为方向,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农业总产值增长2%。支持土地二次流转,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推进30个千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创建瓶窑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实施农业"四换三名"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清洁生产,积极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加快培育淘宝村、电商村,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企业化、现代化转变。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523"计划,更加注重质量效益,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园区19个,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00家以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进培育国家火炬计划和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0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7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4家,申报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0项。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公共技术平台及各类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开展"质量强区"工作,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实现专利授权4400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9个。

加快平台建设。拉高标杆,学习先进,深入实施"五城一基地"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抬起发展龙头。未来科技城要加快cbd区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全力推进淘宝城二期等重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建设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区,力争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均增长20%以上,工业投入达到50亿元,力争培育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北部新城要加快区域内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农民安置房建设,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配套。临平新城要加快核心区项目布局,完善交通路网,开工建设水汀东湖,推进迎宾路沿线商业布局尽快成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55亿元。乔司国际商贸城要加快胜稼村开发和安置房建设,形成道路基本框架,完成以东湖快速路涉及区域为重点的征迁工作。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加速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招引重大产业项目。

(二)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促进投资持续增长。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亿元。发挥重点平台作用,"五城一基地"产业投资增幅力争达到30%以上,占全区比重达到60%以上。加快长江汽车、中国移动研发中心、中青影视、红树林酒店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产业投资占比达到37%。创新扩大民间投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社会事业,参与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5%。

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加快理想银泰城、永旺梦乐城、宜家家居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尽快形成领军型现代商业企业和标志性商业项目支撑。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和提升改造,完善社区农村消费流通网络。加快径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扎实推进西溪湿地、超山综保、运河综保等工程,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力争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亿元。鼓励纺织服装、汽配、照明等传统出口产品升级,推进自主品牌、营销网络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引导企业进口先进设备、技术和资源型商品,加快保税仓库建设,优化进口结构。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转变招商理念、思路和方式,依托重点平台,围绕产业链打造和产业生态培育,紧盯浙商、外商和央企,开展定点定向精准招商。重点招引一批投资10亿、20亿甚至50亿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积极招引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强平台及镇街招商力量,强化招商信息共享、项目全程跟踪落地服务,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80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账资金50亿元。

优化资源要素保障。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重点,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加快形成与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梯次衔接的人才队伍,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500名,"国千"、"省千"人才50名以上。完成土地利用中期规划调整工作,合理安排建设用地,重点保障"五城一基地"和民生项目、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建立低效利用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大已批未供、供而未动土地清理力度,推进闲置土地二次开发、再次发展。深入推进省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大力吸引创新型金融机构集聚,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加快提升传统金融业。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和在省股交中心挂牌交易企业5家。稳步推进民间融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组建民间小额资金管理公司。创新小城市、中心镇建设和老集镇提升改造投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

(三)立足城乡统筹,着力建设美丽**

全面推进"五水共治"。突出治污水,深入推进"河长制",实行"一河一方案"治理,基本消灭垃圾河,有效改善黑臭河水质。全面启动区级以上河道整治,重点治理水质相对较差、群众反响强烈的21条区级以上河道,完成2条示范河道治理任务。同步开展区级以下河道整治,重点治理151条与区级以上河道相连的支流河道。全面推进截污纳管,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截污率、纳管率及处理率均达80%以上。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年底前,138个美丽乡村创建村(社区)完成工程任务的50%,其余村(社区)完成40%。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实行企业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完成191家废水排放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建设。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畜禽禁养任务。联动防洪水、排涝水,力争完成东苕溪防洪体系建设和全国中小河流综合试点整治工程,扎实推进苕溪清水入湖、北塘加固、塘栖圩区防洪工程等项目,加大城市内涝整治力度。着力保饮水、抓节水,完善供水规划,启动千岛湖配水工程技术前期,落实最严格的水源区保护措施,运用经济杠杆推进节水工作。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扎实推进"美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大气治理,加强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扩大高污染机动车限行范围,深化企业脱硫脱硝治理,加快"无燃煤区"建设。加大西部生态保护力度,调整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政策,取消西部四镇工业考核,同时对各镇街原则上不再安排工业用地指标。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贯到底抓好"三改一拆",继续实施以完善功能和整治环境为重点的旧小区改造、以"五城一基地"为重点区域的城中村改造,结合创新园区建设加快旧厂区改造,全力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强化长效管理。广泛实施绿色创建行动,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提升全民节能环保意识。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强化规划引领,积极对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瓶窑、径山、超山等区域规划。强化基础配套,扎实推进地铁二号线、地铁五号线、东湖快速路、莫干山路拓宽整治、杭行路、海曙路、秋石路延伸等沟通主城的交通项目,加快疏港公路、104国道**马头关至勾庄段改建、星河隧道等区域路网建设。积极治理交通拥堵,编制五年规划,优化路网结构,大力整治瓶颈路段和拥堵节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停车设施,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交通综合管理,有效缓解出行难、停车难。按照"六无"标准,强化城市管理,加快以防违控违和序化、洁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建设,推行"门前新三包",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实施新一轮塘栖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瓶窑、径山中心镇建设。

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坚持拆违先行、污水治理先行,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第一批59个创建村治理任务,第二批创建村完成50%的形象进度。合理安排宅基地指标,加强农民建房管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建农村文化礼堂25个。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四)坚持共建共享,着力推进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就业扶持政策,健全以高校毕业生和被征地农民为重点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推进市区两级社保制度衔接,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阳光监管"制度。加快建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提升改造镇街敬老院。关注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基本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完善农民多高层公寓安置政策,探索实施多样化安置方式。加强以公租房为主的城镇住房保障。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面实施良渚遗址申遗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做好环境整治、遗产展示和材料申报工作,全力推进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加快启动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推进城乡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与主城区的教育合作,开展民办学校托管公办学校试点。改进教师管理制度,赋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加快推进学军中学分校、**高级中学迁建、五常中学、塘栖二小等项目建设。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推进浙一医院**分院、区三院、区妇保院病房大楼等项目建设。落实"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力度。进一步做好统计、档案、地方志、外事、人防、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气象、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重点办好以下实事。一是治水治气方面,敷设污水主干管网80公里,新增截污量1万吨/日;开工建设临平污水处理厂一期和**、良渚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项目;完成临平城区"七横七纵"道路积水点整治15处及管道清淤87公里;6月底前完成南苑和东湖街道温室甲鱼养殖关停,并严禁其他区域扩大养殖规模。二是交通出行方面,新增、优化公交线路8条,新增、更新公交车50辆,公交出行分担率提升2个百分点;新建、扩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150个,新投放公共自行车6000辆。三是回迁安置方面,开工建设农民多高层公寓30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城乡居民4000户。四是城市有机更新方面,改造老旧小区125万平方米;对14个"撤扩并"前的老集镇实施提升改造;更新改造垃圾中转站2个。五是社会保障方面,新增机构养老床位数1000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月110元提高到150元;为6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六是食品安全方面,全区三分之二以上学校食堂量化分级达b级以上,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达92%以上;实施学生饮用"放心水"工程;开展食品流通领域"你点我检"活动;全区230家食品流通企业、所有蜜饯和肉制品生产企业纳入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系统。七是公共安全方面,新增社会公共安全网络视频监控点2014个;建成出租房智能门禁系统7500套;实施百场万人应急救护培训工程。八是便民服务方面,实施庙东、邱山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改善"菜篮子"购物环境;在区属医院建立网上自助挂号、就诊指示引导系统,推行诊疗即时通服务;建成数字图书馆统一服务平台和手机图书馆平台。

(五)创新社会治理,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分类指导和管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机制,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等级评估,增强社会组织公信力。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领域,推进公共事务社会化运作。鼓励发展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加快推进物业纠纷、淘宝网网购纠纷等调委会建设。加强村、社区队伍建设和管理,注重发挥基层组织自治作用和服务功能。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完善矛盾预防化解体系。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三色预警"机制。强化初信初访责任追究制,深化区领导定期定向公开约访接访和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深化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扎实推进镇街、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促进流动人口结构与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完善欠薪防范处置机制,提高劳动争议调处能力。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全面加强基层公共安全执法体系建设,推进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下沉到一线。健全立体化动态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校园、医院安全保卫。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110社会救助应急联动机制,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探索适应宽进严出的市场主体监管模式,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努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健全互联网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

(六)加快政府自身改革,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建立镇街新增人员统一审批制度,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实行批管分离。深化联合审批和模拟审批,试点推行"形式审查制",探索一般企业投资项目零审批改革,实现工业供地项目供地后1个月内开工、政府投资项目供地后3个月内开工。完善中介机构量化考核、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进退有序的中介市场秩序。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稳步实施镇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规范镇街财政资金管理。加强专项资金整合,财力向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集中。建立以资本管理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组建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深化水务、公交等经营性国有企业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厘清政府权责边界,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和向区政协通报制度,努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程序,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健全财政资金监管体系,各类财政补助资金在新闻媒体上公示。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区委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努力破除"四风"问题。坚持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切实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切实精简会议、压缩文件。严格执行公车管理、办公用房、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方面制度,"三公"经费比上年年初预算下降30%。围绕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一以贯之、一贯到底抓好落实。建立压力传导机制,进一步强化任务清晰、权责明确、奖优罚劣的绩效导向。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勇者当先;千帆竞发,破浪者领航。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市**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再创发展新优势,为全力攻坚"三大重任"、建设和谐幸福新**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 释

三改一拆:是指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

四边三化:是指对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的洁化、绿化、美化行动。

清水治污: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影响饮水安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污染问题,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

科技创新"523"计划:我区计划从2014年开始,力争3年内在环**主城区建设50个创新园区,物理空间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培育引进3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四换三名:"四换"是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是指培育名企、名品、名家。

浙商回归:是2014年浙江省政府的"头号工程",希望通过支持浙商回归发展,度过艰难的产业转型升级期,并为浙江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医疗联合体:是指由区级医院联合区域内若干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具有"资源共享、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技术扶持、人才柔性流动、中医康复治疗"六大功能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区级医疗服务。

安全生产三项指标:是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三项指标。

两网合一:是指将基层综治网与基层党建网实行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层管理服务资源,推动社会管理向末端延伸。

"国千"、"省千":"国千"即国家"千人计划",是指国家层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省千"即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主要围绕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海外引进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饮水、抓节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关键一招。

产业生态:是指某种(些)产业在某个(些)地域范围内业已形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的、以某个(些)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

城市管理"六无"标准:是指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无违法建筑、无黑臭河、无跨门经营、无乱停车、无牛皮癣、无黄土露天"。

七横七纵:七横是指星光街、邱山大街、藕花洲大街、人民大道、世纪大道、南苑街、临丁路等七条东西向主干道,七纵是指红丰路、东湖路、北大街、南大街、迎宾路、星河南路、星桥南路等七条南北向主干道。

诊疗即时通:是指运用无线、有线网络资源向公众提供的医疗全程式服务,通过登录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工具,公众可即时获取预约挂号、预约诊疗、排队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电子健康档案等医疗健康信息。

第五篇:2014年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8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昌平区代区长 张燕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有力监督、区政协的支持帮助下,全区上下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深度转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扎实进展。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500元和16750元,增长8.5%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系统制定实施了清洁空气、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等一系列行动计划。以pm2.5治理为重点,健全空气重污染应急体系,53处非正规煤炭储运场所全部清退,农村地区减煤换煤11.8万吨,退出污染企业20家,淘汰老旧机动车、燃煤锅炉改造、供热计量改造等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坚决治理污水直排,未来科技城、马池口再生水厂投入试运行,沙河再生水厂二期启动建设,引入社会资金“打捆”运作了“6 4”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项目。59处积水点改造、东沙河北沙河清淤等工程按期完成,东小口沟等河道治理扎实推进,全区实现安全度汛。高标准完成4.9万亩年度平原造林任务,京津风沙源治理、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景观提升等项目有序实施,收缴建设代征绿地124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提高到65.9%。深入开展“拆违打非”专项行动,全面整治违法“大棚房”项目,率先启动小产权房拆除工作,全年拆除违法建设680处、106.5万平方米,市级挂账项目销账率达到82.1%。利用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成果,研究制定了土地和城乡规划管理共同责任机制“1 7”文件。建立环境秩序“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强化联合执法,挂账整治突出环境问题5621件。组建了区环卫中心,理顺了区镇村三级环卫管理体系。19项环境建设提升重点项目全面完工。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研究出台了系列政策和实施细则,设立了3支产业引导基金,累计安排4.4亿元资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预计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6:42:56.4,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4%和25%,三产完成增加值、投资额、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总量的56%、89%和63%。科技商务产业聚集态势初显,驻昌金融投资类企业累计达到1037家。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乐多港假日广场开工建设,金隅万科广场、泰华龙旗广场、华联回龙观2号店开业运营。30个年度重大工业项目按期推进,科兴生物新疫苗产业基地、神雾热能节能减排产业化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增注册资金增长3.5倍,18个央企项目成功落户,三一集团总部搬迁进展顺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中关村昌平园企业总数突破2100家,产业总收入增长23%,企业利润总额将近翻一番,入园亿元级企业达到142家,累计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初步建立了未来科技城成果转化跟踪服务体系,央地双方已共同筛选出47个重点科技项目。成功召开了第二次科技创新大会,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复审验收,专利授权量增长32.2%,驻昌“千人计划”入选人才达到162位,新培育了北邮、北影2家大学科技园区。盘活闲置产业用地225亩,置换引入了中国气象科技园等一批高端项目。国企改革改制、产业转型同步推进,鹿牌保温瓶厂停产和职工安置工作全面完成。组建了区级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及水务、市政等专业公司,成功发行了未来科技城企业债、私募债,全年融资规模达到124亿元,政府债务风险处于可控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三城一区一基地”建设,未来科技城累计竣工面积110万平方米,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完成80%,公共服务区首批项目落地,6家央企研发中心入驻运行;tbd云集中心项目率先启动;沙河大学城北师大新校区如期开工;新城东区文化创意新区确定了建设发展方案;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入驻项目初具规模。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专业化园区建设扎实推进。轨道交通昌平线二期全面开工,地铁“昌八线”开通运营,崔昌路东延、水南路西延、沙阳路等道路竣工通车。昌平园西区供热厂煤改气及霍营、海鶄落变电站等工程投入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力推动拆迁项目扫尾工作,6326套定向安置房实现入住,15921人完成转居安置。在东小口地区3个新设街道办事处探索实行了“大部制”模式。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建设深入推进。产权、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实现按股分红的村占到93%。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质量居全市前列。推广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研发了集体经济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启动延寿等重点沟域建设,搬迁山区险村险户41户,实施对口支山项目47个。

——改善民生福祉见到新成效。启动充分就业区创建工作,出台促进绿色就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实体化建设,累计帮扶城乡劳动力就业9381人。完成社保整建制改革,社保制度覆盖人群达到191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社会福利水平逐年提高,养老助残、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等工作深入开展。学前教育、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实施,新增幼儿园学位2160个,改扩建中小学14所,北京十五中南口学校等名校项目具备开学条件。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开诊运营,区医院成功晋级三级综合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挂牌成立,成功创建了北京市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脉梳理、文物修缮、文化惠民等工作深入开展。圆满完成亚洲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第三届“环京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年新建收购保障房21937套,备案家庭住房解困率达到81%。8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8500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工程同步实施。制定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配套措施,实施了52项折子工程,实行了部门与镇街双向考评机制。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二期工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六型社区”、农村示范社区创建等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入推动“平安昌平”、“法治昌平”建设,安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启动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创建规划正式实施。

——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十五条意见和区委十项措施,政府会议、文件分别压减27.7%、10%,“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压缩,苹果文化节、温泉文化节实现节俭办会。按时办复市、区人大代表建议274件、政协委员提案182件。调整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监察局等机构。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开通了央企审批服务专线和“绿通项目”推进管理服务系统。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推行重点工作挂账督办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抓落实的能力。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不断加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深入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西班牙托雷洪市建立了国际友城关系,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北大方正集团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区政协支持帮助,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广大驻昌单位、机构、企业和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昌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转型发展面临着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规模调控和服务管理压力日益加大,生态建设、污染治理、拆违打非、环境整治任务繁重,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入学难、看病难、交通堵等问题依然突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期盼;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刚刚起步,“三城一区一基地”尚在建设期,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加快培育;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还有差距,重审批、轻监管等现象仍然存在,抓服务、抓落实的能力亟待提高。我们一定牢记职责使命,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重托。

二、2014年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刚刚召开的区委四届六次全会,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指出昌平转型发展正处在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明确提出要紧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面对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突出改革导向,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促民生改善;突出问题导向,不回避转型过程中的复杂矛盾,正视问题,敢于担当,努力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等制约瓶颈;突出群众导向,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及时回应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力争在深度转型的各个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障碍和难题,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探索新型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北京市要求。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改革部署,从昌平最突出的问题、最关键的领域改起,为深度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把工作重心转到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上来。坚持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国家和北京市下放的审批事项,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健全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镇级服务中心、村级代办室三级网络,拓展政务网站便民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和效益。落实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同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围绕重点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健全“一盘棋”的工作统筹机制,打破部门、属地界限,打通手续办理、项目融资、土地供应、招商引资等关键环节,形成系统完整的工作链条。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在市政、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先行先试。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进退调整,探索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区属国企与央企、市企、民企共赢合作,引导国有资本向高端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布局。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加大金融财税改革力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好用好区级综合性投融资平台,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深入开展银政合作、银企对接,积极探索集体资金委托贷款、股权投资、保险债权等新的融资模式,进一步扩大企业债、私募债等直接融资。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科学防范债务风险。细化落实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节能环保等领域。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合理划分区、镇事权和支出责任,探索以奖代补等机制,推动事权财权相统一,促进镇街全面发挥职能。进一步加大山区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深入分析总分机构等税收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组收工作。加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稳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继续抓好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等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制定集体资产、资金、资源规范管理的政策措施,推动“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促进农村有序建设、健康发展。着力提高集体土地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继续抓好集体土地租赁管护、合同清查整改等工作。深化产权、林权制度后续配套改革,促进集体经济组织按章运行、按股分红。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主体,提高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广运用农村经济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农村地理综合信息系统。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更多地依靠基层组织,发挥好公益组织作用,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整合行政资源,强化执法保障,健全激励、督查和考核机制,推动行业管理重心下移、部门专业职能下沉,全力引导支持村、社区一级组织履行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网格化有机融合。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鼓励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深化东小口地区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大部制”管理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改革任务有序落实,进一步创新天通苑、回龙观等特大型社区的服务管理机制。统筹城乡社区治理,提高社区规范化、村庄社区化管理水平,支持“六型社区”、农村示范社区创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实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

(二)努力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全面打造美丽昌平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探索构建人口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秀美,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不断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1.“钉钉子精神”。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干事业好比钉钉子,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一个单位、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2.“四个服务”。这是中央对首都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首都工作的根本职责所在。1983年7月,中共中央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提出了首都“四个服务”的职能定位。2014年1月,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进一步明确了做好“四个服务”的要求,即“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3.“三敢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多次重要会议上明确提出,全市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

4.“三城一区一基地”。指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昌平新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五个重点功能区。“三城一区一基地”是昌平区正在规划建设的产业功能区的代表,是昌平实现创新驱动的支撑平台、集聚高端要素的主要载体,也是全区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的重要标志。

5.tbd云集中心。即tbd京北数码港一期项目,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是tbd范围内第一个商务园区标杆示范项目,也是首个正式启动建设的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61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融合了高层办公、总部独栋办公、住宅、公租房、商业、娱乐多种业态,全面应用了产城融合理念和低碳、生态、智慧理念,由世界级顶级设计、景观团队担纲。云集中心释义为以云办公开启商务全新未来,将通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办公平台服务,应用生态、智能、低碳、环保等科技系统,实现低碳减排、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的目标。

6.“一花三果”。“一花”是指以百合鲜切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三果”是指以苹果为代表的精品林果业、以草莓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和以柿子为代表的传统林果业。

7.pm2.5。pm是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或细颗粒物,其在空气中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8.“6 4”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项目。是昌平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一项重大举措。2014年区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吸引优质的专业化公司,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其中,“6”是指新建小汤山镇再生水厂、流村镇再生水厂、南口镇居庸关污水处理设施、延寿镇下庄污水处理设施、十三陵镇长陵、定陵污水处理设施;“4”是指委托运营已建和在建的百善再生水厂、马池口再生水厂、阳坊北区再生水厂和十三陵镇胡庄污水处理设施。

9.“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10.“营改增”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的简称。2014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从2014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次改革是继2014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北京市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为了平稳有序推进试点改革,北京市出台了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对税制转换期内税负增加的试点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扶持,财政扶持资金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分别负担。从2014年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发行、播映服务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1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支出都在支付行为发生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12.公务卡制度。指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即具有一定的透支信用额度的银联标准信用卡。建立公务卡制度,是建立廉洁高效阳光政府的需要,是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13.“绿通项目”。是对进入“北京市扩大内需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项目的简称。项目进入“绿色审批通道”后,相关单位将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同步办理各项前期手续,缩短审批时间。

14.“四化三线多点”绿色就业试点工程。“四化”即:明确“农民就业员工化、农业产业企业化、农村保障城镇化、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绿色就业工作目标;“三线”即:重点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民俗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从业人员、农村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三类群体绿色就业,通过稳工资、签合同、上保险,实现就业的规范化、组织化和员工化;“多点”即:紧抓全区中心任务及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绿色就业工作深入发展。

15.“一心五团多支撑”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一心”,即在昌平新城东区建设一座区级地标性文化艺术中心,辐射城南、城北和南邵三个镇街;“五团”,即以组团形式,在沙河、南口、回龙观、东小口、小汤山(未来科技城)镇建设五个大型文化服务中心;“多支撑”,即在百善、流村、十三陵、崔村、马池口、兴寿、北七家、阳坊等镇,根据实际情况,新建或改造当地文化服务中心,适当增加室内外活动场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效率。

16.“六型社区”。2014年8月30日召开的北京市社区建设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六型”社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是推动首都和谐社区建设开创新局面的突破点。会上下发了市民政局与首都文明办、首都综治办、市教委、市公安局等20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北京市六型社区指导标准细则(试行)》等文件,涉及到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

17.“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指根据《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由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经政府授权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18.“以图管地”。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卫星遥感监测图,以及按国家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的辖区土地利用数据库、规划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或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等成果,应用到农用地转用报批、建设用地审批、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权属登记、土地执法监察等各项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做法。

19.13条重点道路系统。根据昌平区道路建设发展规划及道路交通实际情况,目前亟需推进13条重点道路建设。包括纵向主干路5条,分别为:回昌路、回昌东路、南丰路、北苑东路及北延(九华东路、七星路、北苑东路)、林萃路及北延(林萃路、黄平西侧路、崔阿路);横向主干路8条,分别为:山前旅游休闲路、京密引水渠南侧路、山区旅游联络路(望宝川路)、北环路、定泗路、七北路、回南北路、太平庄北街。

20.p r停车场。即park and ride site,停车换乘停车场。是为减少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流量,设置在市中心外围、与公共交通枢纽(如地铁站等)衔接、收费低廉的停车场,通过低廉的停车费和便捷的换乘促成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出行方式的衔接,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交通换乘系统。

21.4g网络。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是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该技术采用了扁平化和全ip化的网络架构以及多输入多输出等领先技术,能够提供更高速率、更低时延、且永远在线的网络服务,是td-scdma(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技术)的后续演进技术。

22.“智慧昌平”。指在《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指导下,在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背景下,围绕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关注点,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城市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融合先进的城市运营服务理念,以部门协同为前提,以数据共享为支撑,推动建立广泛覆盖和深度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实现城市运行智能感知、数字生活广泛普及、企业运营绿色低碳、政府服务协同高效、城乡建设和谐发展,通过信息化与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深度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模式。

word该篇区政府2014年工作报告(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5900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区政府2014年工作报告(精选多篇).doc》
区政府2014年工作报告(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