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实习报告多篇范文

(作者:[db:zuozhe]时间:2023-06-15 08:41:41)

[说明]矿井通风实习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矿井通风实习报告多篇

【第1篇】矿井通风安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综合、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毕业实习要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打基础。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充分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包括文字、图纸、图表、数据等)。了解本专业的工作环境,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虚心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矿井概况

山西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创建于7月18日,由原固隆乡***煤矿和***煤矿通过资源整合而成,注册资金5210万元。该公司主要开采沁水煤田3# 煤层,井田面积3.8597㎞2,地质储量3019、42万吨,可采储量2186、93万吨,生产规模为90 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17、1年。

该公司生产的原煤具有发热量大、含硫量低、灰份低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共有中碳、粒度、小粒度、沫煤4个品种,是冶金、煤化工、电力的首选产品,产品主销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该公司先后被省、市、县认定为“文明生产矿井”“模范矿井”“山西省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先进集体”“aaa级信用度企业”“山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三、煤田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

山西省地处华北古板块内部。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志》按断块构造学的划分方案,晋城矿区位于华北断块区吕粱—太行断块沁水盆地南缘,太行经向构造体系的复背斜南段西翼。

沁水盆地是山西省最大的四级构造单元,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沁水煤田的范围大致与沁水盆地范围相当。沁水盆地是一个被断裂包围的断块,主体部分出露二叠系和三叠系,周边翘起,出露下古生界地层。沁水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凹陷。相对周边构造单元而言,沁水盆地比较稳定,变形强度由边缘向内部减弱。盆地主体部分发育开阔的北北东向短轴褶曲,两翼岩层倾角一般小于20°,边缘断层多为逆冲性质,尤其是东西两侧均向外侧逆冲,显示了水平挤压的特征。

沁水盆地东侧以晋(城)—获(鹿)断裂带与太行山隆起相接,该断裂带是一条区域性的大断层,省内延伸超过320km,总体走向北北东。有迹象表明,晋获断裂带生成时间较早,中生代燕山运动中又有活动,表现为由西向东位移的逆冲断裂带。由于变形强度的差异,尤其是后期隆起剥蚀和改造的差异,晋获断裂带表现为分段特征。黎城以北基岩露头区,逆断裂保存完好,变质基底逆冲于下古生界之上。黎城以南线形构造仍十分清楚,南段庄头断层至晋城之间出露为由古生界组成的线形褶皱,而白马寺断层即是其组成部分。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盆地南缘,太行经向构造体系的复背斜南段西翼。居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隆起),与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应力的叠加作用,形成了现存的构造形迹。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本区的构造格局,井田构造形态与其密切相关。

区域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 ;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二)区域含煤特征

区域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不同的聚煤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4~5层、含煤8~9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7、8、9、10、11、12、13及15号,其中15号煤层为区域内稳定可采的煤层,其余煤层均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6.59m,本组地层总厚度65.94~119.14m,平均95.9m,含煤系数6.87%。其中可采的15号煤层厚度2.50m,可采含煤系数2.61%。

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含煤1~3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号,其中3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含煤总厚度4.10~4.97m,平均厚度4.46m,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50.8m,含煤系数8.78%。

区域地层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46.7m,煤层平均总厚度11.05m,含煤系数7.53%。

(三)井田内构造

矿井位于晋获褶断带西侧,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井田内发育北北东向、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向,向北东倾伏,为一单斜构造,倾角较缓,一般为3~12°,界内未发现环形陷落柱和岩浆活动,界外也未发现构造异常现象,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

断裂构造:

f1:展布于井田西部,走向北东东—北东向,穿越整个井田,断层倾向南东,倾角70°,断距约2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大断层(寺头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f2:展布于井田外北部,距离井田边界最近处约40m,走向北西西—东西向,断层倾向北,倾角70°,断距约8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f350断层在井田附近的延伸。

f3:展布于井田北中部,走向近东西向,穿越整个井田,断层倾向南,倾角70°,断距约6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f351断层(献义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f4:展布于井田东南部,走向北东东向,穿越整个井田,在井田南部渐变为近南北向,断层倾向东,倾角70°,正断层。据《阳城矿区上黄崖井田精查勘探地质报告》,本断层为f353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四)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依据上黄崖井田精查报告资料,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该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沉积,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发育于其中的下部。3号煤层上部以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夹0~2层不稳定的煤线,3号煤层下部至太原组顶界主要为黑色泥岩、灰黑色粉砂岩及灰色细粒砂岩组成,平均厚13.2m。3号煤层厚 2.84~4.58m,平均厚4.20 m。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段:

下段(c3t1)

自k1石英砂岩底至 k2石灰岩底,厚 7.64~16.04m,平均12.40m。由k1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15号煤层组成,局部发育一层石灰岩,不稳定。15号煤层平均厚2.50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之一。

【第2篇】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一周实习报告范文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一周实习报告范文

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尽管时间很短,但是感受是深刻的,收获是丰硕的。这一次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深刻了解到做一个煤矿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让他们不能有规律的饮食和休息。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尽职尽责的优秀矿工,才能有煤矿产业今天的欣欣向荣。

生产实习是通风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完基础课后转向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是专业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这次生产实习,我学到了一些课本外的有用知识,掌握了部分专业技能,并努力地将理论知识向实践经验转化,尽量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这是我的不足之处,也是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这段弥足珍贵的实践经历给我即将到来的求职增加了自信,同时也为我今后能够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我的实习内容和感受做一些总结:

今年8月25日,我们从函授基地出发,历时约十个小时来到**井镇,进行大学期间最后一个生产实习实践。位于河南省西部义马市境内,东距洛阳市50公里,西距三门峡市70公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矿区,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所以这一次我们把实习地点选到了这里。

实习的主要地点有****井矿业集团三矿、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采煤厂和洗煤厂。实习的主要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四机械专业所有课程和专业知识。

单位介绍:****井矿业集团三矿位于**井镇政府东2公里处,中小规模矿井,年产约150万吨,整个煤矿依山而建,苍茫而辽阔。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河南省西部义马市境内,东距洛阳市50公里,西距三门峡市70公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矿区,交通十分便利。义煤集团公司是全国五百强企业之一,是以煤为主、多业并举,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下属企业分布在河南、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省(区)及郑州、洛阳、三门峡、德令哈、五家渠五市,涉及煤炭、电力、铝业、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现有15对生产矿井和7对在建及待生产矿井,生产辅助单位30多个,职工和家属20余万人,企业资产总额105亿多元。

实习主要内容:在****井矿业集团三矿,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它的机修车间,在机修车间里我们接触了矿用设备上的配件——托辊,托辊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部件,种类多,数量大。它占了一台带式输送机总成本的35%,承受了70%以上的阻力,因此托辊的质量尤为重要。托辊的作用是支撑输送带和物料重量,托辊运转必须灵活可靠,减少输送带同托辊的摩擦力,对占输送机总成本25%以上的输送带的寿命起着关键作用。在技术工人带领下我们全面而又详细地参观了托辊加工的全过程,托辊首先在钢管自动切断倒角机床上切断并倒角,其次将钢管在托辊自动焊接机床上焊接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座,最后将焊接好的钢管放在托辊压装机床上压入轴承、垫片、卡簧、轴。至此,托辊的加工工序完成。可以堆积如上图,供维修或更换使用。

此外在****井矿业集团三矿,我们还看见了矿井给排水用水泵,井下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老师给我们简要地介绍了各种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以便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增加直观印象,容易理解。

在**煤化的实习经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自然环境,一尘不染的道路和广场,彻底颠覆了我想象中煤矿粉尘肆虐的恶劣环境。这和它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将来的竞争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技术员的讲解的深入,我们对井下采煤过程有了更全面的印象,其中重点了解了刮板输送机的工作原理,采煤机与刮板输送机的配置方式。刮板输送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敞开的溜槽,作为煤炭、矸石或物料等的承受件,将刮板固定在链条上(组成刮板链),作为牵引构件。当机头传动部启动后,带动机头轴上的链轮旋转,使刮板链循环运行带动物料沿着溜槽移动,直至到机头部卸载。刮板链绕过链轮作无级闭合循环运行,完成物料的输送。之后,通过桥式转载机运送到皮带运输机上,从井底输送到地面的运输走廊,再供后续加工程序使用。接下来王斌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采煤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现简要介绍如下:采煤机械,现在主要有滚筒式采煤机、刨煤机和采煤钻机三大类。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是滚筒式采煤机,也有少量的刨煤机。

在通风机房,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矿井通风的重要性和通风机的工作方式。矿山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矿岩中还能析出放射性和爆炸性气体。此外,矿内空气的温、湿度也发生了变化。这些不利因素,对矿工的本文由实习报告收集整理安全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矿山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不断地向作业地点供给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和爆炸性气体以及粉尘,调节气候条件,确保作业地点良好的空气质量,造成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保证矿工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矿井通风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

1、压入式:就是利用局扇将新鲜空气经风筒压入工作面,而泛风则由巷道排出。

2、抽出式通风与压入式通风相反,新鲜空气由巷道进入工作面,泛风经风筒由局扇排出。

3、混合式通风把上述两通风方式同时混合使用。

压入式通风由于安全性好,设备简单适应性好,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

结束语:通过一周的生产实习,我对采煤过程和煤矿日常生产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改进,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3篇】矿井通风安全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综合、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毕业实习要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打基础。因此,根据现场情况,充分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包括文字、图纸、图表、数据等)。了解本专业的工作环境,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虚心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矿井概况

山西阳城***煤业有限公司,创建于7月18日,由原固隆乡***煤矿和***煤矿通过资源整合而成,注册资金5210万元。该公司主要开采沁水煤田3# 煤层,井田面积3.8597㎞2,地质储量3019、42万吨,可采储量2186、93万吨,生产规模为90 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17、1年。

该公司生产的原煤具有发热量大、含硫量低、灰份低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共有中碳、粒度、小粒度、沫煤4个品种,是冶金、煤化工、电力的首选产品,产品主销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该公司先后被省、市、县认定为“文明生产矿井”“模范矿井”“山西省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先进集体”“aaa级信用度企业”“山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三、煤田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

山西省地处华北古板块内部。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志》按断块构造学的划分方案,晋城矿区位于华北断块区吕粱—太行断块沁水盆地南缘,太行经向构造体系的复背斜南段西翼。

沁水盆地是山西省最大的四级构造单元,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沁水煤田的范围大致与沁水盆地范围相当。沁水盆地是一个被断裂包围的断块,主体部分出露二叠系和三叠系,周边翘起,出露下古生界地层。沁水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凹陷。相对周边构造单元而言,沁水盆地比较稳定,变形强度由边缘向内部减弱。盆地主体部分发育开阔的北北东向短轴褶曲,两翼岩层倾角一般小于20°,边缘断层多为逆冲性质,尤其是东西两侧均向外侧逆冲,显示了水平挤压的特征。

沁水盆地东侧以晋(城)—获(鹿)断裂带与太行山隆起相接,该断裂带是一条区域性的大断层,省内延伸超过320km,总体走向北北东。有迹象表明,晋获断裂带生成时间较早,中生代燕山运动中又有活动,表现为由西向东位移的逆冲断裂带。由于变形强度的差异,尤其是后期隆起剥蚀和改造的差异,晋获断裂带表现为分段特征。黎城以北基岩露头区,逆断裂保存完好,变质基底逆冲于下古生界之上。黎城以南线形构造仍十分清楚,南段庄头断层至晋城之间出露为由古生界组成的线形褶皱,而白马寺断层即是其组成部分。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盆地南缘,太行经向构造体系的复背斜南段西翼。居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隆起),与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应力的叠加作用,形成了现存的构造形迹。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本区的构造格局,井田构造形态与其密切相关。

区域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 ;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二)区域含煤特征

区域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不同的聚煤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4~5层、含煤8~9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7、8、9、10、11、12、13及15号,其中15号煤层为区域内稳定可采的煤层,其余煤层均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6.59m,本组地层总厚度65.94~119.14m,平均95.9m,含煤系数6.87%。其中可采的15号煤层厚度2.50m,可采含煤系数2.61%。

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含煤1~3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号,其中3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含煤总厚度4.10~4.97m,平均厚度4.46m,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50.8m,含煤系数8.78%。

区域地层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46.7m,煤层平均总厚度11.05m,含煤系数7.53%。

(三)井田内构造

矿井位于晋获褶断带西侧,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井田内发育北北东向、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向,向北东倾伏,为一单斜构造,倾角较缓,一般为3~12°,界内未发现环形陷落柱和岩浆活动,界外也未发现构造异常现象,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

断裂构造:

f1:展布于井田西部,走向北东东—北东向,穿越整个井田,断层倾向南东,倾角70°,断距约2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大断层(寺头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f2:展布于井田外北部,距离井田边界最近处约40m,走向北西西—东西向,断层倾向北,倾角70°,断距约8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f350断层在井田附近的延伸。

f3:展布于井田北中部,走向近东西向,穿越整个井田,断层倾向南,倾角70°,断距约6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f351断层(献义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f4:展布于井田东南部,走向北东东向,穿越整个井田,在井田南部渐变为近南北向,断层倾向东,倾角70°,正断层。据《阳城矿区上黄崖井田精查勘探地质报告》,本断层为f353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四)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依据上黄崖井田精查报告资料,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该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沉积,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发育于其中的下部。3号煤层上部以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夹0~2层不稳定的煤线,3号煤层下部至太原组顶界主要为黑色泥岩、灰黑色粉砂岩及灰色细粒砂岩组成,平均厚13.2m。3号煤层厚 2.84~4.58m,平均厚4.20 m。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段:

下段(c3t1)

自k1石英砂岩底至 k2石灰岩底,厚 7.64~16.04m,平均12.40m。由k1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15号煤层组成,局部发育一层石灰岩,不稳定。15号煤层平均厚2.50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之一。

【第4篇】最新矿井通风安全实习报告范文

煤层,井田面积3.8597㎞2,地质储量3019、42万吨,可采储量2186、93万吨,生产规模为90 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17、1年。

该公司生产的原煤具有发热量大、含硫量低、灰份低的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共有中碳、粒度、小粒度、沫煤4个品种,是冶金、煤化工、电力的首选产品,产品主销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该公司先后被省、市、县认定为“文明生产矿井”“模范矿井”“山西省质量标准化二级矿井”“先进集体”“aaa级信用度企业”“山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三、煤田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

山西省地处华北古板块内部。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志》按断块构造学的划分方案,晋城矿区位于华北断块区吕粱—太行断块沁水盆地南缘,太行经向构造体系的复背斜南段西翼。

沁水盆地是山西省的四级构造单元,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沁水煤田的范围大致与沁水盆地范围相当。沁水盆地是一个被断裂包围的断块,主体部分出露二叠系和三叠系,周边翘起,出露下古生界地层。沁水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凹陷。相对周边构造单元而言,沁水盆地比较稳定,变形强度由边缘向内部减弱。盆地主体部分发育开阔的北北东向短轴褶曲,两翼岩层倾角一般小于20°,边缘断层多为逆冲性质,尤其是东西两侧均向外侧逆冲,显示了水平挤压的特征。

沁水盆地东侧以晋(城)—获(鹿)断裂带与太行山隆起相接,该断裂带是一条区域性的大断层,省内延伸超过320km,总体走向北北东。有迹象表明,晋获断裂带生成时间较早,中生代燕山运动中又有活动,表现为由西向东位移的逆冲断裂带。由于变形强度的差异,尤其是后期隆起剥蚀和改造的差异,晋获断裂带表现为分段特征。黎城以北基岩露头区,逆断裂保存完好,变质基底逆冲于下古生界之上。黎城以南线形构造仍十分清楚,南段庄头断层至晋城之间出露为由古生界组成的线形褶皱,而白马寺断层即是其组成部分。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盆地南缘,太行经向构造体系的复背斜南段西翼。居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太行隆起),与秦岭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应力的叠加作用,形成了现存的构造形迹。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本区的构造格局,井田构造形态与其密切相关。

区域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 ;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二)区域含煤特征

区域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不同的聚煤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4~5层、含煤8~9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7、8、9、10、11、12、13及15号,其中15号煤层为区域内稳定可采的煤层,其余煤层均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6.59m,本组地层总厚度65.94~119.14m,平均95.9m,含煤系数6.87%。其中可采的15号煤层厚度2.50m,可采含煤系数2.61%。

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含煤1~3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号,其中3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含煤总厚度4.10~4.97m,平均厚度4.46m,本组地层平均总厚度50.8m,含煤系数8.78%。

区域地层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46.7m,煤层平均总厚度11.05m,含煤系数7.53%。

(三)井田内构造

矿井位于晋获褶断带西侧,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井田内发育北北东向、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向,向北东倾伏,为一单斜构造,倾角较缓,一般为3~12°,界内未发现环形陷落柱和岩浆活动,界外也未发现构造异常现象,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

断裂构造:

f1:展布于井田西部,走向北东东—北东向,穿越整个井田,断层倾向南东,倾角70°,断距约2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大断层(寺头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f2:展布于井田外北部,距离井田边界最近处约40m,走向北西西—东西向,断层倾向北,倾角70°,断距约8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f350断层在井田附近的延伸。

f3:展布于井田北中部,走向近东西向,穿越整个井田,断层倾向南,倾角70°,断距约60m,正断层,本断层为区域f351断层(献义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f4:展布于井田东南部,走向北东东向,穿越整个井田,在井田南部渐变为近南北向,断层倾向东,倾角70°,正断层。据《阳城矿区上黄崖井田精查勘探地质报告》,本断层为f353断层在井田内的延伸。

(四)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依据上黄崖井田精查报告资料,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该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沉积,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发育于其中的下部。3号煤层上部以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夹0~2层不稳定的煤线,3号煤层下部至太原组顶界主要为黑色泥岩、灰黑色粉砂岩及灰色细粒砂岩组成,平均厚13.2m。3号煤层厚 2.84~4.58m,平均厚4.20 m。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段:

下段(c3t1)

自k1石英砂岩底至 k2石灰岩底,厚 7.64~16.04m,平均12.40m。由k1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铝土质泥岩和15号煤层组成,局部发育一层石灰岩,不稳定。15号煤层平均厚2.50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之一。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矿井通风实习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矿井通风实习报告多篇范文,全文共有949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矿井通风实习报告多篇.doc》
矿井通风实习报告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